第六十七章 第1軍團 盪山軍
翌日。
關東諸侯盟軍以孫堅私自藏匿玉璽為引,分崩離析。
一旦懷疑的種子種下,而且還是傳國玉璽這種天柱神器,縱然孫堅賭咒發誓,亦無法消除諸侯心中疑慮。
表面上被勸住,但孫堅背盟這事,在諸侯心中已敲定了七八分。
失望之下,再無對戰董卓的心思,索性各自率兵離去。
待諸侯散去,孫堅也跟着率大軍一路疾行,消息傳到袁紹耳中,更加確信。
於是親書一封,命人持信火速傳達劉表,約劉表半路截殺。
楊修亦是親提大軍急回,天下有如遍佈枯槁之木,火星已經丟下,燎原之勢如疾風勁草,大亂將至。
旬日之後,井陘關前,楊修大軍到時,壺關已在陳宮運籌之下,徐盛引軍提前埋伏,夏侯蘭混入關中,暴起殺將奪關。
徐盛親領三千軍士,搶入關中,重兵把守,又添置了強弓硬弩,滾木礌石,欲將壺關打造成一座雄關險隘!
楊修對此極為讚賞,吩咐眾將各回本部,接管本營軍馬。
隨後帶着楊平及麾下一千軍士,將剩餘糧草輜重一併帶上,逕往壺關視察。
如此又去數日,一千軍兵悄悄沿着太行山麓而行,到達壺關時,徐盛早早探到,與夏侯蘭一道引兩百軍士飛馬下關來迎候。
楊修遠遠望着壺關,暗贊不愧是奇險之地。
兩邊絕壁飛崖,中間雄關聳峙,除了關上兵士素然密列,兩邊山崖之上各自綿延四五里,盡插蕩寇將軍軍旗。
徐盛上前見過,楊修迫不及待問道,
“文向,兩邊軍旗遍佈處,你安排了多少軍士?”
徐盛見楊修如此急迫,急忙回道,
“啟稟主公,關上守關軍士兩千,兩邊山崖上延展處,各置軍士五百餘,且關前機關,暗道,陷坑已經佈置完畢,弓弩滾木皆已依軍師囑咐備齊。”
楊修這才點點頭,上黨太守張揚聽聞壺關被奪,必領大軍前來,大概率是要交兵的。
不過如今地利在己,又有徐盛,夏侯蘭把住關隘,準備如此充足,就算張揚領軍兩三萬前來,也不可能丟關。
“做得好!
文向,日後,多加參贊軍事,切勿以一將自居,須向公台,元直多加學習。
不但領兵,日後還要知將用將,方成大器!”
楊修一邊讓二人領路上關,一邊囑咐徐盛道。
徐盛是一員小將,卻得楊修器重,心下感動不已,連口稱是。
楊修又轉頭對夏侯蘭囑咐道,
“各將在軍中發展,立向不同。
我素知夏侯軍正頗通治律,治軍有法,要多多探究嚴軍之法,推廣軍中,讓大軍真正成為嚴整之師,忠正之師,護國之師!”
夏侯蘭聞言大喜,相較於領軍廝殺而言,他更喜歡研究軍律,那種沉浮於軍中,探求建立軍魂的過程更讓他執着。
“主公,末將必定勠力探尋,以助軍威!”
楊修頷首,盤階而上直達關上,俯瞰絕壁之下,竟有長水流過。
兩邊山崖之上,林木蔥蔥。
陳宮上前見禮道,
“主公,壺關已下,張揚必定領軍而來!
防備之物已經備下,防守自然不是問題。
可宮猶有憂慮!”
楊修略驚,凝眉問道,“哦?公台有何疑慮?”
陳宮言道,“主公,壺關形似壺口,又名壺口關。
四周絕壁奇險,
能夠拿下乃是因為守關將士墮怠,我軍又提前混入方才輕易拿下!
左右兩側山崖之上各有茂林,若張揚軍不引大軍直接扣關,而從茂林處相攻,則攻下壺關也不是不可能!”
楊修望去,果然兩大崖上茂林處地勢不陡,點頭應道,
“這確是一大破綻!
可再調集大軍,小小一個壺口關隘,佔據這麼多人馬,只為守關,豈非浪費軍力?”
陳宮捋須一笑,答道,
“主公,可再調集兩千軍士,再加楊平本部兩千人,由徐盛、楊平、夏侯蘭,共計七千人,組建盪山軍,駐紮此處。
一來把住壺關要塞,二來練出一隻山地作戰的強軍,日後必定有用武之時!”
“盪山軍?”
楊修細細品味着陳宮的建議,又再望壺關內外,想到他日入蜀作戰,必定有大用處,隨即展顏笑道,
“公台高瞻遠矚,便按你說的辦!
只是,漢升、子龍、興霸、儁乂四部兵馬,皆是騎、步、弓、搶、盾、刀各有搭配,從何處再調集兩千軍士?”
陳宮哈哈笑道,
“主公有所不知,目下常山民策優厚,自主公親領大軍趕赴酸棗與諸侯會盟之後,各路流民、山民湧入城中,達十餘萬。
我與文向商議之後,從田豐、和洽、王修安置流民之處,新招募屯田軍士七千餘人,在真定駐紮。
可就中調集兩千人至此!”
楊修大喜,如此,自己麾下能動用的軍士,就過了三萬五千餘人。
“哈哈,公台非但高瞻遠矚,籌募兵、糧亦是大有斬獲!
我此行也得二將,名喚張遼,曹性!
如此,便令夏侯蘭前往調集兩千人到此,組建盪山軍!
張遼統領兩千人,曹性統領一千,剩餘兩千人,就由漢升、興霸、子龍、儁乂四人各添兵五百,公台覺得如何?”
陳宮俯身,“主公如此安排,極為妥當!”
楊修聞言,輕聲喝道,“徐盛!”
“末將在!”徐盛上前抱拳俯身應道。
“令你為主帥,楊平為副,夏侯蘭為軍正,組建七千盪山軍,把守壺關,操練人馬。
你們三人齊心合力,務必給我練出一隻山地強軍。”
三人大喜領命。
這可是主公麾下,第一隻以軍團獨立存在而建的大軍,自然意義非凡。
楊修慨嘆着,暗衛營職責還是不夠明確,否則也不至於連常山新招募七千軍士這樣的大事自己也不知道。
就算之前,暗衛營着手佈置保護父親楊彪之事,也不應該將如此重要的情報落下。
看來,暗衛營分化獨立出來,另外組建情報處的事已經迫在眉睫,只是情報之重,該交給何人去統領呢?
楊修遍數麾下文武,似乎都沒有合適的人選。
有倒是有,可不在自己麾下。
李儒、賈詡二人得一,放在這樣的位置,自然能讓自己如虎添翼,可一個在董卓麾下待死,另一個也在董卓麾下杳無音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