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異族犯邊 北上
數日後,楊修率眾返回元縣,將壺關軍團大權盡數交由徐盛,同時交待西出北上的戰略。
西出并州,先取上黨,上郡,再北上雁門,代郡。
楊修會見麾下文官,田豐,和洽,王修,秦康,並常山十一縣縣令,縣丞。
王修到達常山之時,楊修已然領兵前往會盟,故而暫為田豐助手,輔助處理郡中事務。
楊修以王修為郡中功曹,主掌人事,司郡中官吏選拔考核,與田豐,和洽,秦康,連同十一縣縣令縣丞同組郡務司。
商討決定本郡各縣政務及發展事宜,常山一郡各縣融為一體,協調發展。
數月後,遍地諸侯,硝煙四起。
劉表劫擊孫堅,公孫瓚向冀州韓馥借糧,公孫度自立門戶,稱遼東侯。
北方,聽聞大漢西涼董卓與關東盟軍爆發大戰,北匈奴扣關擊朔方,烏桓兵發定襄,彷彿約好了一般。
好在上谷有幽州公孫瓚在,作為抗烏桓名將,震懾力不小。
情報如雪片般飛來,楊修頓感頭疼不已。
目下正是諸侯起兵相攻之際,若不趁此時擴產地域,待諸侯拼出勝負,強者愈強,到時候局面更難收拾。
可烏桓與北匈奴聯袂而來,各起五萬大軍,一擊定襄,一擊朔方,都是奔着刺史不在,三萬狼騎調空的并州而去。
原本楊修把住壺關,欲先取上郡、上黨為基礎,再徐圖北進之策是最為穩妥的戰略。
如今異族已至,楊修不得不召集眾將商議北上救二郡之事。
見楊修臉色甚急,徐庶起身說道,
“主公,目下北上抗敵,並非上策!
其一,大軍出則需留人防守,東有韓馥,袁紹兵多將廣,已有奪冀州之意,恐韓馥難以匹敵。若韓馥敗,則冀州遲早屬袁紹,彼時強敵在側,我常山一郡之地,恐難守住。
其二,我軍目下草草不過四萬人,壺關盪山軍佔去我軍整整七千,大軍出則至少要留下大將數員,兵士至少一萬,能動用的不過兩萬人。
而烏桓與北匈奴各五萬,又儘是騎兵,我軍以兩萬之數,欲同時救援兩郡,絕無可能。
其三,黑山軍張燕猶在北山盤桓,牽招、田豫時來奏報,言張燕亦蠢蠢欲動,若我軍出常山空虛,必來報先前之仇。”
楊修聽罷,蹙眉不已,可賊寇犯邊,自己身為蕩寇將軍,帳下又有兵有將,如何能不去救。
“公台呢,此事你如何看?”
楊修沉吟良久,轉頭問陳宮道。
徐庶大急,急忙向陳宮使着眼色,生怕他也贊成楊修北上之議,若任何一處有任何閃失,恐楊修苦創的基業,都將毀於一旦。
陳宮一臉難色,若為取天下,眼前還是應當積蓄實力,見機擴充地盤方為上策。
可觀主公楊修之色如此急切,北上救援應是已定之事,如何勸得。
沉吟着思忖了半晌,陳宮方起身施禮道,
“主公,壺關一路盪山軍,實先前之略,必不能動。北方異族聯袂而來,雖說只攻定襄,朔方二郡,若二郡有一陷落敵手,中間五原郡在兩面夾擊之下也難逃陷落的命運。
可見二族皆是有備而來,軍中亦有高人在,我軍兵少,若要救援,也最多只能救援一處。
可救定襄先毀其盟,破其計,再觀戰情如何而定,如何?”
楊修徐徐點頭,乾綱獨斷道,
“諸位,北邊之事,涉我大漢威嚴,
邊土邊民都要救。
我只有一言,外族膽敢入侵者,去手、斷足、懸首!
如今并州空虛,北地難支,不是我等商議救不救的時候,我召集諸位而來,只問怎麼救,不問救不救!”
帳下張遼聞言大喜,率先起身告道,“主公,外族犯邊,我知邊民之苦。
我也有言在先,主公也曾許諾於我,定要率軍北上。
請主公下令出兵,張遼原為前部先鋒!”
見張遼如此慨然,眾將紛紛起身告道,
“請主公不必遲疑,先斬犯邊之軍,我等亦願為先鋒!”
徐庶見狀,也慨嘆諸將心意,也不再勸。
楊修見狀,大喜問道,
“諸將皆願出戰,誰肯留守常山?”
諸將聞言俱是沉默不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願留下。
楊修心中腹誹,安排大將,是戰亦難,守亦難,只得再次乾綱獨斷道。
“命!
陳宮坐鎮常山,調牽招、田豫南下,田豫鎮東,牽招往南鎮守井陘關一線,張郃、呂昭、於安民、廖忠居中震懾張燕,同時策應牽招、田豫。
徐庶、黃忠、趙雲、甘寧、張遼、曹性、楊安與我一同北上,率軍兩萬,出雁門北上,先救定襄!
張遼先鋒,曹性為副,引軍三千!
文遠為雁門郡人,自幼熟悉,可即刻啟程,先取雁門為大營,為大軍鋪路!”
張遼大喜,起身領命。
曹性此刻方知楊修昔日所言不虛,是真抗敵,心中慚愧不已,連忙跟在張遼後邊振聲吼道,
“領主公之命!”
二人救家心切,得楊修首肯之後,即刻出了大帳,點起兵馬率先而去。
楊修亦吩咐眾將,各自回營準備兵馬,楊平不在,楊安及暗衛營四千人又負責押送糧草輜重,隨楊修克日起兵。
翌日,楊修率領餘下一萬七千大軍,亦往雁門而去。
路上,楊修問徐庶,
“元直,何以悶悶不樂,莫非怪我不採納忠言?”
徐庶在馬上欠身回道,
“主公,我已密令張遼,謊稱呂布救援之師,先詐取雁門。”
至於楊修所問,則是鬱郁不答。
楊修見狀,輕聲笑道,“元直行事,我自然放心!
可元直知否,相較於爭奪天下,逐鹿中原,我更傾心於大漢疆土和百姓安危!
此絕非沽名釣譽,也非熱血逞強,實乃民心所向,將士心之所往也。
諸侯再爭奪,始終是內戰,攘外必先安內的事,我楊修做不出來,此其一。
其二,何為帝業?
在我眼中,始皇置自身安危於不顧,派趙佗南下經營,此舉可以稱帝;
漢武整肅邊疆,衛青、霍去病、李廣等北上驅逐匈奴數千里,亦可稱帝。
無此基業,縱然為帝,又有何意義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