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允居常州:此生已覺都無事

第十八章 允居常州:此生已覺都無事

弟弟子由的保姆楊金蟬,本是蘇母程夫人的侍女,眉山人,為人恭順和善,惟命是從。熙寧十年時病逝於徐州,子由那時在應天府做官,就把她的靈柩暫放在徐州開元寺。這次從黃州遷官汝州路過應天府時,蘇東坡就把她安葬在府城東南方向三里的廣壽院西邊了。

到了這個月底,子由也許就可到任績溪縣令了。

在南都,蘇東坡拜見了恩師張方平,張公將整理自己文集的任務委託給蘇東坡,並拿出《楞伽經》和三十萬錢,讓他去刻印后布施到江淮一帶。還將所藏的十六軸禪月羅漢像交給蘇東坡,委託他可贈給哪位高僧保管。

張方平與蘇東坡談到了內廷的文字,還讓其子張恕會晤了蘇東坡,蘇東坡為張恕賦《西江月》。蘇軾當年在黃樓上歌舞昇平之時,就曾收到過張安道之子張恕的寄詩。

在南都,蘇東坡在李公麟的《孝經圖》後作跋,和南都太守王益柔的詩並在王太守所作的妙峰亭詩題榜。王淮奇一直以來都對蘇東坡關愛有加,這幾天又給東坡寫信贈送財物,東坡先生只有回信表示感謝。

元豐八年,三月初五。

神宗駕崩,皇太子趙煦即位,是為哲宗。次日,聞神宗遺詔,舉哀掛服。

神宗駕崩后,蘇東坡代恩師張方平向朝廷進獻了神宗功德疏文,在張方平座上贈張方平的門下醫王彥若詩。

李廌從陽翟(今河南禹州)來,以故人梁先所饋贈的絹十匹,絲百兩轉贈之。蘇東坡為李廌的亡父、同年李惇寫了哀詞,又作了《眉子石硯歌》贈李廌,還盛讚了李廌近來的詩文。

蘇東坡還在王廷老家裏觀看了其所藏的趙昌的畫,有梅花、黃葵、芙蓉、山茶四幅,東坡先生分別題了詩。他還會晤了陳師道,商量給江淮發運路昌衡去信,以慰神宗之喪。

信還沒來得及寫,就傳來了秦觀與范百嘉同登進士第的好消息。蘇東坡趕緊趁熱打鐵地給黃州的潘丙秀才去信,勉勵他也要趕緊備戰省試。

蘇東坡作了《神宗皇帝輓詞》,還給王鞏、楊景略致簡,一同哀悼了神宗之逝。還給在徐州任職時結識的應言和尚作了一篇《薦誠禪院五百羅漢記》。

做完這一切,山東離開南都,要返回常州了。

到了靈璧縣,該縣盛產靈璧石。靈璧石是靈璧縣特產,此石質地細膩溫潤,滑如凝脂,石紋褶皺纏結、肌理縝密,石表起伏跌宕、溝壑交錯,造型粗獷崢嶸、氣韻蒼古。常見的石表紋理有胡桃紋、蜜棗紋、雞爪紋、蟠螭紋、龜甲紋、璇璣紋等多種,有些紋理交相異構、竇穴委婉,富有韻律感。

唐宋時期,靈璧石已被列為貢品,和英石、太湖石、昆石同被譽“中國四大名石”。

蘇東坡在劉氏園見到一塊與眾不同的靈璧石,因為大多的靈璧石都是只有一面可觀,但這一塊卻是兩面皆佳,外形就像曲頸的麋鹿。

蘇東坡很想得到它——這也是藏家的通病,於是,東坡先生就在劉氏園臨華閣的壁上畫了丑石風竹圖,主人一高興,果然就把這塊靈璧石送了東坡。

在路上,蘇東坡分別給杜介、吳瑛和陳慥去了信,結識了歐育、仲伯達等人。

到了廣陵(今揚州)壽寧寺時,蘇東坡拜訪了文覺顯公。元師無著專門自金陵來,與蘇東坡相會,老禪師將自己珍藏的《支遁鷹馬圖》送給了東坡先生。

支遁,字道林,世稱支公,本姓關。陳留(今河南開封)人,或說河東林慮(今河南省林州市)人。東晉高僧、佛學家、文學家。他精通佛理,有詩文傳世。王羲之當時在會稽作內史,就曾聽說過支遁的名聲,與之相交甚篤。

所以說,支遁的畫還是很名貴的。據文獻記載,《神駿圖》畫的就是支遁愛馬的故事。蘇東坡也不好意思奪人之美,就作詩贈了元師無著,把老禪師的畫又給還了回去。

在揚州知州呂公著處,東坡先生代老呂撰寫了《道德》和《行政》兩篇文章,使得呂公著償還了文債。

上次蘇東坡在老呂這,呂公著置了酒,終日卻不交一語,使得東坡先生昏然欲睡。這次蘇東坡學會了來事,想必呂公著會心甘情願地請東坡先生喝上兩壺吧。

五月初一,蘇東坡又來到揚州的竹西寺,見到十幾個上了年紀的老百姓在聚在一起在談論。其中一個人說,聽說新皇帝是個很有作為的少年啊!

蘇東坡聽到老百姓在誇讚哲宗皇帝,加之自己自己年紀大了,又被朝廷允許歸耕於常州,而常州一帶又是風景秀美的魚米之鄉。於是,蘇東坡禁不住心裏的喜悅之情,提筆在竹西寺的壁上題詩三首。其中一首寫道: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誰知,這首詩日後又被朝中的趙君錫、賈易之流所誣陷。他們說這是蘇東坡對支持新法的神宗皇帝的逝世有暗喜的意思。

經過“烏台詩案”打擊的蘇東坡,頓時被嚇得六神無主。趕緊上了一道劄子,為自己辯解,好在這次是有驚無險。我們知道,蘇東坡在歷次“人逢喜事精神爽”之時,寫起詩來就會“跑偏”,這也是他的秉性使然。

徐州開元寺僧法明遠道而來,與蘇東坡在揚州相別。

有感於法明禪師的深情厚誼,蘇東坡將張方平送給自己的十六軸禪悅羅漢圖交給了法明,讓其藏於開元寺。

五月初六,屬於蘇東坡人生開掛的春天終於來了。

原來,宋哲宗即位后,高太后以哲宗年幼為名,臨朝聽政。司馬光重新被啟用為相,以王安石為首的新黨被打壓。蘇軾被起用為朝奉郎、知登州(今蓬萊)。

接到消息后,蘇東坡到了真州給宜興縣令李去盈致了簡。蘇東坡告訴李知縣一個從《太平廣記》上學到的求雨之法。

具體做法就是,將虎頭骨懸垂於一個有龍的深潭之中,不過還需用長繩系好,就能招來雨水。等雨水足夠時就取出來,否則就會陰雨連綿不止。還說自己在徐州和黃州都試過此法,非常的靈驗。

過瓜洲(今揚州市邗江區瓜洲鎮)古渡時,了元(佛印)親往遠迎,以偈獻東坡。

二十二日,蘇東坡將家眷留在了真州,獨自到了常州的貶所,在這裏他向朝廷上了謝表。

此時的朝廷上人事也發生了變動:蔡確與韓縝被除為左右僕射。司馬光也已自資政殿學士、通議大夫知陳州,拜門下侍郎(副宰相)。

北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改革官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均為宰相。

在常州,蘇東坡偶然邂逅了已經致仕的前黃州通判孟震(字仰之),“忽見東平孟君子,夢中相對說黃州。”二人同遊了常州感慈報恩僧舍。

這時,蘇東坡收到了摯友王定國向自己報喜的書信,說蘇東坡不日將要被朝廷所重用。東坡先生覺得如今的都城裏小道消息滿天飛,不信也罷。因此,並不加理會。

其時,蘇東坡不知道的是,朝中的司馬光與范純仁兩位老先生都在極力地舉薦蘇東坡兄弟。

過了不久,朝廷的任命終於下來:蘇東坡被複朝議郎,起知登州軍州事。

正好賈收秀才來常州,與蘇東坡一起分享了之意喜訊,蘇東坡又趕緊給池州守王琦以及王鞏寫信報告了這一消息。

這段時間,蘇東坡來往於真州與潤州之間。許遵罷了潤州任,正好與東坡先生一起出遊了一番赴金陵而去。另外,閑來無事的東坡,會晤了了元(佛印)、仇博、崔子方等人,還在赴登州前作了《蝶戀花》等詩詞。

這時候,在京師時的老同事穆珣(字東美)要出知越州(今紹興),弟弟子由也被除以秘書省校書郎。中秋前後,蘇東坡兩次登臨金山的妙高台,作詩唱和,好不愜意。適楊繪與曾布來簡相賀,皆復簡為謝。

蘇東坡一行舟行北上,經泰州、揚州,在楚州與徐大正詩詞唱和後作別。

九月十八,蘇東坡被朝廷以朝奉郎除禮部侍中。

禮部侍中屬於副職,類似於現在的副部長。主要是掌管五禮之儀制及學校貢舉之法。

恩師張方平托蘇東坡刻印的《楞伽經》已在金山刻成,東坡先生在書後作了跋文。

在泗水上,蘇東坡喜見故人張大亨,與之論詩。然後,經漣水軍(今江蘇省淮安市下轄縣,軍比縣高一級)、海州、密州,再海行數日後,將到登州。

據傳,就在蘇東坡剛要進入登州城門的時候,登州父老皆橫在路上,攔住他質問之:大人為政愛民,能夠見賢思齊,和馬(默)使君一樣嗎?

原來,北宋時期,登州蓬萊北邊的長山島古稱沙門島,四面皆海,是官府關押犯人的地方。島上的囚徒很多,但官方只有三百人的糧食配額。每當囚犯超過三百人,島主李慶就把多餘的犯人扔到海里淹死,兩年的時間竟淹死了七百多人。有不少囚犯為了活命,就偷偷跳到海里泅渡逃跑。因沙門島距離蓬萊海岸有五十多里遠,很多逃跑的人,游不到岸邊就力竭身死。有一次,有八個逃跑的犯人,靠着一些葫蘆、樹榦等漂浮物,奇迹般地游到在蓬萊城北蓬萊閣下登陸了,他們躲到丹崖山下的獅子洞裏,後來被當地人被發現了,人們驚奇無比,把他們視為跨海而來的仙人。

后經人們繪聲繪色、傳來傳去,就演繹成了人們口口相傳的“八仙過海”故事。

宋神宗時期,馬默到任登州后,他聽到沙門島無故殺人的事件后,感到這是人命關天的大事,立即招來沙門島負責人李慶,嚴加責問。在馬默繼續嚴查李慶罪行的重壓之下,李慶畏罪自殺了。馬默立即上奏朝廷,重新制定了《配島法》二十條,對超過定額、且多年沒有犯錯的囚犯,轉移到登州陸地改造,自此以後,沙門島囚犯的生命得到了保證,登州再也沒有發生“八仙過海”的惡性事件。

馬默離任登州后,接任他的正是蘇東坡。所以就出現了開頭的一幕。

不過,後來蘇東坡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當地父老鄉親交出了超常滿意的答卷,這是后話。以至於登州百姓後來建造了“登州三賢祠”,專為祭祀北宋在登州任過職的三位聖賢馬默、李師中、蘇東坡的功德,籍此紀念他們在登州的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坡往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東坡往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八章 允居常州:此生已覺都無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