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晚餐

最後的晚餐

安史之亂爆發不久,李隆基就任命潁王李璬為劍南節度大使,劍南節度留後崔圓為劍南節度副大使,同時免去了楊國忠的劍南節度使職務。雖然李隆基表面上不露聲色,但他的態度卻也在悄然發生着變化。

安祿山的謀反,哥舒翰的慘敗,楊國忠恐怕都難辭其咎。曾經歌舞昇平的唐帝國如今卻已是刀兵四起,他這個皇帝有責任,但楊國忠這個宰相卻更有責任。不過礙於楊玉環的面子不便發作,他只得將所有的不滿和憤怒默默地埋藏在心底。

如今李隆基命令潁王李璬立即赴任。按照慣例,無論是節度大使還是大都護都只是“遙領”,仍舊會待在京城,並不實際管事,可李隆基卻一反常態,要求兒子李璬立即前往劍南赴任。李隆基還詔命沿途郡縣準備接待潁王李璬一行人等。其實不過是在為了迎接他的到來而做準備!

心事重重的李隆基緩緩地走下勤政務本樓,來到旁邊的花萼相輝樓,撫欄遠眺興慶宮的秀美風光,極目遙望長安城的繁華景緻,深情環顧樓內的華麗陳設。當他意識到明天這一切將不再屬於他的時候,濃烈的凄楚之情便縈繞在他的心頭,久久都不曾散去。

不知什麼時候,楊玉環已經悄然來到李隆基的身旁,安慰道:“聖上不用太過悲傷,我們很快就會回來的,到那時這裏的一切還是如今這般模樣。”

李隆基凝重的臉上勉強擠出几絲微笑,其實他也知道楊玉環不過是在故意安慰他,什麼時候才能回來,甚至還能不能回來現在都是一個未知數。

李隆基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說:“玉環,不論人生是得意還是失意,須盡歡。你命人把梨園子弟們都叫來,今日不醉不歸!”

“好,今朝有酒醉今朝!”楊玉環知道李隆基要用這種特別的方式與曾經的美好告別,甚至是訣別!

曾經喧囂的花萼相輝樓剎那間又恢復了往日的生機。李隆基蒼老的臉上掛着淺淺的微笑,但那些跟隨他多年的樂工們卻仍舊能感受得到他微笑背後的苦澀。就在眾人把酒言歡的時候,李隆基卻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早已故去許多年的父親李旦,或許是出於對父親的懺悔。

李隆基讓樂工賀懷智速速到長樂宮去取父親李旦生前最喜愛的那把琵琶。自從父親去世后,這把琵琶就被黃色秀帕包裹起來束之高閣,再也無人問津。如今再次見到這把琵琶的時候,李隆基真是百感交集。他讓賀懷智調準了音,命善彈琵琶的和尚段師彈奏一曲《水調歌》。梨園子弟中一個擅長唱歌的少年伴着如此哀傷的樂曲唱道:

山川滿目淚沾衣,富貴榮華能幾時?

不見只今汾水上,唯有年年秋雁飛。

在低沉的樂曲伴奏下,那個少年猶如天籟般的聲音在金碧輝煌的花萼相輝樓里久久地回蕩着,彷彿是對美好往昔的回憶,又好像是對命運無常的慨嘆。

“此歌是何人所作?”一直默不作聲的李隆基突然打破了沉默。

“此乃李嶠所作!”楊玉環脫口而出。

李嶠曾在武后、中宗朝數度拜相,但他最令後人稱道的卻是他在詩歌方面的高超造詣。楊玉環最喜愛他所寫的那首《風》:“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過江千尺浪,入竹萬竿斜。”李嶠將無形的風化作有形,使讀者能夠在抑揚頓挫間聽到颯颯的風聲。

“真是才子啊!”李隆基不禁感嘆道。李嶠最後兩句引用了漢武帝的典故。秋高氣爽之際,漢武帝乘船在汾水之上欣賞沿岸美景,有感而發的漢武帝吟誦道:“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如今氣吞萬里的漢武帝早已化作一抔黃土,唯留下年年南飛的秋雁。李嶠藉此感嘆是非成敗轉頭空,只有青山依舊在,唯有夕陽依舊紅。

(本章完,下一章:君王舊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紙嫁衣之緣起奘鈴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紙嫁衣之緣起奘鈴村
上一章下一章

最後的晚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