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

兵臨城下

安祿山攻下東都后,向長安最後一個防線——潼關進攻。

唐玄宗聽了楊國忠的話,派了個沒什麼戰力的軍隊去守。

沒多久,潼關失守……

潼關失守后,安祿山停了下來,準備休整軍馬,進攻大唐的首都——長安。

次日,李隆基緊急召見宰相楊國忠和韋見素,大殿內的空氣緊張得彷彿快要凝固了,因為唐帝國真的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面對當前的危局,韋見素感到無能為力,心裏漫起深深的自責,眼角滴落的冰冷淚水是對曾經的悔過,也是對自我的贖罪。

此時楊國忠的心卻是糾結的。他期盼着能夠藉機徹底除掉哥舒翰這個心腹大患,但滿目瘡痍的唐帝國卻隨着哥舒翰的被俘而被推到了生與死的邊緣。好在他早就給自己留下了一條後路,情急之下可以投奔劍南節度留後崔圓。

望着臉色陰沉的李隆基,楊國忠試探道:“目前潼關失守,長安危矣,聖上還是暫且避一避鋒芒?”

“如今朕又能避到哪裏呢?”李隆基嘆息道。

“劍南!那裏江山險固,物產豐盈,進可攻,退可守!”楊國忠擲地有聲地說。

劍南曾是楊國忠長期生活的地方,也是他擁有巨大政治影響力的地方。他的心腹鮮於仲通曾任劍南節度使,後來他又親自兼任劍南節度使,並且推薦司勛員外郎崔圓擔任劍南節度留後,實際主持劍南的軍政事務。

雖然李隆基早已失去了抵抗的決心,但他一時間卻對帝都長安難以割捨,因為這裏有着太多太多令他不舍的東西。這裏有列祖列宗的陵墓,這裏有氣勢恢宏的宮殿,這裏有雄偉壯麗的官署,這裏有開元盛世的記憶……

六月十一日,宰相楊國忠在朝堂之上召集百官,流着淚詢問對策,可他等來的卻是無盡的沉默。寶貴的時間最終在漫無目的的沉默與爭吵中白白浪費掉了,因為絕大多數人早就沒有心思考慮如何抗敵,而是思索着自己的退路。

這些日子,楊國忠都是在驚恐不安中度過的。他知道在長安多待一刻,危險就會增加一分!

韓國夫人和虢國夫人帶着楊國忠的殷切希望進宮了。此時的楊玉環早已心亂如麻,如今見到兩個姐姐來了,急忙迎了過去。

兩個姐姐讓楊玉環告訴唐玄宗不要感情用事,快點逃離長安,以求自保。

楊玉環沉默良久才開口說:“我去試試吧!”

心事重重的楊玉環來到了龍池北岸的新射殿。李隆基正在那裏彎弓搭箭,頭頂貫平,兩肩靠平,兩手抬平,兩足踏平,弓靠箭,箭靠弦,弦靠臉,只聽“嗖”的一聲,那支箭便射了出去,不過卻再次偏離了靶心。

“看來我是真的老了!”李隆基無奈的話語中帶着哀傷,也透着絕望。

“誰都會有老去的那一天,但魏武帝曹操就曾經說過,‘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不要忘了,曹操還曾說過,‘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李隆基的話語中帶着無盡的悲涼,將楊玉環心頭殘存的那一絲暖意也無情地吞噬了。

兩人面面相覷,沉默不語,不知該說些什麼,也不知該從何說起,最終還是李隆基率先打破了沉默。

“當初我還是臨淄王的時候就瘋狂地迷上了射箭,但又怕被生性多疑的祖母懷疑,只得在殿內練習射箭。那時血氣方剛的我百步穿楊,箭無虛發,如今連拉弓都有些吃力了,真是歲月不饒人啊!”

楊玉環動情地說:“歲月無情,人卻有情!玉環知道,三郎對這裏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有着很深的感情。三郎捨不得這裏的花花草草,這裏的花花草草當然也捨不得三郎,但如今卻到了不得不與這裏告別的時刻了。今日的離開是為了明日的回歸!”

李隆基低聲說:“捨不得,捨不得,不舍怎能得?舍了難道就能得嗎?”這句話既像說給楊玉環聽,又像說給他自己聽,更像說給上天聽。

六月十二日,李隆基親臨勤政務本樓,此時前來朝見的官員卻“十無一二”。望着寥若晨星的幾個臣子,李隆基的心中充滿了傷感,卻刻意保持着鎮定,表現得從容。他信誓旦旦地說:“朕決意親征叛軍,同仇敵愾,挽救社稷於危亡,拯救黎民於水火!”

雖然潼關的失守使得長安危在旦夕,但如果長安軍民通力死守,或許真會贏來轉機,可是那些朝臣們卻早已透過李隆基貌似堅定的外表看到了他那顆蒼老而又虛弱的心,事實上李隆基也的確不值得信任。

就在李隆基慷慨激昂地表示要同仇敵愾、御駕親征的同時,他卻在暗中緊鑼密鼓地安排逃亡事宜。

(本章完,下一章:最後的晚餐)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紙嫁衣之緣起奘鈴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紙嫁衣之緣起奘鈴村
上一章下一章

兵臨城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