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中央廚房,統一配送
今年國慶節,許建軍又打算請一大家子人去飯店吃,結果被爺爺臭罵了一頓。
“就你有錢?啊?我看你是錢多燒的,不知道自己姓啥叫啥了,咋了,臭顯擺啥啊,顯擺你有錢,顯擺你大氣,你這麼有錢這麼大氣你咋不上天啊!”
他挨罵也是活該,最近老爸確實是有些飄了,不光是他,老媽也是如此,許平安作為兒子不好說什麼,爺爺現在站出來,完全沒毛病。
頻繁請客方便是方便了,但指望用這個邀買人心那是別想了,人家可不一定會對你感恩戴德,說不定還覺得你是個沙比,心裏各種羨慕嫉妒恨犯紅眼病呢。
普通老百姓,最怕的就是有錢就張狂,財不露白這個道理古今通用。當然現如今的社會不同了,有錢也不一定非得藏着掖着,但也不能太囂張,囂張的結果如何,那真的是有太多實例可以借鑒了。
總之許建軍被罵了一頓,果斷打消了請客的念頭,甚至連剛剛提上議程的買車計劃也取消了。
原本他最近深感自己是個大老闆了,一天大幾千的掙,再開金杯車有些掉價,準備換輛小轎車的。
其實買車倒是無可厚非,有錢了改善一下自己的出行條件沒錯,只是爺爺那頓罵威力有點太大,把許建軍嚇得連這種很普通的計劃都給取消了。
國慶之前,中央廚房終於弄好,就在離他家不遠的鳳凰街上。那裏是五金勞保小商品一條街,兩邊商鋪的後面,還各有幾排庫房。許平安他們家租下了最大的一間,這個就沒法買了,因為這個庫房是屬於機車廠的,出租也就算了,反正人機車廠目前也用不上這個地方,但買房買地就算了,人家壓根瞧不上這點錢,畢竟機車廠可是西雲市工廠常青樹之一呢。
西雲市算得上是常青樹的工廠,滿打滿算就只有三家半。
其中的三家分別是齒輪廠、機車廠和玻璃廠。
齒輪廠原本只是做齒輪的,後來開始做變速箱,有過非常輝煌的年代。機車廠是做火車頭的,一直輝煌。玻璃廠曾經倒也險些倒閉,這兩年日子也很不好過,一直到零八年以後才逐漸好轉,市裏面大力扶持不說,工廠也進行了股份改制和現代化企業改造。恰逢全市大拆遷,玻璃用量大漲,又狠狠的回了波血。然後玻璃廠用這些錢購買新的生產線,加強研發能力,從原本只能製造最普通玻璃開始,到開始製造特種玻璃。
在許平安重生前,雖然玻璃廠和國內一流玻璃企業還有差距,和國際巨頭更是不能比,但就在西雲市這一畝三分地上,小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剩下的半個常青樹,就是酒廠了,在爺爺退休后沒幾年,酒廠就開始走下坡路,只能說短時間不會破產倒閉,但指望再創輝煌,可能性幾乎沒有,只能算半棵常青樹。
租下了廠房,就要開始進行改造,主要分成三個車間,分別是原料處理車間,製作車間和最後的包裝車間,外加兩個不算大的庫房,一個冷凍一個冷藏。
因為只是中央廚房,還遠遠算不上是食品加工企業,所以就沒去大費周章的搞什麼生產線,主要那玩意兒造價不菲,需要找專門的廠家定製符合自己需求的設備,這個價格就肯定低不了。
處理車間,就是一個超大的案台,工人們在這裏把豬肘子進行去毛洗凈改刀處理。如今在食材處理的第一步,就加入了改刀操作。這樣做的好處是避免整個大肘子下鍋煮浪費時間,骨肉分離后,可以單獨煮制。另外楊友雲也在這裏面提供了一些建議,並專門回去和他的師父聊了聊,對豬肘湯的配方進行了一些改良。其實豬肘臊子的配方,他的師父是知道的,畢竟當年跟着張雪梅的祖姥爺學過白案,過程中多少也能接觸到豬肘臊子的調料配比和製作工藝。
只是因為個人修養問題,沒有做出那種不告而取的事情來,現在本家有這個需求,這位老人幫着改良一下還是可以的。
改良之後的配方,在很多步驟上都做出了修改,變得更加適合工廠加工。
就算不進工廠,哪怕只是后廚自己操作呢,也能比以前更加省事。
製作車間不用說,就是各種大號的廚具,類似流水線模式,在不同的地方進行不同的工序,時間也不等,最後在出料處產出豬肘臊子,而且是湯肉分離的,這樣更方便包裝和攜帶。
包裝車間目前沒有任何機器,只是空有其名罷了。
包裝的手段就是一個個不鏽鋼大桶,做好的肉湯和肉塊分開放置,放涼後進冷藏庫,沒用完的材料,進冷凍庫。
如果以食品工廠的角度看,分分鐘能挑出一大堆毛病來。可如果單純以一個廚房的標準來要求的話,它又是合格的。
說到底,只要你不是封袋包裝拿出去直接上架銷售,問題就不大。
裝好的大桶會放到金杯車上,每天早上定時給兩家店配送,不久之後還會加入第三家,張雪梅如今已經在考察選址了,計劃年前開業。
開車的當然不是許建軍了,他現在是串店的老闆,怎麼可能還開車送貨呢?
司機是虎子叔,原本包給他的那輛出租車,被他的小舅子給包了,許建軍不認識這位小舅子,不過看在虎子叔的面子上,也就沒有拒絕。
有了這個中央廚房,兩家麵館的后廚也輕鬆了許多,最起碼不用自己熬臊子了,除了炒菜以外,再弄個削麵煮麵的師父就可以,人力成本目前看不出來,但以長遠計,肯定是能節省很多的。
趕在國慶之前,舅舅終於下定決心,打算自己開店,姨夫和他的“康源店主廚”之爭,以姨夫不戰而勝告終。
當然也就是這麼一說,實際上兩人根本沒有爭,但在舅舅離開之前,他倆還是在楊友雲的主持下,在一家人的見證下,小小的比拼了一次廚藝,也算是楊友雲教導成果的一次公開展現。所以不僅是家人們來了,就連李師傅和他的徒弟,還有串店的兩位預備役燒烤師傅,也一起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