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七章 看見掛的豬心肺我就緊張
我閱讀魯迅的書籍斷斷續續的,魯迅全集我只買了其中一本,很遺憾!《斯巴達克斯》、《世界歷史》、《東周列國志》很推崇,斯巴達克斯最早是六年級的語文課本上就認識他了,很憧憬他的風格。
生活在古羅馬年代想要拯救奴隸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奴隸們雖然苦,受歧視和侮辱,但只要看見別的奴隸比自己還要不如,這種容易安撫的心理和與生俱來的卑怯膽小,使被壓迫的人也不容易激起反抗,而且還會甘心情願的充當爪牙。
斯巴達克斯從一開始奴隸起義就註定最終會失敗,因為他可以率領志同道合的同志和受苦受難的奴隸們一起打敗軍馬軍隊,可他撼動不了整個帝國,他和他的起義隊伍沒有重新建立一個新社會的文化基礎和物質基礎,軍事上他也沒有自己的根據地和兵力消耗上的補充。所以斯巴達克起義儘管有聲有色,但沒能從根本上扭轉戰略上的困局。
斯巴達克斯失敗了,並死於戰鬥。可他的人生成功了,斯巴達克斯證明自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自由戰士,他不會像奴隸一樣活着,他應該把自己的才能和熱血發揮的淋漓盡致,而跟隨他起義的奴隸也不再是奴隸,而是戰士,是英勇的戰士!
那套《世界歷史》上下兩側,印第安人的苦難和黑奴貿易我讀到一次恨一次,閱讀的也就不止一遍。我許諾下來的信義至今未忘……歷史的賬簿會永遠記在那裏,一萬年前發生事情一萬年以後也還是會有人記得的。環境的變化一旦供給人契機,就會有人完成使命。
讀《東周列國志》的時候我背靠草垛,牛在周圍老老實實吃草,它可真聽話,不需要我操太多心。
在坪上放牛,靠朱家浜橋下面閱讀《醒世姻緣傳》,對這種市井故事我不是很感興趣,所以味同嚼蠟。當初買它是《紅樓夢》看完了之後買的,還不如買《大明英烈傳》還好些。
小薇的一位親戚女孩找我借書看,我讓她進我房裏來,讓她挑。她挑了一本《說岳全傳》,拿了去,我記得那本書我看了半個月,放牛看的。我想她要這讀書,未必那麼堅心看,估計夠她看一陣的了。
結果從她借的那天算起,一共三天,就看完了。她來還書,我驚訝的問道:“你就看完了?”
“對呀。”她回答。
我有些不信,又多此一問,居然還問道:“你怎麼看的?”
“我借了去從早上吃了飯就開始看,到了晚上還在看,很晚。第二天早上也在看,就一直到第三天,就把書看完了。”她回答道。
我感覺有些不可思議,又多此一問,問道:“那裏面寫的什麼啊?”
“寫的就是……”
聽她敘述的確看了,不是走馬觀花,我不知道緊張的什麼?其實,我應該反省自己的。我沒有探索圖書館,從後來東莞打工到圖書館借書看,我應該努力獲得一種渠道,可以源源不斷的借書看。自己當時看書的效率偏低,一來知道自己買了書就不知道第二本什麼時候能有,有節約的意思;二來自己讀書的方法存在問題,這在很久以後才得到改觀。
自己心態有問題,感覺自己不如一個小女生了。她看了看鞋架上的書,好像沒有再合她味口的,她下樓梯去了。
我要是有出息,就把每個逢場父親給的五塊錢攢起來買書看,而不是一如既往的拿去上網。我感覺爸爸和奶奶對我有種同情,就是他們也知道我的難受,所以奶奶知道我喜歡上網,抱着一種以和為貴反而支持的態度。或許她沒有想那麼多,只是希望這個家裏,大家都能和和氣氣的就好了。我們三個人度過了幾年美好的時光,奶奶、父親,謝謝你們!
漸漸的,楊樹葉掉落的越來越稀少,棉梗也漸漸的老去,辣椒梧也漸漸老去,又一個春與秋的故事。
慧兒回來了,父親似乎不高興,他抱怨慧兒:“回來搞么得?”
慧兒也不急躁,她冷靜的多,回答道:“回來看哈嘎嘎。”
慧兒拿出帶給父親的煙和酒,有一瓶是葡萄酒,慧兒非常客氣的對父親說道:“舅舅,這是我給你買的葡萄酒。”
“不要!”父親不耐煩吼道。
我如今什麼也做不了,只有衷心祝福兩個妹妹的份兒。
慧兒在家住了幾天,有一天不辭而別,她走了。
奶奶朝柜子裏一看,大罵:“咧丫頭,咧就跟她娘一樣的,心又多!她回來嘀目的就是拿戶口本的,我還以為她真是來看我的。”
老人認為外孫女對自己不尊重,她張開嘴巴又開始喊了起來……我最不耐煩奶奶發出號喪的聲音,沖她罵道:“喊么得?她那麼大的丫頭了,個人可以做主噠,她沒錯!”
奶奶反過來對我嚷道:“你咔都我喔些么得哈?”又說道:“沒得用滴娃就是么滴!”
我一聽她後面這句,也怒了,嚷道:“完當兒屋裏對她哪么個,心裏又不是沒得哈數!老傢伙對她和她娘的態度,你又不是不曉得!咧個屋裏有個么得好留戀滴是唄?”
我心裏反而稱讚慧兒:“去吧,去吧!哥哥什麼都做不了了,哥哥完了,我只有祝福你們了,願蒼天保佑!只要中國社會還在進步,還要發展,你們的生活想必是還能過的去的,去吧。”
可惜了這個家的丫頭,家庭環境拖累了你們。因此慧兒的不辭而別,我一點都不煩,我很高興,因為那是自立的表現。
父親如果在家的話,喜歡買豬心肺這菜肴。這東西很便宜,而且一家人都愛吃。但是有個很奇葩的特點,就是動不動“沒搞出味來”,情緒上會很煩。
我平時都是自己做飯,白菜一碗,和奶奶兩個人吃。我不是喜歡做肉食的,相當長的時間裏都不切肉,就連心肺也不會切,都不願意摸到,至今未變。
自己做豬肉吃還是2023年之後,也只是偶爾。切肉光想想都會承受心理上極度的不適!
哪怕奶奶病殃殃的,她也得自己親自切這些東西,父親居然也為了口味要她細細的切。
本來做菜嘛,做熟了加上佐料不就完了嗎?又是這、又是那的。他們在做這道菜的時候,父親和奶奶母子二人如同開重要會議,邊開會、邊實踐。只見父親皺着眉頭,看着奶奶忙這道菜,神情上顯得緊張,顯然是怕奶奶出錯,又沒做好。
如果換成是父親做這道菜,奶奶也會忍不住要參謀參謀,提出建議。他們完全沒有我做飯那麼洒脫。
為了把“心肺搞出味來”,母子二人沒少鬥嘴……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曉。電視裏都沒放過這樣的情景,書本上也沒有描述這一類故事。
父親埋怨的時候,恨不得一瓶農藥。一道豬心肺菜沒做好,沒“搞出味來”,如喪考妣。如果是父親弄菜,奶奶也喜歡嘟嚕、參謀、建議,我很不喜歡。
所以父親買了豬心肺掛在牆上,我反而緊張了,真的,沒經歷過的人體會不到。
一般心肺是需要燉的,我要夾爐子,三個人都在忙活。熟了之後,父親緊皺眉頭,他要品嘗了,我的心也繃緊了,但願合他的口味!
他認認真真嘗了一口,說道:“嗯——沒搞出味來!”滿屋子的不高興!
又有一回,這下是奶奶,她吃了一口,說道:“今兒滴心肺沒搞出味來。”這屋裏的氣氛只有貓感覺不到,連狗都出去了。
我有時候嘆氣,我真是莫名其妙。我是後生,對菜肴口味看的很輕,我做飯沒有他們那麼講究,鹽和油加的很少。魚肉一類的東西雖然也適口,但吃下去明顯沒有蔬菜那麼和胃。而且我做飯炒菜就是一湯匙油,至於鹽就更少,加了即可,所以平時奶奶就這麼跟着我吃的。我沒有挑食和過分重視口味的特點,可兩個長輩就不一樣了,“沒搞出味來”那沮喪的表情,像會哭。
如果沒搞出味來,父親吃心肺的表情——咬牙切齒嚼着肉,一臉不滿,就像他的錢又白花了。
平時,找機會,我忍不住問奶奶:“嗲嗲,您那時候小時候沒飯吃,光飯也是好吃的,怎麼現在動不動就是‘沒搞出味來’呢?”
她說道:“沒得飯吃是沒得飯吃呀,咧而今是么新滴呀!”
“個心肺,弄熟噠就吃的噠哈,還呦——咧么咧么。”我感覺不可思議。
么叔那邊也是,也是買心肺。么叔有時候沒時間弄,那個婦人只好一隻手自己弄,結果又是“沒搞出口味來”!於是他那邊屋后、還有豬籠屋亢上、灶房屋前面出水口高亢上,么叔就索性一潑,罵罵咧咧的搞不好還要摔東西,顯得氣憤異常。
這是一種心理落差造成的,因為過於在乎眼前微不足道的期望感受,結果期盼的口味與實際嘗到的口味形成的落差,所以造成了心理上的不舒適需要宣洩。一點藥引子就能引起無限煩惱,情緒上幾近暴走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