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來鎮13
三年後,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顧璘對他十分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並解下犀帶贈予居正:“希望你樹立遠大的抱負,做伊尹、顏淵,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中二甲第九名進士,授庶吉士。張居正入選庶吉士,教習中有內閣重臣徐階。徐階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朝章國故,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張居正曾經告訴兒子阿飛,徐階算是張居正走上政壇后的第一個老師。只不過徐階也不是大公無私的人,徐階看好張居正的未來,培養張居正是為了徐階想給自己留下後路和政治延續。張居正和徐階走得近,也是為了通過徐階早日融於大明官場。
明初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廢丞相,設內閣,其職能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廳。首席內閣學士稱首輔,這個人其實才是整個大明朝的大管家。他的決定不但影響着皇帝,而且關繫着天下黎民的安危。內閣首輔和丞相的最大區別是,丞相可以直接對下屬下令,內閣首輔的話只在內閣有用。內閣首輔的話想要各地方衙門遵守或者是執行,需要得到皇帝的首肯。當皇帝不同意的時候,內閣首輔的話就等於白說。沒有皇帝的首肯,沒有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批紅,內閣首輔的命令下達不下去。
張居正入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內閣中正在進行着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當時內閣大學士只有夏言、嚴嵩二人,也只有他們兩個人有機會當上一言九鼎的內閣首輔。二人爭奪首輔職位,夏言雖然技高一籌奪得了首輔。但是之後不久,他就被嚴嵩進讒言了。夏言不但沒有實現他一言九鼎的願望,而且馬上被殺了。嚴嵩成為了下一個內閣首輔不說,而且對夏言一黨趕盡殺絕。多年後嚴嵩倒台之後,朝廷才給所有因為夏言一案受到牽連的人平反。可是這個時候夏言幾乎已經沒有了後人,夏言一黨的人也幾乎死光了。
對於內閣鬥爭,張居正通過幾年的冷眼觀察,對朝廷的政治腐敗和邊防廢弛有了直觀的認識。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張居正以《論時政疏》首陳“血氣壅閼”之一病,繼指“臃腫痿痹”之五病,系統闡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張。而這些沒有引起明世宗和嚴嵩的重視。此後,在嘉靖朝除例行章奏以外,張居正沒再上過一次奏疏。張居正告訴年紀還小的兒子阿飛,不是張居正對於朝廷失望了,而是張居正明白了一個道理。當自己實力不夠的時候,需要學會做人做事低調。一些可說可不說的話,需要盡量不說。一些上級不願意聽到的話,堅決不去說。一些上級暫時不想聽的話,忍着將來再說。一些上級喜歡聽的話,就需要多說甚至於經常說。等自己有能力有權力了,這才是自己實現自己理想的時候了。
1550年(嘉靖二十九年),張居正因病請假離開京師來到故鄉江陵。休假三年中,他開始遊山玩水。在這三年中,張居正遊覽了許多名勝古迹,使他發現了新的問題,他在《荊州府題名記》中說:“田賦不均,貧民失業,民苦於兼并。”這一切不禁使他側然心動,責任感讓他重返政壇。張居正告訴小阿飛,張居正的短板就是沒有在地方當過父母官。但是這些日子在民間了解老百姓的疾苦,也可以算是在地方當了一任地方官。這位後來張居正決定變法提供了依據和基礎。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
張居正回翰林院供職。他在苦悶思索中漸已成熟,在政治的風浪中,他模仿老師徐階內抱不群,外欲渾跡,相機而動。徐階地這個弟子很滿意,說這時候的張居正已經知道韜光養晦。不再像之前那樣鋒芒畢露,有時候太過於鋒芒畢露不是一件好事。
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居正進宮右春坊右渝德兼國子監司業,徐階荐居正為裕王朱載垕的侍講侍讀。在裕王府邸期間,張居正任國子監司業從而掌握了很多將來可能進入官場的人,這為張居正打開了人脈。張居正告訴小阿飛,這是張居正人生一大轉折。他不但認識了後來的隆慶皇帝,而且也讓張居正認識了後來的李太后。要不是李太后的推薦,張居正不可能成為世子的老師,也不會成為了後來的帝師。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高拱下台後,張居正掌翰林院事。高拱不但是張居正老師徐階最大的政敵,而且也是張居正的直接上司。因為高拱和徐階政見不同,所以高拱一直以來壓制着徐階的弟子張居正。高拱以各種理由不讓張居正出任國子監祭酒。雖然國子監祭酒是一把手,張居正擔任的國子監司業是二把手,一直以來國子監祭酒空缺,由張居正直接代為管理國子監一切事務。但是缺少一個名正言順的名分,所以張居正總覺得不舒服。高拱還在翰林院壓制張居正,張居正許多想法和改革,高拱就是不同意。高拱下台了,張居正不但是國子監真正地祭酒了,而且掌管了翰林院。這是張居正第一次擔任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讓張居正終於嘗到了當長官的滋味。
1567年(隆慶元年),張居正以裕王舊臣的身份,擢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進入內閣,參與朝政。雖然當時張居正只不過是以助理的身份,在內閣擔任一個只比內閣行走高一點點的職位。但是這個意義大不一樣,從此張居正算是內閣大臣了。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參與軍國大事的處理,可以在小範圍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想法了。
同年四月,張居正又改任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他終於在暗暗的較量中“直上盡頭竿”了。這個時候的他,終於有了將來當內閣首輔的機會。他只需要多看少說,從旁學習前輩們的經驗,為自己將來當內閣首輔做好準備工作就可以了。
入閣以後的張居正正值明王朝流民四散,草譯禍起,國家帑藏空虛,用度匱乏之際,並且北方韃靼進兵中原,製造“庚戌之變”,南方土司爭權奪利,岑猛叛亂,“兩江震駭”,東南倭寇騷擾沿海,民不聊生。
此外,內閣內部的政治鬥爭日益白熱化。自1562年(嘉靖四十一年)嚴嵩倒台後,張居正的老師兼盟友徐階繼任首輔。他和張居正共同起草世宗遺詔,糾正了世宗時期的修齋建醮、大興土木的弊端,為因冤案獲罪的勤勉朝臣恢復宮職,受到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認同。
1568年(隆慶二年),七月,徐階終因年邁致仕。雖然徐階不想走,但是徐階的圓滑和做事風格不被隆慶皇帝喜歡,徐階只好黯然離開這個朝廷和政治中心。此時的張居正已經不再需要依靠徐階,張居正和徐階名上的師生關係也蕩然無存了。張居正對於徐階的離開並沒有太多感慨,-反而覺得徐階有點放不開手腳。
次年,徐階的老對手高拱重回內閣兼掌吏部事,控制了內閣大權。高拱比徐階更加霸道和專權,幾乎一手掌控了內閣所有的權力。張居正本來就和高拱不對付,所以張居正這段時間是比較難過的時候。張居正不但需要應付高拱,而且需要防止高拱針對自己。當時張居正的做人做事方針就是多看少動,能不說話盡量不說話。他一門心思教導太子,這也是已經是李貴妃的太子生母為他爭取來的機會。早在裕王潛邸的時候,張居正的才學和能力就被李貴妃賞識。李貴妃哀求丈夫裕王,讓張居正擔任裕王侍讀的同時,做世子的啟蒙老師。從此張居正成為了這個孩子的老師,他的命運和這個孩子聯繫在了一起。
1572年(隆慶六年),穆宗崩,年僅十多歲的神宗繼位。高拱因自己口無遮攔觸動萬曆生母李太后神經,加之司禮監秉筆太監馮保對高拱不滿向李太後進讒,李太后以“專政擅權”之罪令高拱回原籍。於是,當時的內閣次輔張居正進補成為了首輔。從此張居正不再是一個受氣的小媳婦,也不用當一個悶葫蘆。八月,他從省議論、振紀綱、重沼令、核名實、固邦本、飭武備等六個方面提出改革政治的方案,其核心就是整飭吏治,富國強兵。他批評空作王霸之辯的人“不知王霸之辯、義利之間在心不在跡”,而誤認為“仁義之為王,富強之為霸”。明確地把解決國家“財用大匱”作為自己的治國目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鞏固國防,整頓吏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