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歸鄉路遠 內地思安 054章 封建-農耕-田賦-兼并-城牆結
歷史是不容篡改的。不篡改才意味着後世人有充分學習借鑒的地方,敢於真實地記錄歷史,才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之前所說,隨着私田為代表的私有制興起,兼并戰爭的規模越來越大,從前被分封的國家都城有數萬人居住已是天下聞名的城市。而到戰國時期,世襲貴族的衰敗導致一國之中缺乏在國都外匯聚大型城邑的基礎條件,因此城市的興衰往往和有無封君、封君權勢緊密結合。如何去維護列王與新興封君們規模龐大的家產所在的城市呢?自然是修築起更加堅固高大的城牆,由夯土泥磚轉向天然石材磨製后築牆成為大城市城防工程的主流操作。而對整個國家的防衛工程建設來說,野外也需要築牆,但與圍合成城無關——一面高大而連貫在地上的牆,就是防禦外來軍隊通過戰略要地或肆意穿行本國國境的最佳工具。如果是兩面夾築,中間通常會有水道或平整過的車馬道作為便利交通和後勤運輸的被保護對象存在。當牆修在雄偉的崇山峻岭上來保護國家時,所有人都知道那個最著名的名稱「長城」。可城與牆的概念並不統一,怎麼能將單面牆稱呼為城呢?一來因為某些地點的單面牆的確連接有作為據點存在的城邑/臨時防禦據點,方便兵力被保護;二來因為人們潛意識裏認定,牆后一定是城的存在——不管能否看到其他方向牆的存在,畢竟守衛者各有防範分段,尤其是下層兵卒,根本無需考慮此類問題。而當牆修在中原地帶/農耕文明區的平原上時,這種牆叫不叫‘長城"呢?很多人潛意識中從來沒想過這種問題,同樣未必考慮過泛中原地帶的‘長城"的存在。
實際上,戰國時代的各國都普遍地修築過佇立在野外長長的牆,區別只在質量和規模長短。尤其是大國,越大的國家領土疆界越是廣大,而農耕地產比重在國民經濟泛農業生產概念中的比重遠遠超過牧業與漁獵的色彩,能夠有效保護好農田正常耕種收穫要比其它事都重要。所謂城牆,只能保護一城百姓,農田是很被難顧及到的。而長長的牆佇立在野外,性質便不同了:
‘長城"出現的第一目標是用來農田正常耕種與收穫秩序。
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不被保護嗎?首先要問貴族的、官吏的、士人的、百姓的還是罪囚的。前三者已經在具體城防更嚴密的城池中了,尤其是王與家人,還有皇宮的城牆予以保護呢~后兩者有行動能力時可以逃進山林河谷的樹木草盪,沒有的話只能自求多福。
而在戰國之前,為什麼長城為什麼沒有大規模、普遍性地出現呢?因為西周和春秋時代,庶民階層有明顯的國人和編製以外的野人區別,雖然都是某國民眾,但野人與國家之間並不存在強制性地隸屬關係,反而時時處在被全方位、多層次剝削的境遇中。這個時代的國人有資格逃進他們從屬的都城和外地城邑中,但野人卻無此可能,連入城都要受到限制:他們連被準確稱呼為庶民都要受到質疑與嘲諷!
因為產權的高度分別與生活中無處不在的階級界限感,所以世襲貴族們有動力和無窮的借口與本國國君‘暗中較勁",乃至將矛盾公開化,無視全體國人的共同利益。也基於此,對戎狄內侵中原周朝子邦各國的行為,各國只是關門閉戶、防守城邑而已:國人的數量絕對填補不了全面防守國境線的需求,只能集中力量將具體入侵的那支戎狄在野戰中用車戰形式擊潰,至於對方能夠收容殘部,於來年再度入侵,就是另一碼事了——如果往後對方更願意侵犯鄰國的話,算是求之不得的‘美事",畢竟鄰之厚,我之薄嘛。國君也不會將國人受到的損失太放在心上:一群有資格聚集在一塊議論政事得失與君主/貴族個人行為的權責一體國民,還是很值得忌憚的,當他們的生活水準下降、需要國君主持救濟時,反倒是體現國君價值的時刻,外戰的事情嘛,永遠需要內政穩定的情況下再考慮,而西周與春秋時代的內政,是需要各國君主時刻留一隻腦後眼睛緊盯住的。任何國內勢力,都有可能煽動民眾、獲得他/她覬覦的權力!
所謂‘長城"的出現,不僅是專之制集權的產物,也是私有制發展到新高潮的‘豐碩果實"。農田名義上的確是私有化到具體一人一戶手中的,可實際上在戰國時代,整個國家業已變成該國國君與其家人的所有物!唯有如此,才能解釋得通為何他們會重視城牆的修建、掠奪蓬勃發展中的工商業利益——與土地產出聯繫疏遠的那些利益存在之處,因為缺乏井田制公有地產時廣泛的國人民眾時時‘側目",所以只能由各家學說來進諫國君、再依靠官吏進行具體管制的間接操控了。這才是戰國前夕,百家正式爭鳴的緣故——私有制的擴展消蝕了原本由有參於車戰責任的國人共有的一邦一國,君主也不再像可以被大臣‘共和"制度替代掉的虛君。為了權力爭奪而存在的生死戰事與私鬥滿布城郊與曠野,因為天下紛亂,借其局勢動蕩成就一家學說之念,在某國朝堂上獲取主流被認可地位,游士靠案台思考也能享受國君貴卿一般奢侈的生活,坦然受用,這種權利與責任的極大不對等,當然吸引着無恥之徒與違背初心的士人嚮往啦~
敢問世間哪裏還有許由那樣會嫌棄使者‘污我耳,污我牛耳。"的名士隱者?當天下為公,統治者各有私邑封地時,天下的混亂不停止但還有節制,志向高潔的士人們還能在山野間結廬居住;而天下都要被私有化時,志向再高潔的士人也不得不出山為眾生請命——所能做的,其實也僅僅是留下封疆界域的‘長城內"眾生的性命而已;長城外,聖人也顧及不到。
警惕那些奪走山林所有權的私人們吧!他們剝奪走的不僅是隱居者的權益,還在逼迫民眾不得不進入城市才能維持生計,參與由他們主導的利益爭奪大戲!居心不良的導演者們用世俗利益的誘惑逼迫每個人低頭,毀滅個人思索的條件,直到吸干整個文明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