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節 真是二手貨
邱永吉和吳玉芝在小學時是同班同學。那時候邱永吉長的跟現在一樣,清瘦,乾癟,象根豆芽菜似的。因為他身上有四個姐姐,好不容易有了他這麼一根獨苗,順理成章的成了全家的重點保護對象。儘管家裏窮的叮噹山響,倒沒缺着他的吃喝。吳玉芝家在榆樹溝,家裏也不寬綽。小孩子們上學都帶飯,到了晌午一打開飯盒,頂數邱永吉帶的好。邱永吉非常喜歡榆樹溝那個胖乎乎的吳玉芝,有點好吃的,總是偷偷地夾給吳玉芝,同學們看見了一個勁兒起鬨。邱永吉臉皮薄,吳玉芝可不在乎。等邱永吉跑出教室后,她也站起來,大聲喊:“饞死你們——”也跟着跑出去。在外邊,兩個人一邊吃,一邊嘮家常。
時間長了,兩個小孩就老願意呆在一起,有說有笑。等到上了高年級,朦朦朧朧知道點男女間的事情,就悄悄地私定終身了。
然而,邱永吉的家裏,由於父母的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太好,四個姐姐相繼出門遠嫁他鄉,生活日漸窮困起來,還未等上中學,他就輟學在家務農,後來接他爹的班,到生產隊趕車。
這期間,吳玉芝中學畢業,因為成績不好,沒考上高中也窩在家裏。兩個人有時在集上見一面,或者私下約會,找個僻靜的地方傾訴傾訴相思之苦。
吳玉芝家知道這個事後,嫌棄邱家窮,加上吳玉芝哥哥娶親急等着用錢,就把吳玉芝硬嫁到外省一個李姓農家。
倒不是邱永吉對愛情忠貞不二,非吳玉芝不娶,實在是家窮,說不上媳婦。說老實話,當年連提親的都沒有,誰願意把姑娘嫁到他家受罪呢?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邱永吉趕完牛車,趕馬車,趕完馬車,開上了螞蚱子。要知道,這是當年生產隊唯一一輛機動車。邱永吉喜歡得半夜起來撒尿,都要過去摸一摸車。不幹活的時候,總是把車擦得錚亮,哪塊有點毛病,自己就琢磨捅咕,不許別人伸手。這一來二去,他就成了螞蚱子通。只要車發動起來打着火,邱永吉站在車前就知道車有啥毛病,有毛病在哪兒,打那時侯起,人們就開始叫他車把式了。等到螞蚱子普及了之後,車一有毛病,都找他給修。
五年之後,突然有一天,吳玉芝從天而降。她竟然沒有告訴任何人,自己一個人來到邱永吉家。見了邱永吉就失聲痛哭。
這個時候的吳玉芝已經長的五大三粗,邱永吉站在她身邊,那大身板子好像能輕鬆地將邱永吉裝下。看着她那碩大的身軀在哭泣中顫動,邱永吉心疼得眼淚順臉而下。
原來,她嫁給的這家人家,因為她生了一個丫頭,不好好待見她,男人又是個賭徒。一輸了錢就回家拿媳婦撒氣。儘管吳玉芝身體強壯,可她畢竟是女人,怎禁得起他男人的拳打腳踢。她受氣回娘家,娘家說:“嫁出去的女,潑出去的水”,不但不管,還逼着她趕緊回去。
吳玉芝思念邱永吉,懷念她倆在一起的快樂日子。她從別人那知道邱永吉至今未娶,孤身一人,於是就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離婚重嫁。
真是個敢愛敢恨的女人。
總之,她和邱永吉經過半年多的折騰,終於把那邊婚離了。吳玉芝連家也沒回,搬着行李卷就來到了西南岔。
那個時候,不管貧富,在鄉親們的幫助下,邱家擺了幾桌席,兩個人就算成親了。相愛的人終成眷屬。席間,邱永吉的鐵哥們老貴兒,把他倆拉到一塊兒,說:“哥們兒,不容易呀!”
在座的人也都十分感慨。其中有一個叫於三的年輕人,在遠處那桌喊:“嫂子可是名牌呀。”
“啥牌?名牌?“
“飛鴿牌的。”於三高聲喊道。邱永吉問老貴兒啥意思,老貴說:“唉,讓人家騎了一圈,又飛回來了唄。”
引來一陣鬨笑。至此,在小青年中間就有了對吳玉芝的稱呼。飛鴿牌的,或者是二手貨。
就為了這句話,吳玉芝對吳老貴耿耿於懷多年。只因他是邱永吉的鐵哥們,這才隨着歲月的流逝,淡化了她的怨恨。可她王娘們拿這個事,本來是自己的不幸當話柄,吳玉芝當然是恨之入骨了。
所以打架的事,儘管經彭海處理行了,可心裏結的疙瘩,確實很難解開了。
彭海的車經過老邱的檢查,沒發現有毛病。這就怪了。老邱從工具箱裏掏出扳子,鉗子,又仔仔細細地查了查,還是沒發現問題。他繞着螞蚱子轉了兩圈后,拿起搖把自己搖了起來。突然,他哈哈大笑說:“彭海,你真能逗我。”
“咋的?”
“車,沒油了。”
“啊?嗨!”
等彭海和邱永吉趕到房場的時候金長山正指揮老貴兒,大溜兒和孫立成幾個人下管子呢。見彭海回來了,問他:“彭海,你蓋完房子還剩多少磚?”
“啊,金哥,你回市裡也沒呆兩天就回來了?”見金長山點頭,他問:“你用磚幹啥?還能有三千塊吧。”
“我也是剛回來,你這下水道必須在打地面之前弄好,我着急就趕回來了。”金長山說:“外面那個坑,最好用磚壘上,免得時間長泡塌方。”說著就領着大夥到院外已經挖好的坑前,說:“這玩意得跟挖菜窖一樣,壘個井,之後蓋個蓋,三千塊磚,綽綽有餘。”
吳老貴站在坑邊上,點了一支煙,說:“這活兒,也就我能幹。”他瞅瞅周圍的人說:“你們還別不服,壘這個井不用泥,也不用灰,更不用瓦匠。”他特意瞅了瞅刁老五,接著說:“上小下大,一層壓一層,最後,唉,不跟你們說了,來人,伺候着。”他說罷“撲登”一聲跳下坑,讓人往下放磚。
“不是又吹牛吧?”
“不用泥不用灰,看他咋整。”
“真能臭顯擺。”
有幾個人推車運磚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