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饑寒交迫的求學日子啊
林溪鳴的父母去“殺廣”是2002年9月底。這一年,林溪鳴以全鄉第一名的成績從小學升入初中,進入禾口鄉禾口中學尖子班。這個班一共四十五個學生,是全鄉各小學在本次小升初考試中排名前列的人。不過令林溪鳴感到不解的是,在這個班裏沒有當年小升初考試全鄉排名第二名到第十名的學生。其中的第二名、第四名和第五名,兩年後林溪鳴轉學到縣城第四中學才有機會和他們成了同班同學。
開學第一天,林長根和何月霞一起送兒子去學校。林長根扛着一塊他幾天前剛用竹子編成的羊糞板,走在最後面,何月霞用大背篼背着一床被子和褥子,走在中間。林溪鳴背着一個黑色的新書包,走在最前面。新書包是林祖齊老師送的,他給每一個順利升入初中的學生都買了一個新書包。
禾口中學的學生宿舍是三棟兩層的木質結構大瓦房,呈“一”字型排開。宿舍里沒有床,上下兩層都只有三排由二十四根大瓷碗碗口般粗的松樹組成的連體床。每排分成東西兩段,每段四根松樹,像四座獨木橋並排懸在那裏。在老師帶領下,林溪鳴和父母三人踩着不斷有學生和家長上上下下的木質樓梯走上二樓,在東面一個靠窗的位置停了下來。林長根看了看床和窗戶,問老師能不能換一個地方,這地方靠窗,冬天太冷,孩子受不了。老師說不行,這是為了公平公正,隨機分配的。林長根又問能不能用木板把窗戶封上,老師也回答說不行,那樣屋裏就太暗了,冬天冷的時候,學校會用透明塑料紙封上。林長根說,塑料紙封不牢,而且風一吹,會整夜發出“噗噗噗”的聲音,影響人睡覺。老師說孩子瞌睡大,睡得死,不影響的,邊說邊走了。林長根嘆了一口氣,把寬一米、長兩米的羊糞板南北向放在連體床上,和四根松樹垂直,然後把剛剛在一樓宿舍樓前領的土黃色稻穀草鋪在羊糞板上。何月霞從背篼里抓出一張寬一米二、長兩米的、紅白藍三色相間的條紋塑料紙蓋住稻穀草,然後鋪上褥子、床單和被子。
林溪鳴入住的大瓦房正對面有一個小瓦房,黑色房頂上冒出一根紅磚砌成的煙囪。那是學校的灶房,但這灶房不能炒菜,也不能淘米下鍋做飯,它只有一個用混凝土做成的、高兩米的長方體灶頭,專用來給學生蒸飯。學生們用自帶的鋁製或不鏽鋼長方體飯盒,在裏面裝滿水和大米,套上一個小網兜,每天早上和下午上課前,放進長方體灶頭,中午和下午放學后,排隊領取蒸熟的米飯。寄宿在學校的學生,每周周五放學回家,周日下午返回學校。周日返校時,每個學生都要背上夠吃一個星期的米和一大罐家裏專門腌制的酸菜。這種酸菜大都是青菜、蘿蔔或苞谷面拌辣椒腌制而成,每個農村人家都至少有一壇,有孩子在鄉里讀書的人家更是有幾大罈子。之所以選擇背一罐酸菜去學校,一是因為只有腌制過的酸菜才能在罐子裏保存一個星期,二是因為在鄉里讀書的絕大多數學生都是農村的孩子,家裏拿不出錢給他們在鄉里買菜吃。在禾口中學的兩年裏,林溪鳴和身邊的同學一樣,只能偶爾吃一次早餐。這“偶爾吃一次”是因為有的周日返校時,家裏非常突然地給了幾塊錢。大多數時候,只能在頭一天晚上的6點左右儘可能吃得飽一些,憑着頑強的毅力熬過十八個小時,到第二天中午十二點下課後,趕緊去吃中午飯。初中是孩子身體發育最關鍵的時期,餓肚子是不行的,但農村的家長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
對老師家訪提出要想辦法讓孩子吃早餐的要求,覺得矯情,甚至懷疑老師想從中謀利。個別家長會懟老師說:“我幾十年都沒吃過你說的那個啥子早餐,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後來老師們想到一個辦法,讓學生每個周日從家裏除了背一包米和一罐酸菜外,再背一包紅苕。紅苕生的可以吃,保存一個星期也沒有任何問題。不過老師們很快意識到,這個想法雖好,但紅苕是一種季節性的食物,不是一年到頭都有,依然難以保證孩子們每天都能吃上早餐。之後老師們又想到讓學生們把飯盒換大一點,每天下午可以多蒸一點飯,下午放學吃不完留着,晚自習下課後再吃一點。但這依然解決不了問題,甚至可以說這個主意還不如要求背一包紅苕來學校。因為,其一,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錢換大一點的飯盒;其二,多蒸一點飯,就意味着每周從家裏背來學校的米要增多,可不少農村家庭每個人的口糧都是嚴格控制好的,一旦其中一個人口糧增多,家裏必然有人縮減口糧或者直接餓肚子,另外,不是每個家庭都吃得起大米飯,好多有孩子在鄉里讀書的家庭,都是全家大人吃苞谷、高粱、蕎麥、紅苕和洋芋這些粗糧雜糧,把大米省下來給孩子帶去學校;其三,即使孩子們能換得起大一點的飯盒,也能額外多帶米來學校,但到了氣溫徘徊在零度的冬天,讓一個孩子下晚自習后,回到宿舍,如何把凍得像冰一樣的剩飯咽到肚子裏?
在林溪鳴離開禾口中學前,對於孩子吃不上早餐的問題,學校和老師們最終想到了一個辦法——每天早上的最後一節課不安排語文、數學和英語這三門核心課程,免得餓得肚子咕咕叫的學生們聽不進去而影響了主課的成績。
多年後,林溪鳴回憶起在禾口中學的兩年,印象最深刻的是餓和冷。餓主要就是吃不上早餐,每天早上最後一兩節課餓得頭暈,聽不進去老師講的內容,經常有同學在課堂上餓暈過去。一些新老師會因學生餓暈嚇得六神無主,而老教師則是十分淡定地安排兩個學生把餓暈的人扶出教室,給他(她)喝點糖水。冬天,教室沒有取暖設備,雙腿凍得直發抖,腳趾使勁抓地。有的學生會忍不住跺腳,剛開始老師會阻止,後面實在受不了,大家都跺腳,老師只好說,同學們盡量小聲點,不要超過老師講課的聲音。下課後,大家放開了跺,有些同學還會幾個聚在一起,比誰跺得最用力跺的頻次最高。各個教室的學生都在跺腳,聽起來,簡直要把水泥地板跺穿、把天花板震塌。白天通過跺腳和課下運動勉強度過,到了晚上就實在太難熬了。大家即使把自己裹在被子裏,只露出半個頭呼吸,也還是冷得睡不着。有天晚上不知道是誰先提出,用衣服裹着腦袋,嘴巴和鼻孔哈氣,就不會太冷,大家馬上照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