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原生集體(二)

第八章:原生集體(二)

在沈依喬心裏,高一(10)班的時光是值得用一輩子懷念的。那時候學業相對輕鬆,同學們經常一起參加學校舉辦的運動會、藝術節、春節聯歡——七中的這些活動僅對高一學生開放——獲獎后拿着柏常青獎勵的、不多的經費一起逛街、吃火鍋。高一學生還有各類拓展課程,大家一起看電影、一起做團體遊戲、一起郊遊。周末,男生們約在一起打籃球、打乒乓,女生們相約逛書店、買發卡、喝奶茶。

十五六歲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自己度過青春的方式。比如,陳方圓不愛學習,是個短跑健將、籃球好手,因搶籃板技術極佳,人稱“板王”。他常說自己一摸到書就犯困,可以馬上入睡;但一摸到球就會立刻興奮,在球場上奔襲多久他都不覺得累。他中考分數不高,是他那擔任教育局副局長的舅舅幫他申請到了學籍,塞到七中來的;陳舅舅送佛到西,還特意托校長幫陳方圓安排了一個好座位,和班裏最愛學習的孩子同桌。可陳方圓不以為然,他和柏常青說自己個子高、視力好,前排的座位應該留給更需要的人,自請調至班級最後一排。柏常青知道,陳方圓是希望自己上課睡覺的時候無人打擾,便把他安排在教室中後排,數學課代表劉小波、物理課代表薛志翔中間。這兩位課代表沒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歡上課舉手發言、下課跨座位討論習題,陳方圓從此再無睡意。

“板王”也是個熱心腸。高一下學期的時候,沈若喬聽歌下樓梯,一腳踩空傷了腳踝,被同學們攙扶到座位上,陳方圓見狀,當時便從書包里拿出一個花里胡哨的玻璃瓶子,遞給若喬,說:“快用這個,你帶回家用,哪兒腫往哪兒抹,一天三次,包你三天內健步如飛!”

若喬半信半疑拿着瓶子,只見瓶身花花綠綠的包裝紙上繁體字寫着“南洋跌打損傷油”,陳方圓見她遲疑,着急地說:“我不會害你的!我打球經常傷腳,都是用這個。你這腳得趕快用!”

球友張楠跑過來,驚嘆:“哇!沈若喬,你可真是面子大!這個是“板王”他爸從新加坡帶回來的,我上次打球撞了膝蓋,找他要這個抹一抹他還捨不得呢!”

陳方圓沒有撒謊。這瓶“南洋神葯”用了三天,若喬果真恢復如常,能跳能跑了。若喬也從此與陳方圓結下了“兄弟情誼”,她的詩詞摘抄、英語筆記和數學糾錯本經常被陳方圓“借鑒”,而陳方圓的英語成績,在高一一年的時間裏,竟實現了從四五十分到八九十分的跨越。

沈家兩姐妹在好人緣方面幾乎一樣,和誰都玩得來、聊得開。王愛娣是從宜田下屬農村考進七中的姑娘,內向害羞,不善言辭,上課發言總是臉紅到耳根,但她卻很喜歡和依喬在一起。她教會依喬用五彩的細繩編手鐲、穿鈴鐺,用樹葉吹哨子,依喬則經常教她英語題,下課和她一起聽mp3——高一結束的時候,王愛娣的英語成績提高了很多,而且大家都說她變得開朗了、愛笑了。

高一(10)班的同學就這樣相處了一年,可天下無不散的宴席。高一期末的分科班會也是最後一次班會,一向不動聲色的柏老師站在講台上不無感慨地說:

“我必須承認,這個集體是我執教這麼多年來最好的一個。你們來自全市不同的初中,來自不同的家庭,你們的學習成績參差不齊,並不是每個人都熱愛學習,我們這個班的平均分也不是最好,但是你們每個人都充滿了純真與個性,在你們身上,我感受到了真實的美好,也找回了成年後逐漸迷失的本真。我首先感謝你們!文理分科是一個岔路口,我很遺憾一部分同學將要離開這個集體,但我希望你們無論被分在哪個班級,都能繼續保持真實和樂觀,更要積極去影響你身邊的同學,就如同你們在這個集體所展現的一樣。我很慶幸七中能有你們這樣一批學生。高中時光還有更加緊張的兩年在等着你們,我對你們充滿了希望,你們一定會越來越好!”

柏老師說完這番話,教室里極其安靜,片刻便有星星點點的掌聲,緊接着掌聲愈來愈大,愈來愈整齊,柏常青也不由地鼓起掌來。依喬感到在這掌聲里,在這空氣中,有一股力量在涌動,她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詞語來形容,只覺熱淚盈眶。她後來想,正是這股力量裹挾着她、激勵着她,讓她產生了留在這個班級,勉為其難也要拼盡全力地去學理科的想法。

依依不捨地送走了學文科的同學,又迎來了其他班級轉學理科的同學——高二理科(5)班就這樣誕生了。隨着學業壓力的不斷增加,同學們的課外活動少了很多,體育課、音樂課老師經常莫名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笑而不語的數理化老師。

七中的理科教研組聞名全省,全省學科帶頭人、競賽金牌老師比比皆是。這個群體以中年男子為主,外貌總體呈現圓眼睛、圓腦門、圓鼻頭、圓肚皮的特徵。其中有幾位教學經驗深厚、授課方式靈活、為人親和幽默,加之寬庭大耳,腦門錚亮,被同學們列作七中理科“巨頭”。比如,雖肚皮日漸突出,卻依然保持挺拔身姿的數學老師袁廣義;帶着圓框眼鏡、愛說段子的物理老師張文生;比張文生更愛說段子、不多的幾縷頭髮耷拉在大腦門前的生物老師孔維華;還有博士畢業一直公開表態高中化學太簡單的大眼睛付忠一,他同時也是付青青的親爹。理科教研組的這群中年男子或正義滿滿,或幽默風趣,可嚴厲,可親和,他們常常利用不多的習題課時間向同學們灌輸不在高考範圍內的“科學之美”。比如,物理老師李小棣在神舟七號發射那天,關上教室前後門,拉上窗帘,利用學校新配備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偷偷地帶領全班一起看發射直播;張文生從中科大考察歸來后,一周內的物理課都在給學生們解釋並語言展現高能粒子對撞機的“美妙”……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亦師亦友,應當是師生關係中最好的狀態了。七中的理科建設在這群老師和優質生源的共同作用下,生機勃勃地散發著長青的活力,成績斐然、享譽國內。不過,教數學的劉振彪雖然也有着圓腦袋圓鼻頭圓肚子,卻不在理科“巨頭”之列,更不是同學們喜歡又敬重的對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唯有歲月不回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唯有歲月不回頭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章:原生集體(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