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回 朝堂(中)

第一百五十三回 朝堂(中)

()杜維來到宮中的時候,離朝會的時辰還有一段時間。

他熟門熟路的找到了輪值房,想順道探望楊華、6思歸,向這兩位許久不見的長輩問聲好。

才走到半途,卻見到一個小太監神sè慌張的跑了過來。

「六郎,薛將軍吩咐小的,見了您先帶您到偏殿去。」

杜維先是一愣,隨即才意會過來:武后大概又弄了個新單位出來了吧?

果不其然,武后把張郁手上的禁衛軍收了回來,交給了她信任的薛琦、侯英,並且另外立了個名頭,給薛琦、侯英兩人各自安上了將軍的稱呼。

「六郎!」

見到杜維走來,薛琦開心的迎了出來,侯英有些靦腆,但仍是快步跟着薛琦走來;兩人都是身着戎裝,但表現出來的卻是和外表全然相反的親切。

「六郎,等等見了娘娘千萬要小心。」

走到了杜維身邊,薛琦臉上笑意頓收,一面替杜維整理衣領,一面幾乎細不可聞的說道。

杜維秀眉微揚、有些緊張,卻也不敢多問,因為裏頭的武后已經聽見了自己的聲音,開口招呼道:「德安來了?怎麼還不進來?」

杜維深吸一口氣,想要讓情緒沉澱下來,但卻忽略了站在眼前的薛琦,鼻端只嗅進了一陣香,不由得心神一盪。

薛琦幽怨的瞪了一眼,什麼也不說的讓在一邊,催促道:「別讓娘娘等。」

經過侯英身邊時,她同樣說了一句:「千萬別亂說話!」

杜維點點頭,大步邁進殿門,一進門卻是吃了一驚:

偌大的殿裏,此時竟然只有不過十多人。

除了武后、和隨侍的宮女以外,有閻立本、楊思敬、蘇義、拔野古多羅等,和一些杜維並不認識的官員。

當中,有兩人並未與眾人同席,而是分別站在殿中,看起來對彼此都有些意見,其中一人杜維也認識,那正是一開始看似粗魯、後來卻覺得為人爽快的李謹行。

「德安來的正是時候。」武后笑道:「今rì的大朝議,許中書竟說自己無能,沒法子調解百濟、靺鞨的紛爭呢。」

這句話一出,不只是對她熟悉的杜維、薛琦,就連一般臣工也聽得出來:武后正處於極度的震怒!

人家說「請恕微臣無能」的時候,有幾個人是當真這麼自以為的?但武后卻偏偏當了真,還當著十多名臣子的面前說出……想到這裏,已經有人擔心起明rì長安城該鬧成什麼樣了。

「中書不在,如何定策?」杜維決定先不急着開口,把事情問清楚再說。

「許中書客氣的很,這件事情上書房可以專斷,三省都不會阻攔。」武后語調越冰冷,但臉上仍是帶着笑意。

這下杜維明白了,武后的生氣是真的,但這其中也夾雜了一絲絲……僅僅只有一絲絲的興奮:許敬宗一來怕事、二來想要整治上書房,因此對這件事情打算不聞不問。

族群問題本來就十分複雜,更別說這兩族有深沉難解的舊恨、有剛剛出爐的新仇,哪有可能這麼輕易的做出令人心服的決斷?

所以,等到武后的決策壞了事,自己再大義凜然的出面彈劾,想必名聲和權勢都能得到不小的加分。

然而,對於武後來說,這同樣是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她設立了上書房,名義上只是一個大部分酬庸xìng質、小部分參議xìng質的特殊機構,雖然拉攏了不少權貴進來,並且已經處理了一些事務,但卻仍然融入不了嚴謹僵硬的文官系統。

大唐中樞稱作「三省」,分別是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中書省負責草詔、門下省職掌審查,尚書省則是執行機構,直接掌管六部,其中又以中書為尊,所以一般都稱呼中書令為宰相。

橫空出世的上書房,一方面分走了部份門下省的審查權力,另一方面也能越過中書省的草擬詔書,同時,為了現實的考慮,底下也設立了執行機關。

在審查方面,上書房得以在「過半數」的上書房大臣同意下,駁回中書省的提案

在草詔和執行方面,武后得以直接越過中書,對底下各司號施令,並且從中籌措資金;值得一提的是,杜維集團所繳的龐大商稅,卻像賞了戶部巴掌似的上繳到工業司與商業司,把那一干人氣得不輕。

上書房作為新出來的單位,分不了老機關手上的大餅,只能別出蹊徑,在新設立的機構取得甜頭,像是:檢查出版作品的文化司,和jǐng察司、交通司、工業司、商業司等等。

不過這終究還是有些不倫不類,這些部門打破了「省-部-司」這樣的分級,直接由上級單位領導下級各司、中間層級卻是懸空,如果這個問題沒有解決,那上書房終究是沒有辦法長久保持的。

然而,眼前就是一個絕佳的機會。

以中書省為的三省,放棄了介入這件事的權力,這也表示:若能將此事辦好,那麼無異是給三省的一個大大耳光,哪怕一時半會還沒辦法擊潰,但至少也是挖下一大片牆角了。

舉個例子:一般在處理地方藩屬糾紛,先自然是尚書省中主管機關的禮部出面協調,協調完後上報中書省,中書省再草擬詔書,經過門下省審查無誤后,纔能以「聖旨」的形式明文告知天下。

如果讓上書房負責,那就等於「草詔、審查、執行」三個中樞的主要權力,全部都交到了上書房手上,就算眼下還只能算特例,但特例用多了不就是慣例了嗎?這巨大的誘惑要武后怎麼忍受?

不過話雖如此,看李謹行和黑齒常之恨不得殺了對方的模樣,這件事情可不是那麼容易能解決的吧?

杜維找到了自己的位子,身邊正好是多羅,多羅低聲對他解釋了事情的經過:

事情的開端,起自兩族之間的糾紛。

不同於歷史上的習慣,唐軍這回打下了高句麗,可沒有打算把這塊肥肉吐出來,而是打算自己來好好料里。

為了這個原因,唐軍在遼東一地招募了不少民夫,預備用來進行朝鮮的開墾,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居住在東北的靺鞨人;一來是響應李謹行的號召、二來是因為rì子本來就過得很苦,攜老待幼的、前後過萬人來到了高句麗故地。

李績對待兩族的態度十分公允,也十分小心的進行土地分配,將高句麗流亡權臣、落魄勛貴的田地分一分,就連本來的高句麗百姓也沒有虧待,大夥得到了土地、rì子能過下去,所以基本上都是皆大歡喜。

然而,文化、風俗全然不同的兩族,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融合在一起?

加上百濟民風剛烈、靺鞨同樣是剽悍不已,撞擊在一起便是激烈的火花。

值得慶幸的是,因為大唐派駐當地的官員處理得宜,這些衝突才沒有擴大成百姓的暴動。

有別於過去在當地扶植政權的作法,武后決定採取艱難數倍、但一勞永逸的方式,堂堂正正的將高句麗納入大唐版圖,並且派駐官員來加以治理。

但這數以千計的官吏從何而來?

答案其實很簡單:就是那些辛苦考過了科舉,卻無法通過「身、言、書、判」四個選才關卡的文士;顧名思義,這些人雖然筆試得到了肯定,但卻因為過不了面試這一關,只能鬱郁不得志的當個職業奮青,等到老了以後再去尋個教館、賬房的職位,就此過完自己的一生。

比起那些在歷史上留下赫赫威名的風流文人來說,這樣的奮青只多不少,只不過生活的較為苦悶,從來沒有機會在史書上留名。

當時還在禮部的杜維,整理到一本書冊,寫滿了顯慶年間上榜的士人,他核對了吏部的資料后,才驚覺國家竟然有着如此巨大的浪費!

想想看,這些人從小讀書到大,寄望了一輩子、想要靠科舉翻身,好不容易通過一關又一關,總算上了榜、得了功名,卻因為爹娘沒給自己好長相,幾十年的心血就這麼付之東流。

這本名冊上至少有百餘人沒有得到職位,再往前幾年,甚至還有貞觀年的老進士!

這些人本來應該要在朝堂、在地方上貢獻自己的所學,為百姓盡一分心力、為自己搏一個青史留名。

杜維幾乎是想也沒想,立刻便着手開始進行構思,想替這些人謀一份差使;無巧不巧的,武后也正為了東北的野心困擾,兩人的想法一拍即合,這件事情也就這樣定案。

只不過,當杜維親眼見到了這些人,倒還真的被嚇了一跳,不由得對朝鮮人將來的外貌感到有些擔心……

回到正題,李績帶着這一批年紀不小、但壯志未息的熱血大叔們,加上一些武家子弟、軍系子弟,浩浩蕩蕩的來到了朝鮮半島,準備開創一番前無古人的新事業,以彰顯李績等一干老將軍的赫赫威名,也成就武后在歷史上的地位。

本來應該是這樣的。

跪坐在地上的黑齒常之,見了晚到的杜維,饒是他正處於憤怒之中,仍是不免為之一愣。

「多羅兄,你說了半天,我還是不明白……」杜維歉然一笑,有些跟不上多羅的邏輯;看起來他們是宵禁一開就進了宮,討論了也有一些時候,乍到的杜維一下子還跟不上進度。

「簡單說……」多羅表情古怪,像是強忍笑意的說道:「這事原是靺鞨人的錯,他們搶了百濟人的村莊……李謹行自知理虧,特地上門請罪,還說要將族妹嫁給黑齒家主。」

「但黑齒家主拒絕,謹行覺得受到侮辱?」

多羅點點頭,但又困惑的側頭思考,許久才對杜維說道:「是啊,是拒絕了……不過,兩個人都覺得自己受到侮辱。」

「這是為何?」杜維奇道。

「聽說……」多羅看了眼滿面橫肉、牛眼蛤蟆腮的李謹行一眼,還是忍不住笑了出來。

「聽說,那對兄妹長相,是九成九的神似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天授大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天授大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三回 朝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