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二敗倫亂理孔融遭誅 攜民渡江劉備施計二
且說王璨避亂至荊州投靠同鄉劉表,因狀貌不楊,沒被劉表看重,一篇《登樓賦》改變了劉表對他的輕視態度,待為上賓。
當長沙太守張羨聽從桓階建議,舉長沙、零陵、桂陽三郡之兵背叛劉表時,劉表為了出師有名,便叫王璨寫一篇征討檄文。
王璨在《三輔論》中寫道:「長沙不軌,敢作亂違,我牧睹其然,乃赫爾發憤,且上征下戰,去暴舉順。」
劉表便以「去暴舉順」為名發兵討伐。
袁紹病死,兩個兒子袁譚、袁尚兄弟鬩牆。
劉表為了勸和,讓王粲起草了《為劉荊州諫袁譚書》和《為劉荊州與袁尚書》。
書中勸解袁氏兄弟毋作鬩牆之斗,應當聯合禦侮,既曉之以理,又動之以情,甚有文彩。
王璨詩賦以及富有文採的散文成就了他「建安七子」的地位,被後人稱為「七子之冠冕」。
劉琮見王璨也勸歸降曹操,便問:「為何?」
王璨說:「曹公兵強將勇,足智多謀。曾擒呂佈於下邳,摧袁紹於官渡,逐劉備於隴右,破烏桓於白狼。梟除盪定者,不可勝計。上奉天時,下順民意,天下一統,大勢所趨。今率大軍南下荊襄,勢難抵敵。歸降曹公,實乃長策,不可遲疑,免生後悔。」
劉琮說:「先生所見極是,但須稟告母親知道。」
話音剛落,只見蔡夫人從屏後轉出:「既是眾人所見相同,何必告我。」
劉琮見母親同意,便寫降書,令宋忠潛地往曹操軍營投獻。
宋忠領命,到宛城見了曹操,獻上降書。
曹操大喜,重賞宋忠,吩咐宋忠回去,教劉琮出城迎接,許其仍為荊州之主。
宋忠辭別曹操,將欲渡江,忽見關羽引一支兵馬過來,躲閃不過,被關羽喚住,細問荊州之事,先是隱諱,經不住再三逼問,只得一一實告。
關羽大驚,將宋忠帶到新野見劉備,備說其事。
劉備大哭。
張飛大叫說:「現在哭有何用?不如殺了宋忠,隨後起兵渡江,奪取襄陽,殺了蔡氏、劉琮,然後迎戰曹操。」
劉備說:「汝且緘口,吾自有斟酌。」
轉而喝叱宋忠:「汝知眾人作事,何不早來報我?今將汝斬首,也於事無補,自去便了。」宋忠拜謝,抱頭鼠竄而去。
劉備正憂傷間,忽報劉琦差伊籍到來。
劉備感昔日相救之恩,降階相迎,再三稱謝。
原來劉琦在江夏聽說父親病故,未見報喪,便差人往襄陽打探,知繼母與蔡瑁故不報喪,竟立劉琮為主,恐劉備不知,特遣伊籍前來通報,並約劉備起兵,同往襄陽問罪。
劉備便將宋忠所說劉琮已經投降曹操之事,通報給伊籍。
伊籍說:「若如此,皇叔不如以弔喪為名,引誘劉琮出迎,就便擒下,誅其黨羽,奪取荊州。」
諸葛亮說:「機伯所言極是,主公當從其言。」
劉備垂淚:「吾兄臨危託孤,今若誅其子奪其地,所積「仁義」之名將付之東流。」
諸葛亮說:「廢長立幼,亂悖倫理;將父業拱手讓敵,喪地辱祖,世人不齒。若主公依機伯之言,奪取荊州,奉劉荊州長子為主,幫其清理門戶,可謂德行善舉,天下必然稱讚主公,」
正議論間,探馬飛報曹軍已至博望。
劉備急忙教伊籍回江夏讓劉琦整頓軍馬,一面與諸葛亮商討拒敵之計。
諸葛亮胸有成竹地說:「請主公放心,前番一把火燒了夏侯惇大半軍馬;今番又來,仍用火燒,再加水堵,以阻進攻。只是新野已待不住,不如早去樊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