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驚嘆號(2)
[筆下文學Www.bxwx.net]
32.我家有六姊妹,四男兩女,名字很有意思,四個兒子分別取名鐵山、銅山、銀山、金山,長女蘭芬,小女蘭芳。如山的父親拿山來給我們兄弟幾個命名,山裡還富含礦藏,鐵、銅、銀、金嘛!鄉親們笑稱我們家六個兄弟姐妹為“四大元素”、“兩朵金花”。作為虢家最小的兒子,我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我大姐添千金的那一年。我舊曆二月,我外甥女三月。我姐夫家離我家不到兩三里路遠,翻過後山嶺就到。我母親跟我大姐母女兩個常在一起帶孩子,不是在我家,就是在我大姐家。有時我母親不在,我跟我外甥女一邊一個啃我大姐的兩個奶頭。遇到我大姐有事呢,我跟我外甥女又一邊一個同時啃我母親的兩個奶頭。我母親是母親,母親的女兒也是母親,她們兩個的責任混合到了一起。我跟外甥女共啜着兩對奶頭,沒有分哪個是真正的娘。也許是大姐的奶水比我娘的奶水足的原因吧,我聽說我小時侯似乎更親近我姐,直到快到讀書年齡時我還特戀着我姐,一會兒不見姐的身影就找,遠遠看到山腳下穿了花衣服的長鞭子姑娘路過,就當作姐哭喊着要跟去。我外甥女似乎比我憨厚,丟到哪個懷裏都吃得香睡得甜,她可沒必要分哪個是外婆哪個是娘,有奶便是娘了!
第二年舊曆十月我後頭跟出個妹妹,十二月我外甥女後面跟出個弟弟。我母親跟我姐母女倆生孩子象比賽似地擠在了一塊,只不過我跟妹妹是趕我母親的末班車,而我外甥姐弟倆卻是我大姐肚子裏拱出來的先遣軍。因為我妹妹出生后不久我父親就在縣裏加入了新中國農村第一批接受絕育手術的男人行列,而我外甥姐弟倆後面後來還跟出來兩個姐弟,他們一共是四姐弟。
到兩家四個孩子長到三四歲會帶兩個小的玩樂時,我母親我姐她們母女兩個帶崽母女兵才算稍為輕鬆點。我的同年大外甥女長成個野孩子,爬起樹來象猴子,男孩子也追她不上。王家院裏那顆高大的酸棗樹,她竄上去后你只聽得見她的聲音,就是看不見她在哪裏。男孩子摘不到的棗兒,她摘得到手。
我家裏那棚葡萄,也是她帶着我們偷吃。從青葡萄開始,一直偷吃到葡萄變紫紅,從酸偷吃到甜,每年最後留給大人的甜已是很少了。所以我家門前雖有葡萄棚,結局卻總是酸多甜少。
但有一次她還是失了手,從王家院裏那棵高高的酸棗樹上摔下來,跌了個幾乎半死。等她從半死里緩過神來后,我那身材高大的姐夫又把他的野丫頭打了個半死。經過此一磨難,我姐夫指望她會改邪歸正,但事實證明她膽子變得更大,生起孽來更瘋更野。這個管不住,我姐姐姐夫就拿她的同僚開刀,警告我們三個誰要是見野丫頭亂瘋亂野不舉報,一旦發現查經屬實,與瘋野者同罰,一律只給半碗飯吃。童年的印象中,姐夫比父親還嚴厲,因為我父親基本上不管我們,他好象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我妹妹幼年時就顯得憨,不怎麼哭鬧,很好帶的,給我母親減了負。童年時也不象大她一歲多的外甥女那麼野,她是我姐姐姐夫眼裏的優秀子民、積極舉報者,挨罰最少。但在我們六人“聯合國”里,她的外交關係最差,野果子我們分了大顆的后,她只佔小顆的。遇到單數分不開時,多一個是我的,少一個欠她的。
我幼年時卻極難對付,就是那種不好帶的孩子一類,當地人叫“刁人(‘刁’為動詞)”或“磨人”。我常常整天地哭鬧,少有安靜的時候。一歲多的時候,夏天裏我頭上生癤子,由於那時衛生條件、醫療條件太差,我頭上的癤子一個沒好,下一個又起,如雨後的筍子,我的小腦袋瓜子幾乎就成了長東西的“地皮”。還沒有怎麼長智力的人的頭上長了東西,還有不“刁人”的?我雖然還沒有記事,但後來聽母親告訴我,我那時白天黑夜都是哭,白天嘴巴沒挨過吃的東西,夜裏腦袋沒挨過床。母親傷心得同兒子一起掉眼淚,母子哭作一團。頭上的病痛好了以後我也一直“刁人”,把我母親真是磨得夠嗆!除了我姐幫幫我母親外,父親幾乎沒管過家裏的事情和孩子。據說父親僅有少數幾次照顧我的機會,卻差不多每次都犯嚴重錯誤。一次是抱着我正在群眾大會上發言,講到興頭處欲做手勢,已忘了手裏有東西,我就被父親當個玩具似地丟到了地上。我的腦袋上跌出個大包,當晚父親自己的腦袋上跟出個包,那是我母親的傑作了,也是我父親為自己不可饒恕的粗心付出的代價。
還有一次我母親正在門口外面台階上把我放在腳盆里洗澡,因來了公社幹部,母親去張羅什麼了,叫我父親接着給我洗。父親跟公社幹部談着話,心不在焉地給我洗澡,忽然提起腳盆就倒水,他一定是一時走了神,以為是他自己在洗腳罷了,洗完了當然要倒水,我就被隨着腳盆里的洗澡水潑到門口的葡萄架上了。這件事被公社幹部當作笑料瘋笑了多年。
父親的兩次國際玩笑式的“失手”,給他本人又添了一個綽號,這個綽號帶有蔑視性質,往往是人家惱恨父親時用的。所以,我本來是不想透露父親的這個綽號的。但考慮到讓大家對我父親有個儘可能全面的了解,我在這裏還是把這個綽號告訴大家罷!
這個綽號是被人在父親的另一個我還沒告訴大家的綽號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我父親的那個綽號叫做“虢識字”,因為他是他們那一輩人當中唯一讀了書的人,不知何人何時就開始改父親的綽號“虢獅子”為“虢識字”。“虢獅子”這個綽號差不多是與“石頭牯”同時期的產物,自從他小時候認獅子石為親爺后,他的長輩們開始喊他“石頭牯”,後來有人在比喊“石頭牯”更正式點的場合叫他“虢獅子”。由“虢獅子”而“虢識字”,是一個由犟小子而到知書達理文化人的過程和變化,但是自從父親因跟我有關的兩次臭名遠揚而又令人噴飯的“失手事件”后,有好事者偷偷把“虢識字”又叫成了“擱起事”!在當地口音中這兩個詞組都讀做“GuoxiShi”,聽起來是一丁點兒區別都沒有的。而“擱起事”的意思則是因心不在焉或者粗枝大葉而耽擱重要事情的意思。但父親自認為自己是最講認真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員就最講認真。所以他對“擱起事”的叫法很惱火,認為是個貶義詞,是蔑稱。恰恰因為他惱火這個綽號,被人抓了把柄,好象一個有着絕世武功的人被人終於發現了一個死穴似的,對他有意見的人,或者在爭吵的場合,不懷好意的人就在背後叫他“擱起事”。因為父親是這個態度,我懂事後偶爾聽見有人這麼叫的時候,我就滿腔怒火,很不得一刀宰了那個人!
說起來,父親的小名、別名、綽號、曾用名等也真是太多了點,很少有人帶了這麼多的符號的,我曾經把對父親一生所有的符號的研究也納入了計劃,目前尚無多少成果可以奉告讀者,粗說一句吧,是不是在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社會對父親這麼個人的關注程度以及不同側面的評判呢?
說句心裏話,我對父親在他不感興趣的領域或者說一時還沒在計劃里的事情確實有點心不在焉是有感受的。這樣的領域,或者這樣的時候,在父親一生中是常有的。父親因此確實也是耽擱了一些事情的。
父親他自己有一個心細的父親(父親的“伯伯”,我的爺爺),讓他五歲半就進了學堂。幾十年後父親卻忘乎所以地沉入了一個忙不清的世界,根本沒管過我什麼,直到我過了八歲半才想到把我送進玉丘小學。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第一課的課文是“**萬歲”五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第二課是“中國**萬歲”七個字後面同樣加一個驚嘆號,第三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九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在這種“五、七、九”字階梯式體例結構的課文體系中,第二課比第一課多了兩個字,但生字量都是五個,第三課的生字量是六個,即“華”、“人民”、“共和國”。而一個驚嘆號卻在三篇課文中連續出現,我後來發現自己好象一生中滿腦子白天黑夜全是驚嘆號,興許多由此而引起罷。這樣的課文對我這個八、九歲上才開蒙的“高齡”學童來講,似乎是顯得吝嗇了點,編書的人是只重了全國人民的感情,不會管我這個童年多野了幾年的學童的求知慾的。
我在第一天裏就把第一課的全文學完了,接下來一天一篇,三天中三篇文章(課文)能讀能背能寫,被玉丘人舉為神童一個!
那時的數學叫算術,第一課是“1、2、3、4、5、6、7、8、9、0”,生字量比語文第一課多了一倍。我追問老師既然有了這麼多的生字,為什麼不告訴我們“9”後面的“10”呢?老師的一句回答:“‘10’就是第一個加最後一個”結果就把我的數學啟蒙得一塌糊塗,使得我從小學到大學一見數學就害怕,除了平面幾何我又異乎尋常地超過別人以外。多年後的那次高考,該死的數學把我的總分拚命往下扳,如果不是我出色的語文成績推我一把的話,我是無緣上得大學的。
我從一片茫荒童心,到班駁陸離的知識海洋,是從一個“毛”字開始,以驚嘆號“!”代替“大灰狼”的。就象父親一生講個“認真”二字,卻落得個“擱起事”的奚落一樣,我後來在單位做學問向以學風嚴謹著名,卻在很多事情上以“毛糙”加註,使我常常想到是否與我“高齡”入學,以“毛”字啟蒙有關呢?
但在當時,我卻學得很快,我進學堂的當年底我大哥應徵入伍時,才讀了四個月書的我,給大哥寫了一封將近二百字的書信。大哥來信大加稱讚,說是他拿了我的信念給戰友們聽,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拍手歡呼,似乎我的信是寫給所有離家的親人似的。
我在學校很快就表現出了文字上的痴迷和天賦,如果可以叫做天賦的話。我想我很有點象是我父親在私塾時的翻版,不同的是父親啟蒙得早,我則因父親的粗心而入道過晚。
從三年級時開始作文,我的作文就總是被老師當作學生的範文在課堂上宣讀,那是最早的一種作品發表形式。我成了老師的寶貝,這種待遇一直持續到高考前,這種待遇同時也慣壞了我,使我很早就做起了當作家的夢。但我最終卻沒有當成作家,我在大學學了法律,後來就是法律教學、苦作論文、律師業務奔波,律界苦行,一杯不盡的苦酒!
我也永遠成不了作家,我寫父親,既不是要給父親樹碑立傳,也不是要賣弄我的文才,只是想整理一下父親的遺產,那份厚重如山的遺產!在遺產整理過程中,向我撲面而來的,是傳奇式的人物,傳奇式的事件,傳奇式的經歷,傳奇式的故事,傳奇式的時代,傳奇式的世界,傳奇式的情感,傳奇式的歷史……
我卻沒有傳奇式的文才,我就只有如實講述我的家史。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小學作文課堂上常有“我的家史”、“一餐憶苦飯”之類的命題作文,當然地富反壞右分子[筆下文學Www.bxwx.net]
32.我家有六姊妹,四男兩女,名字很有意思,四個兒子分別取名鐵山、銅山、銀山、金山,長女蘭芬,小女蘭芳。如山的父親拿山來給我們兄弟幾個命名,山裡還富含礦藏,鐵、銅、銀、金嘛!鄉親們笑稱我們家六個兄弟姐妹為“四大元素”、“兩朵金花”。作為虢家最小的兒子,我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我大姐添千金的那一年。我舊曆二月,我外甥女三月。我姐夫家離我家不到兩三里路遠,翻過後山嶺就到。我母親跟我大姐母女兩個常在一起帶孩子,不是在我家,就是在我大姐家。有時我母親不在,我跟我外甥女一邊一個啃我大姐的兩個奶頭。遇到我大姐有事呢,我跟我外甥女又一邊一個同時啃我母親的兩個奶頭。我母親是母親,母親的女兒也是母親,她們兩個的責任混合到了一起。我跟外甥女共啜着兩對奶頭,沒有分哪個是真正的娘。也許是大姐的奶水比我娘的奶水足的原因吧,我聽說我小時侯似乎更親近我姐,直到快到讀書年齡時我還特戀着我姐,一會兒不見姐的身影就找,遠遠看到山腳下穿了花衣服的長鞭子姑娘路過,就當作姐哭喊着要跟去。我外甥女似乎比我憨厚,丟到哪個懷裏都吃得香睡得甜,她可沒必要分哪個是外婆哪個是娘,有奶便是娘了!
第二年舊曆十月我後頭跟出個妹妹,十二月我外甥女後面跟出個弟弟。我母親跟我姐母女倆生孩子象比賽似地擠在了一塊,只不過我跟妹妹是趕我母親的末班車,而我外甥姐弟倆卻是我大姐肚子裏拱出來的先遣軍。因為我妹妹出生后不久我父親就在縣裏加入了新中國農村第一批接受絕育手術的男人行列,而我外甥姐弟倆後面後來還跟出來兩個姐弟,他們一共是四姐弟。
到兩家四個孩子長到三四歲會帶兩個小的玩樂時,我母親我姐她們母女兩個帶崽母女兵才算稍為輕鬆點。我的同年大外甥女長成個野孩子,爬起樹來象猴子,男孩子也追她不上。王家院裏那顆高大的酸棗樹,她竄上去后你只聽得見她的聲音,就是看不見她在哪裏。男孩子摘不到的棗兒,她摘得到手。
我家裏那棚葡萄,也是她帶着我們偷吃。從青葡萄開始,一直偷吃到葡萄變紫紅,從酸偷吃到甜,每年最後留給大人的甜已是很少了。所以我家門前雖有葡萄棚,結局卻總是酸多甜少。
但有一次她還是失了手,從王家院裏那棵高高的酸棗樹上摔下來,跌了個幾乎半死。等她從半死里緩過神來后,我那身材高大的姐夫又把他的野丫頭打了個半死。經過此一磨難,我姐夫指望她會改邪歸正,但事實證明她膽子變得更大,生起孽來更瘋更野。這個管不住,我姐姐姐夫就拿她的同僚開刀,警告我們三個誰要是見野丫頭亂瘋亂野不舉報,一旦發現查經屬實,與瘋野者同罰,一律只給半碗飯吃。童年的印象中,姐夫比父親還嚴厲,因為我父親基本上不管我們,他好象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我妹妹幼年時就顯得憨,不怎麼哭鬧,很好帶的,給我母親減了負。童年時也不象大她一歲多的外甥女那麼野,她是我姐姐姐夫眼裏的優秀子民、積極舉報者,挨罰最少。但在我們六人“聯合國”里,她的外交關係最差,野果子我們分了大顆的后,她只佔小顆的。遇到單數分不開時,多一個是我的,少一個欠她的。
我幼年時卻極難對付,就是那種不好帶的孩子一類,當地人叫“刁人(‘刁’為動詞)”或“磨人”。我常常整天地哭鬧,少有安靜的時候。一歲多的時候,夏天裏我頭上生癤子,由於那時衛生條件、醫療條件太差,我頭上的癤子一個沒好,下一個又起,如雨後的筍子,我的小腦袋瓜子幾乎就成了長東西的“地皮”。還沒有怎麼長智力的人的頭上長了東西,還有不“刁人”的?我雖然還沒有記事,但後來聽母親告訴我,我那時白天黑夜都是哭,白天嘴巴沒挨過吃的東西,夜裏腦袋沒挨過床。母親傷心得同兒子一起掉眼淚,母子哭作一團。頭上的病痛好了以後我也一直“刁人”,把我母親真是磨得夠嗆!除了我姐幫幫我母親外,父親幾乎沒管過家裏的事情和孩子。據說父親僅有少數幾次照顧我的機會,卻差不多每次都犯嚴重錯誤。一次是抱着我正在群眾大會上發言,講到興頭處欲做手勢,已忘了手裏有東西,我就被父親當個玩具似地丟到了地上。我的腦袋上跌出個大包,當晚父親自己的腦袋上跟出個包,那是我母親的傑作了,也是我父親為自己不可饒恕的粗心付出的代價。
還有一次我母親正在門口外面台階上把我放在腳盆里洗澡,因來了公社幹部,母親去張羅什麼了,叫我父親接着給我洗。父親跟公社幹部談着話,心不在焉地給我洗澡,忽然提起腳盆就倒水,他一定是一時走了神,以為是他自己在洗腳罷了,洗完了當然要倒水,我就被隨着腳盆里的洗澡水潑到門口的葡萄架上了。這件事被公社幹部當作笑料瘋笑了多年。
父親的兩次國際玩笑式的“失手”,給他本人又添了一個綽號,這個綽號帶有蔑視性質,往往是人家惱恨父親時用的。所以,我本來是不想透露父親的這個綽號的。但考慮到讓大家對我父親有個儘可能全面的了解,我在這裏還是把這個綽號告訴大家罷!
這個綽號是被人在父親的另一個我還沒告訴大家的綽號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我父親的那個綽號叫做“虢識字”,因為他是他們那一輩人當中唯一讀了書的人,不知何人何時就開始改父親的綽號“虢獅子”為“虢識字”。“虢獅子”這個綽號差不多是與“石頭牯”同時期的產物,自從他小時候認獅子石為親爺后,他的長輩們開始喊他“石頭牯”,後來有人在比喊“石頭牯”更正式點的場合叫他“虢獅子”。由“虢獅子”而“虢識字”,是一個由犟小子而到知書達理文化人的過程和變化,但是自從父親因跟我有關的兩次臭名遠揚而又令人噴飯的“失手事件”后,有好事者偷偷把“虢識字”又叫成了“擱起事”!在當地口音中這兩個詞組都讀做“GuoxiShi”,聽起來是一丁點兒區別都沒有的。而“擱起事”的意思則是因心不在焉或者粗枝大葉而耽擱重要事情的意思。但父親自認為自己是最講認真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員就最講認真。所以他對“擱起事”的叫法很惱火,認為是個貶義詞,是蔑稱。恰恰因為他惱火這個綽號,被人抓了把柄,好象一個有着絕世武功的人被人終於發現了一個死穴似的,對他有意見的人,或者在爭吵的場合,不懷好意的人就在背後叫他“擱起事”。因為父親是這個態度,我懂事後偶爾聽見有人這麼叫的時候,我就滿腔怒火,很不得一刀宰了那個人!
說起來,父親的小名、別名、綽號、曾用名等也真是太多了點,很少有人帶了這麼多的符號的,我曾經把對父親一生所有的符號的研究也納入了計劃,目前尚無多少成果可以奉告讀者,粗說一句吧,是不是在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社會對父親這麼個人的關注程度以及不同側面的評判呢?
說句心裏話,我對父親在他不感興趣的領域或者說一時還沒在計劃里的事情確實有點心不在焉是有感受的。這樣的領域,或者這樣的時候,在父親一生中是常有的。父親因此確實也是耽擱了一些事情的。
父親他自己有一個心細的父親(父親的“伯伯”,我的爺爺),讓他五歲半就進了學堂。幾十年後父親卻忘乎所以地沉入了一個忙不清的世界,根本沒管過我什麼,直到我過了八歲半才想到把我送進玉丘小學。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第一課的課文是“**萬歲”五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第二課是“中國**萬歲”七個字後面同樣加一個驚嘆號,第三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九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在這種“五、七、九”字階梯式體例結構的課文體系中,第二課比第一課多了兩個字,但生字量都是五個,第三課的生字量是六個,即“華”、“人民”、“共和國”。而一個驚嘆號卻在三篇課文中連續出現,我後來發現自己好象一生中滿腦子白天黑夜全是驚嘆號,興許多由此而引起罷。這樣的課文對我這個八、九歲上才開蒙的“高齡”學童來講,似乎是顯得吝嗇了點,編書的人是只重了全國人民的感情,不會管我這個童年多野了幾年的學童的求知慾的。
我在第一天裏就把第一課的全文學完了,接下來一天一篇,三天中三篇文章(課文)能讀能背能寫,被玉丘人舉為神童一個!
那時的數學叫算術,第一課是“1、2、3、4、5、6、7、8、9、0”,生字量比語文第一課多了一倍。我追問老師既然有了這麼多的生字,為什麼不告訴我們“9”後面的“10”呢?老師的一句回答:“‘10’就是第一個加最後一個”結果就把我的數學啟蒙得一塌糊塗,使得我從小學到大學一見數學就害怕,除了平面幾何我又異乎尋常地超過別人以外。多年後的那次高考,該死的數學把我的總分拚命往下扳,如果不是我出色的語文成績推我一把的話,我是無緣上得大學的。
我從一片茫荒童心,到班駁陸離的知識海洋,是從一個“毛”字開始,以驚嘆號“!”代替“大灰狼”的。就象父親一生講個“認真”二字,卻落得個“擱起事”的奚落一樣,我後來在單位做學問向以學風嚴謹著名,卻在很多事情上以“毛糙”加註,使我常常想到是否與我“高齡”入學,以“毛”字啟蒙有關呢?
但在當時,我卻學得很快,我進學堂的當年底我大哥應徵入伍時,才讀了四個月書的我,給大哥寫了一封將近二百字的書信。大哥來信大加稱讚,說是他拿了我的信念給戰友們聽,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拍手歡呼,似乎我的信是寫給所有離家的親人似的。
我在學校很快就表現出了文字上的痴迷和天賦,如果可以叫做天賦的話。我想我很有點象是我父親在私塾時的翻版,不同的是父親啟蒙得早,我則因父親的粗心而入道過晚。
從三年級時開始作文,我的作文就總是被老師當作學生的範文在課堂上宣讀,那是最早的一種作品發表形式。我成了老師的寶貝,這種待遇一直持續到高考前,這種待遇同時也慣壞了我,使我很早就做起了當作家的夢。但我最終卻沒有當成作家,我在大學學了法律,後來就是法律教學、苦作論文、律師業務奔波,律界苦行,一杯不盡的苦酒!
我也永遠成不了作家,我寫父親,既不是要給父親樹碑立傳,也不是要賣弄我的文才,只是想整理一下父親的遺產,那份厚重如山的遺產!在遺產整理過程中,向我撲面而來的,是傳奇式的人物,傳奇式的事件,傳奇式的經歷,傳奇式的故事,傳奇式的時代,傳奇式的世界,傳奇式的情感,傳奇式的歷史……
我卻沒有傳奇式的文才,我就只有如實講述我的家史。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小學作文課堂上常有“我的家史”、“一餐憶苦飯”之類的命題作文,當然地富反壞右分子的崽子們是不能如實寫他們的反動家史的,他們可就苦於沒有寫作題材了。我卻能把父親講述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寫出來,幾乎有點轟動效應。比如父親給日本鬼子當挑夫的故事,我是大書而特書的。但是象二十五歲的馬桂蘭小姐死心塌地地追趕着我那當時才十五歲的父親之類的故事我肯定就不能寫了,現在才有了這個機會。
“我的家史”的寫作成功,老師喜在眉頭笑在心,同學卻苦在臉上恨在腦里:他們的爸爸那時為什麼不去給日本鬼子當挑夫呢?害得他們沒有“家史”可寫!
的崽子們是不能如實寫他們的反動家史的,他們可就苦於沒有寫作題材了。我卻能把父親講述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寫出來,幾乎有點轟動效應。比如父親給日本鬼子當挑夫的故事,我是大書而特書的。但是象二十五歲的馬桂蘭小姐死心塌地地追趕着我那當時才十五歲的父親之類的故事我肯定就不能寫了,現在才有了這個機會。
“我的家史”的寫作成功,老師喜在眉頭笑在心,同學卻苦在臉上恨在腦里:他們的爸爸那時為什麼不去給日本鬼子當挑夫呢?害得他們沒有“家史”可寫!
[筆下文學Www.bxwx.net]
32.我家有六姊妹,四男兩女,名字很有意思,四個兒子分別取名鐵山、銅山、銀山、金山,長女蘭芬,小女蘭芳。如山的父親拿山來給我們兄弟幾個命名,山裡還富含礦藏,鐵、銅、銀、金嘛!鄉親們笑稱我們家六個兄弟姐妹為“四大元素”、“兩朵金花”。作為虢家最小的兒子,我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我大姐添千金的那一年。我舊曆二月,我外甥女三月。我姐夫家離我家不到兩三里路遠,翻過後山嶺就到。我母親跟我大姐母女兩個常在一起帶孩子,不是在我家,就是在我大姐家。有時我母親不在,我跟我外甥女一邊一個啃我大姐的兩個奶頭。遇到我大姐有事呢,我跟我外甥女又一邊一個同時啃我母親的兩個奶頭。我母親是母親,母親的女兒也是母親,她們兩個的責任混合到了一起。我跟外甥女共啜着兩對奶頭,沒有分哪個是真正的娘。也許是大姐的奶水比我娘的奶水足的原因吧,我聽說我小時侯似乎更親近我姐,直到快到讀書年齡時我還特戀着我姐,一會兒不見姐的身影就找,遠遠看到山腳下穿了花衣服的長鞭子姑娘路過,就當作姐哭喊着要跟去。我外甥女似乎比我憨厚,丟到哪個懷裏都吃得香睡得甜,她可沒必要分哪個是外婆哪個是娘,有奶便是娘了!
第二年舊曆十月我後頭跟出個妹妹,十二月我外甥女後面跟出個弟弟。我母親跟我姐母女倆生孩子象比賽似地擠在了一塊,只不過我跟妹妹是趕我母親的末班車,而我外甥姐弟倆卻是我大姐肚子裏拱出來的先遣軍。因為我妹妹出生后不久我父親就在縣裏加入了新中國農村第一批接受絕育手術的男人行列,而我外甥姐弟倆後面後來還跟出來兩個姐弟,他們一共是四姐弟。
到兩家四個孩子長到三四歲會帶兩個小的玩樂時,我母親我姐她們母女兩個帶崽母女兵才算稍為輕鬆點。我的同年大外甥女長成個野孩子,爬起樹來象猴子,男孩子也追她不上。王家院裏那顆高大的酸棗樹,她竄上去后你只聽得見她的聲音,就是看不見她在哪裏。男孩子摘不到的棗兒,她摘得到手。
我家裏那棚葡萄,也是她帶着我們偷吃。從青葡萄開始,一直偷吃到葡萄變紫紅,從酸偷吃到甜,每年最後留給大人的甜已是很少了。所以我家門前雖有葡萄棚,結局卻總是酸多甜少。
但有一次她還是失了手,從王家院裏那棵高高的酸棗樹上摔下來,跌了個幾乎半死。等她從半死里緩過神來后,我那身材高大的姐夫又把他的野丫頭打了個半死。經過此一磨難,我姐夫指望她會改邪歸正,但事實證明她膽子變得更大,生起孽來更瘋更野。這個管不住,我姐姐姐夫就拿她的同僚開刀,警告我們三個誰要是見野丫頭亂瘋亂野不舉報,一旦發現查經屬實,與瘋野者同罰,一律只給半碗飯吃。童年的印象中,姐夫比父親還嚴厲,因為我父親基本上不管我們,他好象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我妹妹幼年時就顯得憨,不怎麼哭鬧,很好帶的,給我母親減了負。童年時也不象大她一歲多的外甥女那麼野,她是我姐姐姐夫眼裏的優秀子民、積極舉報者,挨罰最少。但在我們六人“聯合國”里,她的外交關係最差,野果子我們分了大顆的后,她只佔小顆的。遇到單數分不開時,多一個是我的,少一個欠她的。
我幼年時卻極難對付,就是那種不好帶的孩子一類,當地人叫“刁人(‘刁’為動詞)”或“磨人”。我常常整天地哭鬧,少有安靜的時候。一歲多的時候,夏天裏我頭上生癤子,由於那時衛生條件、醫療條件太差,我頭上的癤子一個沒好,下一個又起,如雨後的筍子,我的小腦袋瓜子幾乎就成了長東西的“地皮”。還沒有怎麼長智力的人的頭上長了東西,還有不“刁人”的?我雖然還沒有記事,但後來聽母親告訴我,我那時白天黑夜都是哭,白天嘴巴沒挨過吃的東西,夜裏腦袋沒挨過床。母親傷心得同兒子一起掉眼淚,母子哭作一團。頭上的病痛好了以後我也一直“刁人”,把我母親真是磨得夠嗆!除了我姐幫幫我母親外,父親幾乎沒管過家裏的事情和孩子。據說父親僅有少數幾次照顧我的機會,卻差不多每次都犯嚴重錯誤。一次是抱着我正在群眾大會上發言,講到興頭處欲做手勢,已忘了手裏有東西,我就被父親當個玩具似地丟到了地上。我的腦袋上跌出個大包,當晚父親自己的腦袋上跟出個包,那是我母親的傑作了,也是我父親為自己不可饒恕的粗心付出的代價。
還有一次我母親正在門口外面台階上把我放在腳盆里洗澡,因來了公社幹部,母親去張羅什麼了,叫我父親接着給我洗。父親跟公社幹部談着話,心不在焉地給我洗澡,忽然提起腳盆就倒水,他一定是一時走了神,以為是他自己在洗腳罷了,洗完了當然要倒水,我就被隨着腳盆里的洗澡水潑到門口的葡萄架上了。這件事被公社幹部當作笑料瘋笑了多年。
父親的兩次國際玩笑式的“失手”,給他本人又添了一個綽號,這個綽號帶有蔑視性質,往往是人家惱恨父親時用的。所以,我本來是不想透露父親的這個綽號的。但考慮到讓大家對我父親有個儘可能全面的了解,我在這裏還是把這個綽號告訴大家罷!
這個綽號是被人在父親的另一個我還沒告訴大家的綽號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我父親的那個綽號叫做“虢識字”,因為他是他們那一輩人當中唯一讀了書的人,不知何人何時就開始改父親的綽號“虢獅子”為“虢識字”。“虢獅子”這個綽號差不多是與“石頭牯”同時期的產物,自從他小時候認獅子石為親爺后,他的長輩們開始喊他“石頭牯”,後來有人在比喊“石頭牯”更正式點的場合叫他“虢獅子”。由“虢獅子”而“虢識字”,是一個由犟小子而到知書達理文化人的過程和變化,但是自從父親因跟我有關的兩次臭名遠揚而又令人噴飯的“失手事件”后,有好事者偷偷把“虢識字”又叫成了“擱起事”!在當地口音中這兩個詞組都讀做“GuoxiShi”,聽起來是一丁點兒區別都沒有的。而“擱起事”的意思則是因心不在焉或者粗枝大葉而耽擱重要事情的意思。但父親自認為自己是最講認真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員就最講認真。所以他對“擱起事”的叫法很惱火,認為是個貶義詞,是蔑稱。恰恰因為他惱火這個綽號,被人抓了把柄,好象一個有着絕世武功的人被人終於發現了一個死穴似的,對他有意見的人,或者在爭吵的場合,不懷好意的人就在背後叫他“擱起事”。因為父親是這個態度,我懂事後偶爾聽見有人這麼叫的時候,我就滿腔怒火,很不得一刀宰了那個人!
說起來,父親的小名、別名、綽號、曾用名等也真是太多了點,很少有人帶了這麼多的符號的,我曾經把對父親一生所有的符號的研究也納入了計劃,目前尚無多少成果可以奉告讀者,粗說一句吧,是不是在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社會對父親這麼個人的關注程度以及不同側面的評判呢?
說句心裏話,我對父親在他不感興趣的領域或者說一時還沒在計劃里的事情確實有點心不在焉是有感受的。這樣的領域,或者這樣的時候,在父親一生中是常有的。父親因此確實也是耽擱了一些事情的。
父親他自己有一個心細的父親(父親的“伯伯”,我的爺爺),讓他五歲半就進了學堂。幾十年後父親卻忘乎所以地沉入了一個忙不清的世界,根本沒管過我什麼,直到我過了八歲半才想到把我送進玉丘小學。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第一課的課文是“**萬歲”五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第二課是“中國**萬歲”七個字後面同樣加一個驚嘆號,第三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九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在這種“五、七、九”字階梯式體例結構的課文體系中,第二課比第一課多了兩個字,但生字量都是五個,第三課的生字量是六個,即“華”、“人民”、“共和國”。而一個驚嘆號卻在三篇課文中連續出現,我後來發現自己好象一生中滿腦子白天黑夜全是驚嘆號,興許多由此而引起罷。這樣的課文對我這個八、九歲上才開蒙的“高齡”學童來講,似乎是顯得吝嗇了點,編書的人是只重了全國人民的感情,不會管我這個童年多野了幾年的學童的求知慾的。
我在第一天裏就把第一課的全文學完了,接下來一天一篇,三天中三篇文章(課文)能讀能背能寫,被玉丘人舉為神童一個!
那時的數學叫算術,第一課是“1、2、3、4、5、6、7、8、9、0”,生字量比語文第一課多了一倍。我追問老師既然有了這麼多的生字,為什麼不告訴我們“9”後面的“10”呢?老師的一句回答:“‘10’就是第一個加最後一個”結果就把我的數學啟蒙得一塌糊塗,使得我從小學到大學一見數學就害怕,除了平面幾何我又異乎尋常地超過別人以外。多年後的那次高考,該死的數學把我的總分拚命往下扳,如果不是我出色的語文成績推我一把的話,我是無緣上得大學的。
我從一片茫荒童心,到班駁陸離的知識海洋,是從一個“毛”字開始,以驚嘆號“!”代替“大灰狼”的。就象父親一生講個“認真”二字,卻落得個“擱起事”的奚落一樣,我後來在單位做學問向以學風嚴謹著名,卻在很多事情上以“毛糙”加註,使我常常想到是否與我“高齡”入學,以“毛”字啟蒙有關呢?
但在當時,我卻學得很快,我進學堂的當年底我大哥應徵入伍時,才讀了四個月書的我,給大哥寫了一封將近二百字的書信。大哥來信大加稱讚,說是他拿了我的信念給戰友們聽,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拍手歡呼,似乎我的信是寫給所有離家的親人似的。
我在學校很快就表現出了文字上的痴迷和天賦,如果可以叫做天賦的話。我想我很有點象是我父親在私塾時的翻版,不同的是父親啟蒙得早,我則因父親的粗心而入道過晚。
從三年級時開始作文,我的作文就總是被老師當作學生的範文在課堂上宣讀,那是最早的一種作品發表形式。我成了老師的寶貝,這種待遇一直持續到高考前,這種待遇同時也慣壞了我,使我很早就做起了當作家的夢。但我最終卻沒有當成作家,我在大學學了法律,後來就是法律教學、苦作論文、律師業務奔波,律界苦行,一杯不盡的苦酒!
我也永遠成不了作家,我寫父親,既不是要給父親樹碑立傳,也不是要賣弄我的文才,只是想整理一下父親的遺產,那份厚重如山的遺產!在遺產整理過程中,向我撲面而來的,是傳奇式的人物,傳奇式的事件,傳奇式的經歷,傳奇式的故事,傳奇式的時代,傳奇式的世界,傳奇式的情感,傳奇式的歷史……
我卻沒有傳奇式的文才,我就只有如實講述我的家史。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小學作文課堂上常有“我的家史”、“一餐憶苦飯”之類的命題作文,當然地富反壞右分子的崽子們是不能如實寫他們的反動家史的,他們可就苦於沒有寫作題材了。我卻能把父親講述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寫出來,幾乎有點轟動效應。比如父親給日本鬼子當挑夫的故事,我是大書而特書的。但是象二十五歲的馬桂蘭小姐死心塌地地追趕着我那當時才十五歲的父親之類的故事我肯定就不能寫了,現在才有了這個機會。
“我的家史”的寫作成功,老師喜在眉頭笑在心,同學卻苦在臉上恨在腦里:他們的爸爸那時為什麼不去給日本鬼子當挑夫呢?害得他們沒有“家史”可寫!
[筆下文學Www.bxwx.net]
32.我家有六姊妹,四男兩女,名字很有意思,四個兒子分別取名鐵山、銅山、銀山、金山,長女蘭芬,小女蘭芳。如山的父親拿山來給我們兄弟幾個命名,山裡還富含礦藏,鐵、銅、銀、金嘛!鄉親們笑稱我們家六個兄弟姐妹為“四大元素”、“兩朵金花”。作為虢家最小的兒子,我出生的那一年,也是我大姐添千金的那一年。我舊曆二月,我外甥女三月。我姐夫家離我家不到兩三里路遠,翻過後山嶺就到。我母親跟我大姐母女兩個常在一起帶孩子,不是在我家,就是在我大姐家。有時我母親不在,我跟我外甥女一邊一個啃我大姐的兩個奶頭。遇到我大姐有事呢,我跟我外甥女又一邊一個同時啃我母親的兩個奶頭。我母親是母親,母親的女兒也是母親,她們兩個的責任混合到了一起。我跟外甥女共啜着兩對奶頭,沒有分哪個是真正的娘。也許是大姐的奶水比我娘的奶水足的原因吧,我聽說我小時侯似乎更親近我姐,直到快到讀書年齡時我還特戀着我姐,一會兒不見姐的身影就找,遠遠看到山腳下穿了花衣服的長鞭子姑娘路過,就當作姐哭喊着要跟去。我外甥女似乎比我憨厚,丟到哪個懷裏都吃得香睡得甜,她可沒必要分哪個是外婆哪個是娘,有奶便是娘了!
第二年舊曆十月我後頭跟出個妹妹,十二月我外甥女後面跟出個弟弟。我母親跟我姐母女倆生孩子象比賽似地擠在了一塊,只不過我跟妹妹是趕我母親的末班車,而我外甥姐弟倆卻是我大姐肚子裏拱出來的先遣軍。因為我妹妹出生后不久我父親就在縣裏加入了新中國農村第一批接受絕育手術的男人行列,而我外甥姐弟倆後面後來還跟出來兩個姐弟,他們一共是四姐弟。
到兩家四個孩子長到三四歲會帶兩個小的玩樂時,我母親我姐她們母女兩個帶崽母女兵才算稍為輕鬆點。我的同年大外甥女長成個野孩子,爬起樹來象猴子,男孩子也追她不上。王家院裏那顆高大的酸棗樹,她竄上去后你只聽得見她的聲音,就是看不見她在哪裏。男孩子摘不到的棗兒,她摘得到手。
我家裏那棚葡萄,也是她帶着我們偷吃。從青葡萄開始,一直偷吃到葡萄變紫紅,從酸偷吃到甜,每年最後留給大人的甜已是很少了。所以我家門前雖有葡萄棚,結局卻總是酸多甜少。
但有一次她還是失了手,從王家院裏那棵高高的酸棗樹上摔下來,跌了個幾乎半死。等她從半死里緩過神來后,我那身材高大的姐夫又把他的野丫頭打了個半死。經過此一磨難,我姐夫指望她會改邪歸正,但事實證明她膽子變得更大,生起孽來更瘋更野。這個管不住,我姐姐姐夫就拿她的同僚開刀,警告我們三個誰要是見野丫頭亂瘋亂野不舉報,一旦發現查經屬實,與瘋野者同罰,一律只給半碗飯吃。童年的印象中,姐夫比父親還嚴厲,因為我父親基本上不管我們,他好象總有忙不完的事情。
我妹妹幼年時就顯得憨,不怎麼哭鬧,很好帶的,給我母親減了負。童年時也不象大她一歲多的外甥女那麼野,她是我姐姐姐夫眼裏的優秀子民、積極舉報者,挨罰最少。但在我們六人“聯合國”里,她的外交關係最差,野果子我們分了大顆的后,她只佔小顆的。遇到單數分不開時,多一個是我的,少一個欠她的。
我幼年時卻極難對付,就是那種不好帶的孩子一類,當地人叫“刁人(‘刁’為動詞)”或“磨人”。我常常整天地哭鬧,少有安靜的時候。一歲多的時候,夏天裏我頭上生癤子,由於那時衛生條件、醫療條件太差,我頭上的癤子一個沒好,下一個又起,如雨後的筍子,我的小腦袋瓜子幾乎就成了長東西的“地皮”。還沒有怎麼長智力的人的頭上長了東西,還有不“刁人”的?我雖然還沒有記事,但後來聽母親告訴我,我那時白天黑夜都是哭,白天嘴巴沒挨過吃的東西,夜裏腦袋沒挨過床。母親傷心得同兒子一起掉眼淚,母子哭作一團。頭上的病痛好了以後我也一直“刁人”,把我母親真是磨得夠嗆!除了我姐幫幫我母親外,父親幾乎沒管過家裏的事情和孩子。據說父親僅有少數幾次照顧我的機會,卻差不多每次都犯嚴重錯誤。一次是抱着我正在群眾大會上發言,講到興頭處欲做手勢,已忘了手裏有東西,我就被父親當個玩具似地丟到了地上。我的腦袋上跌出個大包,當晚父親自己的腦袋上跟出個包,那是我母親的傑作了,也是我父親為自己不可饒恕的粗心付出的代價。
還有一次我母親正在門口外面台階上把我放在腳盆里洗澡,因來了公社幹部,母親去張羅什麼了,叫我父親接着給我洗。父親跟公社幹部談着話,心不在焉地給我洗澡,忽然提起腳盆就倒水,他一定是一時走了神,以為是他自己在洗腳罷了,洗完了當然要倒水,我就被隨着腳盆里的洗澡水潑到門口的葡萄架上了。這件事被公社幹部當作笑料瘋笑了多年。
父親的兩次國際玩笑式的“失手”,給他本人又添了一個綽號,這個綽號帶有蔑視性質,往往是人家惱恨父親時用的。所以,我本來是不想透露父親的這個綽號的。但考慮到讓大家對我父親有個儘可能全面的了解,我在這裏還是把這個綽號告訴大家罷!
這個綽號是被人在父親的另一個我還沒告訴大家的綽號的基礎上創造出來的。
我父親的那個綽號叫做“虢識字”,因為他是他們那一輩人當中唯一讀了書的人,不知何人何時就開始改父親的綽號“虢獅子”為“虢識字”。“虢獅子”這個綽號差不多是與“石頭牯”同時期的產物,自從他小時候認獅子石為親爺后,他的長輩們開始喊他“石頭牯”,後來有人在比喊“石頭牯”更正式點的場合叫他“虢獅子”。由“虢獅子”而“虢識字”,是一個由犟小子而到知書達理文化人的過程和變化,但是自從父親因跟我有關的兩次臭名遠揚而又令人噴飯的“失手事件”后,有好事者偷偷把“虢識字”又叫成了“擱起事”!在當地口音中這兩個詞組都讀做“GuoxiShi”,聽起來是一丁點兒區別都沒有的。而“擱起事”的意思則是因心不在焉或者粗枝大葉而耽擱重要事情的意思。但父親自認為自己是最講認真的,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員就最講認真。所以他對“擱起事”的叫法很惱火,認為是個貶義詞,是蔑稱。恰恰因為他惱火這個綽號,被人抓了把柄,好象一個有着絕世武功的人被人終於發現了一個死穴似的,對他有意見的人,或者在爭吵的場合,不懷好意的人就在背後叫他“擱起事”。因為父親是這個態度,我懂事後偶爾聽見有人這麼叫的時候,我就滿腔怒火,很不得一刀宰了那個人!
說起來,父親的小名、別名、綽號、曾用名等也真是太多了點,很少有人帶了這麼多的符號的,我曾經把對父親一生所有的符號的研究也納入了計劃,目前尚無多少成果可以奉告讀者,粗說一句吧,是不是在一定意義上也反映了社會對父親這麼個人的關注程度以及不同側面的評判呢?
說句心裏話,我對父親在他不感興趣的領域或者說一時還沒在計劃里的事情確實有點心不在焉是有感受的。這樣的領域,或者這樣的時候,在父親一生中是常有的。父親因此確實也是耽擱了一些事情的。
父親他自己有一個心細的父親(父親的“伯伯”,我的爺爺),讓他五歲半就進了學堂。幾十年後父親卻忘乎所以地沉入了一個忙不清的世界,根本沒管過我什麼,直到我過了八歲半才想到把我送進玉丘小學。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第一課的課文是“**萬歲”五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第二課是“中國**萬歲”七個字後面同樣加一個驚嘆號,第三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九個字後面加一個驚嘆號。在這種“五、七、九”字階梯式體例結構的課文體系中,第二課比第一課多了兩個字,但生字量都是五個,第三課的生字量是六個,即“華”、“人民”、“共和國”。而一個驚嘆號卻在三篇課文中連續出現,我後來發現自己好象一生中滿腦子白天黑夜全是驚嘆號,興許多由此而引起罷。這樣的課文對我這個八、九歲上才開蒙的“高齡”學童來講,似乎是顯得吝嗇了點,編書的人是只重了全國人民的感情,不會管我這個童年多野了幾年的學童的求知慾的。
我在第一天裏就把第一課的全文學完了,接下來一天一篇,三天中三篇文章(課文)能讀能背能寫,被玉丘人舉為神童一個!
那時的數學叫算術,第一課是“1、2、3、4、5、6、7、8、9、0”,生字量比語文第一課多了一倍。我追問老師既然有了這麼多的生字,為什麼不告訴我們“9”後面的“10”呢?老師的一句回答:“‘10’就是第一個加最後一個”結果就把我的數學啟蒙得一塌糊塗,使得我從小學到大學一見數學就害怕,除了平面幾何我又異乎尋常地超過別人以外。多年後的那次高考,該死的數學把我的總分拚命往下扳,如果不是我出色的語文成績推我一把的話,我是無緣上得大學的。
我從一片茫荒童心,到班駁陸離的知識海洋,是從一個“毛”字開始,以驚嘆號“!”代替“大灰狼”的。就象父親一生講個“認真”二字,卻落得個“擱起事”的奚落一樣,我後來在單位做學問向以學風嚴謹著名,卻在很多事情上以“毛糙”加註,使我常常想到是否與我“高齡”入學,以“毛”字啟蒙有關呢?
但在當時,我卻學得很快,我進學堂的當年底我大哥應徵入伍時,才讀了四個月書的我,給大哥寫了一封將近二百字的書信。大哥來信大加稱讚,說是他拿了我的信念給戰友們聽,來自五湖四海的戰友們拍手歡呼,似乎我的信是寫給所有離家的親人似的。
我在學校很快就表現出了文字上的痴迷和天賦,如果可以叫做天賦的話。我想我很有點象是我父親在私塾時的翻版,不同的是父親啟蒙得早,我則因父親的粗心而入道過晚。
從三年級時開始作文,我的作文就總是被老師當作學生的範文在課堂上宣讀,那是最早的一種作品發表形式。我成了老師的寶貝,這種待遇一直持續到高考前,這種待遇同時也慣壞了我,使我很早就做起了當作家的夢。但我最終卻沒有當成作家,我在大學學了法律,後來就是法律教學、苦作論文、律師業務奔波,律界苦行,一杯不盡的苦酒!
我也永遠成不了作家,我寫父親,既不是要給父親樹碑立傳,也不是要賣弄我的文才,只是想整理一下父親的遺產,那份厚重如山的遺產!在遺產整理過程中,向我撲面而來的,是傳奇式的人物,傳奇式的事件,傳奇式的經歷,傳奇式的故事,傳奇式的時代,傳奇式的世界,傳奇式的情感,傳奇式的歷史……
我卻沒有傳奇式的文才,我就只有如實講述我的家史。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中小學作文課堂上常有“我的家史”、“一餐憶苦飯”之類的命題作文,當然地富反壞右分子的崽子們是不能如實寫他們的反動家史的,他們可就苦於沒有寫作題材了。我卻能把父親講述的故事栩栩如生地寫出來,幾乎有點轟動效應。比如父親給日本鬼子當挑夫的故事,我是大書而特書的。但是象二十五歲的馬桂蘭小姐死心塌地地追趕着我那當時才十五歲的父親之類的故事我肯定就不能寫了,現在才有了這個機會。
“我的家史”的寫作成功,老師喜在眉頭笑在心,同學卻苦在臉上恨在腦里:他們的爸爸那時為什麼不去給日本鬼子當挑夫呢?害得他們沒有“家史”可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