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父學研究(2)

第四十一章 父學研究(2)

109.(父學研究項目續一)五、文化線索。這裏說的是一些可能沒有文字記載的文化,有什麼不懂,想弄個明白,去問問我父親興許能給你講講,只要他有興緻。曾經有人問了一個不太實用的問題,說過去用的那個十六兩稱呀,也真夠煩的呢。解放后改了十兩的,算起來多方便,是做了件大好事,這稱用起來順溜多了。開始的時候又用新稱,老稱也還在用着的時候,不會搞混亂呀?

父親說,舊時的十六兩稱倒是有個說法的,秤桿上十六星,不多不少,為什麼偏偏是十六?十六星是源於天上的十三顆星加人們心中的三顆“星”呢,南極六星,北斗七星,另外福祿壽人之三求,猶上天之星一樣地高遠輝光,所以加上福、祿、壽三星,是為十六星也。天人合一,人道天道都講個公平,公平的至高境界為天平,十六星跟稱上打的物件平衡了,合符天平的原則,人間的秤桿才叫做天平呀。天平的意思是叫人間買賣公平合符天道,故次咱舊時的稱為十六兩進制。

十六兩老稱跟十兩新稱是可以換算的,叫做“斤成兩兩成斤”,就是新稱的一斤或幾兩跟老稱的兩數可以很快地求得轉換的答案的。

“斤成兩”口訣:見一作一六,見二作三二,見三作四八,見四作###,見五作八,見六作九六,見七一一二,見八一二八,見九一四四。

“兩成斤”口訣:十五九三七五,十四八七五,十三八一二五,十二七五,十一六八七五,十六二五,九五六二五,八作五,七四三七五,六三七五,五三一二五,四一二五,一退六二五。

上面的口訣父親也是幾十年沒用過了,但他仍舊能倒背如流,還解釋說,“斤成兩兩成斤”口訣實際上就是十六進位跟十進位的互相轉換,簡化成了珠算口訣,記熟了就可以噼噼啪啪地撥算盤了。

不要埋怨先人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弄出個十六進位來,現代科技也需要一些十進位以外的進位法的,有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三十二進制,六十四進制的等等。

漢文化中有乘法口訣,有珠算口訣,但我不知道父親說的“斤成兩兩成斤”口訣是只有玉丘有呢,還是大範圍的,甚至全國都有的呢?我只從父親那裏了解到,大概在五○年的時候改用十兩制新稱,還有很多的十六兩制老稱也在用,人們就很快明了“斤成兩兩成斤”口訣來方便生活中的實際操作。

人類共同的文化至於乘法口訣,就不用說了,那是一種文化財富,很久遠以前就有了,文獻記載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乘法運算和乘法口訣表的運用。而且,乘法口訣表在古代並非中國獨有,古巴比倫泥版書上也有乘法表,而漢字(含數目字)單音節音素的特點使得算術口訣更加易讀,後來的珠算口訣也承繼了這一特點,對運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改進有着特別重要的作用。以前所知中國最早的乘法表見於敦煌和居延兩地出土的漢簡。後來在湖南湘西里耶戰國古城一號井出土了大量秦簡,其中一枚木牘因有乘法口訣表引起了專家注意,據說這一枚秦簡很可能是目前中國可考的最早乘法口訣表實物。那片木牘上數字排列規律,每豎列數字連接即一乘法運算,如“四八三十二……六八四十八”等,更為奇特的是,每個關於“八”的乘法運算排列也很規則,成一橫行,且乘以八的數字從右到左依次遞減。據有關專家測算,這批秦簡埋於地下至少有2200多年了。

里耶秦簡里記載的乘法口訣竟與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有着驚人的一致,它將中國乘法口訣的使用提前到秦時,成為中國乘法口訣表最早的實物證明,也是對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乘法運算和乘法口訣表運用的文獻記載的印證。

而在玉丘,卻還有一個“加法口訣”呢:

一一得二,一二得三,一三得四,一四得五,一五得六,一六得七,一七得八,一八得九,一九得十。

二二得四,二三得五,二四得六,二五得七,二六得八,二七得九,二八得十,二九十一。

三三得六,三四得七,三五得八,三六得九,三七得十,三八十一,三九十二。

四四得八,四五得九,四六得十,四七十一,四八十二,四九十三。

五五一十,五六十一,五七十二,五八十三,五九十四。

六六十二,六七十三,六八十四,六九十五。

七七十四,七八十五,七九十六。

八八十六,###十七。

九九十八。

這個加法口訣表的算術意義是遠遠比不上廣泛運用的乘法口訣的,但是,在玉丘,這個加法口訣過去是文盲也會的,過去的文盲家長也用它來教他們的文盲孩子的。後來玉丘小學裏算術教學也用,於中就用它來教剛啟蒙的孩子們的加法算術,讓孩子門學得更快。

六、鬼點子及其他。人民公社時期,父親甚至曾經讓賀明道挨過整哩。那年賀明道在玉丘蹲點,因為他拿官架子,作風粗暴,對老百姓沒有個好態度,修水庫修馬路的時候還打人,鄉親們背後里都罵他“賀大麻子”,他的臉上滿是疙疙瘩瘩的麻子,玉丘人說是“凶臉麻子”,或喊他“賀閻王”。“賀閻王”對父親倒是相當尊重,不敢造次,但父親心底里不太喜歡他。那年公社來了任務,交公糧要在10月1日前完成。那時交公糧都是社員一擔一擔地挑到糧點的,叫做送公糧。嶺壩公社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糧點,鄉親們要把穀子挑到對河沙溪洲那邊的馬鞍嶺公社糧點去,來回二十多華里的路,一擔穀子百把幾十斤的,積極分子還要挑上兩百多斤,壓得腿肚子上青筋暴起,象是爬滿了一條條小蛇呢。但鄉親們沒一個叫苦叫累的,一路上還比賽尋開心,看誰一起肩后不換肩不歇肩地一氣走得最遠。到糧點後排上隊,人們挨次守着自己的兩籮筐穀子,扁擔的兩頭搭在兩個籮筐上,人就坐在扁擔上歇氣。大家等着那個漂亮的女收糧員過來,拿一把明晃晃的空心長劍刺進穀子深處,抽樣檢查穀子的乾燥程度和品相,然後打上等級。持劍的女收糧員過來,彎腰做着她的一切,男人就站起來等着她驗過後給打等級條子。後來有送糧的女社員現了秘密,男人在女收糧員工作的時候都站立着,其實卻不是恭敬,原來男人是在盯着人家的胸口,她在彎腰的時候胸前的衣服掉下來,一副“山水”畫就掛在了男人站起來后大約成45°角的視域裏了。往回走的路上,有不要臉的男人還在回味着:“跟她手裏的劍一樣白呢,兩粒紫色的葡萄都熟透了!哈呀嚯耶!”後來女人就都看着點了,別人管不着,但至少不準自家的男人在那個時候站起來,免得走了邪火!

到了10月1日那一天了玉丘怎麼都還不見動靜呀?“賀閻王”問我父親是怎麼回事,父親說都佈置了的,老百姓沒動呀。“賀閻王”就想這可不是支書的做法,他什麼時候有喊不動老百姓的事呢!父親乾脆跟他說:“我看送公糧也不一定就硬要在哪一天完成,早一點晚一點不會犯法,不完成任務就不對了,玉丘的任務是一定要完成的,你就放心好了。”

“可是我們要挨批評的!”“賀閻王”急了。

結果挨批評的不是父親,而是“賀閻王”。上面根本就不相信是玉丘的支書沒做好工作,那個支書執行上級的命令一向是說一不二的。派了你在那裏,結果倒適得其反了,說明是你賀某的工作沒做好,至少沒搞好群眾關係,就威脅賀明道說弄不好撤了你的職!“賀閻王”有口難辯,只有趕緊做檢查。

到七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地方糧食生產上不去,玉丘卻總是增產,至少也能保產,年年有餘糧。但父親知道當時的生產形勢,不敢多分糧食,自己的人包括自己一家照樣勒緊褲帶度日,而將倉庫里的餘糧出借。那些年周邊不少大隊的老百姓到玉丘借糧度荒就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父親有一個做法,就是凡是借糧的大隊、生產隊,來年不必要把還糧送還到玉丘來,直接給送到糧點去,替玉丘交公糧。玉丘借出去的穀子是不能有任何租息的,要不然就是“集體地主”了。借了穀子的大隊生產隊把該還的穀子給挑到糧點去交公糧,玉丘節省下來勞力,這就是玉丘借糧唯一的好處。在很多人看來,當年玉丘不存在實際上的飢荒,但父親的做法還是讓大家保持在平均水平的生活線上,照樣不敢揮霍糧食,以南瓜、紅薯、稀飯、湯填充着鄉親的肚子,省下糧食借給別人度荒,實際上是省下糧食保證足交公糧。

據說舊時候的地主也不是個個都生活優裕的,事實上有不少的地主也就象七十年代的玉丘人,倉庫里有糧食,肚子裏卻飢腸轆轆。有的地主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買田買房,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增加家產。父親說,也有這樣的地主,他們過的日子甚至比佃戶還摳,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田置產。好不容易有了點象樣的規模了,卻趕上解放了,被劃為地主以後,他們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迷信說法要講這些地主是那個命了,但父親痛恨命的說法,認為都是人自己造成的,誰叫他們自己捨不得吃穿用,拚命去買田置產呢?至於碰上解放,對這些個地主們個人來說是歷史機遇,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歷史潮流,勢不可擋的歷史洪流,是一個不公平時代的終結。就象當年葉詩筠跟父親對的一副對聯,她的上聯“地主崽子不易不很只恨地”,這些地主們的命運大概卻都緣於一個土地二字。

挖防空洞那陣,公社下達了政治任務,人們緊急行動起來,說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要打起來,我們的對策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我們要保護自己,到時候戰爭真要打起來,我們就再打一場人民戰爭。公社在嶺壩中學的後山上挖的防空洞規模最大,裏面不但可以容納很多人,還可以儲藏很多物資。各大隊、生產隊也要挖防空洞,全民動員,備戰備荒。

父親在行動之前,就想到一個問題,獅子嶺上大大小小的煤窯不計其數,有深有淺。如果將那些煤窯改造了,只須進行加固、擴充,有些還能打通相連,不就是絕好的防禦工事了,比單獨挖的一個防空洞更有戰略意義。戰爭真要打起來的話,玉丘這裏是可以打好一場一場的“地道戰”的。軍事教學片《地道戰》不是已經教過我們了?但父親的設想沒有得到公社的許可,說防空洞一定要按要求挖,你們獅子嶺煤窯洞在戰爭中真要能揮作用,到時候是可以臨場揮的。

父親只好組織鄉親們挖防空洞,但玉丘的防空洞根據父親的設想還是考慮了軍民兩用,戰和互利。也就是說,玉丘還是沒有挖集中的防空洞,而是分散挖地窖式的防空洞。

玉丘人有挖地窖的習慣,家家戶戶都有一眼地窖,他們不說地窖,而是叫做“窖眼”(讀做。玉丘的“窖眼”原來都是豎式的,就是在地面上開口子,直立着挖下去,象是打井,挖到一定的深度時,在裏面加寬,寬到足有一間小柴房那麼大,就是地下儲藏室了。儲藏室里冬暖夏涼,可用來儲藏各種物資,特別是在特定的季節里儲藏種子和食物。人下到儲藏室里去是要搭了一把長梯子下去的,事後梯子再給拖出來,窖口蓋上一塊整石板,就不用當心會有人偷襲你的“窖眼”了。

父親讓鄉親們改做在陡坡上挖“窖眼”,新式“窖眼”是挖成橫式的。選好土質堅硬的陡坡,在坡上打開一個口子,平挖進去,到一定深度時在裏面加寬,加到多寬都可以,就能夠容納人,更能夠存放物資了。只是父親特別囑咐大家,這次不光是挖“窖眼”呀,我們挖的是防空洞呢,所以要挖深,深挖洞嘛,盡量深的時候再加寬。

公社來檢查的時候,沒有看到集中而有規模的防空洞,看到的只是院子裏後山坡上這裏那裏很多的洞口,就象是陝北窯洞的樣子。公社武裝部長開始的時候一則狐疑,二則就看得出有點不高興的樣子。父親帶上武裝部長及其人員參觀玉丘的防空洞,進到我家挖的防空洞裏面后,先是現進洞口拐了好幾個彎,在最深處竟有“三室一廳”,而在外面的陡坡上,洞口之處還有隱蔽設施。父親解釋說玉丘的防空洞是分散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相互之間連通起來,到時候能打游擊,也就是貫徹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武裝部長實地考察以後轉怒為喜,對我父親笑着說你就是沒有忘記“地道戰”呢!還說你這人怎麼幹事總能出奇招呀,看來也許還值得推廣呢,等我們回去彙報后建議大家來參觀,開現場會。父親急忙打拱手,千萬莫來開什麼現場會了,我們能過關就行了。

其實家鄉在那個時候挖的防空洞,基本上還是基於“窖眼”的思維,也考慮到了戰爭的因素,所以改成了在山坡上挖成橫式的,外面看起來跟別的地方挖的防空洞差不多,也就能過得關,關鍵是挖成后可做“窖眼”用,並沒有完全浪費了勞力。

七、“外強中乾”。父親對兒女特別嚴厲,我們兄弟姐妹都怕父親。世界上的父母親打罵過兒女的應該不在少數,有的是做父親的打孩子,做母親的或向著孩子,同孩子結成同盟軍抵抗暴力,或積極配合丈夫行使處罰權,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修養的可能暫時撇過對與錯,過後再與丈夫論短長,為的是維護做父親的尊嚴。有的反之,做母親的打孩子,輪到做父親的有各種表現。也有的是雙親都打孩子,孩子生活在高壓政策之下。不管怎樣,有一點恐怕是共同的,那就是孩子都是在小時候挨打,因淘氣、犯事、惹大人生氣等等情況下逼得脾氣暴躁或修養沒到家的家長抄起棍子、笤帚、擀麵杖或隨手能抄到的任何可作處罰工具的東西,對孩子來一番家教。但是我父親在這方面也是很特別的,他後來就說過他從來沒有打過孩子,只是打過兒女。他的意思其實是,我們兄弟姐妹在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惹得父親動過一跟指頭,長大後跟父親有了衝突,父親對成年子女倒採用過暴力手段。別人都不理解,道是世上只見做父母的打過小孩子,哪有在兒女們都成了人了還興動手打的呢?

我大哥有一次是挨了父親一頓好打的。那是我家養的鴨子跑到集體的稻田裏去了,有人看見了議論紛紛。隊裏有嚴格的規定,各家的雞鴨畜生不準到公家的稻田裏犯事,一經現就要給予處罰。父親在家中一再講明了,千萬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惹麻煩,我們家要帶頭遵守生產隊的規定。那天父親一聽說我家養的鴨子全部進了稻田,氣得說不出話來。鴨子是讓我大哥給照看的,他本來在出工,但還有個注意我家鴨群動向的附帶義務,也是不容易。等我三哥放學回來以後才能把看管的任務全部交給我三哥。父親急得大喊我大哥快去趕鴨,他是要求喊到做到的,慢了可不行。我大哥心裏卻有點委屈,這裏要出工,那裏還要分一份心思管着幾隻鴨子!所以當有人喊你家鴨子下稻田了,我父親急着催他趕快去趕鴨子,一點也慢不得的時候,我大哥在心裏說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反正鴨子已經到田裏了,快一點慢一點還不都一個樣!誰知父親竟火冒三丈,從水潭口子邊攔魚用的篾網裏拔出一跟粗篾片,拽住兒子就打。他越打越來氣,圍觀的群眾都勸他算了,以後多加註意就是好的。但旁人的勸解反成了火上澆油,父親把兒子直打得昏天黑地一片,手裏攥着的那根竹片被抽成了麻絲才罷休。

那一年我大哥20歲,當年年底他告別家鄉踏上北上的旅程,遠去大連當兵。父親送兒子上路的時候,想起不久前自己那一次威,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

我二哥也挨過父親的懲罰的。有一次二哥正在水田裏插秧,天下起雨來。父親怕兒子被雨淋濕了,急忙拿起一把蓑衣趕到田邊,喊兒子上來背上蓑衣再干。當時二哥想的是剩下的不多了,淋一點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乾脆插完了再說。這個時候從水田中央爬到田埂邊來在水田裏盪也盪得上一番好的,何必呢?二哥可能在賭着一點氣,就沒有搭理父親。父親可就來了火,他想好心好意給你送來蓑衣,不就怕你給淋病了!家中可是還有病人照顧不來呢,你是不是想給我再添一個病號,那樣好有個偷懶的借口對不對?父親越想越覺得有氣,竟衝進水田裏把兒子拖上岸來,在田埂上給了兒子一頓猛揍。

我家大姐在嫁到王家去以後,有一次父親在王家,不知為何緣故曾經將女兒痛打過一頓,當時我的前姐夫懾於岳父的威嚴,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等到我父親打過人走了以後,才敢去哄我大姐。

我母親做六十生日慶典的時候,二哥跟三哥兩個人不知為什麼吵起了嘴,吵得不可開交。父親氣憤極了,認為兩個人是少了教養,給別人看笑話。父親就將吵架的兩個兒子都給揍了一頓,是真正的各打“五十大板”。

從上面的一些事例上看,父親的每一次火,冷靜下來想也是大可不必的。父親晚年回憶起這些事情來的時候,很是後悔,認為那都是他人生中的敗筆。他說在他的子女們還小的時候,他確實從來沒有過動手打人的念頭。兒女們都長大成人甚至成家立業以後,他自己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反倒展到動手打兒女的地步!

我妹妹長大以後也挨過父親的打。

父親說,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在我的印象中,我確實沒挨過父親的打。為了這事我曾經去向父親求證,父親說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犯過事吧!但我對這個解釋確實不能滿意,因為我自認為我犯的事其實不少,尤其是小時候。但小時候即使犯事也是安全的,因為父親就沒有打過小孩子。那麼就是我大了的時候沒有犯過事了?這也不可能的,要看犯的是什麼事而已。或,是我比我的兄弟姐妹們都狡猾,沒有衝撞到父親的氣頭上,能見機行事?看樣子只有這一點還是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另外我想,我小時候再怎麼犯事也不會討打,從讀高中開始,我就沒大在父親身邊生活,以後是讀大學,再以後參加了工作,都當了國家幹部了,父親是個農村幹部,敢打國家幹部?我是受黨保護的,父親是老黨員,我跟父親既是父子,又是黨內同志,性質就不一樣了吧!要算起來,作為國家幹部的我,跟農村基層幹部的父親,轉彎磨角我還是父親的上級,父親幾十年工作的紀律就是下級服從上級,我佔了個上級的優勢,就逃出了我的兄弟姐妹的軌跡?

我還向父親求證過另一件事,我問父親打過我母親沒有?

父親說他很少打過老婆,從年輕到以後都是這樣。很少不是等於沒有,我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

父親被逼得沒法,說他也動手打過我母親一回。起先是原於工作上的事,父親那一次說是忍無可忍了,將我母親從堂屋裏倒拖到台階上,當著群眾的面打了一頓狠的。父親說恐怕只有那一次,以前和以後他都沒有跟我母親動過手。

在我的家鄉,開始的時候有人說支書其實怕老婆呢!很多人就不相信,都道支書在外面做什麼事都雷厲風行,說到做到,敢說敢為,敢想敢幹,無所畏懼,整個地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難道會在家裏怕老婆?早年在玉丘,怕老婆對男人是一個恥辱的概念,怕老婆的男人就不是男人。誰敢說支書都不算個男人?哪個不承認支書是玉丘的第一男人?但父親公開承認他是個怕老婆的人,鄉親們就都迷惑了。

父親說他怕老婆實際上是就(遷就或將就的意思)老婆,叫做不跟女人一般見識,是宰相肚裏好撐船,不是軟弱,不是縮頭烏龜。他說他怕老婆是原於兩個人的認識不同,觀點不一樣,立場有別,氣質相殊,等等等等,總之是男女有別,男人要有高姿態。事實上父親跟母親差不多一生都是處於一種特殊的戰爭中,這是一場持久戰,父親運用過各種各樣的戰略戰術,父親常常充當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中某個階段、某一局部、某一戰役、某場戰鬥的敗兵,使得整個的戰爭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用父親的話說是他有意將革命進行到底,維持家之為家。他說他對我母親的讓步,是先進對落後的讓步,是科學對愚昧的讓步,是大度對狹窄的讓步,是智對愚的讓步,是優越對可憐的讓步,是事業對家庭的讓步,是桀驁不馴對夫妻之愛的讓步。

社會沒有鬥爭就沒有進步,沒有讓步就沒有和諧。人類的兩半沒有鬥爭就沒有渴望,沒有讓步就沒有恩情。春天不跟冬天鬥爭就沒有溫暖,夏天不給秋天讓步就沒有收穫。

至此,我對父親的嚴子親妻才總算有了點認識,我理解了我那偉大的怕老婆的父親。

109.(父學研究項目續一)五、文化線索。這裏說的是一些可能沒有文字記載的文化,有什麼不懂,想弄個明白,去問問我父親興許能給你講講,只要他有興緻。曾經有人問了一個不太實用的問題,說過去用的那個十六兩稱呀,也真夠煩的呢。解放后改了十兩的,算起來多方便,是做了件大好事,這稱用起來順溜多了。開始的時候又用新稱,老稱也還在用着的時候,不會搞混亂呀?

父親說,舊時的十六兩稱倒是有個說法的,秤桿上十六星,不多不少,為什麼偏偏是十六?十六星是源於天上的十三顆星加人們心中的三顆“星”呢,南極六星,北斗七星,另外福祿壽人之三求,猶上天之星一樣地高遠輝光,所以加上福、祿、壽三星,是為十六星也。天人合一,人道天道都講個公平,公平的至高境界為天平,十六星跟稱上打的物件平衡了,合符天平的原則,人間的秤桿才叫做天平呀。天平的意思是叫人間買賣公平合符天道,故次咱舊時的稱為十六兩進制。

十六兩老稱跟十兩新稱是可以換算的,叫做“斤成兩兩成斤”,就是新稱的一斤或幾兩跟老稱的兩數可以很快地求得轉換的答案的。

“斤成兩”口訣:見一作一六,見二作三二,見三作四八,見四作###,見五作八,見六作九六,見七一一二,見八一二八,見九一四四。

“兩成斤”口訣:十五九三七五,十四八七五,十三八一二五,十二七五,十一六八七五,十六二五,九五六二五,八作五,七四三七五,六三七五,五三一二五,四一二五,一退六二五。

上面的口訣父親也是幾十年沒用過了,但他仍舊能倒背如流,還解釋說,“斤成兩兩成斤”口訣實際上就是十六進位跟十進位的互相轉換,簡化成了珠算口訣,記熟了就可以噼噼啪啪地撥算盤了。

不要埋怨先人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弄出個十六進位來,現代科技也需要一些十進位以外的進位法的,有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三十二進制,六十四進制的等等。

漢文化中有乘法口訣,有珠算口訣,但我不知道父親說的“斤成兩兩成斤”口訣是只有玉丘有呢,還是大範圍的,甚至全國都有的呢?我只從父親那裏了解到,大概在五○年的時候改用十兩制新稱,還有很多的十六兩制老稱也在用,人們就很快明了“斤成兩兩成斤”口訣來方便生活中的實際操作。

人類共同的文化至於乘法口訣,就不用說了,那是一種文化財富,很久遠以前就有了,文獻記載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乘法運算和乘法口訣表的運用。而且,乘法口訣表在古代並非中國獨有,古巴比倫泥版書上也有乘法表,而漢字(含數目字)單音節音素的特點使得算術口訣更加易讀,後來的珠算口訣也承繼了這一特點,對運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改進有着特別重要的作用。以前所知中國最早的乘法表見於敦煌和居延兩地出土的漢簡。後來在湖南湘西里耶戰國古城一號井出土了大量秦簡,其中一枚木牘因有乘法口訣表引起了專家注意,據說這一枚秦簡很可能是目前中國可考的最早乘法口訣表實物。那片木牘上數字排列規律,每豎列數字連接即一乘法運算,如“四八三十二……六八四十八”等,更為奇特的是,每個關於“八”的乘法運算排列也很規則,成一橫行,且乘以八的數字從右到左依次遞減。據有關專家測算,這批秦簡埋於地下至少有2200多年了。

里耶秦簡里記載的乘法口訣竟與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有着驚人的一致,它將中國乘法口訣的使用提前到秦時,成為中國乘法口訣表最早的實物證明,也是對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乘法運算和乘法口訣表運用的文獻記載的印證。

而在玉丘,卻還有一個“加法口訣”呢:

一一得二,一二得三,一三得四,一四得五,一五得六,一六得七,一七得八,一八得九,一九得十。

二二得四,二三得五,二四得六,二五得七,二六得八,二七得九,二八得十,二九十一。

三三得六,三四得七,三五得八,三六得九,三七得十,三八十一,三九十二。

四四得八,四五得九,四六得十,四七十一,四八十二,四九十三。

五五一十,五六十一,五七十二,五八十三,五九十四。

六六十二,六七十三,六八十四,六九十五。

七七十四,七八十五,七九十六。

八八十六,###十七。

九九十八。

這個加法口訣表的算術意義是遠遠比不上廣泛運用的乘法口訣的,但是,在玉丘,這個加法口訣過去是文盲也會的,過去的文盲家長也用它來教他們的文盲孩子的。後來玉丘小學裏算術教學也用,於中就用它來教剛啟蒙的孩子們的加法算術,讓孩子門學得更快。

六、鬼點子及其他。人民公社時期,父親甚至曾經讓賀明道挨過整哩。那年賀明道在玉丘蹲點,因為他拿官架子,作風粗暴,對老百姓沒有個好態度,修水庫修馬路的時候還打人,鄉親們背後里都罵他“賀大麻子”,他的臉上滿是疙疙瘩瘩的麻子,玉丘人說是“凶臉麻子”,或喊他“賀閻王”。“賀閻王”對父親倒是相當尊重,不敢造次,但父親心底里不太喜歡他。那年公社來了任務,交公糧要在10月1日前完成。那時交公糧都是社員一擔一擔地挑到糧點的,叫做送公糧。嶺壩公社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糧點,鄉親們要把穀子挑到對河沙溪洲那邊的馬鞍嶺公社糧點去,來回二十多華里的路,一擔穀子百把幾十斤的,積極分子還要挑上兩百多斤,壓得腿肚子上青筋暴起,象是爬滿了一條條小蛇呢。但鄉親們沒一個叫苦叫累的,一路上還比賽尋開心,看誰一起肩后不換肩不歇肩地一氣走得最遠。到糧點後排上隊,人們挨次守着自己的兩籮筐穀子,扁擔的兩頭搭在兩個籮筐上,人就坐在扁擔上歇氣。大家等着那個漂亮的女收糧員過來,拿一把明晃晃的空心長劍刺進穀子深處,抽樣檢查穀子的乾燥程度和品相,然後打上等級。持劍的女收糧員過來,彎腰做着她的一切,男人就站起來等着她驗過後給打等級條子。後來有送糧的女社員現了秘密,男人在女收糧員工作的時候都站立着,其實卻不是恭敬,原來男人是在盯着人家的胸口,她在彎腰的時候胸前的衣服掉下來,一副“山水”畫就掛在了男人站起來后大約成45°角的視域裏了。往回走的路上,有不要臉的男人還在回味着:“跟她手裏的劍一樣白呢,兩粒紫色的葡萄都熟透了!哈呀嚯耶!”後來女人就都看着點了,別人管不着,但至少不準自家的男人在那個時候站起來,免得走了邪火!

到了10月1日那一天了玉丘怎麼都還不見動靜呀?“賀閻王”問我父親是怎麼回事,父親說都佈置了的,老百姓沒動呀。“賀閻王”就想這可不是支書的做法,他什麼時候有喊不動老百姓的事呢!父親乾脆跟他說:“我看送公糧也不一定就硬要在哪一天完成,早一點晚一點不會犯法,不完成任務就不對了,玉丘的任務是一定要完成的,你就放心好了。”

“可是我們要挨批評的!”“賀閻王”急了。

結果挨批評的不是父親,而是“賀閻王”。上面根本就不相信是玉丘的支書沒做好工作,那個支書執行上級的命令一向是說一不二的。派了你在那裏,結果倒適得其反了,說明是你賀某的工作沒做好,至少沒搞好群眾關係,就威脅賀明道說弄不好撤了你的職!“賀閻王”有口難辯,只有趕緊做檢查。

到七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地方糧食生產上不去,玉丘卻總是增產,至少也能保產,年年有餘糧。但父親知道當時的生產形勢,不敢多分糧食,自己的人包括自己一家照樣勒緊褲帶度日,而將倉庫里的餘糧出借。那些年周邊不少大隊的老百姓到玉丘借糧度荒就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父親有一個做法,就是凡是借糧的大隊、生產隊,來年不必要把還糧送還到玉丘來,直接給送到糧點去,替玉丘交公糧。玉丘借出去的穀子是不能有任何租息的,要不然就是“集體地主”了。借了穀子的大隊生產隊把該還的穀子給挑到糧點去交公糧,玉丘節省下來勞力,這就是玉丘借糧唯一的好處。在很多人看來,當年玉丘不存在實際上的飢荒,但父親的做法還是讓大家保持在平均水平的生活線上,照樣不敢揮霍糧食,以南瓜、紅薯、稀飯、湯填充着鄉親的肚子,省下糧食借給別人度荒,實際上是省下糧食保證足交公糧。

據說舊時候的地主也不是個個都生活優裕的,事實上有不少的地主也就象七十年代的玉丘人,倉庫里有糧食,肚子裏卻飢腸轆轆。有的地主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買田買房,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增加家產。父親說,也有這樣的地主,他們過的日子甚至比佃戶還摳,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田置產。好不容易有了點象樣的規模了,卻趕上解放了,被劃為地主以後,他們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迷信說法要講這些地主是那個命了,但父親痛恨命的說法,認為都是人自己造成的,誰叫他們自己捨不得吃穿用,拚命去買田置產呢?至於碰上解放,對這些個地主們個人來說是歷史機遇,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歷史潮流,勢不可擋的歷史洪流,是一個不公平時代的終結。就象當年葉詩筠跟父親對的一副對聯,她的上聯“地主崽子不易不很只恨地”,這些地主們的命運大概卻都緣於一個土地二字。

挖防空洞那陣,公社下達了政治任務,人們緊急行動起來,說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要打起來,我們的對策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我們要保護自己,到時候戰爭真要打起來,我們就再打一場人民戰爭。公社在嶺壩中學的後山上挖的防空洞規模最大,裏面不但可以容納很多人,還可以儲藏很多物資。各大隊、生產隊也要挖防空洞,全民動員,備戰備荒。

父親在行動之前,就想到一個問題,獅子嶺上大大小小的煤窯不計其數,有深有淺。如果將那些煤窯改造了,只須進行加固、擴充,有些還能打通相連,不就是絕好的防禦工事了,比單獨挖的一個防空洞更有戰略意義。戰爭真要打起來的話,玉丘這裏是可以打好一場一場的“地道戰”的。軍事教學片《地道戰》不是已經教過我們了?但父親的設想沒有得到公社的許可,說防空洞一定要按要求挖,你們獅子嶺煤窯洞在戰爭中真要能揮作用,到時候是可以臨場揮的。

父親只好組織鄉親們挖防空洞,但玉丘的防空洞根據父親的設想還是考慮了軍民兩用,戰和互利。也就是說,玉丘還是沒有挖集中的防空洞,而是分散挖地窖式的防空洞。

玉丘人有挖地窖的習慣,家家戶戶都有一眼地窖,他們不說地窖,而是叫做“窖眼”(讀做。玉丘的“窖眼”原來都是豎式的,就是在地面上開口子,直立着挖下去,象是打井,挖到一定的深度時,在裏面加寬,寬到足有一間小柴房那麼大,就是地下儲藏室了。儲藏室里冬暖夏涼,可用來儲藏各種物資,特別是在特定的季節里儲藏種子和食物。人下到儲藏室里去是要搭了一把長梯子下去的,事後梯子再給拖出來,窖口蓋上一塊整石板,就不用當心會有人偷襲你的“窖眼”了。

父親讓鄉親們改做在陡坡上挖“窖眼”,新式“窖眼”是挖成橫式的。選好土質堅硬的陡坡,在坡上打開一個口子,平挖進去,到一定深度時在裏面加寬,加到多寬都可以,就能夠容納人,更能夠存放物資了。只是父親特別囑咐大家,這次不光是挖“窖眼”呀,我們挖的是防空洞呢,所以要挖深,深挖洞嘛,盡量深的時候再加寬。

公社來檢查的時候,沒有看到集中而有規模的防空洞,看到的只是院子裏後山坡上這裏那裏很多的洞口,就象是陝北窯洞的樣子。公社武裝部長開始的時候一則狐疑,二則就看得出有點不高興的樣子。父親帶上武裝部長及其人員參觀玉丘的防空洞,進到我家挖的防空洞裏面后,先是現進洞口拐了好幾個彎,在最深處竟有“三室一廳”,而在外面的陡坡上,洞口之處還有隱蔽設施。父親解釋說玉丘的防空洞是分散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相互之間連通起來,到時候能打游擊,也就是貫徹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武裝部長實地考察以後轉怒為喜,對我父親笑着說你就是沒有忘記“地道戰”呢!還說你這人怎麼幹事總能出奇招呀,看來也許還值得推廣呢,等我們回去彙報后建議大家來參觀,開現場會。父親急忙打拱手,千萬莫來開什麼現場會了,我們能過關就行了。

其實家鄉在那個時候挖的防空洞,基本上還是基於“窖眼”的思維,也考慮到了戰爭的因素,所以改成了在山坡上挖成橫式的,外面看起來跟別的地方挖的防空洞差不多,也就能過得關,關鍵是挖成后可做“窖眼”用,並沒有完全浪費了勞力。

七、“外強中乾”。父親對兒女特別嚴厲,我們兄弟姐妹都怕父親。世界上的父母親打罵過兒女的應該不在少數,有的是做父親的打孩子,做母親的或向著孩子,同孩子結成同盟軍抵抗暴力,或積極配合丈夫行使處罰權,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修養的可能暫時撇過對與錯,過後再與丈夫論短長,為的是維護做父親的尊嚴。有的反之,做母親的打孩子,輪到做父親的有各種表現。也有的是雙親都打孩子,孩子生活在高壓政策之下。不管怎樣,有一點恐怕是共同的,那就是孩子都是在小時候挨打,因淘氣、犯事、惹大人生氣等等情況下逼得脾氣暴躁或修養沒到家的家長抄起棍子、笤帚、擀麵杖或隨手能抄到的任何可作處罰工具的東西,對孩子來一番家教。但是我父親在這方面也是很特別的,他後來就說過他從來沒有打過孩子,只是打過兒女。他的意思其實是,我們兄弟姐妹在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惹得父親動過一跟指頭,長大後跟父親有了衝突,父親對成年子女倒採用過暴力手段。別人都不理解,道是世上只見做父母的打過小孩子,哪有在兒女們都成了人了還興動手打的呢?

我大哥有一次是挨了父親一頓好打的。那是我家養的鴨子跑到集體的稻田裏去了,有人看見了議論紛紛。隊裏有嚴格的規定,各家的雞鴨畜生不準到公家的稻田裏犯事,一經現就要給予處罰。父親在家中一再講明了,千萬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惹麻煩,我們家要帶頭遵守生產隊的規定。那天父親一聽說我家養的鴨子全部進了稻田,氣得說不出話來。鴨子是讓我大哥給照看的,他本來在出工,但還有個注意我家鴨群動向的附帶義務,也是不容易。等我三哥放學回來以後才能把看管的任務全部交給我三哥。父親急得大喊我大哥快去趕鴨,他是要求喊到做到的,慢了可不行。我大哥心裏卻有點委屈,這裏要出工,那裏還要分一份心思管着幾隻鴨子!所以當有人喊你家鴨子下稻田了,我父親急着催他趕快去趕鴨子,一點也慢不得的時候,我大哥在心裏說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反正鴨子已經到田裏了,快一點慢一點還不都一個樣!誰知父親竟火冒三丈,從水潭口子邊攔魚用的篾網裏拔出一跟粗篾片,拽住兒子就打。他越打越來氣,圍觀的群眾都勸他算了,以後多加註意就是好的。但旁人的勸解反成了火上澆油,父親把兒子直打得昏天黑地一片,手裏攥着的那根竹片被抽成了麻絲才罷休。

那一年我大哥20歲,當年年底他告別家鄉踏上北上的旅程,遠去大連當兵。父親送兒子上路的時候,想起不久前自己那一次威,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

我二哥也挨過父親的懲罰的。有一次二哥正在水田裏插秧,天下起雨來。父親怕兒子被雨淋濕了,急忙拿起一把蓑衣趕到田邊,喊兒子上來背上蓑衣再干。當時二哥想的是剩下的不多了,淋一點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乾脆插完了再說。這個時候從水田中央爬到田埂邊來在水田裏盪也盪得上一番好的,何必呢?二哥可能在賭着一點氣,就沒有搭理父親。父親可就來了火,他想好心好意給你送來蓑衣,不就怕你給淋病了!家中可是還有病人照顧不來呢,你是不是想給我再添一個病號,那樣好有個偷懶的借口對不對?父親越想越覺得有氣,竟衝進水田裏把兒子拖上岸來,在田埂上給了兒子一頓猛揍。

我家大姐在嫁到王家去以後,有一次父親在王家,不知為何緣故曾經將女兒痛打過一頓,當時我的前姐夫懾於岳父的威嚴,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等到我父親打過人走了以後,才敢去哄我大姐。

我母親做六十生日慶典的時候,二哥跟三哥兩個人不知為什麼吵起了嘴,吵得不可開交。父親氣憤極了,認為兩個人是少了教養,給別人看笑話。父親就將吵架的兩個兒子都給揍了一頓,是真正的各打“五十大板”。

從上面的一些事例上看,父親的每一次火,冷靜下來想也是大可不必的。父親晚年回憶起這些事情來的時候,很是後悔,認為那都是他人生中的敗筆。他說在他的子女們還小的時候,他確實從來沒有過動手打人的念頭。兒女們都長大成人甚至成家立業以後,他自己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反倒展到動手打兒女的地步!

我妹妹長大以後也挨過父親的打。

父親說,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在我的印象中,我確實沒挨過父親的打。為了這事我曾經去向父親求證,父親說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犯過事吧!但我對這個解釋確實不能滿意,因為我自認為我犯的事其實不少,尤其是小時候。但小時候即使犯事也是安全的,因為父親就沒有打過小孩子。那麼就是我大了的時候沒有犯過事了?這也不可能的,要看犯的是什麼事而已。或,是我比我的兄弟姐妹們都狡猾,沒有衝撞到父親的氣頭上,能見機行事?看樣子只有這一點還是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另外我想,我小時候再怎麼犯事也不會討打,從讀高中開始,我就沒大在父親身邊生活,以後是讀大學,再以後參加了工作,都當了國家幹部了,父親是個農村幹部,敢打國家幹部?我是受黨保護的,父親是老黨員,我跟父親既是父子,又是黨內同志,性質就不一樣了吧!要算起來,作為國家幹部的我,跟農村基層幹部的父親,轉彎磨角我還是父親的上級,父親幾十年工作的紀律就是下級服從上級,我佔了個上級的優勢,就逃出了我的兄弟姐妹的軌跡?

我還向父親求證過另一件事,我問父親打過我母親沒有?

父親說他很少打過老婆,從年輕到以後都是這樣。很少不是等於沒有,我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

父親被逼得沒法,說他也動手打過我母親一回。起先是原於工作上的事,父親那一次說是忍無可忍了,將我母親從堂屋裏倒拖到台階上,當著群眾的面打了一頓狠的。父親說恐怕只有那一次,以前和以後他都沒有跟我母親動過手。

在我的家鄉,開始的時候有人說支書其實怕老婆呢!很多人就不相信,都道支書在外面做什麼事都雷厲風行,說到做到,敢說敢為,敢想敢幹,無所畏懼,整個地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難道會在家裏怕老婆?早年在玉丘,怕老婆對男人是一個恥辱的概念,怕老婆的男人就不是男人。誰敢說支書都不算個男人?哪個不承認支書是玉丘的第一男人?但父親公開承認他是個怕老婆的人,鄉親們就都迷惑了。

父親說他怕老婆實際上是就(遷就或將就的意思)老婆,叫做不跟女人一般見識,是宰相肚裏好撐船,不是軟弱,不是縮頭烏龜。他說他怕老婆是原於兩個人的認識不同,觀點不一樣,立場有別,氣質相殊,等等等等,總之是男女有別,男人要有高姿態。事實上父親跟母親差不多一生都是處於一種特殊的戰爭中,這是一場持久戰,父親運用過各種各樣的戰略戰術,父親常常充當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中某個階段、某一局部、某一戰役、某場戰鬥的敗兵,使得整個的戰爭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用父親的話說是他有意將革命進行到底,維持家之為家。他說他對我母親的讓步,是先進對落後的讓步,是科學對愚昧的讓步,是大度對狹窄的讓步,是智對愚的讓步,是優越對可憐的讓步,是事業對家庭的讓步,是桀驁不馴對夫妻之愛的讓步。

社會沒有鬥爭就沒有進步,沒有讓步就沒有和諧。人類的兩半沒有鬥爭就沒有渴望,沒有讓步就沒有恩情。春天不跟冬天鬥爭就沒有溫暖,夏天不給秋天讓步就沒有收穫。

至此,我對父親的嚴子親妻才總算有了點認識,我理解了我那偉大的怕老婆的父親。

109.(父學研究項目續一)五、文化線索。這裏說的是一些可能沒有文字記載的文化,有什麼不懂,想弄個明白,去問問我父親興許能給你講講,只要他有興緻。曾經有人問了一個不太實用的問題,說過去用的那個十六兩稱呀,也真夠煩的呢。解放后改了十兩的,算起來多方便,是做了件大好事,這稱用起來順溜多了。開始的時候又用新稱,老稱也還在用着的時候,不會搞混亂呀?

父親說,舊時的十六兩稱倒是有個說法的,秤桿上十六星,不多不少,為什麼偏偏是十六?十六星是源於天上的十三顆星加人們心中的三顆“星”呢,南極六星,北斗七星,另外福祿壽人之三求,猶上天之星一樣地高遠輝光,所以加上福、祿、壽三星,是為十六星也。天人合一,人道天道都講個公平,公平的至高境界為天平,十六星跟稱上打的物件平衡了,合符天平的原則,人間的秤桿才叫做天平呀。天平的意思是叫人間買賣公平合符天道,故次咱舊時的稱為十六兩進制。

十六兩老稱跟十兩新稱是可以換算的,叫做“斤成兩兩成斤”,就是新稱的一斤或幾兩跟老稱的兩數可以很快地求得轉換的答案的。

“斤成兩”口訣:見一作一六,見二作三二,見三作四八,見四作###,見五作八,見六作九六,見七一一二,見八一二八,見九一四四。

“兩成斤”口訣:十五九三七五,十四八七五,十三八一二五,十二七五,十一六八七五,十六二五,九五六二五,八作五,七四三七五,六三七五,五三一二五,四一二五,一退六二五。

上面的口訣父親也是幾十年沒用過了,但他仍舊能倒背如流,還解釋說,“斤成兩兩成斤”口訣實際上就是十六進位跟十進位的互相轉換,簡化成了珠算口訣,記熟了就可以噼噼啪啪地撥算盤了。

不要埋怨先人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弄出個十六進位來,現代科技也需要一些十進位以外的進位法的,有二進制,八進制,十六進制,三十二進制,六十四進制的等等。

漢文化中有乘法口訣,有珠算口訣,但我不知道父親說的“斤成兩兩成斤”口訣是只有玉丘有呢,還是大範圍的,甚至全國都有的呢?我只從父親那裏了解到,大概在五○年的時候改用十兩制新稱,還有很多的十六兩制老稱也在用,人們就很快明了“斤成兩兩成斤”口訣來方便生活中的實際操作。

人類共同的文化至於乘法口訣,就不用說了,那是一種文化財富,很久遠以前就有了,文獻記載中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了乘法運算和乘法口訣表的運用。而且,乘法口訣表在古代並非中國獨有,古巴比倫泥版書上也有乘法表,而漢字(含數目字)單音節音素的特點使得算術口訣更加易讀,後來的珠算口訣也承繼了這一特點,對運算速度的提高和算法改進有着特別重要的作用。以前所知中國最早的乘法表見於敦煌和居延兩地出土的漢簡。後來在湖南湘西里耶戰國古城一號井出土了大量秦簡,其中一枚木牘因有乘法口訣表引起了專家注意,據說這一枚秦簡很可能是目前中國可考的最早乘法口訣表實物。那片木牘上數字排列規律,每豎列數字連接即一乘法運算,如“四八三十二……六八四十八”等,更為奇特的是,每個關於“八”的乘法運算排列也很規則,成一橫行,且乘以八的數字從右到左依次遞減。據有關專家測算,這批秦簡埋於地下至少有2200多年了。

里耶秦簡里記載的乘法口訣竟與現今生活中使用的乘法口訣有着驚人的一致,它將中國乘法口訣的使用提前到秦時,成為中國乘法口訣表最早的實物證明,也是對中國春秋戰國時期乘法運算和乘法口訣表運用的文獻記載的印證。

而在玉丘,卻還有一個“加法口訣”呢:

一一得二,一二得三,一三得四,一四得五,一五得六,一六得七,一七得八,一八得九,一九得十。

二二得四,二三得五,二四得六,二五得七,二六得八,二七得九,二八得十,二九十一。

三三得六,三四得七,三五得八,三六得九,三七得十,三八十一,三九十二。

四四得八,四五得九,四六得十,四七十一,四八十二,四九十三。

五五一十,五六十一,五七十二,五八十三,五九十四。

六六十二,六七十三,六八十四,六九十五。

七七十四,七八十五,七九十六。

八八十六,###十七。

九九十八。

這個加法口訣表的算術意義是遠遠比不上廣泛運用的乘法口訣的,但是,在玉丘,這個加法口訣過去是文盲也會的,過去的文盲家長也用它來教他們的文盲孩子的。後來玉丘小學裏算術教學也用,於中就用它來教剛啟蒙的孩子們的加法算術,讓孩子門學得更快。

六、鬼點子及其他。人民公社時期,父親甚至曾經讓賀明道挨過整哩。那年賀明道在玉丘蹲點,因為他拿官架子,作風粗暴,對老百姓沒有個好態度,修水庫修馬路的時候還打人,鄉親們背後里都罵他“賀大麻子”,他的臉上滿是疙疙瘩瘩的麻子,玉丘人說是“凶臉麻子”,或喊他“賀閻王”。“賀閻王”對父親倒是相當尊重,不敢造次,但父親心底里不太喜歡他。那年公社來了任務,交公糧要在10月1日前完成。那時交公糧都是社員一擔一擔地挑到糧點的,叫做送公糧。嶺壩公社開始的時候還沒有糧點,鄉親們要把穀子挑到對河沙溪洲那邊的馬鞍嶺公社糧點去,來回二十多華里的路,一擔穀子百把幾十斤的,積極分子還要挑上兩百多斤,壓得腿肚子上青筋暴起,象是爬滿了一條條小蛇呢。但鄉親們沒一個叫苦叫累的,一路上還比賽尋開心,看誰一起肩后不換肩不歇肩地一氣走得最遠。到糧點後排上隊,人們挨次守着自己的兩籮筐穀子,扁擔的兩頭搭在兩個籮筐上,人就坐在扁擔上歇氣。大家等着那個漂亮的女收糧員過來,拿一把明晃晃的空心長劍刺進穀子深處,抽樣檢查穀子的乾燥程度和品相,然後打上等級。持劍的女收糧員過來,彎腰做着她的一切,男人就站起來等着她驗過後給打等級條子。後來有送糧的女社員現了秘密,男人在女收糧員工作的時候都站立着,其實卻不是恭敬,原來男人是在盯着人家的胸口,她在彎腰的時候胸前的衣服掉下來,一副“山水”畫就掛在了男人站起來后大約成45°角的視域裏了。往回走的路上,有不要臉的男人還在回味着:“跟她手裏的劍一樣白呢,兩粒紫色的葡萄都熟透了!哈呀嚯耶!”後來女人就都看着點了,別人管不着,但至少不準自家的男人在那個時候站起來,免得走了邪火!

到了10月1日那一天了玉丘怎麼都還不見動靜呀?“賀閻王”問我父親是怎麼回事,父親說都佈置了的,老百姓沒動呀。“賀閻王”就想這可不是支書的做法,他什麼時候有喊不動老百姓的事呢!父親乾脆跟他說:“我看送公糧也不一定就硬要在哪一天完成,早一點晚一點不會犯法,不完成任務就不對了,玉丘的任務是一定要完成的,你就放心好了。”

“可是我們要挨批評的!”“賀閻王”急了。

結果挨批評的不是父親,而是“賀閻王”。上面根本就不相信是玉丘的支書沒做好工作,那個支書執行上級的命令一向是說一不二的。派了你在那裏,結果倒適得其反了,說明是你賀某的工作沒做好,至少沒搞好群眾關係,就威脅賀明道說弄不好撤了你的職!“賀閻王”有口難辯,只有趕緊做檢查。

到七十年代的時候,很多地方糧食生產上不去,玉丘卻總是增產,至少也能保產,年年有餘糧。但父親知道當時的生產形勢,不敢多分糧食,自己的人包括自己一家照樣勒緊褲帶度日,而將倉庫里的餘糧出借。那些年周邊不少大隊的老百姓到玉丘借糧度荒就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父親有一個做法,就是凡是借糧的大隊、生產隊,來年不必要把還糧送還到玉丘來,直接給送到糧點去,替玉丘交公糧。玉丘借出去的穀子是不能有任何租息的,要不然就是“集體地主”了。借了穀子的大隊生產隊把該還的穀子給挑到糧點去交公糧,玉丘節省下來勞力,這就是玉丘借糧唯一的好處。在很多人看來,當年玉丘不存在實際上的飢荒,但父親的做法還是讓大家保持在平均水平的生活線上,照樣不敢揮霍糧食,以南瓜、紅薯、稀飯、湯填充着鄉親的肚子,省下糧食借給別人度荒,實際上是省下糧食保證足交公糧。

據說舊時候的地主也不是個個都生活優裕的,事實上有不少的地主也就象七十年代的玉丘人,倉庫里有糧食,肚子裏卻飢腸轆轆。有的地主省吃儉用,為的就是買田買房,一心想的就是如何增加家產。父親說,也有這樣的地主,他們過的日子甚至比佃戶還摳,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買田置產。好不容易有了點象樣的規模了,卻趕上解放了,被劃為地主以後,他們的日子就更加不好過了。迷信說法要講這些地主是那個命了,但父親痛恨命的說法,認為都是人自己造成的,誰叫他們自己捨不得吃穿用,拚命去買田置產呢?至於碰上解放,對這些個地主們個人來說是歷史機遇,對整個社會來說是歷史潮流,勢不可擋的歷史洪流,是一個不公平時代的終結。就象當年葉詩筠跟父親對的一副對聯,她的上聯“地主崽子不易不很只恨地”,這些地主們的命運大概卻都緣於一個土地二字。

挖防空洞那陣,公社下達了政治任務,人們緊急行動起來,說是第三次世界大戰很可能就要打起來,我們的對策是“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我們要保護自己,到時候戰爭真要打起來,我們就再打一場人民戰爭。公社在嶺壩中學的後山上挖的防空洞規模最大,裏面不但可以容納很多人,還可以儲藏很多物資。各大隊、生產隊也要挖防空洞,全民動員,備戰備荒。

父親在行動之前,就想到一個問題,獅子嶺上大大小小的煤窯不計其數,有深有淺。如果將那些煤窯改造了,只須進行加固、擴充,有些還能打通相連,不就是絕好的防禦工事了,比單獨挖的一個防空洞更有戰略意義。戰爭真要打起來的話,玉丘這裏是可以打好一場一場的“地道戰”的。軍事教學片《地道戰》不是已經教過我們了?但父親的設想沒有得到公社的許可,說防空洞一定要按要求挖,你們獅子嶺煤窯洞在戰爭中真要能揮作用,到時候是可以臨場揮的。

父親只好組織鄉親們挖防空洞,但玉丘的防空洞根據父親的設想還是考慮了軍民兩用,戰和互利。也就是說,玉丘還是沒有挖集中的防空洞,而是分散挖地窖式的防空洞。

玉丘人有挖地窖的習慣,家家戶戶都有一眼地窖,他們不說地窖,而是叫做“窖眼”(讀做。玉丘的“窖眼”原來都是豎式的,就是在地面上開口子,直立着挖下去,象是打井,挖到一定的深度時,在裏面加寬,寬到足有一間小柴房那麼大,就是地下儲藏室了。儲藏室里冬暖夏涼,可用來儲藏各種物資,特別是在特定的季節里儲藏種子和食物。人下到儲藏室里去是要搭了一把長梯子下去的,事後梯子再給拖出來,窖口蓋上一塊整石板,就不用當心會有人偷襲你的“窖眼”了。

父親讓鄉親們改做在陡坡上挖“窖眼”,新式“窖眼”是挖成橫式的。選好土質堅硬的陡坡,在坡上打開一個口子,平挖進去,到一定深度時在裏面加寬,加到多寬都可以,就能夠容納人,更能夠存放物資了。只是父親特別囑咐大家,這次不光是挖“窖眼”呀,我們挖的是防空洞呢,所以要挖深,深挖洞嘛,盡量深的時候再加寬。

公社來檢查的時候,沒有看到集中而有規模的防空洞,看到的只是院子裏後山坡上這裏那裏很多的洞口,就象是陝北窯洞的樣子。公社武裝部長開始的時候一則狐疑,二則就看得出有點不高興的樣子。父親帶上武裝部長及其人員參觀玉丘的防空洞,進到我家挖的防空洞裏面后,先是現進洞口拐了好幾個彎,在最深處竟有“三室一廳”,而在外面的陡坡上,洞口之處還有隱蔽設施。父親解釋說玉丘的防空洞是分散的,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相互之間連通起來,到時候能打游擊,也就是貫徹人民戰爭的光輝思想。武裝部長實地考察以後轉怒為喜,對我父親笑着說你就是沒有忘記“地道戰”呢!還說你這人怎麼幹事總能出奇招呀,看來也許還值得推廣呢,等我們回去彙報后建議大家來參觀,開現場會。父親急忙打拱手,千萬莫來開什麼現場會了,我們能過關就行了。

其實家鄉在那個時候挖的防空洞,基本上還是基於“窖眼”的思維,也考慮到了戰爭的因素,所以改成了在山坡上挖成橫式的,外面看起來跟別的地方挖的防空洞差不多,也就能過得關,關鍵是挖成后可做“窖眼”用,並沒有完全浪費了勞力。

七、“外強中乾”。父親對兒女特別嚴厲,我們兄弟姐妹都怕父親。世界上的父母親打罵過兒女的應該不在少數,有的是做父親的打孩子,做母親的或向著孩子,同孩子結成同盟軍抵抗暴力,或積極配合丈夫行使處罰權,或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修養的可能暫時撇過對與錯,過後再與丈夫論短長,為的是維護做父親的尊嚴。有的反之,做母親的打孩子,輪到做父親的有各種表現。也有的是雙親都打孩子,孩子生活在高壓政策之下。不管怎樣,有一點恐怕是共同的,那就是孩子都是在小時候挨打,因淘氣、犯事、惹大人生氣等等情況下逼得脾氣暴躁或修養沒到家的家長抄起棍子、笤帚、擀麵杖或隨手能抄到的任何可作處罰工具的東西,對孩子來一番家教。但是我父親在這方面也是很特別的,他後來就說過他從來沒有打過孩子,只是打過兒女。他的意思其實是,我們兄弟姐妹在小的時候,從來沒有惹得父親動過一跟指頭,長大後跟父親有了衝突,父親對成年子女倒採用過暴力手段。別人都不理解,道是世上只見做父母的打過小孩子,哪有在兒女們都成了人了還興動手打的呢?

我大哥有一次是挨了父親一頓好打的。那是我家養的鴨子跑到集體的稻田裏去了,有人看見了議論紛紛。隊裏有嚴格的規定,各家的雞鴨畜生不準到公家的稻田裏犯事,一經現就要給予處罰。父親在家中一再講明了,千萬不能在這個問題上惹麻煩,我們家要帶頭遵守生產隊的規定。那天父親一聽說我家養的鴨子全部進了稻田,氣得說不出話來。鴨子是讓我大哥給照看的,他本來在出工,但還有個注意我家鴨群動向的附帶義務,也是不容易。等我三哥放學回來以後才能把看管的任務全部交給我三哥。父親急得大喊我大哥快去趕鴨,他是要求喊到做到的,慢了可不行。我大哥心裏卻有點委屈,這裏要出工,那裏還要分一份心思管着幾隻鴨子!所以當有人喊你家鴨子下稻田了,我父親急着催他趕快去趕鴨子,一點也慢不得的時候,我大哥在心裏說有什麼大不了的呢,反正鴨子已經到田裏了,快一點慢一點還不都一個樣!誰知父親竟火冒三丈,從水潭口子邊攔魚用的篾網裏拔出一跟粗篾片,拽住兒子就打。他越打越來氣,圍觀的群眾都勸他算了,以後多加註意就是好的。但旁人的勸解反成了火上澆油,父親把兒子直打得昏天黑地一片,手裏攥着的那根竹片被抽成了麻絲才罷休。

那一年我大哥20歲,當年年底他告別家鄉踏上北上的旅程,遠去大連當兵。父親送兒子上路的時候,想起不久前自己那一次威,眼淚禁不住流了下來。

我二哥也挨過父親的懲罰的。有一次二哥正在水田裏插秧,天下起雨來。父親怕兒子被雨淋濕了,急忙拿起一把蓑衣趕到田邊,喊兒子上來背上蓑衣再干。當時二哥想的是剩下的不多了,淋一點雨也沒什麼大不了的,乾脆插完了再說。這個時候從水田中央爬到田埂邊來在水田裏盪也盪得上一番好的,何必呢?二哥可能在賭着一點氣,就沒有搭理父親。父親可就來了火,他想好心好意給你送來蓑衣,不就怕你給淋病了!家中可是還有病人照顧不來呢,你是不是想給我再添一個病號,那樣好有個偷懶的借口對不對?父親越想越覺得有氣,竟衝進水田裏把兒子拖上岸來,在田埂上給了兒子一頓猛揍。

我家大姐在嫁到王家去以後,有一次父親在王家,不知為何緣故曾經將女兒痛打過一頓,當時我的前姐夫懾於岳父的威嚴,在一旁不知如何是好。等到我父親打過人走了以後,才敢去哄我大姐。

我母親做六十生日慶典的時候,二哥跟三哥兩個人不知為什麼吵起了嘴,吵得不可開交。父親氣憤極了,認為兩個人是少了教養,給別人看笑話。父親就將吵架的兩個兒子都給揍了一頓,是真正的各打“五十大板”。

從上面的一些事例上看,父親的每一次火,冷靜下來想也是大可不必的。父親晚年回憶起這些事情來的時候,很是後悔,認為那都是他人生中的敗筆。他說在他的子女們還小的時候,他確實從來沒有過動手打人的念頭。兒女們都長大成人甚至成家立業以後,他自己也是上了年紀的人了,反倒展到動手打兒女的地步!

我妹妹長大以後也挨過父親的打。

父親說,只有一個例外,那就是他從來沒有打過我!在我的印象中,我確實沒挨過父親的打。為了這事我曾經去向父親求證,父親說可能是因為我沒有犯過事吧!但我對這個解釋確實不能滿意,因為我自認為我犯的事其實不少,尤其是小時候。但小時候即使犯事也是安全的,因為父親就沒有打過小孩子。那麼就是我大了的時候沒有犯過事了?這也不可能的,要看犯的是什麼事而已。或,是我比我的兄弟姐妹們都狡猾,沒有衝撞到父親的氣頭上,能見機行事?看樣子只有這一點還是個比較合理的解釋。另外我想,我小時候再怎麼犯事也不會討打,從讀高中開始,我就沒大在父親身邊生活,以後是讀大學,再以後參加了工作,都當了國家幹部了,父親是個農村幹部,敢打國家幹部?我是受黨保護的,父親是老黨員,我跟父親既是父子,又是黨內同志,性質就不一樣了吧!要算起來,作為國家幹部的我,跟農村基層幹部的父親,轉彎磨角我還是父親的上級,父親幾十年工作的紀律就是下級服從上級,我佔了個上級的優勢,就逃出了我的兄弟姐妹的軌跡?

我還向父親求證過另一件事,我問父親打過我母親沒有?

父親說他很少打過老婆,從年輕到以後都是這樣。很少不是等於沒有,我大有打破沙鍋問到底的決心。

父親被逼得沒法,說他也動手打過我母親一回。起先是原於工作上的事,父親那一次說是忍無可忍了,將我母親從堂屋裏倒拖到台階上,當著群眾的面打了一頓狠的。父親說恐怕只有那一次,以前和以後他都沒有跟我母親動過手。

在我的家鄉,開始的時候有人說支書其實怕老婆呢!很多人就不相信,都道支書在外面做什麼事都雷厲風行,說到做到,敢說敢為,敢想敢幹,無所畏懼,整個地就是個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難道會在家裏怕老婆?早年在玉丘,怕老婆對男人是一個恥辱的概念,怕老婆的男人就不是男人。誰敢說支書都不算個男人?哪個不承認支書是玉丘的第一男人?但父親公開承認他是個怕老婆的人,鄉親們就都迷惑了。

父親說他怕老婆實際上是就(遷就或將就的意思)老婆,叫做不跟女人一般見識,是宰相肚裏好撐船,不是軟弱,不是縮頭烏龜。他說他怕老婆是原於兩個人的認識不同,觀點不一樣,立場有別,氣質相殊,等等等等,總之是男女有別,男人要有高姿態。事實上父親跟母親差不多一生都是處於一種特殊的戰爭中,這是一場持久戰,父親運用過各種各樣的戰略戰術,父親常常充當這場沒完沒了的戰爭中某個階段、某一局部、某一戰役、某場戰鬥的敗兵,使得整個的戰爭能夠繼續進行下去。用父親的話說是他有意將革命進行到底,維持家之為家。他說他對我母親的讓步,是先進對落後的讓步,是科學對愚昧的讓步,是大度對狹窄的讓步,是智對愚的讓步,是優越對可憐的讓步,是事業對家庭的讓步,是桀驁不馴對夫妻之愛的讓步。

社會沒有鬥爭就沒有進步,沒有讓步就沒有和諧。人類的兩半沒有鬥爭就沒有渴望,沒有讓步就沒有恩情。春天不跟冬天鬥爭就沒有溫暖,夏天不給秋天讓步就沒有收穫。

至此,我對父親的嚴子親妻才總算有了點認識,我理解了我那偉大的怕老婆的父親。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支部書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支部書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父學研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