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節 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之燕國篇
前面提到過周幽王被犬戎殺死這件事,由這件事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連周天子都能一鼓而滅之的游牧民族,其實力肯定非同小可。實際上,像犬戎這樣的游牧部落,在當時的黃河流域還有好幾個。其中,在秦國西邊的,稱之為西戎;在洛邑附近的,稱之為陸渾之戎;在晉國周邊,有狄(翟)人;在齊國附近,有一支被稱作“山戎”。
這些游牧民族到底怎麼來的、最後怎麼消失的、中間改了哪些名字,由於年代久遠,沒有人搞得清楚。大家對他們的主要印象就是:這些人經常來打劫。
實際上,這種現象從奴隸社會一直斷斷續續持續到了明朝。直到清朝建立后,專業搶劫者出身的統治者總結出了防範不專業搶劫者的有效辦法,這些愛好打劫的游牧部落才終於安定下來。
山戎是一個活躍於燕、齊邊境的部落,從中原諸侯給他起的名字可以看出,他們的活動區域主要在大山周邊。早在齊桓公的父祖時期,他們就曾多次到齊國來開展零元購活動。後來山戎人聽說齊國加大了打擊零元購非法活動的力度,於是決定改變物資採購地點,紛紛湧入燕國繼續零元購活動。
燕國在春秋早期實力比較弱、存在感很低,很快就頂不住山戎的攻擊。燕庄公通過報紙得知齊桓公打出了“尊王攘夷”的大旗,籌組了大周安理會,並在廣泛吸收會員,於是馬上寫了份入會申請,連帶一封求救信一併快馬送到了齊國。
考慮到山戎的零元購活動對整個中原地區都存在威脅,為了子孫後代能夠正常生活,身為盟主,齊桓公決定向周天子報備后親自出征,嚴厲打擊零元購這種非法活動。
山戎人打家劫舍多年,趨吉避凶的本領幾乎是與生俱來。齊國大軍剛剛出發,山戎人就手腳麻利地把家裏不多的物資打包裝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管仲對山戎人的套路十分清楚。他們從不與中原諸侯的軍隊正面交鋒,總是瞅准機會四面出擊,讓防守方疲於奔命;如果遭到敵方大軍進攻,他們便化整為零,四處襲擾。而中原諸侯習慣了以堂堂之師擊皇皇之陣,對山戎人的打法往往無可奈何,即使僥倖消滅了山戎人的某一個部落,也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大局。
所以這一次,齊軍做好了充分準備。齊軍帶足糧草,以絕對優勢兵力多路出擊,步步為營,一點一點蠶食山戎人的據點,最後順利攻破了山戎人的老巢,殘餘的山戎人只好逃往孤竹國、令支國。
(本章未完,請翻頁)
孤竹國,是商朝時期的大國,也是商朝的死忠,在歷史上,曾經因為該國的伯夷、叔齊兩人而出名。
伯夷、叔齊是商朝末年孤竹國君的兒子。從他們的名字可以看出,伯夷是哥哥,叔齊是弟弟。
在古代,懶得花心思去起名字的家庭,可以選擇伯、仲、叔、季這四個字來命名自己的第一至第四個兒子,勤快一點的,就在這四個字後面再加一個字。我們經常聽到的“伯仲之間”這個詞,就是考慮到通常第一個兒子和第二個兒子年齡差距不大,所以用它來形容兩個事物在某一個方面差不多。搞清楚了這一點,我們就知道伯夷是孤竹國君的長子,而叔齊則是他的第三個兒子。
商朝時期,長幼有序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但孤竹國君因為過於喜歡自己的第三個兒子,所以決定把寶座傳給叔齊。叔齊對此卻有不同意見。他表示,這是有違禮法的,他所接受的教育不支持他做這樣的事。而伯夷得知父親想讓弟弟繼位的消息后,也表示,孝順父母就要服從父母的安排,於是他也拒絕接受孤竹國的國君之位。為了讓老父親感受到他們兩個都不想繼位的決心,伯夷叔齊一起離家出走了。
伯夷叔齊來到商朝的地盤后,正好遇上武王伐紂的大軍。伯夷叔齊對周武王的舉動同樣表示反對,於是他們義正詞嚴地批評了周武王犯上作亂的舉動,並與周武王展開了一場辯論賽。周武王對他們的發難早有準備,於是用商朝開國大帝商湯討伐夏朝末代國君夏桀的事例反駁了伯夷叔齊的指責,並告訴他們,我就是效仿商湯的做法來討伐紂王的呀。這個反駁的理由讓伯夷叔齊啞口無言。
辯論賽失敗后,伯夷叔齊十分灰心,考慮到周滅商之後,地里種的糧食都是周王朝土地里長出來的,他們很有骨氣的決定不再吃周王朝土地里長出來的糧食。於是他們最終餓死在首陽山上。孤竹國就這樣靠着兩位頗有氣節的公子刷了一波名聲。這也就是“不食周粟”典故的由來。
但名聲這個東西有時候用處並不大。孤竹國作為商王朝的死忠,在周王朝建立后遭到了無情打擊,並且周天子在孤竹國旁邊安排了一個親信諸侯—燕國來監視、打壓它。到齊桓公討伐山戎的時候,孤竹國已經淪落到與山戎人為伍的地步了。
對於孤竹國這種商王朝的殘留死忠,齊桓公當然不會有什麼惻隱之心。於是齊國大軍對山戎和孤竹人展開了無差別攻擊。
山戎、孤竹在行將滅亡之際,決定用最後的力量坑齊
(本章未完,請翻頁)
國一把。他們集中兵力,帶着齊國大軍一路奔波,逃到了一片不毛之地。齊國大軍本着宜將剩勇追窮寇的原則,一路追擊山戎和孤竹的殘餘勢力,結果在山路十八彎的轉圈圈中迷路了。此時,齊軍攜帶的糧草已經消耗殆盡,齊軍陷入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絕境。
關鍵時候,管仲多年闖蕩江湖的經驗起了作用,管仲告訴齊桓公,飽經滄桑的老馬會記住自己走過的路,只要大軍掉頭跟着老馬往回走,就能回到來時的出發地點。這就是成語“老馬識途”的由來。
托老馬識途的福,齊國大軍最終順利擊敗山戎人,滅掉了孤竹國,並安全地返回了燕國。
鑒於齊軍消滅敵人之後所佔領的地盤與齊國不搭界,齊桓公慷慨地把這些地盤全部贈送給了燕國。從那以後,自西周以來名不見經傳的燕國慢慢成為北方大國,並最終發展為戰國七雄之一。
燕庄公對齊桓公的仗義救援和慷慨贈地感激涕零,在齊軍返回的路上,燕庄公盛情相送,結果一不小心送到了齊國境內還沒有停住腳步。
管仲一看,新的宣傳文案有素材了,他馬上告訴齊桓公,有一個塵封很久的規矩今天可以派上用場了。
原來,按照《大周諸侯行為規範》,諸侯國國君未經天子批準是不能擅自離開自己國家的。雖然這個規定多年前就不再有人遵守,周天子自己都忘了這個規定的存在。但既然歷任周天子都沒有廢除這個規定,那麼這個規定就還在有效期,這與大家是否遵守它無關。
現在,燕庄公因為送行過於熱情的緣故已經違反了這一規定,未經天子批准而進入了齊國的地盤,難道要把燕庄公抓起來交給周天子處理嗎?當然不是。齊桓公當場宣佈,將燕庄公送行所經過的齊國領土全部贈送給燕國,這樣一來,燕庄公就不算出境了。齊國通過這個辦法避免了燕庄公違“禮”現象的發生。
通過管仲出版的又一本小冊子的大力宣傳,齊國這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操作震驚了天下。
齊桓公古道熱腸拯救燕國於危難之際不說,為了不違反周天子幾百年前定下的規矩,居然把屬於齊國的寶貴領土無償贈送給燕國,這樣的國家顯然是一個高尚、正直、大氣、守禮、值得信賴的國家,跟着這樣的大哥混,不但沒有被吞併的風險,還有大把發財致富的路子,這樣的大哥哪裏去找啊。
於是,齊桓公虎軀一震,各路諸侯紛紛前來投奔,齊桓公的霸業再上一個台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