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節 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之鄭國篇
成功舉辦北杏酒會後,齊桓公頗有志得意滿之感,於是回國大擺筵席進行慶祝。酒足飯飽之際,鮑叔牙舉杯向齊桓公敬酒,順便給齊桓公潑了一盆冷水。鮑叔牙說:“臣願君上今日誌得意滿之時,不要忘了當年流亡在莒國的狼狽之景。”齊桓公聽了,驟然酒醒,連忙表示自己絕不會驕傲自滿,今後還會再接再厲、再創輝煌。
鮑叔牙所說的這句話,在後世演變成了“勿忘在莒”的典故,並在蔣總裁敗逃台灣后被廣泛引用。可惜的是,齊桓公在莒國待機而動,最終如願以償,蔣總裁卻沒有等到重返溪口的那一天。
由於這次北杏之會,魯國、宋國在大軍壓境之下服軟動作很快,所以沒有讓齊國逮着殺雞儆猴的機會。為了進一步鞏固戰果,齊桓公和管仲連夜組織了一次國際形勢研討會,對當前國際形勢進行了認真研判,決定再挑一個不遵守大周憲章的諸侯敲打一下,進一步確立齊國的盟主地位。
管仲提議道:“三十年前,鄭莊公悍然興兵對抗王師,又派人射傷天子,亂臣賊子之舉無以復加。如今鄭國內亂,兄弟鬩牆,奉天子之命討鄭國之罪正當其時。”
眾人一聽,紛紛贊成。於是齊國調兵遣將、開足馬力宣傳鄭國的違法行為,準備派出維和部隊前往鄭國維護國際秩序。
提到鄭國的亂局,需要花一點時間大致介紹一下鄭國的過往。
鄭國始封之君是周宣王的弟弟鄭桓公姬友,他一開始被封在王畿鎬京附近,屬於周王的直屬親信,爵位是伯爵。後來,鄭桓公發現周王室存在日薄西山的可能性,於是未雨綢繆之下向周天子請求把自己的封地置換到洛邑附近。
周幽王死於犬戎人刀下時,時任周王室司徒的鄭桓公壯烈殉國。其子鄭桓公與其他諸侯一起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並繼續擔任周王室的中樞重臣。同時,他利用職權、以天子的名義不斷擴大自己的封國地盤。
到了鄭桓公兒子鄭莊公在位的時候,他擔任了周王室的卿士(相當於丞相),並把他父親的做法發揚光大,繼續損公肥私。
鄭莊公作為烈士的後代,充分享受了周王室的優待撫恤,但他對周王室不但缺乏感恩之心也沒有敬畏之感。後來,他竟然迫使周天子和鄭國互相交換王子(公子)來充當人質。要知道,西周早期,周天子身邊人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王人雖微,序於諸侯之上。意思是:即使是周天子身邊的低級辦事人員,其政治地位也是高於列國諸侯的。現在鄭莊公迫使周天子把王子派到鄭國去當人質,這等於把周天子放在了和鄭莊公同一個層次,這種掉價的事讓周天子還怎麼號令天下、莫敢不從啊。
此時的
(本章未完,請翻頁)
周天子本來日子就不寬裕,又被鄭莊公父子掏空了家底、削去了面子,忍無可忍地周桓王冥思苦想之後,找了個借口削減鄭莊公在周王室的權力。鄭莊公的回應十分直接,作為畿內諸侯,他隨便找了個借口就不再朝見天子了。周桓王內心的憋屈可想而知。
於是,周桓王東拼西湊,組建了一支多國部隊,擺出天子親征的架勢討伐鄭莊公。沒想到鄭莊公不但沒有按照禮法伏地請罪,反而發兵對抗,並大敗王師,最後鄭軍大將還一箭射中天子肩膀,無情地戳穿了天子外強中乾這個事實。
從那以後,鄭莊公攜戰勝天子之威,利用近畿諸侯普遍國小力弱的特點,把鄭國附近幾個小國欺負了一個遍。巔峰時他還毆打過宋國、援助過齊國,很是風光了一陣子。但前面提過,封地靠近周天子的諸侯國,對外擴張難度很大。所以鄭莊公儘管東征西討、屢戰屢勝,其實並沒有讓鄭國得到長足發展。
好景不長,鄭莊公去世后,鄭國立國時間短、發展空間受限的問題便暴露出來。鄭莊公帶頭破壞禮法規則的報應則輪到他的兒子們來承受惡果。
鄭莊公的幾個兒子看到自己的父親不但沒有因為犯上作亂受到任何懲處,反而風風光光過了一輩子,難免內心痒痒、心嚮往之。於是在他死後各顯神通,紛紛加入爭奪國君之位的行列。
宋國因為被鄭莊公數次毆打過的緣故,便瞅准機會幹涉鄭國內政,支持鄭莊公的兒子姬突篡了合法繼承人姬忽的國君之位,製造了鄭莊公死後鄭國的第一次國君輪崗。姬忽和鄭莊公另外兩個兒子按照慣例逃到鄰國當難民。
姬突篡位成功之後,對執政大臣祭足多次違逆自己想法十分不滿,便與親信雍糾商量要暗殺祭足。但矛盾的是雍糾的老婆祭氏又是他們暗殺目標祭足的女兒。更加離譜的是,雍糾居然把國君要除掉祭足的秘密計劃全盤告知自己老婆,並要老婆配合他實施暗殺祭足的計劃。
對於這件匪夷所思的事情,我一直無法理解,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雍糾和他老婆的感情也許真的很好,好到我無法理解的程度。
更加令人震驚的是,祭氏竟然真的按照雍糾的要求,特意回到娘家打探祭足的行程,以便暗殺計劃的實施。
但在回娘家之後,祭氏問了他媽媽一個靈魂級別的問題:“父親與丈夫哪個更親一些呢?”其母也做了靈魂級的回答:“父一而已,人盡可夫。”意思就是:父親只有一個,但每個男人都有可能成為你的丈夫,兩者沒有可比性。這個答案讓祭氏醍醐灌頂,於是她毫不猶豫地把丈夫與國君企圖暗殺自己父親的陰謀和盤托出。
“人盡可夫”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實際上在這個真實
(本章未完,請翻頁)
的故事裏,人盡可夫的意思與我們現在所理解的意思大相逕庭。
姬忽的暗殺計劃暴露后,雍糾被老丈人無情殺死,姬突也只好狼狽而逃,跑到蔡國去當難民了。祭足也不啰嗦,直接派人把原來被趕走的國君姬忽請回來官復原職。這是鄭國的第二次國君輪崗。
鄭國國君的兩次輪崗事件啟發了其他公子和大臣們。於是大臣高渠彌趁祭足出國訪問之機謀殺姬忽,擁立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亹。這是鄭國的第三次國君輪崗。
姬亹上位后,知道自己國君之位來的名不正言不順,所以想找幾個大國為自己的篡位行為背書,以增加自己繼位的合法性。於是他病急亂投醫,跑到齊國進行國事訪問,寄希望得到齊國的政治認可。
齊國當時的國君是齊襄公。齊襄公雖然因為自己通姦親妹、謀殺妹夫的事惡名遠揚,偏偏又見不得別人比自己更壞。於是齊襄公義正詞嚴地指責姬亹目無法紀、道德敗壞,並站在道德制高點把他和隨行的高渠彌一併處死。鄭國隨即進行第四次國君輪崗,由祭足擁立鄭莊公的另一個兒子姬儀繼位。這件事,刷新了我對齊襄公的看法。原來,臭味相投這種事並不是在每個地方都適用的。就好比同樣是在監獄坐牢,大家對殺人犯多半是心存畏懼,但對於拐賣婦女兒童的,更多則是鄙夷。一般情況下,為了證明別人比自己更加不堪,犯人們都會一起欺負拐賣婦女兒童的犯人。毫無疑問,齊襄公也覺得姬亹比他更加不堪,好不容易遇到一個能讓他站在道德制高點的國君,他當然要怒刷一波正義感了。
鄭國這種亂局,十分適合齊桓公撥亂反正和樹立威信。於是齊桓公馬上派人聯繫被祭足趕走的姬突,告訴他齊國準備支持他進行鄭國的第五次國君輪崗。當然,按照師出有名的原則,齊國維和部隊也為這次維和行動找好了理由。理由十分簡單:姬突是姬儀的哥哥,長幼有序。
得知齊國出兵支持姬突這一消息后,姬儀滿臉震驚:姜糾難道不是姜小白的哥哥嗎?你們這雙標也太不要臉了吧。
但不搞雙標的霸主那還叫霸主嗎?不信你去問問某利堅、某吉利國,這明明是國際慣例啊。
齊桓公派出的維和部隊兵臨鄭國后,早已習慣國君輪崗局面的鄭國大臣們,知趣地來了個陣前起義,熱熱鬧鬧地把姬突迎接入城,實現了鄭國的第五次國君輪崗。
第二次上崗的姬突對齊國維和部隊的支持十分感激,於是,鄭國馬上加入齊桓公的追隨者行列。隨後,齊桓公攜干涉鄭國內政之威,約宋、衛、鄭三國國君,在甄地開會,經過商議,他們決定將“尊王攘夷”作為本屆安理會的核心主題。至此,齊桓公的霸業再上一個台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