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鎮南關大捷/戊戌政變

第一百四十一章:鎮南關大捷/戊戌政變

鎮南關大捷:

法國侵略越南,清政府採取綏靖政策,息事寧人。但法國蓄意與中開戰,獨佔越南后,不斷犯邊挑釁清軍。1884年,法國竟炮轟中國福建水師,致使福建水師全軍覆滅,清廷無奈對法宣戰。

1885年三月中旬,法軍再度大舉進犯,集中兩個旅團約萬餘人兵力向諒山清軍發動進攻。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法軍未經戰鬥即佔領戰略要地諒山。法軍進犯文淵州,守將楊玉科力戰犧牲,清軍紛紛後撤,法軍乘勢侵佔廣西門戶鎮南關。

由於潘鼎新怯戰致法軍深入桂北,清廷免去其職務。在清軍素有威望的原廣西提督馮子材受旨督辦廣西關外事務。馮子材趕到鎮南關后,根據清軍內部派系之爭的情況,對諸將曉以民族大義,使眾將感動而團結一致,馮子材得以統一指揮協調各軍行動。此時法軍因兵力不足,補給困難,已從鎮南關退迴文淵,伺機再北犯。馮子材親自跋山涉水勘測地形,依託有利地勢構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形成一個完備的山地防禦陣地體系。15日,馮子材得悉法軍將經扣波襲艽封,妄圖從側后包抄清軍關前隘陣地;他急調兵力前往扣波和艽封,挫敗了法軍的迂迴企圖。19日,有人密報法軍將入關攻龍州,馮子材決定先發制人。21日,他率王孝祺軍出關夜襲文淵之敵,激戰競日,“斃賊甚多”,極大地鼓舞了清軍鬥志,增強了諸部的信念。

3月23日,法軍前線指揮官尼格里因文元受襲,惱羞成怒,糾集了二三千侵略軍,集起諒山之眾,直撲關前隘長牆。儘管之前他曾觀察了清軍的設防,知道清軍工事堅固,但他受報復心理驅使,睜着眼踏入馮子材早已佈置好的陷阱。法軍在炮火掩護下,攻佔隘東小青山上清軍三座堡壘后,“勢如潮湧”般撲向關前隘長牆。第一天戰鬥異常激烈,炮聲震得地動山搖砂石橫飛,雙方傷亡都很重。馮子材揮刀大聲激勵部眾:若讓法寇再入關,我們有何面目見家鄉父老!活得又有什麼意義?將士們深受感動,“皆誓與長牆俱死”。由於清軍浴血奮戰,在炮彈如雨雪點般傾瀉入陣地的險境下拒不退縮,法軍猖狂進攻沒有佔到什第便宜,只好收兵。

尼格里仍然迷信武器裝備的精良,還要拚死一搏。次日黎明,他先派副手愛爾明加中校率一股法軍乘濃霧瀰漫山野之時,攀登大山頭,以迂迴偷襲清軍大青山大堡,然後居高臨下,配合正面攻擊的法軍主力,奪取清軍關前隘陣地。然而當地山路曲折崎嶇,灌木叢生,愛爾明加的法軍被地形搞得像無頭蒼蠅一樣胡沖亂撞,轉了半天也找不到攻擊目標,只好沿原路返回。而尼格里以為偷襲得手,迫不及待地把全部兵力派上正面衝鋒。法軍在炮火掩護下,稀稀拉拉向長牆推進。炮彈在馮子材身邊不遠處爆炸,清軍擔心主師安危,勸馮退避。但馮子材長矛插地,巋然不動,鏗鏘凜然地說道:“怕炮彈還打什麼仗?我是寧死不會退的,誰退就是動搖軍心!”

法軍這時已抵長牆下,有的已從長牆缺口爬入牆內。馮子材看到就近殲敵、轉守為攻的時機已到,遂下達命令。霎時,號角嘹亮取代了炮聲沉悶,戰鼓擂得震天響,只見鬚髮斑白的馮子材大吼一聲,率兩個兒子首先持矛衝出長牆,直奔法軍。清軍諸將士見主將年老尚如此奮不顧身,皆感奮,一齊殺出,“奮挺大呼如雲,同拼一死隨將軍”的動人場面出現了。清軍與法軍進行白刃格鬥,法軍的槍炮不管用了,而清軍的刀矛卻大顯威力,雙方在關隘前戰得難分難解,但清軍畢竟人多勢眾,以10倍、20倍於法軍的兵力猛壓過來,法軍主力被打退。此時,綽號“王老虎”的清將王德榜在擊潰法援軍、消滅其運輸隊后,又從關外夾擊法軍右側后,配合東嶺的陳嘉、蔣宗漢軍攻襲法軍,奪回了被占堡壘。而清將王孝祺也已擊潰西嶺的法軍,並包抄敵人左側后,法軍三面受敵。而在敵後,關外游勇客民千餘,聞馮子材身先士卒,亦來助戰,襲敵後方。清軍如潮水般沖向敵寇,法軍在四面打擊下死傷數百人,彈藥將盡,後援斷絕,尼格里只得下令作梯形陣勢退卻。

法軍殘部狼狽逃到文淵,又退回諒山,企圖重新積蓄力量反撲。但馮子材豈會給尼格里喘息的機會,率清軍乘勝追擊,26日克複文淵,28日在激戰中又把尼格里擊成重傷,29日突襲諒山。法軍士氣沮喪又疲憊不堪,代指揮愛爾明加下令毀壞各種軍用物資后,棄城而逃。清軍和黑旗軍繼續追擊,又在谷松、威坡、長慶重創法軍。繳獲各種槍炮彈藥不計其數,法軍第二旅團精銳悉被殲滅。與此同時,黑旗軍與清軍在臨洮也取得大捷。抗法戰爭在中方勝利在望之時,清廷卻與法國簽訂不平等條約,使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並成為侵略中國西南的基地。

————————————————————————————————

戊戌政變:

1895年到1898年,在中國發生了一場頗有聲勢的資產階級維新變法運動。到了1898年,百日維新成為這次運動的高潮。這是一場由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領導的改革。維新運動的主要領導人是康有為。

中日甲午戰爭后,帝國主義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就在德國強佔膠州灣的消息傳出后不久,康有為第5次赴京上書光緒帝,提出變法自救的強烈主張。這份上書亦被阻,但其內容已在北京廣為傳抄。1898年初,光緒帝知道了上書內容,想召見康有為,但被恭親王奕所阻,光緒帝只好指派翁同龢、李鴻章等五大臣接見康有為。后康有為第6次上書光緒帝,即著名的《應詔統籌全局折》,繼續強調變法的急迫性,並提出具體措施。光緒帝一心想改變國事貧弱的局面,於是決心接納維新主張。

1898年5月,恭親王奕病死,變法阻力減少。康有為為即刻鼓動帝黨官員上書敦請變法,光緒帝接受建議,於6月11日頒佈由翁同龢草擬的《定國是詔》,變法運動正式開始。16日,光緒帝在頤和園召見康有為,商討具體變法措施。光緒帝任命康有為總理衙門章京上行走一職,准予專摺奏事;賞楊銳、劉光第、譚嗣同、林旭四品卿銜,擢為軍機章京,參與新政。變法期間,光緒帝發佈了上百道變法詔令,包括:政治方面設制度局,裁減冗員,提倡西學等;軍事方面設廠製造軍火,改用西法精鍊軍隊。這些措施雖然沒有觸及根本政治制度的變革,但都有利於民族資本主意經濟的發展和近代資產階級進步思想文化的傳播。

隨着變法運動的高漲,以慈禧為首的頑固派與維新派的矛盾也日益尖銳。

慈禧太后首先逼迫光緒帝下令將翁同龢革職。接着,逼迫光緒帝任命榮祿為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統率北洋三軍,這實際上是把北京控制在她的手裏。慈禧太后又用光緒帝的名義,宣佈在10月19日去天津檢閱軍隊,準備到時發動政變,逼迫光緒帝退位。

在這危急的時刻,光緒帝便與維新派的主要人物反覆商量,認為唯一能想到的辦法,就是依靠袁世凱的定事力量。

袁世凱早年曾在天津小站督練新建的陸軍,當時是榮祿的部下,是北洋三軍中的重要將領。當光緒帝皇位難保之時,譚嗣同挺身而出,表示願意冒險去找袁世凱,說服他出兵幫忙。

當天深夜,譚嗣同獨自到了袁世凱的寓所,拿出光緒帝的密詔,並將維新派的全部計劃也和盤托出,要袁世凱挾持光緒帝誅殺榮祿,消滅后黨。譚嗣同慷慨激昂地說:“今天只有你能救皇上。如果你願意,就請全力救護;如果你貪圖富貴,就請到頤和園告密,你可以升官發財!”

袁世凱正顏厲色地說:“你把我袁某看成什麼人了!皇上是我們共事的聖主,救駕的責任,你有,我也有!”

第二天,光緒帝召見了袁世凱,要他保護新政。退朝之後,袁世凱匆匆趕回了天津。一到天津,他就去向榮祿告密。榮祿得報后,連夜乘專車進京,趕往頤和園去向慈禧太后報告。

第二天凌晨,慈禧太后就帶着大批人馬,氣急敗壞地從頤和園趕到紫禁城,下令把光緒帝囚禁在中南海的瀛台。對外則宣佈光緒帝生病,不能親理政務,由慈禧太后“臨朝聽政”。同時,下令大肆搜捕維新派和傾向維新派的官員。百日維新期間推行的新政,除了京師大學堂等少數幾項措施以外,全部被廢除了。這一年是戊戌年,所以,通常把這場政變稱為“戊戌政變”。

維新派領袖康有為得知消息后,從天津搭乘英國輪船逃往香港。梁啟超當天得到日本使館的保護,化裝逃往日本。

1898年9月28日,慈禧太後下令殺死譚嗣同、康廣仁、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六人,他們被稱為“戊戌六君子”。

至此,資產階級改良主義運動徹底失敗了。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它對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留下了深刻的歷史教訓。它是資產階級領導的一次政治改革運動,也是一場思想啟蒙運動,符合中國近代社會發展的趨勢,具有愛國救亡的積極意義。它的失敗證明,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中國,資產階級改良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讀《中華上下五千年》筆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一章:鎮南關大捷/戊戌政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