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石子饃傳說

第198章石子饃傳說

“哇!前朝袁枚是不是大學問家,我不知道。”大姐看着宋琦說,“但我知道,你才是大學問家。”

“老闆,多少錢一斤?我來三斤。”宋琦問。

“三斤賣給你二塊錢。但你得把你剛說的關於石子饃的,給我寫到紙上。行不?”大姐笑着問。

“行。”宋琦掏錢。

“給。”屠少尉搶在宋琦前遞過去二張一塊的。

“我來給。”賈二也拿着兩塊錢湊了過來。

“三位小兄弟,我收誰的錢?”大姐笑着問。

“誰給你寫字,你收誰的。你收他們的,就讓他們寫。”宋琦把兩塊錢塞到大姐手裏。

“好。”大姐收了宋琦的錢,用棗木杆秤高高地稱出三斤石子饃。

大姐接着把秤盤裏的石子饃倒在4開大的《西都日報》上,兜起四角遞給宋琦。

“給,賈二哥,拿車上去。”宋琦把饃轉給賈二。

“是。”賈二端着石子饃上了車。

“寫哪兒?”宋琦接過大姐遞到手裏的圓珠筆。

“寫這吧。”大姐翻把記帳本扣了過來,翻開封底推了過來。

宋琦提筆寫道:

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西漢禮學家戴聖編撰的《禮記?禮運》。

鳥獸之肉,飲其血,茹其毛。未有麻絲,衣其羽皮。后聖有作,然後修火之利,範金合土,以為台榭宮室牖戶,以炮以燔,以亨以炙,以為醴酪,治其麻絲,以為布帛,以養生送死,以事鬼神上帝,皆從其朔。

——同上。

中古未有釜、甑,釋米捭肉,加於燒石之上而食之耳。

——漢儒家學者、經學家鄭玄的《禮記注》。

燔黍者,以水洮釋黍米,加於燒石之上以燔之。

——唐初經學家、孔子三十二代孫孔穎達的《五經正義?禮記》。

同州,馮翊四輔。元和戶四千八百六十一,鄉一百四。《禹貢》云:“漆、沮既從,灃水攸同”,城居其地,故曰同州。元和貢:麝香、麻黃、地黃、蒺藜子、皺紋靴、石鏊餅、寒山石。元和賦:麻、布。

——唐代政治家、地理家李吉甫著的《元和郡縣圖志》。

石餅本曰喭餅,同州人好相喭,將投公狀必懷此而去,用備狴牢之糧。后増以甘、辛,變其名質。以為貢遺矣。

——晚唐李匡乂寫的《資暇錄》。

據傳:大明萬曆年間,主撰《富平縣誌》的吏部尚書孫丕揚,把石子餅帶至首都期間,曾把柿餅、瓊鍋糖及石子餅作為貢品進獻過神宗皇帝朱翊鈞。

——前朝政治家張庭玉編纂的《明史?列傳第一百十二孫丕揚傳》。

千春張五典制天然餅,用上白飛面,加微糖及脂油為酥,隨意搦成餅樣,如碗大,不拘方圓,厚二分許。用潔凈小鵝子石襯而熯之,隨其自為凹凸,色半黃便起,松美異常。或用鹽亦可。

——前朝詩人、詩論家、美食家袁枚《隨園食單?點心菜之天然餅》。

千春燔黍天下揚,今朝邂逅忍張狂;此餅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

——當代初中生宋琦。

少傾,宋琦寫畢,放下筆,看看發獃的大姐,又瞧瞧愣神的屠少尉。

“走啦!”宋琦拉了一下屠少尉。

“哦。”屠少尉不可置信地看着宋琦。“字是你寫的?哎,不對。你是怎麼寫的?哎,也不對!”

“額滴個神啊!”胖大姐也醒了過來,張口就耳佳方言。

“大姐,再見了。”宋琦拉上屠少尉就走。

“等等,等等。”大姐解下圍裙,拿着記帳本追了出來。

“怎麼了?”宋琦已坐上車,探頭出窗問。

“我去買大紙、大筆,你再幫我寫寫招牌啥的?”大姐追到車邊。

“改天吧,今個還有事。”宋琦笑着揮揮手。

屠少尉啟動車,麵包車緩緩起步。

“咋了?”賈二把報紙放在兩腿上,正“嘎嘣”“嘎嘣”吃着石子饃。

“沒事。”屠少尉把檔位掛到了3檔,反手伸過來,“給我來一片,壓壓驚。”

“壓壓驚是什麼意思?”賈二把一片石子饃遞到少尉手中,看看少尉軍帽下的短髮,又扭頭看看宋琦。

“你旁邊坐的,我驚為天人。”屠少尉“嘎嘣”咬了一口,問,“賈二,看見報紙上的字沒?那是宋琦手寫的。”

“啊?”看着宋琦的賈二,當真伸出手指在報紙摸擦起來。

“宋琦,你的字咋練的?”屠少尉問。

“小時候一直寫的是毛筆字,毛筆字練好了,其他的字自然就好了。”宋琦答。

“我大概猜出來你姐為啥不寫字,只打字機打字了。高山仰止啊!”屠少尉笑着說,“換我在你身邊,我也不寫字了。根本就拿不出手。”

“屠少尉,您就少誇兩句吧。”宋琦喝了幾口水,“賈二哥,你坐前面,你倆一起吃,我睡一會兒。”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寂寞空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寂寞空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8章石子饃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