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巨魚
當時的沂城城主張弘,望着長洲中段的位置思索——好端端的,怎麼一夜之間多了道長洲?張弘派人乘船過去摸了摸,發現其表面圓潤,渾然一體,與其說像長洲,倒不如說是塊碩大無朋的橢圓形鵝卵石,一半露在水面,一半沉在水底。
兩岸站滿了圍觀者,里三層外三層把河岸堵得水泄不通。其中鑽出一個老乞丐,興緻勃勃地往裏瞧。張弘認識這老乞丐,或者說沂城就沒有人不認識他,這人打小就在沂城乞討,從小混到大,當了一輩子乞丐。張弘招招手把老乞丐叫過來:“喂,你可知這是何物?”
“官爺,您這就是難為小的了,”老乞丐很少能見到這麼大的官,有些緊張地掩住自己褲子上的破洞,“您都不知道這是什麼,小的怎麼會清楚?”
看着老乞丐尷尬的樣子,張弘笑了笑,他本就沒指望這位能有什麼見解。
“不過這上麵條條道道的,怎麼有點像條魚呢……”
“魚?怎有如此大的……”張弘稍稍思索了一下,對手下說,“你,派幾個水性好的下去看看。”
幾個年輕漁民腰間綁着繩子躍入水中。等了很久,這些人浮出水面,紛紛搖頭:“什麼東西還是看不出來,只知道沒觸及河底。”有人補充了一句:“摸上去很滑。”
張弘搖搖頭,這時在長洲最前端下水的漁民浮上來了,他跑了很長一段路跑到張弘面前,喘着大氣:“我……我看到了!”
漁民迫不及待要來一支筆,畫出個直徑一丈五的大圓。老乞丐湊過來誇讚:“畫得真圓!”“那可不,我干過幾年木匠。”張弘打斷他們:“這是什麼?”
“一隻水下的眼睛,”漁民說,“那是條巨魚。”
張弘立即把發現巨魚的事情上報。皇帝視其為祥瑞之兆,令張弘一定要把巨魚活着送到京城。
皇帝以為巨魚是福兆,可對於老百姓來說這是一場災難。巨魚堵住了入海口,河水滯阻,沂城城區大水瀰漫。不僅如此,巨魚頭部正對昶河河道,呼吸間甚至致使昶河逆流!昶河中段巨量的江水漫出河道,盪州爆發大洪災,千里水田被毀得一乾二淨。
無論是為了皇帝還是為了百姓,張弘都必須將這條巨魚從扇子口弄出去,可這談何容易?
巨魚背部離水,為避免其因乾燥難耐而亂動,張弘在岸邊搭起了高台,派人用染坊的大缸給巨魚潑水。他把二十根繩子擰成一股大繩,以十根這樣的大繩把巨魚綁起來,每根大繩用九頭牛來拉,大繩拉斷了也無法撼其分毫;
他再令全城鐵匠合力鍛造兩根十五丈長的鐵柱,在河岸澆築兩個鐵墩,將鐵柱插入巨魚身下,以此為支點想把巨魚翹起來。無奈找不到這麼大的重物——之前那九十頭牛,高高吊在鐵柱的另一端哀嚎不斷;
實在沒辦法,張弘心一橫,決定就地剖魚。他在巨魚身上搭起了木架子,派全城屠夫漁民登上架子切割魚肉,並對他們承諾割得的肉全歸他們自己。大家興高采烈地登上架子,下一刻就全部失望了——不管是菜刀柴刀殺豬刀還是魚矛長槍,碰上巨魚的鱗片連個印子都留不下來,怎麼割得到鱗片下的肉?
盪州的洪水一天天地泛濫,沂城一天天地變成一座水城。巨魚依舊堵在扇子口,張弘依舊看着它巨大的青色軀體發愁。
張弘正在焦頭爛額之際,僕人傳話,說有一位客人來訪。
客人一襲白衣,神秀如鶴。白衣生對張弘說:“古書云:‘北海有巨魚,其名為王鮪。生冥夜之丘,往純陽之陵,出入海中,巡洄往複。登罔山而東望,青山巍巍出海霧間,則其鰭也。’王鮪乘大潮而來,潮退水落,則膠淺於此。仆有一策,能使魚去,不可復得。”
張弘知道,“不可復得”的意思,自然是到不了皇帝手中。他對其行禮:“願聞其詳。”
白衣生點頭:“其一,令百姓退出沂城,方圓十里不得有一人在場;其二,此處海域當即禁漁,片板不得出海;其三,尋漁船三十,塗成青色,首尾相連,船載生蚝扇貝等腥氣之物,泊於近海。如此五日,王鮪即去。”
“這……”張弘有些為難,“其中深意,能否告知在下?”
“王鮪去后,自當一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