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水災

第六章 水災

講白玉床故事的那位壯漢目瞪口呆。一個長着八字鬍的中年男子拍手叫好:“精彩!”

但之前那位跳舞的婦女發問了:“照你這麼說,船隊全軍覆沒,你又怎麼知道發生了這些事呢?”眾人聽聞,也覺得奇怪,一時議論紛紛。秦老頭卻獨自陷入沉思。

“在下自然是由典籍中得之,典籍名為,”趙秀才一笑,“《靖年海行筆記》!”

“筆記!”“王靖年的航海筆記?”“可是那位王將軍親筆所作?”篝火前彷彿炸開了鍋。

趙秀才點頭:“此間還有另一番故事,記於《古燈記》之中。各位可還記得王靖年次子?此人名王晏,父親離開時剛加冠。十三年後,王晏調任南疆,為南祺縣令。百黎自古莽荒,多為蠻夷未化之族,其中以南祺‘海黎’之族尤甚,不服王化。可王晏到任后,深受愛戴,卓有政績。

“某日,王晏與當地海黎交談時,得知十三年前,有人於海上救下一人,此人胸有七痣,正與晏父相同。問及時間,乃夏一月。王靖年春二月於東海出發,如何在夏一月隻身漂浮至南海?故王晏不信此人為己父。海黎言其人醒后突發癲症,披頭散髮,奔走傷人,口中只喊‘筆記筆記’。王晏愈發疑惑,問此人所在,言其六年前溺亡於海灣,眾人埋之。唯搜得布帛一片,有細密小字,海黎皆不識字,收於家中。王晏觀其布帛,上書出海訪山之事,並思念妻兒之語,后題‘靖年’二字。王晏看罷,泣涕如雨,尋得斂葬之處,掘其父之屍骨,迎回宗室。

“布帛上的文字,正是《靖年海行筆記》。”

趙秀才說完。眾人一陣沉默,只有蟋蟀竊竊私語。

“即便是瘋了,還記着航行筆記,想為大夏留一些記錄,以此復命。鎮南將軍精忠至此,可敬可嘆啊。”一人感慨。

八字鬍卻嘆了一口氣:“我也對此‘東海尋山’之事略有耳聞,不過我聽說的版本卻是,景帝忌憚王靖年功高蓋主,盤踞在南疆養虎為患。藉著尋山之名,就是要他死在海上。王靖年再也沒有回來,他手下的勢力也被景帝一一消解。”

秦老頭說:“輪到小老兒了,小老兒的故事,似乎與前面二位的有所關聯。”“哦?”大家來了興緻,又聽秦老頭說了起來。

諸位都知道,前月鬧了大水災。但在八百年前,發生過另一場更大的洪災。那次洪災的原因卻不是連綿大雨,而是……一條魚。

昶河的入海處喚作“扇子口”,有座港口城市“沂城”,正巧,也是在後世的臨州奉清附近。沂城最出名的景,要數一年一度的大潮。

每年春季,海風肆虐,便有大潮洶湧。海面廣闊,首先看到的是遠處一個白點,不一會兒白點變成了長而直的白線,在海上拉出一道平面。人們耳中聽到細微的嗡嗡聲,嗡嗡聲越來越大,逐漸變成了沉悶厚重的轟鳴。數丈高的水牆伴着轟鳴推移而來,前浪未落,後浪已至,一浪推一浪、一層疊一層,越攀越高越攀越高,將天空都遮住。潮聲震耳欲聾,遠勝過驚雷炸響,觀潮者渾身被海水濺濕,滿眼是浪潮,滿耳是潮聲,就連鼻子裏都是一股潮水的腥味。有文人形容沂城大潮:“海君臨陣,八駕蛟龍;素軍附從,前後絡繹。波翻雲擾,紛紛然如萬馬之騰躍;浪涌江回,飄飄乎似兵車之馳行。”大潮之勢,磅礴至此。

某夜,全沂城的人突然聽到一陣巨響,第二日出門一看,好傢夥,扇子口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道狹長的青色長洲,矗立如山嶺,幾乎把昶河入海口堵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西山夜話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西山夜話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水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