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節 筋經功論要(二)
十二經脈
它是經絡系統的主體,共十二條正經,並與臟腑相連,各屬於一定的臟腑,以陰陽表明它的屬性。
這十二條正經對稱地分佈在身體的兩側。
凡循行在肢體內側,與臟相連接的經脈,叫做陰經;凡循行在肢體外側,與腑相連接的經絡,叫做陽經。
十二經脈分類如下:
陰經屬臟絡腑太陰肺經
(行於內側)厥陰心包經
手少陰心經
「陽明大腸經
十二陽經屬腑絡臟
(行於外側)少陽三焦經
太陽小腸經
經太陽脾經
脈陰經屬臟絡腑
(行於內側)厥陰肝經
少陰腎經
足陽明胃經
陽經屬腑絡臟少陽膽經
(行於外側)
太陽膀胱經
十二經脈間有嚴格的承接順序,表裏相連,陰陽相承。
其順序為:
手太陽手陽明足陽明、足太陽手少陰手大陽肺經大腸經胃經脾經心經小腸經足厥陽足少陽毛小陽手厥陰足少陰足太陽肝經膽經三焦經心包經腎經膀胱經
十二經脈的運行就如上圖所示那樣,首尾相貫,周而復始,如環無端。
我們所講的練氣功,就是要根據十二經脈的運行方向,把氣運行於十二經脈的循環之中。這就是大周天運行法。
當然關於大周天的具體循行路線,說法也很多,這裏就不贅述了。
奇經八脈
內氣運行除了上述的十二經脈以外,還有八條具有特殊功用的脈。
這八脈因不與臟腑直接相連,又不受十二經脈順序的制約,而是“別道奇行”,所以稱為奇經八脈。
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沖脈、帶脈、陰蹺脈、陽蹺脈、陰維脈、陽維脈。
奇經八脈不連臟腑,不與表裏相配。
同時,除去任督二脈之外,其它六脈的俞穴都寄於正經。其中,沖脈、任脈、督脈都同出於會陰。任脈行於身體的前面;督脈行於身體的背後;沖脈並足少陰挾臍而上。
任、督二脈上行之後要接於唇內。
對於這個問題,《奇經八脈考》是這樣說的:“督脈起源於會陰,循背而行身之後,為陽脈之總督,故曰陽脈之海;任脈起源於會陰,循腹而行於身前,為陰脈之承任,故日陰脈之海。”
具體說來,督脈起源於長強穴,沿背正中線直上,經腰俞、腰陽關、命門、至陽、靈台、大椎等穴,到啞門,然後上頭部,至百會、上星、素醪、人中穴,止於齒齦的齦交處。
任脈起源於會陰穴,經前陰到恥骨聯合正中,沿腹中線上行,經中極、關元、氣海、神厥(臍中)、中腕、上腕等穴入胸,經臃中、天突、湧泉等穴,止於唇下方的承漿穴。
筋經功除注重心、肝、脾、肺、腎等十二臟腑所屬的經脈外,尤其注重奇經八脈的充實與暢通,這是因為奇經八脈獨具重要功能。
簡單說有這樣三點:
第一,統領諸經。督脈為全身陽脈的總匯,督率一身陽氣;任脈為全身陰脈的總匯,總調一身陰氣。
任、督二脈統管全身的陰經和陽經。
筋經功修鍊中,如果達到任督二脈氣血充實,循環運行,陰陽互接,則為小周天。
所以,要打通奇經八脈,首先要打通任、督二脈。
李時珍說:“任、督兩脈,人身之子午也。”
第二,奇經八脈還有蓄存、調節氣血的作用。
“蓋正經猶失溝渠,奇經猶失湖澤,正經之脈隆盛,則溢於奇經。
”1李時珍在這段話中,把十二經脈比喻為江河,而把奇經八脈比做湖泊。
當十二經脈中運行的氣血充盈的時候,就可以溢出奇經八脈,好象湖泊、水庫一樣把氣血儲存起來;當十二經脈中內氣不足時,奇經八脈的內氣又可以流到十二經脈中去,以保證機體的需要。
第三,奇經八脈還具有促進人體的生殖能力發育的作用。
正因為這樣,筋經功非常重視奇經八脈,尤其是任脈和督脈。
我們認為它們與鍊氣功的關係尤為重要。打通了任、督二脈,即實現了小周天運行,其它奇經八脈中的另六脈和十二正經都能隨之而通。
小周天
小周天就是打通任、督二脈,讓氣在任脈和督脈中循一定路線運行。
小周天又稱子午周天。
《金丹大成集》說:“問曰:何為子午?子午乃天地之中,在天為日月,在人為心背。”這段話可以用八卦表示。
小周天鍛練必須首先松靜自然,舌舔上齶為任督二脈搭橋,由會陰提氣,順督脈經尾閭、夾背、玉枕三關,直上頭頂百會穴,然後由百會穴自兩耳頰分別過兩眼外側到舌根,舌尖舔上齶,將氣引入任脈,沿任脈下降,直到下丹田,再將氣沉會陰,繼續下一個循環。
在小周天的運行中,一般非常強調通三關,過三田。
即指打通督脈要過尾閭關、夾背關和玉枕關;打通任脈要過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
二、重陽氣,重先天,以陽統陰,陰陽合一。
陰陽學說是我國古代的哲學思想體系,又是祖國醫學和氣功理論的基礎之一。
“黃帝云:夫自古通天者生於本,本於陰陽。
”1“人生有形,不離陰陽。
”陰陽是構成萬事萬物的基礎,也是構成人的基礎。
《素問》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於本。
”就是說,陰陽是自然界對立統一的根本法則;一切事物只能遵循而不能違背它;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是依據這個法則進行的;一切生存與毀滅也都是由這個法則起始的;它是自然界一切奧妙的所在。
人的疾病的發生、發展都與它有關,所以治病的根本就是調和陰陽。
常說的“調氣之方,必別陰陽”就是這個道理。陰氣在人則以滋養濡潤為其特點;陽氣則以升發、運動為其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