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節 筋經功論要(一)

第九十九節 筋經功論要(一)

筋經功是峨眉派的秘傳功之一。它是熔武術、氣功、醫療於一爐,綜合道、佛、儒、武各家之長的一套功法。

眾所周知,峨眉功夫與少林、武當功夫鼎足而立。

少林是佛門功夫,武當是道家武藝,而峨眉功夫既不單單屬於佛門,也不僅僅歸於道教,而是佛道共創的武功。

有人這樣概括峨眉武功,說它是“吸取少林、武當之長,熔峨眉山之佛、青城山之道”而形成的獨創功夫。

從動功、靜功、醫學、武功到服食等無所不備,所以,峨眉功夫自南宋以來,在中國氣功、武林界頗負盛名。

那麼,作為峨眉功夫之一的筋經功究竟是何人創造的呢?由於筋經功是秘功,沒有文字記載,全靠口傳身授,因此此功的創始人無文字可考。

據傳說,筋經功的創始人是峨眉道人。

一提起峨眉山,大家自然想到它是有“佛門仙鄉”之稱的佛教聖地。

著名的武術高僧在峨眉山的活動,時有傳聞。

峨眉僧人的武功直接影響了峨眉功夫,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應當承認峨眉功夫受道教與道人的影響,並不亞於受佛教與僧人的影響,從某種意義上講,甚至大於佛教與僧人的影響。

四川有“天下幽”的青城山,它是道教的第五洞天,天下著名的道教名山。

山上道觀林立,建觀的時間比峨眉山建寺的時間還早。

道教正一派之祖張天師張道陵(公元34-156年)就是青城山的開山祖師。

兩千年來,作為道教聖地的青城山一直香火不絕,歷代都有武林高手隱居於此。

他們的武功對峨眉功夫的形成起了極重要的作用。

道教在四川影響極大,作為佛教聖山的峨眉山在建寺以前,是道教的第七小洞天“虛陵洞天”。

峨眉山的九老洞,據說就是峨眉山請道士來山居住或交流武功的地方,僧道間武功的交流滲透,促進了峨眉功夫的發展。

由此可見,傳說的筋經功是由峨眉道人所創,並不是沒有道理的。

那麼,峨眉道人是怎樣一個人呢?明朝唐順之寫過一首《峨眉道人拳歌》4,盛讚峨眉道人的功夫。

這首“拳歌”的大概意思是:少林拳法世間稀有,但峨眉道人的功夫更加使人感到新奇。

峨眉道人能豎發頓足使岩石崩裂,來去如仙女穿梭,轉折如天魔舞袖,不可測如鬼蜮含沙戲人,氣勢雄如猛獸,與人較技有形似無形,險中呈巧,拙里藏機······

峨眉道人創筋經功一說雖不可詳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筋經功的創造者當是明末清初四川的一些道中人或武林高手,筋經功屬峨眉功夫秘功之一種。

大約在1770—1780年(清乾隆年間)始傳於我家高祖。

當時,由於清廷官府怕老百姓造反,嚴禁民間習武,凡練金鐘罩、鐵布衫、易筋經、金穴功的,罪及斬首,所以,筋經功只能暗地傳授,偷偷習練,因而流傳範圍較窄,鮮為人知,幾乎陷於消聲匿跡的境地。

綜上所述,筋經功是經四川道中高手和武林人士經過長期的實踐創造出來的一種內外兼修的獨特功夫,其產生與發展均受到道、佛、醫、武諸家的影響,揉合了諸家之長,自成一體。

筆者修鍊此功四十餘載,對此功似有所悟,故不揣鄙陋,奉獻於讀者。近則或許有益於加深對此功的理解;遠則或許有益於氣功之研究,雖不能引人登堂入室,但幸許能示人以朴,啟人以迪。能做到這一點,筆者的願望也就達到了。

筋、經是兩個不同但又互相緊密聯繫的概念。

二者相互協同,以溝通表裏,聯繫內外。

人體的九州九竅、五臟六腑、十二節之氣,皆能通乎天地者,即賴於筋經這一作用。

人體營衛之氣的流行,以及與天地二氣的溝通,是通過經來進行的,它附着於人體的五臟六腑。

但是筋起到一個支撐和附着經的骨架作用。

沒有筋的支撐,經的上述功能就難以得到發揮。

若從體用這個角度來說,筋為“體”經為“用”,只有健康的“體”才有正常的“用”。

筋經功之所以以筋經命名,就是首先經過筋體的鍛練,來達到經絡的通暢。

而只有經絡的暢達,才有營衛氣血的正常運行,才有五髒的強健,也才有可能通過一定的功法的修鍊來採集日月之精、天地之氣。

因此筋的強與否,能否起到支撐經絡的骨架作用,這是以上過程中的一個最基本的環節,通過煉筋“體”來發揮經“用”,這就是筋經功的基本含義所在。要研習筋經功,首先要對其獨到的理論及特殊風格有一定的認識。

一、以經絡為基礎。

筋經功既以經絡託名,就必然遵循十二經脈“內屬於臟腑,外行於肢節”的理論,內以修鍊臟腑,外以強壯筋骨。

此乃筋經功的基本功理。

筋經功有目的地藉助於不同功法,對經絡、臟腑、筋骨等進行修鍊,故其健身強體,堪稱獨特,而醫療疾病也常為藥物所不及。

經有路徑的意思,名經脈,是縱行的幹線;絡有網絡的意思,名絡脈,是經脈的分支。經絡系統縱橫交錯,遍佈全身上下。

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

”1人體全靠經絡系統把氣手少陽三熱題

忽太陽膀跌怒

呼太陽小腸經

督脈

早太陰陣經任

手及陰心包經

年少陽三焦經一手太陽小貓盛手陽明大腸

經平少陰心經

外勞宮內勞宮

足太陰脾經-足陽明胃經

一足太陰脾經足威陰肝經

一足少陽膽綠是少陽盟經一足少陰腎經

三陰交-

圖1人體經絡圖

血輸送到全身各個地方及五臟六腑,以維持正常的生命活動。

經絡還是聯繫全身五臟六腑、眾多關節和溝通表裏上下的通道。

人體的各個器官、關節,以致上下內外,全靠經絡把它們聯繫在一起,成為統一的整體。古人云:“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1(見圖1)

可見經絡起着潘養全身,溝通聯絡,使得人的機體全身上下陰陽氣血協調,以維持正常生命活動的重要作用。

正如《內經·本臟篇》所說:“諸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只有經脈通利,氣血暢達,才能使身體健康,生機勃勃。

反之,如果經絡功能失調,便會引起多種疾病,“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利血氣,血氣不和,百病就變化而生。”

經絡能夠起到這些作用,是因為它有一定的循行路徑和走向規律。

也就是說,每一條經脈都通過其循行,把所屬的臟(或腑)和與之構成表裏關係的腑(或臟)聯繫起來。

學習任何一種氣功都必須了解並熟悉人體的經絡系統。

練功者達到一定水平,都會感覺到有一股氣在經絡中流動,這是可以傳感到的,並為近幾年科學研究所一再證明。

人體經絡系統基本包括: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

這裏不一一敘述,只略略介紹一下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相王講鬼故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相王講鬼故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九節 筋經功論要(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