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創作人生――在憂患中誕生(5)

八、創作人生――在憂患中誕生(5)

[筆下文學Www.bxwx.net]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套在中國人民精神上的枷鎖終於脫落。人們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覺,重新獲得適於生長的氣候和土壤。我的健康狀況此時也大有起色,這正是開創事業的大好時機。我立即從地底下把我的“反革命”——一大捆日記本——重新請出來。

當那些“反革命”擺在我的桌上,我頓時感到無限的欣慰和喜悅,象一個守財奴望着金燦燦的元寶,激動不已。可惜這次“隱藏”的時間太久,日記本已經潮濕發霉,上面有些字跡也模糊不清,有的受蛀蟲嚴重咬傷,本子散了架,成為一堆堆紙片。我只好一本一本地收拾,一本一本地接着看。這裏面有記述,有感想,有反思,有評擊,但要想從中理出個頭緒,選取有意義的東西整理歸類,的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說當初記日記不是創作,那時的整理卻經歷着創作的艱辛,比重新構思去寫一部小說還費事。

有時,我會感到十分遙遠,一位朋友曾勸告說:“現在已經不是搞文學創作的年齡了。再說,我們的制度還不允許發表有損領導者利益的文章。”年齡大,我不怕,可以用苦工來彌補。至於能不能發表,確實是個打擊,但那時考慮這樣的問題為時過早,我倘不知道要寫的文章是啥樣。只要我的文章能有一點與眾不同的風格,只要它是獨特的,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我就不必為何時發表而操心了。

問題是怎麼個寫法,我的日記似乎都沒有一個共同的中心,我記下它們的時候,也未曾想過要為一個主題服務。而是心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很多就多寫一點,一時想不出就三言兩語了事。1968年雖整理過一次,也僅僅是按時間順序,選擇一些較有意義的事排列下來,這算不得創作。我也考慮過幾個題目,如“理想與現實”,“家庭和教育”,以及“政治雜感”,“個人奮鬥”等等,我的日記里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可是我怕力不從心,做不好這種需要精雕細刻的工作,我還是希望停留在日記這種體裁上。

我翻閱了魯迅先生的《馬上日記》及《馬上支日記》等幾篇文章,看看魯迅先生是怎樣創作和發表他的日記。魯迅說,“寫日記的人成了名人,死後便有人把他的日記印出,大家看了也格外有趣,而且因為他沒有‘擺空架子’,有着‘真面目’,這是日記的‘正宗嫡派’。也有以日記為‘著述’的,‘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欲人知而畏人知的’,雖然不象日記的正派,卻不妨‘模仿着試試’。”我想,自己不是名人,將來也絕不會是。如果想發表“正宗嫡派”的日記,恐怕不會“有人願意把它印出。”若說是以日記為“著述”,我又不敢“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我不外是想以自身作藍本,以日記為載體,把我的遭遇和感想告訴人們。我所以要寫,不是希望別人都象我這樣。我僅僅想提供生活中無數模特兒的一個,讓人們品評議論,能從中找到一點值得參考的,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算是我的目的。後來我想,只能用剪輯一部記錄片的手法,把歷來的日記裁剪移接,使之成為有主題,有系列的文章。(待續)

[筆下文學Www.bxwx.net]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套在中國人民精神上的枷鎖終於脫落。人們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覺,重新獲得適於生長的氣候和土壤。我的健康狀況此時也大有起色,這正是開創事業的大好時機。我立即從地底下把我的“反革命”——一大捆日記本——重新請出來。

當那些“反革命”擺在我的桌上,我頓時感到無限的欣慰和喜悅,象一個守財奴望着金燦燦的元寶,激動不已。可惜這次“隱藏”的時間太久,日記本已經潮濕發霉,上面有些字跡也模糊不清,有的受蛀蟲嚴重咬傷,本子散了架,成為一堆堆紙片。我只好一本一本地收拾,一本一本地接着看。這裏面有記述,有感想,有反思,有評擊,但要想從中理出個頭緒,選取有意義的東西整理歸類,的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說當初記日記不是創作,那時的整理卻經歷着創作的艱辛,比重新構思去寫一部小說還費事。

有時,我會感到十分遙遠,一位朋友曾勸告說:“現在已經不是搞文學創作的年齡了。再說,我們的制度還不允許發表有損領導者利益的文章。”年齡大,我不怕,可以用苦工來彌補。至於能不能發表,確實是個打擊,但那時考慮這樣的問題為時過早,我倘不知道要寫的文章是啥樣。只要我的文章能有一點與眾不同的風格,只要它是獨特的,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我就不必為何時發表而操心了。

問題是怎麼個寫法,我的日記似乎都沒有一個共同的中心,我記下它們的時候,也未曾想過要為一個主題服務。而是心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很多就多寫一點,一時想不出就三言兩語了事。1968年雖整理過一次,也僅僅是按時間順序,選擇一些較有意義的事排列下來,這算不得創作。我也考慮過幾個題目,如“理想與現實”,“家庭和教育”,以及“政治雜感”,“個人奮鬥”等等,我的日記里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可是我怕力不從心,做不好這種需要精雕細刻的工作,我還是希望停留在日記這種體裁上。

我翻閱了魯迅先生的《馬上日記》及《馬上支日記》等幾篇文章,看看魯迅先生是怎樣創作和發表他的日記。魯迅說,“寫日記的人成了名人,死後便有人把他的日記印出,大家看了也格外有趣,而且因為他沒有‘擺空架子’,有着‘真面目’,這是日記的‘正宗嫡派’。也有以日記為‘著述’的,‘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欲人知而畏人知的’,雖然不象日記的正派,卻不妨‘模仿着試試’。”我想,自己不是名人,將來也絕不會是。如果想發表“正宗嫡派”的日記,恐怕不會“有人願意把它印出。”若說是以日記為“著述”,我又不敢“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我不外是想以自身作藍本,以日記為載體,把我的遭遇和感想告訴人們。我所以要寫,不是希望別人都象我這樣。我僅僅想提供生活中無數模特兒的一個,讓人們品評議論,能從中找到一點值得參考的,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算是我的目的。後來我想,只能用剪輯一部記錄片的手法,把歷來的日記裁剪移接,使之成為有主題,有系列的文章。(待續)

[筆下文學Www.bxwx.net]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套在中國人民精神上的枷鎖終於脫落。人們有了第二次解放的感覺,重新獲得適於生長的氣候和土壤。我的健康狀況此時也大有起色,這正是開創事業的大好時機。我立即從地底下把我的“反革命”——一大捆日記本——重新請出來。

當那些“反革命”擺在我的桌上,我頓時感到無限的欣慰和喜悅,象一個守財奴望着金燦燦的元寶,激動不已。可惜這次“隱藏”的時間太久,日記本已經潮濕發霉,上面有些字跡也模糊不清,有的受蛀蟲嚴重咬傷,本子散了架,成為一堆堆紙片。我只好一本一本地收拾,一本一本地接着看。這裏面有記述,有感想,有反思,有評擊,但要想從中理出個頭緒,選取有意義的東西整理歸類,的確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說當初記日記不是創作,那時的整理卻經歷着創作的艱辛,比重新構思去寫一部小說還費事。

有時,我會感到十分遙遠,一位朋友曾勸告說:“現在已經不是搞文學創作的年齡了。再說,我們的制度還不允許發表有損領導者利益的文章。”年齡大,我不怕,可以用苦工來彌補。至於能不能發表,確實是個打擊,但那時考慮這樣的問題為時過早,我倘不知道要寫的文章是啥樣。只要我的文章能有一點與眾不同的風格,只要它是獨特的,有一定的社會意義的,我就不必為何時發表而操心了。

問題是怎麼個寫法,我的日記似乎都沒有一個共同的中心,我記下它們的時候,也未曾想過要為一個主題服務。而是心裏想到什麼就寫什麼,想到很多就多寫一點,一時想不出就三言兩語了事。1968年雖整理過一次,也僅僅是按時間順序,選擇一些較有意義的事排列下來,這算不得創作。我也考慮過幾個題目,如“理想與現實”,“家庭和教育”,以及“政治雜感”,“個人奮鬥”等等,我的日記里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可是我怕力不從心,做不好這種需要精雕細刻的工作,我還是希望停留在日記這種體裁上。

我翻閱了魯迅先生的《馬上日記》及《馬上支日記》等幾篇文章,看看魯迅先生是怎樣創作和發表他的日記。魯迅說,“寫日記的人成了名人,死後便有人把他的日記印出,大家看了也格外有趣,而且因為他沒有‘擺空架子’,有着‘真面目’,這是日記的‘正宗嫡派’。也有以日記為‘著述’的,‘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欲人知而畏人知的’,雖然不象日記的正派,卻不妨‘模仿着試試’。”我想,自己不是名人,將來也絕不會是。如果想發表“正宗嫡派”的日記,恐怕不會“有人願意把它印出。”若說是以日記為“著述”,我又不敢“志在立言,意存褒貶”。我不外是想以自身作藍本,以日記為載體,把我的遭遇和感想告訴人們。我所以要寫,不是希望別人都象我這樣。我僅僅想提供生活中無數模特兒的一個,讓人們品評議論,能從中找到一點值得參考的,不論是正面還是反面,都算是我的目的。後來我想,只能用剪輯一部記錄片的手法,把歷來的日記裁剪移接,使之成為有主題,有系列的文章。(待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真實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真實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八、創作人生――在憂患中誕生(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