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象
正宣帝見此情景起身步出殿外,殿中之人也都跟隨着魚貫而出。當日天氣十分清朗,無雨少雲月明星稀,原本應是露似真珠月似弓般美景。但此刻眾人眼見天空中一顆巨大的紅星發出耀眼光芒,相比之下本該皎潔如銀的月色顯得黯淡無比。
紅星照耀之下整個大明宮都籠罩在一片濃濃的血色之中,宮中人等被這詭異的星光所引,紛紛從室內來到外面。抬頭望去,那顆紅星如同一頭野獸血紅的眼珠般灑下點點凶光。膽大的和身邊所站之人交頭接耳,討論着不知這景象有何寓意。膽小的驚的涕淚俱下,以頭搗地口中念念有詞,只祈求上蒼寬恕。宮中無人不被這突如其來的異象所懾,都手足無措的舉頭向天,理應清幽寧靜的大明宮一片慄慄危懼之象。
“申將軍,此異象何時出現?”正宣帝向殿外一直護衛的申時岩問到。
“回稟陛下,酉時暮色漸起之時月朗星稀天色尚好,至戌時月色轉淡天空中漸生赤霞,方才這紅星突然乍現,宮中之人驚懼之聲剛傳到殿中,陛下就移步至此了。”申時岩回復到。
葉無忌見申時岩一身戎裝形象極是威武,雖逢此異象依然鎮定自若。看到他答完話沖自己頷首示意,也趕忙點點頭回應。此情此景之下猶如末世,葉無忌聞所未聞,當下內心也是驚詫莫名,轉眼看與宴眾人臉上也都頗有惶惶之色。
正宣帝轉頭看向郭子興問道:“先生可知此異象因何而生?”他一向尊重郭子興,日常雖仍依君臣之禮而行,但私下都稱其為先生,着實把變法興國之望都寄托在這大儒身上。
郭子興仍然舉頭望天手捻長須又看了一陣,臉色愈發凝重,隨後和正宣帝耳語了幾句。正宣帝隨即引着眾人又步入殿內,命那年老內官斥退殿內一眾侍女、內官後向郭子興道:“先生,此際已無旁人,此異象到底所謂何意?”
郭子興沉吟片刻,低聲說道:“陛下,臣觀此異象乃熒惑守心之象,屬大凶。此象主天子衰敗,疫疾肆掠,兵連禍結,天下大亂。”
正宣帝聞言臉色陰沉,半晌說不出話來。太子見狀也是面沉如水,向郭子興問道:“天生異象定是警醒世人,若當真如先生所言此象預示災禍將至,那可有化解之法?”
郭子興聞言眉頭稍皺,思索片刻后說道:“此種異象亘古難遇,古籍中首次記載為始皇末年遭逢此象,始皇外巡避禍,但行至途中突染惡疾而崩,帝國隨即四分五裂。又有記載前朝哀帝五年,天呈異象,赤芒籠罩。哀帝斥責宰相十年為相,不能調理陰陽,賜死了他。但翌年哀帝暴斃,外戚乘勢篡權,終丟了天下。”
“此象之凶難道所遇之帝王竟都是在劫難逃?”襄王顫聲問道。
“熒惑守心之象本屬百年難遇之異象,古之典籍記載又零散不堪,僅有一次天現此象后皇帝因善念善言而得善終。”郭子興喃喃說道。
“哦?還請先生賜教。”正宣帝如行在漆黑夜路上突遇一絲星光。
“古宋國君景帝在位時,星官觀此天象后告知景帝可依法將此災轉與宰相避難,景帝不允,稱宰相輔其治國,無過無罪不應替其擋災。星官又說也可將災劫轉至百姓共同承擔,景帝依然不允,稱若百姓亡,國君存,留國君何用。最後星官說不如將皇帝個人之災轉為災年,天下人一併受劫,景帝還是不允,稱災年之下百姓仍難活命,不應為救國君一人而傷天下人。如命中該當此劫實因德不配位,就讓他一人承擔。星官聞言叩拜景帝,言上天雖高,能諦聽地上之聲,陛下三次大善之言定能感召上蒼,逢凶化吉。最終果然景帝福壽綿長得以善終。”郭子興言簡意賅的將景帝之事說與正宣帝聽。
葉無忌聽郭子興講景帝三善言避禍的舊事聽得入迷,悠然神往間就想擊節叫好,但他感到一人的目光牢牢鎖定在自己身上,環顧殿內發覺齊王正盯着自己,以旁人難以察覺的姿態緩緩搖了搖頭。葉無忌腦中稍一遲疑,已到嘴邊的叫好之聲未能發出。他雖生性淡泊又寬厚仁慈,但頭腦並不愚笨,心中細細計較之下片刻就明白了齊王為何搖頭制止自己叫好。正宣帝不是景帝,他有沒有景帝此種胸懷去自承劫數還是未知之數。如聽完郭子興的講述后當即貿然在眾人面前為景帝叫好,豈不是讓正宣帝無法不去效仿他。而正宣帝到底如何看待此事仍是不明,和殿內眾人一樣不表明態度不得不說是上上之選,想到此處葉無忌看向愁眉緊鎖的皇帝。
正宣帝聽郭子興說完典籍中熒惑守心的諸多典故,不知是不是心中又聯想起了什麼憂愁之事,面上愁容更甚,本在酒意之下略有血色的臉又變得慘白。殿中無人發聲,護衛和內侍又都遠遠退至殿外,一時間厚德殿中寂靜異常。
半晌無語,還是正宣帝開口打破了殿中頗為尷尬的沉默,只見他正色說道:“郭尚書,今日天現異象恐致民眾驚惶,細思之蓋因朕德薄才疏,暗於經國之務,致百姓受苦,三軍受累。餘一人有罪,無及天下百姓。着令禮部為朕擬罪己詔公告天下,以上告蒼天,下安民心。”
“陛下聖明,臣遵旨。待詔書擬好再交由陛下過目。”郭子興見正宣帝準備效仿明君由君王自己承
(本章未完,請翻頁)
擔此災劫,不由得既欣喜又憂慮。欣喜的是愈發肯定自己得遇賢君,受其厚待之下定要忠人之事。憂慮的是此天象之下正宣帝能否安然渡劫實乃無法預知之事。
眾人見皇帝不欲將此未知之禍轉嫁他人,自都是一片讚頌之聲。葉無忌也對正宣帝的胸懷多了幾分敬佩,但見殿中已滿是讚譽之辭,他倒也省去一番口舌未再發聲。正宣帝抬手止住了諸人繼續美言下去,說道:“當下內亂外患皆為大楚心腹之疾,但所謂攘外必先安內,我大楚國力若如立國之初般強盛,群夷自服,是故近年來朕力主推行子興先生的變革之法。但種種新法推行以來阻力重重,單說清查田畝之事各地遲遲不能反饋結果。朕與先生商議,欲再推新政,對各地官員施以考核。以季、年為期審視各官員成績,對於玩忽職守、陽奉陰違者視成績而進行罰俸、降職、解任直至追責入刑。各位以為如何?”
景王扭頭看了太子一眼,似乎在徵詢他的意見。太子並未回應,反而看向齊王道:“陛下所言甚是,國之基礎正在於國富民強。而當下連年與北戎廝殺征戰,國庫入不敷出,兵役之事也讓百姓叫苦不迭。如邊關戰事仍如此不斷,不能與民休養生息,變法成果實在難以鞏固。不知齊王兄如何看待?”
齊王見太子將矛頭引向他也不如何惱怒,顯然已是司空見慣,他緩緩說道:“敢問太子殿下北戎乃我大楚友邦還是敵國?”
太子一怔道:“自然是敵國,王兄何來有此一問?”
“那太子殿下認為北戎會否給我大楚以時間來休養生息恢復國力呢?”齊王繼續問道。
“但近年來王兄發動的數次戰役都是主動攻伐北戎,並非賊寇來犯。雖說勝多敗少,但幾年來耗費的錢糧人馬已讓戶部左支右拙。如此消耗下去即便國庫無比充盈也難以為繼,更何況現今國庫已日漸空虛。”太子顯然對燕州軍情十分了解。
“太子殿下在京分擔陛下政務十分辛勞,鮮有機會能親臨邊關指揮戰事。這北戎乃游牧民族,歷來攻強守弱,來去如風。我大楚在燕州兵力有限,無法在各個邊關城池都布下重兵守御。如我們一味固守燕州現有城池則不免將戰略主動權交由敵寇之手,任由他們在糧草備好,兵力集結的情形下由任何地方發起進攻。屆時再發兵救援又容易被他圍點打援之策所消耗,只能眼見一座座邊城失陷,邊關一退再退。我發動攻勢也是基於牽制北戎兵力的目的,時時讓賊寇不敢合兵一處,為應對我大楚隨時發起的進攻而將兵力也分散在他的各個邊城。而如他不分兵據守之地則我能取其城池,收復失地。雖確實未有扭轉戰局的大勝,但也與賊寇保持了戰略上的平衡,不至於成日提醒吊膽怕那戎夷來犯。”齊王侃侃而談,人人聽來都覺得甚有道理。
“這樣說來如此局面還不知要持續到何時,一旦朝廷對燕州的錢糧支持不夠時那北戎蠻夷就會長驅直入,直搗京師咯?”太子顯得咄咄逼人。
“即使我肖子禹和燕寧軍在燕州戰至最後一兵一卒,也絕不讓那北戎賊寇輕言飲馬通天河!”齊王鏗鏘有力的說到。
齊王這句話說的斬釘截鐵,顯得頗為慷慨豪邁。葉無忌忍不住叫了聲好,舉起酒杯向齊王說道:“無忌敬大王一杯,有大王坐鎮燕州,北戎定難越燕州半步。”說完舉杯一飲而盡。
齊王向葉無忌微微頷首,一杯酒也是喝的一滴不剩。喝完邊拭去嘴邊殘酒邊說道:“如大楚能按郭尚書所設想進行一番徹底的變革,竊以為驅逐戎夷,克服幽平指日可待!”
一直在殿內默不作聲的郭子興被齊王之言所感,頹然長嘆一聲道:“知易行難!想朝中何人不知我大楚國勢江河日下?弊政不除,如此內憂外患之下必是積重難返之死局。老夫已行將就木,垂垂老朽不知尚能虛度幾載光陰,只望能為延續大楚這近二百年基業而盡忠。自我推行新法以來不知有多少從前親厚的同僚、好友、學生視我為敵,以為我郭子興也是那追名逐利之徒。而種種新法卻遲遲難以落實而至收效甚微,實不知此番心血會否付諸東流,每念及於此都痛心不已。但往往思來想去腦中也只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幾個字而已。”
郭子興因變法之事憂慮甚深,此刻酒入愁腸幾欲化作傷心淚,一番話中對大楚國運和變法成敗的憂心溢於言表,讓在座諸人都頗為動容。齊王既支持變法興國,平素又與郭子興交好,當即站起向郭子興拱拱手朗聲說道:“郭尚書為變法之事廢寢忘食,拳拳報國之心日月可鑒,要說追名逐利只怕那些一直對變法推三阻四、陽奉陰違之徒才正是此道中人!”
正宣帝見狀也說道:“先生多慮了,此正是‘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又何必為此而煩惱呢。朕欲在春狩大祭過後正式頒佈各部官員‘考成法’,大楚各級官員必須不遺餘力的執行新法,若有懈怠者一律依法懲辦。”
郭子興、齊王等人見正宣帝下決心頒佈‘考成法’心中大喜,口中直呼“陛下聖明”。而太子這邊面色顯得十分難看,正宣帝並未等他表態再決定此事,這讓他覺得自己這個太子的地位又動搖了幾分。
正宣帝看太子面露不豫之色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露聲色的問道:“太子是有話要說?”
太子見正宣帝喚他,忙收斂心神,從容答道:“郭尚書所言非虛,我大楚當今內外交困,確處於累卵之勢。所謂‘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我朝一直依祖宗之法治國,可百餘年前立下的種種法度在當下已多見弊端,故對於變法之事臣一向是支持的。但臣以為以當下的環境,變法不宜過於迅疾猛烈,否則很可能欲速則不達。”
“依你之意,變法該當如何進行呢?”正宣帝繼續發問。
“古代先賢關於貧弱之國如何革新以奮起,曾以醫病之事做比較有雲‘人染沉痾,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葯以服之,待其臟腑調和,形體漸安,然後以肉食補之,以猛葯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氣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葯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私以為此言對於如今我大楚變法,實如振聾發聵之聲。”太子說著瞧了瞧正宣帝,見他面色如常遂接著說了下去:“自變法以來三年內頒佈了八條法令,幾乎將舊例全部推翻,不光讓上下官員無所適從,也讓民間百姓頗有怨言。”
“太子殿下所言的百姓頗有怨言所指為何?”郭子興問到。
“郭尚書變法之初頒佈的春禾法本義是將官倉存糧換作錢資借與百姓,既能讓百姓在青黃不接之時有錢度日不受民間高利賒貸盤剝,又能充實國庫,實乃富民強國之良策。但在推行中大量地方官員為求政績而抑配,讓不少並不需要借貸的百姓背負高利。而到還錢之時眾多百姓手中只有糧食,為免於官府催收只得賤賣作物。如此一來反而加重了百姓負擔,與春禾法的本意背道而馳。更為痛心的是有些州府為迎合新法而將官倉中儲備賑災之糧出售以換做錢資借與百姓,致使無糧賑濟災民而引發民變。災民流離失所,傳聞更有易子相食的慘劇發生。此間種種慘狀都被繪於‘流民圖’中,呈請陛下過目。”太子越說越顯得嚴詞厲色,說罷將一本圖冊交由那年老內官呈給正宣帝。
“此乃地方官員之失,並非新法之過,太子殿下如以此否定新法未免偏頗。”齊王擺手說道。
“方才我也說了,我並非反對新法,而是對當下此種疾風暴雨般的變法擔憂。”太子向齊王說道。
“其實不光春禾法,涼州百姓中竟有人為逃避抽丁法服役而自殘身體,更有甚者不願被抽丁而整村上山為匪。此變法興國勢在必行,但臣以為太子殿下所言陛下也還請三思。當下的變法確實過於急功近利,如此猛葯之下我大楚現今之弱軀能否承受實屬未知之數。”景王顯然是太子的支持者。
“竟有如此荒誕之事!為何朕今日才首次聽聞?”正宣帝對太子和景王所說之事似乎毫不知情,翻閱太子呈上的圖冊,眼見圖中百姓衣衫襤褸、骨瘦如柴的慘狀頓時勃然大怒。
大殿內又是一片沉默,顯然除了正宣帝和葉無忌外,其他人多少都聽到過類似的民間慘事。葉無忌經昨夜劍冢與齊王一番長談本認為變法之事頗為利國利民,也對齊王所說的謀求私利而阻礙變法的守舊派心生厭惡。但此刻聽太子和景王的一席話后難以避免的產生了動搖。他雖並不太清楚朝廷政務之事,對國庫稅賦、抽丁保甲也全然一竅不通,但他心中所想只是對百姓好就是良策,讓百姓受苦便為惡政。
“原來今日天現異象當真是意有所指,朕長居於深宮之中,不知稼穡之艱難,不恤征戍之勞苦,百姓疾苦朕竟一無所知。若非如此怎會有此熒惑守心之象現世?當真是愧對天下!”正宣帝心中一直寄望於新政能扭轉朝政中的種種弊端,讓大楚能煥發生機。但聽得變法竟使得百姓不喜反憂,不禁極為失望,驟然有了幾分意興闌珊之念。
“陛下萬勿自怨自艾,陛下登基以來勤政愛民,凡事以國事為先。當下新政縱然因各種原因尚未真正奏效,但若能從長計議,重新審視已頒佈的所有新法,去蕪存菁之下必能造福萬民,中興大楚。”太子見正宣帝沮喪莫名忙寬慰到。
“不知太子殿下如此之念到底是要造福萬民,還是要造福豪族門閥!”齊王眼見正宣帝被太子和景王言語所動,似對新法的推行又有疑意,不禁惱怒異常拍案怒喝到。
“齊王殿下好大的皇威,這幾日京城中突現的‘賒刀人’可不知是受何人指派四處傳那大逆不道的讖語!”太子也毫不示弱,話中有話。
“有何讖語?”正宣帝問道。
“都是些妖言惑眾之話,臣不敢妄言。”太子垂首說道。
“給朕從實道來!朕要看看這天下是當真要亂了嗎!”正宣帝厲聲喝到。
太子起身伏地向正宣帝說道:“此妖言實在大逆不道,臣斗膽陳述,還請陛下贖罪。”說著頭也不敢抬大聲念道:“風沙之地起狼煙,欲撥霧靄見青天。凶星臨空灑血光,囚牛噬父為興燕。”
齊王聽太子念完整個人如同墜入冰窟一般,不知太子這所謂讖語從何而來。心中寒意讓他這個久經沙場,見慣生死之人也不自禁的手足冰涼。抬頭望向正宣帝,只見他眼中黃芒一閃而過,正冷冷的盯着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