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蜀王府

第三章蜀王府

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春,成都蜀王府鷲峰精舍,5五歲的朱厚煒冊封為蔚王正在同蜀王府長史鄭楷在聽松軒談論建立大邑工業區的事,在成都朱厚煒暫時做在蜀王府。同時還有萬戶、宋應星、吳敬、李時珍、孫雲球、楊慎等人商量正在籌建的大學和科學院。

朱厚煒在青城山調養的時候,在後山的一個山洞裏找到了那套百科全書真是萬幸。

公元1378年,朱元璋將他偏愛的第十一子朱椿冊封為蜀王,其時朱椿年僅7歲。

朱椿的母親,是朱元璋的郭惠妃,郭子興的女兒。

在歷史記載中,朱椿是一位非常熱愛文化的藩王,他與許多著名的文人都有交集。他曾禮聘方孝孺為世子的老師,收留宋濂的後人,並在成都開祭祀杜甫之先河。明史記載,他“獨以禮教守西陲”。

1382年,朱元璋親自下達了在成都修建蜀王府的詔令,還叮囑成都的官員說,要以後蜀的舊城為外垣,在其中築王城,不要着急,慢慢修。

他還特命國子監助教陳南賓為蜀府長吏,監工督理。經過九年的營造,到1390年,一座嶄新的蜀王府,終於在五代后蜀宮殿舊址聳立起來了。據記載,宮城前有菊井,“菊井秋香”還被譽為成都八景之一。

蜀王府被稱為“小故宮”,但蜀王府的歷史,甚至比北京的故宮還要長,因為故宮是明永樂年間才在燕王府的基礎上開始營建的。

在洪武年間的各藩王中,除去沿用元朝宮殿的燕王府與沿用宋朝宮殿的周王府,蜀王府佔地規模較大。其磚城高度三丈五尺,高於規制規定的二丈九尺五寸。蕭牆外南設御溝一道,稱金水河,在洪武初期的其他王府中較為少見。

明蜀王府的範圍,宮城朝南前門抵達現在的天府廣場,后牆抵達東、西御河沿街,東西宮牆分別是現在的東華門街與西華門街。宮城外面還有一圈皇城,皇城的範圍就更大了,南邊到紅照壁,北邊到騾馬市、羊市街、西玉龍街,西至東城根街,東至順城大街。

明蜀王府一改從古蜀到五代時期成都城市延續數千年的主軸偏斜的佈局,確立正南北向的中軸線,這在成都城市形態的歷史上,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

蜀王府宮城前門為端禮門,門內三重宮殿佈局在一條正南北向的中軸線上,大殿之後為宮室。在中軸線兩側,有大片的空白,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正好填補了這一區域的空白,刷新了對蜀王府內部格局的認識

有明一代,受封為藩王的皇子共有62人,建有50個藩王府,這些藩府分佈於全國各地,只有冊封在成都的蜀王,是在一省範圍內存在的唯一一個宗藩,被稱為“二百七十年富庶之藩封”。

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這座蜀王府規模雄偉,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麗的一座,北起東西御河,南到紅照壁,東至東華門,西達西華門,周長2500多米,面積38公頃多,其建築可與北京故宮比美。整幢建築坐北朝南,處處殿閣樓台、金碧輝煌。中軸線上的建築主要有承運門、承運殿、端禮殿、昭明殿等。

莊嚴的正門點綴着樂亭、表柱、三橋、石獅等皇家建築,令人感到肅殺之氣。接着是蜀王府的心臟——承運殿,該殿為蜀王理政之處,用西南名貴的楠木製成。北面有用楠木製造的蜀王寶座。再后就是蜀王居住之處,建築十分精巧華麗,園林精緻優美,小橋流水,鳥語花香,簡直就是人間仙境,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譽為成都八大景之一

蜀王在成都要代表朝廷演禮,包括地方官員定期朝覲,蜀王出面祭拜山川社稷壇、江瀆廟,親自

(本章未完,請翻頁)

躬耕等。“耕樂軒”是記錄躬耕之事的,“郭外躬耕二頃田,藜羹豆粥樂無邊,犁鋤播種當春雨,簔笠耘耔帶晚煙”。而“耕讀軒”則是一種耕讀情懷,“南畝日躬耕,西窗暮讀經,一犁常用力,數卷足怡情”。

由於蜀府地處西南,修建之初就有以壯麗的建築群向世人,向邊疆外族展示威儀的目的。明蜀王府雄壯威武還只是其表面,建築物的內涵更具文化禮儀之功效。

藩王們本身就是以帝國中心為本,作為帝國血脈的複製品,通過文本和圖像來接收和傳遞皇家的權力。

幾代明蜀王有意識地為王府建築注入文化內涵,體現了以自身實際行動藩屏帝室、拱衛中央的意志,突出地方堅決服從中央大局,為國家做出貢獻,從而在成都和西南地區達到“京城千里,皇恩咫尺”的效果,為完成國家大一統以及地方和平穩定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是明代蜀藩一直受到褒揚的根本原因,也是其相對以前和其他藩王的創新之處。在封建時代,蜀府有這種意識十分難得。

現在的蜀王朱賓瀚生於成化16年(1480),弘治4年(1491)十二月被封為世子。正德3年(1508),朱賓瀚去世,享年29歲,在位16年,謚號“昭”,即蜀昭王。

朱賓瀚最值得稱道的是,他和王妃劉氏的愛情。

劉氏是寧川衛(治所在成都)百戶劉明的五女兒,“以賢淑擇配”朱賓瀚。

弘治10年(1497),朱賓瀚與劉氏結婚。

3年後,兒子朱讓栩出生劉氏溫柔和順,端莊穩重。

作為王妃,她還操持家務,常常親自下廚為朱賓瀚做飯、做衣裳被褥。朱賓瀚生病,劉氏寢食難安,茶不思、飯不想,一心伺候朱賓瀚。朱賓瀚病癒,她才恢復正常生活。

在劉氏的輔佐下,整個蜀王府秩序井然,整齊嚴肅。

出發選址之前,先要在四川周邊收羅一批工匠:有造船的工匠、鐵匠,重點在冶鐵鍊鋼、火銃火炮製造、瓦匠、木匠、燒制琉璃(明朝已經有玻璃生產,當時叫琉璃,只是含雜質多、透明度差、帶顏色)瓷器的工匠、有礦山開採經驗的匠人、有製造工藝技術的工匠(製造擺件、首飾這一類的人就是這個時代工藝大家)

另外,再派出幾批人,就近到的杭州、南京、福建一帶收羅專門人才,目標主要是戰艦製造工匠,冶鐵、鍊鋼的工匠,有數學、物理、化學等西學學識的人才等。

朱厚煒選琉璃匠人、瓷器匠人各一人,王府衛士兩人做幫手,令他們前往彭州白水河一帶尋找石英石礦和質地較好瓷土。找到石英石后立即開採帶回一車運回,瓷土需要買下土地,長期使用。

石英石是光學玻璃的原料,白水河的石英石是最好的優質礦石,朱厚煒打算用於生產望遠鏡、炮鏡、步槍瞄準鏡。

需求量不大,不必建立礦山連續開採。另外派人就近尋找矽石、長石、石灰石,這些都是普通原料,用於製作普通玻璃。

選鐵匠兩人

(本章未完,請翻頁)

,派往樂山尋找鐵礦,到大邑以西找煤礦,到自貢、宜賓一帶找銅礦帶回礦石即可。

這些礦產地址都是朱厚煒在朱懷化前世記憶中查到的,隨時查閱這些資料已經成了朱厚煒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朱厚煒也給他們講授了一些找礦的必備知識,攜帶一些必備的工具。

首先是工場選址。

工場總的面積大約需要20000畝以上的土地,當然主要取荒地、山地,四川全省都是蜀王府管理。

朱厚煒是皇子是要封地的,被冊封為蔚王,食邑大邑、邛崍兩地,皇長子朱厚燳冊封為太子、朱秀榮冊封為太康公主。而且大邑、邛崍、樂山周邊有豐富的煤、鐵、天然氣和石油資源。水力資源也很豐富,交通便利。

選址要求盡量在岷江岸邊(取其偏僻),樂山(嘉州)河岸要有方便建立碼頭的位置,擬建的碼頭應該可以停靠500料(古代衡量船隻大小的計量單位,大約兩料=1噸)的大船。內河中500料算是比較大的船了,但是在海上還屬於小船。

朱厚煒的計劃為內河艦隊及近海艦隊造500料的艦船,如果火力猛這種船可以暫時充作近海主力艦了。

整個工場區劃分出造船的船塢、原料成品倉庫區域、冶鐵鍊鋼和有色金屬冶鍊的區域、木材、鋼鐵加工廠房區域、原料加工區域、火藥加工區域、住宅生活區等等。同時還必須考慮作為方便使用水力的位置,因為除了水力,現在沒有其他動力了。

工業區主管馮綸早就在工廠區等着朱厚煒了,一見到他進來,立刻拉着去了廠區後面的一個大工坊,這個工坊有些特殊,因為裏面的工匠都是有品級的官員。他們都是因為技藝精湛,才被提拔為官的技術性官員,工作的內容就是利用他們精湛的技藝。對現在的工藝或技術進行改進,相當於後世的研究院之類的。

明代匠戶是世襲身份,隸屬於工部﹐分輪班匠﹑住坐匠二類。明初規定﹕輪班匠須一年或五年一班輪流到官方手工作坊服役﹐每班平均三個月。住坐匠則是每月到官方手工作坊中服役十天。但是到了明末,匠戶制度土崩瓦解,匠戶只需要繳納銀錢就可以免於服役。每名輪班匠每年納”班匠銀”四錢五分,住坐匠則須月出銀一錢。

成都的手工業和商業都是相當發達。朱厚煒創建這個工業區就定下了規矩,因為保密的原因,沒有經過馮綸的允許,連他這個皇子也沒辦法批准人進去。

進到這個大工坊后,朱厚煒好奇的四處打量,發現這裏佔地面積極大,而且按照行業的不同,劃分出許多的區域,比如朱厚煒見到的就有造紙、建築、織染、陶瓷等等,每個區域裏少則三四人,多則數十人,或忙碌或討論,看起來一幅十分繁忙的景象。

朱厚煒他們要去的冶鍊區域在最中心的位置,離着還有好遠,朱厚煒他們就看到幾座高高的爐子立在那裏,上面似乎還有人在走動。

朱厚煒知道這是用來煉鐵的高爐,高爐煉鐵的技術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到了唐朝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十分成熟的冶鐵技術,朱厚煒對這種技術能做的改進很少,關鍵還是對現在鍊鋼技術的改進。

(本章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風起兮雲飛揚之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大風起兮雲飛揚之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蜀王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