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濤集
一
一九二七年“八一”革命后的第三天,那是陰鬱的一天,清早,我同一氓兩人從廬山下來。我們是忙裏偷閑,在分外冷落的廬山上只待了一夜。
在大暑天,正好避暑的時候,避暑勝地的廬山偏會冷落,說不定會有人奇怪吧。但假如明白了當時的局勢,那就一點也不會奇怪了。
那時是大革命的分化期。蔣介石已經背叛了革命,在南京勾結帝國主義和國內的封建殘餘,和武漢的所謂赤色政府對立。但那“赤色政府”究竟赤到了怎樣程度呢?五六月中在河南和張作霖作戰,雖然打贏了,然而犧牲很大,而迎接出來的西北軍卻主張和南京妥協。就這樣,內面潛伏着的反動勢力便抬起頭來,逼得投機分子們汪精衛和孫科之流逐漸右傾,解除了中國總工會的武裝,並解散了總工會和農民協會,而結果連政府本身也不能不逃難了。
武漢政府所依賴的唯一武力,是張發奎所領率的第四方面軍,這裏包含着原有的第四軍和第十一軍,還有賀龍的兩師人和葉挺的兩師人,軍容是相當盛大的。本來堅守着武漢,和唐生智、何健等所代表的反動勢力作一堅強鬥爭,也未嘗不是辦法。但由於長江下游的封鎖,汪精衛等的自私與無能,而更加上張發奎的想保全實力,終於全面退讓,所有的政府要人和軍隊,都移到南潯鐵路沿線來了。
所假借的名義倒是很堂皇的,東下討伐南京蔣介石。但在實際上,政府要人在和南京方面勾結,企圖寧、漢合作;軍事方面的人,特別以“保護阿斗”自居的張發奎,則是心存觀望。他之佔據着南潯鐵路沿線,連他自己都很直率地對我說過,是“進可以談,退可以走”。——還要向什麼地方退走呢?退回廣東去,由北伐而南旋了。
革命的形勢是這樣,真正的革命核心也就採取了新的動向,突破那些已腐或將腐的果皮果核,而迸發出新的根苗來。那就是在八月一號在南昌所揭幕的八一革命的意義。參加了那次革命的主力是賀龍、葉挺的四師人,另外還有後來走了岔路的第十一軍的舊部。這樣一來,把張發奎的部屬幾乎抽成了一個真空。
避暑勝地的廬山要遭冷落,自然是理所當然的事了。
二
我那時是第四方面軍的“黨代表”,照例是兼攝着政治部主任的。我們跟着軍隊也到了九江。駐紮在一座已經放了暑假的教會學校裏面。
我同張發奎通了電話,他要我立刻到他的指揮部去商量善後的辦法。我去了,那是在一間兩面臨著庭園的樓房,陳設相當零亂,除張發奎之外,還有兩位新任軍長黃琪翔和朱暉日也在座。他們也才接到八一革命的消息沒有好一會,面容都很頹喪而又興奮。
張發奎和我商量的就是解決政治部的事情。他主張解散,我也同意了。這是一種革命的邏輯,在當時一般認為:凡是干政治工作的都是共產黨。八一革命是共產黨發動的,所有的政工人員自然也應該共同進退了。
四方面軍政治部雖然成立不久,但它是跟着我一道從總政治部分化出來的,它卻集中了人力物力的精華,單是騾馬我們就有四五十匹。這在二十年前,不要說一個政治部,就是一個師部或軍部都還沒有這樣的豪華。那些東西,我們既然拿不走,也就樂得慷慨,全部移交了。但是我們的結論是:人員一律以禮遣散,不作留難。
三
張發奎和我,本來是有些相當的友誼的。北伐期中,我們共同過甘苦,尤其是在河南作戰的時候,我以總政治部副主任的資格曾經上前線去慰勞,在新鄭我們作過一番深切的談話。我認為我們那時進河南作戰是錯誤了,應該趁着南京的勾結還未成功之前,先討蔣而後討張。他那時很尊重我的意見,說我們是志同道合。故在回武漢之後,他升為第四方面軍的前敵總指揮,也就邀請我做他的“黨代表”。但一從我做了他的“黨代表”之後,便由“志同道合”一變而為“貌合神離”。你要向他提供些意見,他一句口頭禪,便是“書生之見,紙上談兵”。於是我們的交情便進了一境,由“貌合神離”再變而為“分道揚鑣”了。
當我們在同意之下,決議解散政工組織之後,他卻關心到我個人的進退上來。他問我打算怎麼樣,我回答他打算到南昌去。他卻希望我能夠跟着他走。他說,他個人打算乘日本船偷偷到上海,再由上海到日本去,部隊交給黃琪翔和朱暉日帶回廣東,希望我能夠幫他的忙。他自然是看上了我是日本留學生,懂日本話,夠做他的私人秘書,但我謝絕了。
不過在這兒我倒也應該感謝他,我雖然堅持要到南昌去,他也沒有阻攔我,而且還幫了我一點小忙。
他說:“要到南昌去,至遲今晚上就要動身。我們回頭就要下戒嚴令,今晚上的口令和特別口令可以照發,明天就不能保險了。”
還有,也是他說的,要到南昌去,最希望為他傳達一點意見:
“第一,我希望他們儘速退出南昌,因為我的部隊也要到南昌去,免致發生衝突。
“第二,我聽說他們要回廣東,我希望他們走東江,不要走贛南,因為我的部隊要走贛南回廣東,免致發生衝突。
“第三,河水不犯井水,我們彼此不相干犯,我希望革命委員會以後不要再用我張發奎的名義,做愧儡我不來。
“第四,我對政工人員一律以禮遣散,希望他們不要傷負了我的人。”
這些話我請他筆記下來,他很勉強地用鉛筆來在隨便一張紙頭上寫出了,但不肯簽名。不過,儘管不簽名,儘管用鉛筆,這總算是他自己的親筆文件了。
四
就和毀壞一個器皿是很容易的一樣,解散一個組織當然也是很容易的。沒有費上半天工夫,整個方面軍政治部和留在九江的一切政工人員都一律遣散了。但只剩下四個人決定在當晚一同趕到南昌去。
這四個人是誰呢?便是李一氓、陽翰笙、梅龔彬和我。一氓是方面軍政治部主任秘書,翰笙和龔彬是屬於四軍和十一軍的軍政治部的,職分我記不清楚了。我們是在下午六點鐘的時候聚齊。此外還帶了兩位勤務兵:一位是一氓的小勤務兵,另一位是我的大勤務兵。這兩位勤務兵的姓名,我也記不清楚了。
戒嚴令是很嚴厲的,六點過後街上已經很少行人,車輛不用說更不能通行了。街頭隔不幾十步便有哨兵站崗,槍頭戴上刺刀,如臨大敵。我們依然是穿着軍服的,在天光還不十分暗淡的時候,當然可以通行無阻。
那天是特別陰晦的一天,等我們快要走到火車站的時候,天色已經朦朧下來了。於是“口令!”……“特別口令!”的叫唱,把那嚴肅的氣象弄得更加嚴肅。
在車站附近的一條側街上,替我扛着一口小皮箱和一卷被條的我的大勤務兵,突然把擔子放下,當街向著我跪了下來,流着眼淚,向我叩頭。
我們都吃了一驚,問他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哭着把意思說出了:“請饒恕我吧,我家裏還有一位八十歲的老母親!”
這位勤務兵是湖北人,他是從武漢跟着我來的,看起來很雄壯,沒有想出才這樣膽小。他自然以為我們是上殺場,要他的命了。真是糟糕,他早又不說!但也只怪我們以貌取人,在事前沒有經過一道甄別。
這有什麼辦法呢?只好請他回去,我便把被卷也送了他,把小皮箱接過手來自己提。
五
車站上的人是很值得感謝的,尤其是鐵路工友。
火車的交通已經停止了,據說在塗家埠以南有一道鐵橋被炸斷了,火車頭留在九江的也只有兩個,其他的都在南昌被扣留了。要去,就只好乘手搖車,但保不定能夠到達。
車站上的人叫我們不要去,認為很危險。他們又說,外邊還有這樣的風聲,說不定南昌那邊還要打過來。
但我們堅決要去,請他們準備手搖車。他們答應了。北伐期中,鐵路工友是有很好的組織的,他們知道了我們的來歷,尤其自告奮勇,願意把我們送到南昌去。
手搖車是一種正方形的木板車,下面四個滾子放在鐵軌上,上面橫置着一把固定的有靠背的長椅,可以並坐三兩個人。搖車的人站在椅背後,搖着兩邊的發動機,車子便自然滾動起來。
我們連人帶行李佔了兩架手搖車,我和一氓和他的小勤務兵佔一架,翰笙和龔彬佔一架。每架兩位工友替我們搖,搖起來的速度,似乎和火車的速度相差得並不怎麼大。
是漆黑的夜,沒有月,也沒有星。除掉到了車站,站上的電燈顯得分外輝熄之外,沿途只於黑影森嚴中偶爾露出一些農家的燈火而已。那是情意深厚的燈火,好像是親人的眼睛。沿途都有哨兵站崗,走不好遠便有“口令!”“特別口令!”的吶喊,在這之中還可以聽出扳機柄的聲音。
工友們很賣力。他們是輪流換班的,搖得二三十分鐘光景便要換班一次。那樣的時候並不一定是在車站上,車上的人把車停着,只要向暗中一呼喚,便有回應的聲音,接着便有人提起燈來換班。一聽了我們的來歷,新來的人又勇氣百倍地接着把我們搖向前去。我們在路上換了好幾班。在夜深應該睡覺的時候,要工友們起來作分外的服務,但卻不曾聽見他們出過一次怨言。真是值得感謝的事啊!我們是南面而坐的,真好像是南面王一樣!
我們不斷地劈進柔和的夜空中,劈出浩蕩的長風來,感受着萬斛的涼味。
六
到了德安車站,已經是半夜過後將近一點鐘的時候了。
月台上,橫七豎八地堆積着一些貨物的包箱,有一排人光景在那兒守衛。
雖然叫了口令,把口令也應對上來了,但士兵們一定要我們停車,不准我們過去。
一位短小精幹的人來了。一眼看去使知道他是廣東人,哨兵向他敬禮,稱呼他是排長。
我對他說:“我是黨代表,受了總指揮的囑託,有重要的使命要趕到南昌去。”
那人用多少已經官話化了的廣東話,鐵面無情地回答說:“唔得!就系總指揮自己來,也唔得過!一定要有營長慨命令先至得!”
“營長是不是在車站上?”
“唔在,在德安城裏!”
“今晚好不好去通知他?”
“唔得!聽晨我同呢一道見佢去。”
真不愧是“鐵軍”的少校,斬釘切鐵地說了這幾句話,他又各自回車站裏去了。
士兵裏面也有些是四川口音的,其中有一位帶着同情安慰的意思說,這德安是最後一道防線啦,不是輕易可以通過的。前面十里路光景,還有一個尖兵站,這兒就算通過了,那兒你也通不過。
“你們的營長姓什麼?”
“姓張,張總指揮的張。”
糟糕!這一張比那一張更難說話,我開始有點疑心了。我疑心的是張發奎在玩花頭,當面做人情,背地裏擺這一關來讓我們不能過。
但是有什麼辦法呢?過不了的,的確就是張總指揮自己來也怕過不了。我們便決計在車站上過夜了。
搖車的工友們是有朋友的,他們要我們跟着他們去找一個宿處,我們謝卻了。四個人加上一個小勤務兵,就坐在那手搖車上,睡了一個半夜。
七
德安城離車站還有五六里路光景,那是在鐵路東面。第二天清早,在八點鐘左右,我們算得到那位廣東排長的許可,讓小勤務兵在站上看守行李,我們四個人進城去見營長。他自己並沒有陪伴我們,而是派了兩位士兵荷着槍,上着刺刀,把我們送去的。我相信,他一定和營長通過電話,而得到營長的許可,叫他那樣做的。照官制,黨代表和總指揮是平行的,而且有監軍的任務,一個營長就勞他的尊駕,親自到車站上來迎接迎接,論理也還應該。不過在這樣內部起分化時的黨代表,事實就等於“共產黨的代表”,派兩位武裝的兵士來護送,倒是最合格了。
這一天是晴天,迎着清早的太陽,在一片甘薯中向德安城走去。
營部駐紮在一個中學校裏面,我們被衛兵引進了一間課堂,那便是營長的辦公室兼寢室了。在黑板下陳着一張行軍床,床上便睡着那位營長。他受了通報,看見我們進了課堂,便很想撐起身來。一眼看去,他是在害病。我勸他不要客氣,但他仍然抬着半身,指揮我們在附近的課椅上坐。
營長也是廣東人,說他在發瘧疾;看那樣子的確也很狼狽,臉龐是瘦削而灰黑的。
我估計他一定認得我,但我卻不認識他。
我把來意告訴了,並把張發奎的親筆文件拿出來給他看。我告訴他:“這是機密要事,故爾只能用鉛筆寫,也不好署名。但總指揮的親筆,你總是認得的。”
營長沒有多麼留難,只是說要到南昌,恐怕也很困難吧,有幾處鐵路聽說炸斷了,不通火車。但他立即命令在那課室里的一位下屬,寫了一張路條,寫明“有某某官長四名,勤務一名,准予通行”字樣。我們便算得到了通過最後一道難關的把握了。
營長也很關切着當前的情勢,他說:“我們大家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人要打自己人?”
我因為不明白他的思想底細,沒有多說話。我只是說:“一定打不起來的,請放心。南昌的革命委員會裏面,不是還有張總指揮的名字嗎?他們只是反對蔣介石和汪精衛,並不反對總指揮。大家都希望趕快回廣東,說不定我們可以在廣東再見。”
就這樣,我們便告辭了出來,循着原路走回車站。這次的心境特別輕鬆,我自己都在佩服我自己的機敏。幸好當張發奎和我談話時,我要求他寫出了他的意見,不然不是要很費周折,而且說不定還要遭意外的危險嗎?
八
回到車站,立即又坐上手搖車出發。
在前面十里路左右,的確有一隊尖兵在那兒守衛,有一班人的光景。
見了營長的路條,毫無留難地便讓我們通過了。
真是愉快呀!過了這一線就是我們的自己的天下了!太陽照得特別的光明,南風吹得特別的馥郁,田園青翠得特別媚嫵。兩條鐵軌發著銀白色的光,就像專門為我們鋪設出來的那樣,坦坦蕩蕩地絲毫也沒有阻擋,要把我們運往革命的樂土。
工友們也搖得特別起勁,不斷地只看到兩邊的林木往後飛。眼前的大地真是活着的,一切都在笑,都在跑,都在長風中發著浩歌。我們有時也讓工友們坐在椅上,自己去搖它們。都是自己人,在車上是無話不談,毫無顧忌了。
我同一氓坐的車子是跑在前頭的,不知道是車輪的活潑,還是人力加緊的緣故,我們跑得特別快。翰笙和龔彬坐的那一架,有時他們一齊起來幫助搖,但也搖不過我們,總是落在後面很遠很遠的,要相差十幾二十分鐘的光景。
“這樣的手搖車,坐着實在是再舒服利落也沒有。我這回要算是坐第二次了。前一次是往河南慰勞前線將士的時候,由信陽坐往新鄭。那時是六月初,棗子樹正在開花,河南平原很多棗樹林,車子在棗樹林中搖過,一望無涯的棗花,漾成一片香海。那是使我終身難忘的一種印象。”
這個回憶自然會被喚醒起來,活鮮鮮地。在我們的車快要到塗家埠的時候,我向一氓說著,而於十分快意之中卻表示了一星星的不滿足:“江西境內的風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希望能有一項有特徵的東西,足以使我們這一次的旅行,增加點色彩。”
說也奇怪,大抵人在走順路的時候,希望總是容易得到滿足的。
就在我們達到塗家埠車站那一段期間,同樣使我終身難忘的另一種印象,出現到我們的眼前來了。
九
塗家埠是一個大車站,位居南昌與九江之中。這在軍事上是一個衝要的地方。周圍有水迴環着,因而在南北兩段的鐵路上都有鐵橋。當北伐軍在江西境內和孫傳芳作戰的時候,孫傳芳便屯駐重兵於此,借鐵路的聯絡,以策應南昌與九江兩端。攻破塗家埠是很費了點力量的。
我們到達了塗家埠,倒也並不是將近一年前的戰績驚悚了我們。認真說,那樣的戰績,在車站上是絲毫也看不出來了。但在那車站上確實有一樣東西驚悚了我們,至少是我自己。我們在車站上,看着一列火車停在那兒,有三個車廂都擠滿了兵。還有好些服裝不整的兵,擁擠在月台上。火車頭向著九江的一邊,升着火,正冒着煙。
“這是怎麼回事呢?”我驚訝了,“已經可以通車了嗎?”
我們的手搖車本來還沒有到換班的地點,但我要他們停下了。我到車站上去找站長。站長就在那月台上,我問他那火車是怎樣的情形,他說,他也不清楚,是從牛行開來的,他們逼着加煤加水,要開往九江去。
“不是說有鐵橋炸斷了嗎?”
“看情形大概是沒有炸斷吧,不然火車怎麼能夠開來呢?”
情形算弄明白了。我在心裏這樣想:這列火車是不好讓它開往九江的。假如開往九江,那不是替那邊增加了一個火車頭和三個車廂嗎?而且證明鐵橋並沒有斷,不是又可以立刻通車運兵了嗎?
因此,我便向站長說,要他不要讓這列火車開出。
月台上的散兵看見我在和站長交涉,有的便簇擁上來。都是些沒有符號的徒手兵,顯然是在南昌被繳了械的程潛和朱培德的部隊了。他們看見我穿的是軍服,起初摸不準確我是哪一邊的人。有的喊我是“官長”,問我究竟是怎麼一回事,是湖南人的口音。我沒有十分理會他們。
我走進站長室里去打電話。天氣很熱,我把皮帶和上衣解了,脫在室內的一張床上。我是在褲帶上佩着一枝布隆寧手槍的。我打電話給牛行車站,要他們轉南昌的賀龍和葉挺,報告他們我到了塗家埠;並希望他們注意鐵路的交通,要斷絕就應該嚴密。
當我在打電話的時候,一些散兵便擁在窗外聽,他們自然看準確了我的身份,知道我是什麼人了。
電話不容易打通,我又走出站長室,想找一氓來再打。待我走出月台的時候,那些散兵便簇擁上來了,立即把我包圍着。我頓時感覺着情形的嚴重。我的手槍是上了子彈的,但不是拔出來自衛的事,而是護衛着手槍不要被人拔去的事了。我把兩隻手緊緊抓着手槍,約略二十名的散兵便來抓着我。有的在喊打,有的不作聲地只是出手出腳,有的爭着搶我的手槍,有的爭着搶我的手錶。眼鏡被打掉了,自來水筆被搶去了,手錶被扭去了,我仍然死命地保護着手槍。從月台被打下軌道,當我傾斜着還沒有倒上軌道的時候,一個傢伙從附近順手撿了一個大石頭向我當胸打來,但幸好只是一個大炭渣。
十
大家的目標都在爭取我的手槍,我又被暴徒們從軌道拉上了月台。二十幾個人扭着一團,我被打倒在月台上了。結果,皮帶終竟被扭斷了,手槍被一個人搶了去。他舉起來,楞着仰睡在地上的我。就在這一瞬間,我自己的腦筋真是清涼透了。那真是形容不出的一種透徹的清涼。
種種的回憶在那一瞬時輻湊了起來。
一年半前由廣東出發的時候,霍亂症正在流行,在爬南嶺的途中,看着看着一些伕子和士兵,便倒在路旁死去,然而我沒有死。
去年八月三十號打到武昌城下,跟着士兵一道去衝鋒,紀德甫是陣亡在賓陽門外的,然而我沒有死。
蔣介石已經叛變了,並且下了我的通緝令,我還公然到過南京,並和軍部的人員同坐一部火車由蘇州到上海。那時我也沒有遭逮捕,也沒有死。
由上海回到武漢的時候,坐着一隻英國船,船到南京城下,正遇着孫傳芳反攻,兩軍隔江炮轟,船隻好停在江心五天。那時我也沒有死。……
然而,沒想出才要死在今天,死在這塗家埠,死在這些被繳了械的亂兵手裏呀!……
清涼的意識在替自己不值,然而很奇怪,那枝手槍卻沒有送了我的命,而是救了我的命。
當那個把我手槍搶去的人高舉手來的時候,一群毆打我的人卻把我丟開,大家跑回頭去爭搶那枝手槍去了!
這樣一個好機會還能失掉嗎?我的生命便乘機脫逃,一直穿過車站,走向後面的一排工友房下。那裏有齊胸高的一排方格窗,都是開着。我便在一個窗口上,用兩手一按,跳進房裏去了。房裏沿壁都放着床,在靠北的一張床上,一位中年婦人,正抱着一個乳兒在午睡。她被驚醒了,我把來歷告訴了她,請她不要聲張。
不一刻,外邊的哨子響了,有火車開動的聲音。我知道是那站長被迫着把火車開出了。但到了這時,我也無法挽回。等調勻了氣,我又慢慢從工人房走出。
奇怪,剛才那麼高的窗,一按便可以跳過的,現在卻是移步都感覺艱難了。雖然還在興奮當中,但周身都已感覺着有點微痛。
十一
一場險惡的風波過了,在月台上又看見了一氓、翰笙和龔彬。一氓也挨了打,他是被一部分人追進一間待車室裏面,躲在一隻角落裏,雖然受了腳蹴,但還沒有什麼嚴重的傷痕。
翰笙們的車到得遲,他們停在站外,正是我們挨打的時候。翰笙因為往田裏去小解去了,得免於難。龔彬受了一部分人的追逐,幸好開火車的哨子響了,散兵們都丟下了人去搶乘火車去了。
小勤務兵呢?失了蹤。這在我是一件很遺憾的事。
當我在月台開始挨打的時候,我看見他在月台的南端,把身上的駁殼拔出來,想要救護我,然而另一群散兵卻把他簇擁着了,以後便不知道他的下落。車站上的人說,他被簇擁上火車去了。這定然是實在的。因為始終沒有聽見開槍的聲音,月台上也沒有什麼血痕,他被架去了是毫無疑問的。但他的死活是怎樣,我們至今都不知道。
那小朋友怕還不足二十歲吧?他是從前我們在南昌工作的時候跟着一氓的,一氓一定還記得他的姓名和籍貫,我是絲毫也不記憶了。只是記得他有一個還未十分成熟的身子,相當結實,不足五尺高。有一個桃子形的臉蛋,相當豐滿而健康。的確是一位純潔可愛的小鬼。但從那時以後,我們便一直不知道他的下落了。
他到底死了,還是活着的呢?假使是死了,那可以說,完全是為了我的輕率造次而死,而且他還是存心救我並打算開槍的,他更完全是替我而死了。
大家的行李都被搶光了,最可惜的是我在北伐期中的一些日記,還有是一口皮箱裏面裝滿了的二十七枝駁殼。這武器沒有成為人民的武器,而成為反人民的武器了。
1948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