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鄧士載再出奇論(四)

第九十章 鄧士載再出奇論(四)

在這五個方式之中,微臣最為喜歡的反而是解下的策問。

策問在這五個方式之中,也是最為實用的一個。這策問需要考官就當下時物進行提問,考生們當面書寫作答即可。這不僅考核士子的能力,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也是在考核考官的能力。

時務策涉及國家現實問題,可以使士子們從故紙堆中爬起來,脫離教條,面向社會,觀察、思考問題,設計解決辦法,真真正正的為我大魏帝國所效力。

詩賦,很容易理解,只需士子們按照考題做詩、賦各一首即可。

詩賦考試要求士子有相當的歷史文化知識,不然的話,是沒有辦法作答的。

另外詩賦考試也還要求士子考生具有生動的形象思維能力和審美感受能力,因而比帖經墨義之類要清新活潑而富於靈氣。

當然那詩賦考試也還可以看出考生掌握語言文字的能力水平,這也是在我大魏朝廷和各州郡府衙為官從政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另外也便於在考核中將士子的優劣得以區分。

因此詩賦取士,的確具有相當的合理性。

以上之墨義、帖經、策問、詩賦、雜文,便是微臣所思慮的關於科舉制的考核之法。

現如今,大魏興學已有十數年。各地的州郡國學館,以及私立書院,早已是遍地開花了。

當然各州府適齡的少年,十有七八都可以進入學館和書院讀書的。

當初我大魏在興學之時,曾下令需要集百家之長,諸如:法家、墨家、儒家、道家、陰陽等等的精髓,為天下的讀書士子進行傳教。

而微臣剛剛所提及的關於科舉制的考試科目和考核形式,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針對各書院所教授的課程來定的。

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微臣之科舉制,也正是為了繼續弘揚這一理想而做。”

此時的承明殿內,早已經是鴉雀無聲,即便是皇帝.曹丕、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這三兄弟,在事前都已經聽鄧艾詳詳細細的解說過一次這科舉制了。

可當鄧艾在這承明殿再次敘述的時候,那種震撼感絲毫未見,似乎還有更加上升之意。

其餘的眾臣們,諸如司空.戶部尚書.陳群、御史中丞兼禮部尚書.司馬懿、老太常.工部尚書.董昭等人,心中那份震撼感,就更加的不言而喻了。

即便是自詡對鄧艾頗為了解的司馬仲達(司馬懿,字仲達),此時只覺得自己似乎一點兒也並不了解他了。

司馬懿滿眼驚訝的看着大殿中,身着硃色二品尚書服,手捧潔白象牙芴[wu]板,一邊微微踱步,一邊夸夸其談的鄧艾,他的身上哪還有一絲當年那個,挽着褲腿手捧青書,在田中忙碌的影子。

甚至當初那個年輕人身上,唯一的一個口吃的毛病,如今也被他磨滅的一點兒都沒有了。

“世間怎會有如此之萬人,可惜啊,可惜......士載,你我終將要分道揚鑣.......不死不休了......”

司馬懿心中暗暗揣道,隨即不禁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只是他的這些個舉動比較隱晦,完全沉浸在鄧艾“科舉制”的眾臣們自然也並沒有發現。

曹氏三兄弟、司馬仲達以及眾臣的反應和心中所想,鄧艾自然是不知道的,此時的他正完完全全的進入了自己的那個小世界。

“另外,關於負責‘科舉制’的府衙,和舉辦時間,微臣也已有所度量,還請陛下和諸位臣公大人暫且一聽。

臣以為,這科舉制事關天下士子,和我大魏的千秋萬代,自然不能馬虎對待,應當由尚書省來全權負責。具體由六部之中的吏部還是禮部來負責具體的細節,還可以再慢慢斟酌。

既然要行科舉,那必然也得有一個專門負責的專門下屬府衙,而這個下屬具體安置到禮部還是吏部,待事後商定了再決定。

不過微臣愚以為,這負責科舉的應當由司馬仲達大人的禮部來負責,吏部已然節掌天下一十三州和朝廷中樞所有官員的考核、選拔了,如果再掌握了天下士子的晉陞之路,恐怕......

當然,微臣畢竟也只是凡人之軀,慮事不能夠完全周到,這些需要陛下您來聖裁才是。”

此話一落,殿內其餘眾臣不免驚訝不已。他們總以為,這鄧士載(鄧艾,字士載)既然思創了這千古奇聞之“科舉制”,自然也應當把這科舉制的節制之權攬到自己手裏才是。

可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他竟然把這樣滔天的權力,交到了司馬仲達的手裏。此種深意,恐怕不太好揣測的。司馬懿對此確實心知肚明的,這種分擔壓力的伎倆,在他這裏還是嫩了一些。

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有了偏見的時候,無論他做什麼事情,都是不懷好意。反之亦然,如果一個人對另一個人親近且有好感的時候,即便他做的事情是錯的,他依舊偏執的認為他做的是對的。

而司馬仲達很顯然,現在就是已經陷入了這樣的怪圈。

近些年來,他與鄧艾的關係雖然有了裂痕,且大不如從前。但是鄧艾對他的知遇之恩,始終沒有忘記,所以也才會在朝廷接下來必然會大舉推行“科舉制”的時候,將這掌管天下士子考核的權力,交給了他。

這科舉制,也必然是會推行的。只要皇帝.曹丕還在位,江陵王.曹植和任城王.曹彰也都還在,這鐵三角就如鐵桶一般,不會被攻破。

即便是皇帝.曹丕不在了,那太子儲君.曹睿在科舉制的上面也肯定會堅決的推行的,只是......或許......

另外,即便是自己最終落了那大秦變法之時商君的下場,可是這科舉制也必然會千代萬代的傳下去的。這不是為了某個人或者某個氏族的私利,而是為了天下所有的讀書士子,也是為了大魏江山的穩固。

鄧艾如此想着,心懷着天下萬民和自己的君父。

可司馬仲達的心思,卻悄悄的變了,他剛想要說些什麼,可還是活生生又將想說的話咽了下去。

因為他知道如果這科舉制要實施的話,那首當其衝受到摧毀必然是陳長文的“九品官人法”和各大氏族的利益。尤其是那陳長文,作為曾經親密無間的曹魏四友,司馬懿對陳群的了解,還是比較深刻的。

他也知道,陳群這個人,是比較忠厚老實,有時也願意吃些虧,但這並不代表着他不聰敏。相反,陳群是個真正大智若愚的人,他培養的兒子征北將軍.陳泰就是很好的證明。另外,如果家族的利益在得到極大威脅的時候,他也必然不會坐視不管,挺身而出的。

想到這裏,司馬懿不禁偷偷地瞄了一眼那不遠處的陳群。事實也果如他所料,陳群此時的臉色已經漸漸鐵青起來了,這也是這麼多年以來,這個“老好人”第一次在大庭廣眾有這樣的表現,只是他自己還在強行隱忍罷了。

而那鄧艾似乎並沒有看見這些,也似乎是早就料到了這樣的結果,所以他的演講並沒有停止。

此時的他還在那裏侃侃而談,“另外,微臣愚以為,這科舉考試可按舉行地方的不同,定製分為‘發解試’和‘省試’。

這人員考試首先應當在各地方州郡進行舉行,而舉行時間應當以秋季為最佳。待他們考核合格,選拔結束之後,再由我朝廷尚書省進行測試。

這考試人員沒有門第上下之分,意思也就是說無論是在國學館讀書的士子,還是各私立書院讀書的士子,都可以按時報名,參加考試。

而每年秋十月,是各地方州郡向我朝廷進貢糧稅特產的時間,考核合格的士子們,也正好可以跟着各州郡的車隊一起進京,因此微臣將其稱之為‘發解試’。每個州府考核合格的士子第一名,也可以稱之為‘解[jie]元’。

帶各州郡考核合格的士子抵達京城之後,也依然是隆冬時節了,偏遠一點兒的或許得到深冬時節才能到。

因此,尚書省舉行的考試最好在次年的春天正月里舉行,此時也是農閑時刻,是最合適的時間。待到二月,這些士子考生的考核也就結束了。

屆時,再有尚書省專人負責進行放榜,將合格上榜的人員於帝都進行公佈,並昭告全國一十三州。而上榜錄取者,可以稱之為登科及第。

第一名可稱之為狀元,第二名稱之為榜眼,第三名可稱之為探花。其後第四至第三十名可稱之為進士。當然這進士的數量可以根據每年參加考試的士子,酌情進行刪減。

另外,這科舉最最重要的特點是,不分世庶,向全天下開放。

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氏族子弟,都可以參加。讓平民百姓的子弟們,不再因為沒有伯樂賞識,而失去了報效國家的道路。

繼往聖之絕學,開萬世之太平。

科舉一制,臣無絲毫私心,皆是為了我大魏朝廷的千秋萬代,望陛下明察恩准。”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還政於朝之歸魏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還政於朝之歸魏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章 鄧士載再出奇論(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