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傳承(三)

第196章 傳承(三)

諸臣子魚貫而出的時候,楊倓剛剛做完皇帝楊昭為之佈置的試卷。

當看到房玄齡等人出來后,楊倓忙起身相送。

直到所有臣子都離開了,於內侍的通報下,楊倓才得入內覲見。

大興宮之後殿,本以為皇帝日常料理政事之所,楊倓並不陌生。

皇祖父楊廣為皇帝時,楊倓實際也有來過此地,於之印象最為深刻的,自然是內中擺放不少稀奇珍寶。

但父皇楊昭不同,一側多是書冊,另一側則多地圖,便是兩邊,每日間,還有專門的水桶放置的有水。

即是整個大興宮也如此。

用父皇楊昭的話說,此正為放火之用,以後便是大興城內,也要建造專門的放火司門,畢竟大興城內之居住人口太多。

在將來,是以如各郡之郡治所在,同當如此。

用父皇楊昭的話說,大隋百姓之於生命安全,當以為大隋朝廷之重中之重。

大隋天下之每年的火患,是以不少,傷亡更以萬計。這等情形,於大隋天下之於建築,多以木製建築為主,尤其城池內部,人口密集之地,更以如此有關。

加上平常百姓家,多以點油燈之物,是以增加了安全隱患。

設立滅過之司門,正是為了防患於未然。

楊倓在初了解到此事的時候,於普通人一樣,是以感嘆父皇楊昭之思慮。

如果治理百姓,皇帝朝臣多以從總體把控的話,但於細節之方面,更為不可或缺。

在此方面,楊倓於平日在楊昭的處事,耳濡目染之下,多有總結。

來到側殿之內,內侍是以退下,也只剩下了父子二人。

但看長子踏入,正在批閱奏本的楊昭,抬起了頭。

事實證明,長子楊倓確是繼承了老楊家的天賦,聰明之外,更有着獨特的政治天賦。

像昨日之事,他即已經聽到了密衛之彙報,不由得感嘆自己這兒子,僅僅只有十多歲,就已經學會了拉攏。

但以程咬金等親信部將,又怎麼會犯錯誤,為長子所收買。

他於內心之上,實際並不反感長子足見自己的班底。

但有一個條件,是以必須能堅持並以連貫他實行之大隋革新政策之班底,其中之人選,自要經過他之考核。

前番,長子楊倓,特意交際的長孫無忌,於楊昭看來,可以為之。但李世民,楊昭即不得不抱着一種謹慎態度了。

李世民之能力,毋庸置疑,無論是軍事還是治理,在之兩月前,得受乾祐令之後,已然表現的淋漓盡致。

於之上,楊昭實際一直在擔心,便是長子能否駕馭得住,誰也不知道李世民將來會發展成何等人物。

但毋庸置疑的是,只要他楊昭還在,李世民只能為大隋之建設者,於之魄力之下,只要李世民之才能能用以實事之上,以之為尚書,國相,大都不成問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在用人這方面,楊昭這些年來,那是沒得說的。

“坐吧!”

但見長子小心翼翼的將試卷遞來,楊昭接過之後,指了指下方的位子。

隨之,他本人一邊拿起了硃筆以做批閱,一邊道:“昨日去了城外農莊之所,見農人之於忙碌,可有什麼收穫?”

見父皇楊昭,沒有直接問起他關於“生產力”此中三個字的理解,而是問起了他於外所見之收穫。

在這方面,即是親眼所見,楊倓的收穫可多了!

楊倓坐在凳子上屁股,稍微往前移了移,身體前傾,語句恭敬道:“兒臣昨日見到了很多。

先說出城之前,兒臣之所見,即於父皇前次讓長安令,專門以整治大興城內,於捕快和城門守衛亂收費的問題之後,兒臣昨日之間,感覺大興城,要比幾月前,人流更多了一些。

即是聽侍從之打探,如青菜,糧食,還有本地之于山葯等諸多之物之價格,也多能從關中之地運來,以做買賣。

農人的收成,更以增加,便是城內百姓之買賣錢資,也花費的少了些。

此之於行,以為互惠互利。

現在,便是城內之百姓,無不感嘆父皇之恩。”

說完這些,楊倓吞咽了兩下口水,見父皇楊昭未有表示。

其人一頓,繼續道:“在兒臣出城之後,但看父皇正以讓人在拓寬道路,是以為往來無家可歸、身體健康的流民之所屬。

其中人者,只要幹活做工,就能有吃食,就能有住處,其中之花費,官府實際之於掏出一部分,但所行之事,卻是利於百姓。

兒臣於此,正以思考,可否將此中之於行徑,推廣到大隋多地之地?”

楊倓說完這件事,偷偷望了眼,但看父皇楊昭抬起頭,慎重的打量了眼他,聽之道:“太子,汝真以為,便是此舉,能解決流民之患乎?

汝且記得一句話,天下之於事者,尤以百姓之間,不患寡而患不均也!

便是普通百姓,辛苦以勞作,日夜不停,才能養家餬口。

以當下於流民之處置,實際已有優渥,長此以往,或會專門形成以做乞討之流民。

便是朕之所行,正是擔心天氣變寒冷之後,會有凍死之事發生。

此為下策,便也是想拯救一些人。而實際上,也是治標不治本罷了!

流民之所以為流民,乃是其之不固定,這等之行,即是官府不做引導,很容易出現混亂,乃至於犯罪之事。

遂,為天下之穩定,為地方之於穩定事,此中風氣,不可長也!

不過,太子之言,以做收容之所,以為可以。

此中又為福利院,便是江南早有實驗。

養無家老幼之所,以此看之,大隋之於國庫,每年當以多處一些。”

父皇楊昭之言。

含有批評指點,亦含有讚揚。

這讓楊倓心中有些嘆息,原來看似簡單之事上,往深處去探索,內中還蘊含著這麼多的毛毛道道。

所謂不能看錶明,要多往深處想,國計民生,尤其該如此,畢竟此中事,不僅僅是涉及一時,乃是涉及於一世。

“兒臣受教了!”

楊倓忙道。

楊昭見長子這模樣,搖頭失笑道:“汝不用這般緊張,殿內,便是你我父子二人,有什麼問題皆可言之。

對了,朕昨日為你佈置之題目,可有完成?”

楊倓忙起身,將早準備好的文稿,雙手遞到皇帝楊昭的案几上,道:“此為兒臣之見解!”

楊昭正好將方才所出之題目,以批閱完成,將其中試卷遞到楊倓手中,並以接過其人手中之文稿,道:“汝可先看看,方才之答題,便是汝錯誤之地,朕皆有標註詳解。”

“諾!”

整個大殿之內,再次安靜下來,一個是大隋當下之天子,一個是大隋未來之天子,皆以認真觀看。

在一刻鐘之後。

楊昭則是放下了手中之文稿,從其中之內容看去,足可見長子楊倓之悟性非凡。

能從他提出的三個字,了解到這麼多,已經非常不容易。

他靜靜等待着長子,將批閱之試卷,看完之後,才道:“算術之上,便是上之於答題答案,可還有問題?”

楊倓點點頭:“第二道題,兒臣還沒有看懂。”

待楊倓將試卷拿來,楊昭藉此於之親做講述,后又補充了一些方程式運算之教導。知道長子,便是大隋之人,除了他之外,無有會者,楊昭講解的非常慢。

他於本人,實際於這些時日,正以讓太學的學子,做以研究。不過規律是總結出來的,想要總結出規律,用時太長。

但一些實用之處,還是留下一些比較。以長子楊倓,即被作為傳承之人,此中之事,當以精通才是。

總不能以後成為大隋天子,一看數據,即為底下人給矇騙了,這也算是楊昭於大隋儲君一點特殊要求。

在進行算術講解之後,楊昭並未於楊倓所書之“生產力”見解,以做實際之剖析。

而是拋出了接下來一月內,楊倓在進學聽政之餘的第二個問題。

那就是什麼才是百姓之希望?

這一次,楊昭沒有制定楊倓該去哪裏,只是提出了這個問題,讓之思考作答。

但從這個問題本身看,還是希望楊倓能夠深入到百姓中間去了解。

相比於第一個問題的具體化,這個更為籠統一些。

即是楊倓本人,在聽到此問題后,都有那麼一時間的愣神。

待之離開大興宮時,更讓有些疑惑的,乃是父皇楊昭,未有對之昨日所答的作業,進行指點,似乎只是為了讓他思考一般。

在父皇楊昭之於教導上,楊倓實以感受到了同先生房玄齡、杜如晦所不同之模式。

這種於大隋儲君的教育模式,讓人有些陌生之於同時,不知為何,讓楊倓也有些期待。

是的,父皇楊昭的每次問題,總能讓之多謝思考。他之於本人感覺去,於此思考之中,他於大隋,於民間,於百姓的了解,更有加深。

正是這等加深,讓他漸漸明白,父皇所言之大隋的根在哪裏?就在基層之於民間也。

一切的世家門閥,看似厲害,但在為百姓所堆積的皇權面前,實際並無招架之力。

而從大興宮離開之後,但看天色尚早,楊倓按照以前的路線,又前往拜見了皇祖父,當下的太上皇楊廣,另有皇祖父,太后蕭氏。

這一番忙碌結束之後,當回到東宮的時候,赫然已經是下午,臨近傍晚時分。

忽得聞長孫無忌來了,楊倓沒有歇息,忙出門相迎。

他本人同長孫無忌之相熟,原在他入主東宮之時,時下之長孫無忌,正以在禮部從事。

他上次,也向父皇楊昭提了長孫無忌,但萬萬沒想到,即是母后大劉氏,不知道從哪裏打聽到長孫家還有一女,以打算為之說媒,以立為太子妃,這實際上,讓楊倓有些手足無措的同時,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面對長孫無忌這位不算特別熟悉的友人。

在得知長孫無忌到來之後,楊倓忙親自出去迎接。

“長孫公子到了!快請入殿來坐!”

今日的長孫無忌,穿着的是常服,足可見之是在從禮部歸來,換上了衣服才來的,是以非為公事,當以在楊倓前次相邀之後,受邀到來。

而長孫無忌見皇太子楊倓親自出來迎接,待看之禮賢下士之模樣,心裏實際死有些感慨的。

皇太子知禮,以仁義,個人亦有堅持,他彷彿看到了又一個大隋皇帝正在漸漸成長。

面對皇太子楊倓,長孫無忌也以恭敬待之,絲毫未有逾越。

即是前日,宮裏傳來消息,有意讓皇太子楊倓,取之小妹觀音婢為太子妃。

得此消息之一瞬,長孫無忌率先想到的,不是答應與否,而是想要看看小妹觀音婢的意見。

小妹雖然年輕,但為人處世實際也有主見,其之性情,又以溫和,隨着年紀見長,加上因為長孫家早早倒向了大隋皇帝楊昭這顆大樹之下,將來前途不可限量,所以,前來求親之人絡繹不絕。

就連當朝吏部尚書李淵,也有向長孫家問詢,幾乎是同宮裏的消息一前一後。而吏部尚書李淵,所為求之,正是次子李世民,也是長孫無忌的好朋友。

無論是皇太子楊倓,還是好友李世民,誰最終能娶得小妹,其實都不在於他,都在小妹自身。

而在昨夜,長孫無忌問詢小妹意見后,觀音婢並沒有給出直接答案。

而是擬定了一個題目,想要從二人口中得到答案。

好友李世民還好,他長孫無忌以自己的口吻,以做書信問詢就好。

至於皇太子楊倓,是為身份尊貴,長孫無忌決定親自跑一趟。

便是今日到來東宮,長孫無忌,明面上是來拜訪,實際上,也正是為小妹觀音婢操心。

在被皇太子楊倓迎入到東宮之後,長孫無忌先與之討論下了當下長安發生之事,又漸漸轉到了儒學之上。

長孫無忌之於博學多識,一直讓楊倓有些感懷,二人間,一問一答中,不知不覺間,一個多時辰就過去。

東宮侍從送來了晚膳,楊倓即請長孫無忌一同進食。

長孫無忌沒有拒絕,是於晚膳后,於偏舍歇息時,長孫無忌,終於是拋出了小妹觀音婢之題目。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隋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隋太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196章 傳承(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