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戰場迷霧

第73章 戰場迷霧

古代的大型戰爭其實並不像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充滿了奇謀妙計,恰恰相反,古代的中原各個政權之間的戰爭往往以極其呆板的對陣方式展開。

這不是因為古人的腦洞不夠大,想不出這些精妙的計策,而是因為在戰場上一切軍事部署都是受到主將所能接受的情報限制,像諸葛亮那樣掐指一算就能準確料到敵軍動向根本就是不可能地傳說。

這無疑將情報工作對大軍決策的意義拔高到了一個極為重要的位置上。

我們從戰史上看到的那些經典的運動戰戰例,往往都是情報工作做得比較到位的一方取得了勝利。而在沒有電報的古代,想要準確獲取敵軍動向就幾乎只有通過斥候這一條途徑。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在古代,稍微正規一些的部隊都會格外重視斥候的建設原因。

在明代也是如此,邊鎮之中能充當斥候的將士可以說是全軍之中最為勇武善戰的存在。

通常,在兩支軍隊正式交戰之前,敵我雙方的斥候之間就會開始頻繁地接觸搏殺。

雙方的斥候一方面試圖摸清對方軍隊的人數,動向,另一方面則要負責遮蔽己方軍隊的動向,並且儘可能地爭取將敵方斥候驅逐出戰場。

倘若一方的斥候被完全驅逐出了戰場,那這一方的軍隊就成了聾子瞎子,下場自然也就不言自明。

朱慈烺在前世讀史的時候,就發現中原正規軍到了王朝中後期的時候面對北方游牧民族往往只能選擇打陣地戰,對於野戰則是能避就避,到了實在避不開了,不得不野戰決勝的時候(譬如剛剛結束沒多久的松錦會戰),往往也是勝多敗少。

在穿越之後,朱慈烺才明白過來,這裏面的原因至少有一大半出在斥候不力身上。

要知道,中原軍隊以步兵為主,少數的精銳騎兵用來集中起來遮護糧道還來不及,又能有多少當做斥候呢?

與之相反,少數民族政權則是根本不用擔心斥候的來源問題。

這些放牧為生的游牧民族在小時候就已經學會騎馬打獵,到了上戰場的年紀個個都已是弓馬嫻熟,隨便挑出來一小隊騎兵就可以跟當做斥候使用。

這麼一對比着看,一邊的斥候像金子一樣寶貴,一邊的斥候則像廉價貨一樣用之不竭。等到了真的爭奪起來戰場上的視野權的時候,哪一方更有情報優勢幾乎是不言自明的。

想像一下,數萬大軍行走在曠野之上,自己一方的斥候束手束腳,只能在自己軍隊附近數里之內活動,更有甚者,甚至連數里之內的戰場控制權都無法保證,而對面的斥候則像天上的兀鷲一般,隨時在自己大軍附近徘徊窺伺,時刻準備着撲下來咬下自己一塊肉。

在這種情況下,哪怕是諸葛武侯在世也只能學司馬老賊,老老實實地停下行軍的腳步,結硬寨,打呆仗。

倘若遇到統御力不足的將帥和訓練不足的軍隊,面對這種高壓就此解體的情況也絕非少見。

之前打李自成的時候,因為李自成腦子發熱,非要跟背營而戰的明軍打陣地戰,放棄了己方騎兵眾多,機動靈活的優勢,這才給了朱慈烺機會,讓朱慈烺可以從容地用近代步兵火力方陣擊潰闖軍。

現在朱慈烺對上了以騎兵起家的蒙古兵,戰場上的壓力頓時陡增。

東宮軍還在陽和的時候,大同的軍報就已經發到了朱慈烺的手上。

收到軍報之後,朱慈烺不敢耽擱,立刻催促全軍加速行軍向大同方向奔去。

在大軍行進到距離大同城下還有近十里左右路途的時候,負責為東宮軍提供斥候服務的虎大威所部就已經發現前方出現了負責遮蔽戰場的蒙古游騎。

由於之前衛景瑗對蒙古軍的實力所知不詳,現在戰場又被蒙古斥候遮蔽,這就導致了朱慈烺無法準確地判斷滿蒙聯軍具體人數,並且偏向於將滿蒙聯軍人數往高了估計,這讓初次對戰游牧騎兵的朱慈烺心中暗自緊張不已。

雖然東宮軍所部現在其實是有騎兵編製的,但是朱慈烺當初在建軍的時候經驗不足,思想出了問題,滿腦子想的都是拿破崙時代的近代胸甲騎兵而忽視了輕騎兵建設。

這就導致了東宮軍騎兵訓練的時候走的是單純的牆式衝鋒重騎兵的路子。

這種來自後世的打法在兩軍野戰對決的時候無疑是有極大優勢的。也許這個時代的人還沒有認識到牆式衝鋒的威力,但對朱慈烺來說,他有十成的把握用兩千牆式胸甲騎兵打穿五千的蒙古輕騎兵。

但正如前文所說,此種戰法強調的是整齊劃一的陣型和協調一致的衝鋒節奏。

對應的,這種騎兵在訓練的時候也要格外強調紀律和熟練度,對騎手的騎術還有馬上交戰的訓練則受限於教官數量的不足,幾乎可以說是毫無訓練。

這樣的騎兵要是派出去跟弓馬嫻熟的蒙古斥候打斥候戰,無疑是給對面送人頭的犯罪行為。

好在這次出征的時候朱慈烺帶上了虎大威所部的陝北騎兵。這些邊塞出身的守邊健兒們論起弓馬來並不比塞外的韃子們差,要是比起殺人的功夫,虎大威手下的騎兵怕是還在蒙古韃子之上。

不過虎大威手下能打的陝北精騎滿打滿算也就八千人,這些都是跟着他南征北戰多年的子弟兵,死一個就少一個,真要是在斥候戰上死的多了,虎大威也折損不起。

這樣兩方面因素疊加的結果就是東宮軍的戰場視野權被壓縮到了一個還可以接受的區間,也就是三四里的距離。

在距離大軍主力三四里的距離上,則有一條不斷動態彈動的交戰線。

當蒙古騎兵試圖越過這條線偵查東宮軍動向的時候,就會被附近的虎大威所部騎兵驅逐格殺。同理,虎大威的騎兵也很難越過這條線去偵查滿蒙聯軍的本陣。

此時雙方軍隊的實力對於雙方的統帥來說都被一層看不到的戰場迷霧遮蔽住了。

讓朱慈烺想不到的是,蘇合泰竟然僅僅憑藉這一點就對面前的這支軍隊產生了戒心。

當蘇合泰接到蒙古斥候反饋回來的情報的時候,第一反應就是這支軍隊竟然能把斥候放的這麼遠?

明軍的夜不收(明軍邊塞斥候的稱呼)戰鬥力什麼時候這麼強了?

更讓蘇合泰吃驚的是,明軍並不是斥候作戰能力變強(不是虎大威所部作戰能力不強,而是折損不起,不敢硬打硬拼,不像蒙古人,死多少都不值錢),而是對方竟然捨得派出數千名騎兵來做戰場遮蔽工作。

要知道,明軍最寶貝的就是騎兵,能打的騎兵都會被主將收在身邊作為壓陣的家丁隊,就算不得已要派出夜不收遮蔽戰場,人數也不會超過千人。

現在對面的明軍肯放出來大量的斥候和己方爭奪戰場視野的控制權,就說明對方要麼根本不重視騎兵,要麼就是對面的騎兵數量極多!

蘇合泰顯然傾向於後者,在他的視角看來,能放出來幾千斥候的明軍,其騎兵數量至少要有上萬人!

“塔世渾,你說我們要不要先撤出關外?”

一想到對面的明軍很可能有上萬騎兵的實力,蘇合泰腦子仁都疼得直抽抽,下意識地就想着先撤回關外,擇機再戰。

塔世渾和蘇合泰不同,他可是跟着太宗皇帝一路打了不少硬仗的,為此還折了一條胳膊。

他這樣的猛人,怎麼會允許蘇合泰動撤軍的念頭?

因此塔世渾立刻嚴聲說道:“將軍,我大清自立國以來,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打寧遠沒打下來的事兒被塔世渾選擇性地遺忘了),所謂的百戰軍威,靠的就是這一場場地血戰打出來的!要是今天咱們不戰而退,將來這天下誰還畏懼我大清天威?”

塔世渾這番話點出了大清的立國基礎,那就是軍功立國。

像滿清這樣以暴力和殺戮凝結成的軍事集團,其生命力完全依靠着一場又一場的勝利才能維持。一旦滿清野戰不敗的神話被打破,其內外矛盾都會迸發出來,看上去堅不可摧的滿清皇朝就會瞬間土崩瓦解。

這也是為什麼歷史上渾河血戰的時候,老奴努爾哈赤不計一切代價也要拼光白桿兵和浙兵的緣故——滿清絕不能允許一隻能夠在野戰抵抗自己的軍隊存在。

這個道理作為滿清高層的蘇合泰當然不會不懂,但是比起不戰而退,蘇合泰更怕自己以寡擊眾,被明軍野戰擊敗!

蘇合泰擔心被旁邊的蒙古人還有李大海等漢人叛徒聽見,小聲地對蘇合泰說道:

“塔世渾,這股明軍能放出這麼多斥候出來,說明他們的騎兵數量絕不在少數!要是正面硬打,搞不好我們要吃大虧!”

塔世渾一聽,先是冷哼一聲,然後滿不在乎地說道:

“將軍,老奴我還在老汗健在的時候就已經上陣殺敵了。從袁崇煥到洪承疇,明軍這些強鎮哪個我沒見過?這些能打強鎮還不是全都交代在我們大清手裏了?現在這會兒唯一可能抽出上萬騎兵的,也就是山海關的關寧騎罷了,可山海關到大同距離近千里,怎麼可能這麼快趕過來?更何況,關寧騎全都調來大同,山海關還要不要了?”

塔世渾這番話像連珠炮一樣的砸了過來,讓蘇合泰漸漸打消了退軍的念頭,蘇合泰臉上的表情也從愁眉苦臉恢復了之前的飛揚跋扈。

“好,傳我將令,全軍立刻集結,逼近來犯明軍之本陣,伺機發動進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晚明太子朱慈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晚明太子朱慈烺
上一章下一章

第73章 戰場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