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名將傳奇

第七章 名將傳奇

第七章名將傳奇

奧古斯都

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元首政制創始者。凱撒的甥孫。原名蓋烏斯屋大維。公元前44年被凱撒收為養子並指定為繼承人,並在凱撒被刺后登上政治舞台。公元前43年與安東尼、李必達結成“后三頭同盟”。公元前42年與安東尼在菲利皮之戰中打敗共和派首領布魯圖和喀西約。公元前36年打敗龐培之子綏克斯都龐培,剝奪李必達的軍權,成為羅馬西部的主宰,與控制羅馬東部的安東尼成對峙之勢。.公元前32年,屋大維與安東尼決裂,公佈安東尼將部分國土贈予埃及女王克里奧帕特拉七世的消息,鼓動元老院和公民大會宣佈安東尼為“公敵”,並向埃及女王宣戰。公元前31年在亞克興海戰中打敗安東尼和埃及女王。次年率軍進佔埃及,安東尼絕望自殺。內戰結束后屋大維成為羅馬唯一的統治者。公元前28年他改組元老院,自任“元首”(首席元老)。公元前27年宣佈“交卸權力”,獲“奧古斯都”(意為神聖者、至尊者)尊號,後世即以此稱之。奧古斯都先後獲得執政官、保民官、大將軍、大祭司長等職銜,實為羅馬皇帝。他為加強統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對軍隊進行改革:強化職業軍隊,實行雇傭兵制度;建立禁衛軍,駐守羅馬和意大利;規定士兵服役期限,禁衛軍士兵為16年,軍團士兵20年,輔助部隊25年;為退役老兵建立軍事殖民區,給軍隊各級單位賦予固定番號等。同時,對外繼續擴張,向西完成對西班牙的征服,向北推進至多瑙河、萊茵河一線。他善於審時度勢、進退有節,處事機智果斷、謹慎穩健。他所採取的一系列順乎形勢的內外政策,開創了相對安定的政治局面,為帝國初期的繁榮打下基礎。

孫武

孫武,字長卿,後人尊稱其為孫子、孫武子。他出生於公元前535年左右的齊國樂安(今山東惠民),具體的生卒年月日不可考。孫武的曾祖父、祖父都是齊國名將,在對內對外戰爭中立過赫赫戰功。家學的熏陶使孫武從小就喜愛兵法,渴望探求戰爭制勝之道,以備將來登壇拜將,沙場點兵,在戰爭舞台上干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來。可惜當時齊國內亂不止,幾大家族爭權奪利紛爭不休。孫武無意捲入到無謂的家族鬥爭之中,大約在齊景公三十一年(公元前517年)左右,正值18歲青春年華的孫武毅然離開齊國,長途跋涉,投奔吳國,孫武一生事業就在吳國展開,死後亦葬在吳國,因此《吳越春秋闔聞內傳》就把孫武稱為“吳人”。

孫武來到吳國后,便在吳都(今蘇州市)郊外躬耕隱居,潛心着兵書,尋求新的發展機會。公元前515年,吳國公子光利奪得吳國王位,稱闔閭。闔閭即位后,注重搜求各種人才,立志稱霸天下。孫武遂受好友、當時任吳國大臣的伍子胥推薦給吳王,並把自己撰寫的兵法十三篇呈獻給吳王。吳王將兵法一篇一篇看罷,嘖嘖稱好,卻不知孫武是否能將這些理論運用於實戰,便對孫武說:“你的兵法十三篇,我已經逐篇拜讀,實是耳目一新,受益匪淺,但不知實行起來如何,可否用它小規模地演練一下,讓我們見識見識?”孫武回答說:“可以。”吳王又問道:“先生打算用什麼樣的人去演練?”孫武答:“隨君王的意願,用什麼樣的人都可以。不管是高貴的還是低賤的,也不論是男的還是女的,都可以。”吳王想給孫武出個難題,便要求用宮女來演練。

於是,吳王下令將宮女180名召到宮后的練兵場,交給孫武去演練。孫武把180名宮女分為左右兩隊,指定吳王最為寵愛的兩位美姬為左右隊長,讓他們帶領宮女進行操練,同時指派自己的駕車人和陪乘擔任軍吏,負責執行軍法。

分派已定,孫武站在指揮台上,認真宣講操練要領。他問道:“你們都知道自己的前心、後背和左右手吧?向前,就是目視前方;向左,視左手;向右,視右手;向後,視後背。一切行動,都以鼓聲為準。你們都聽明白了嗎?”宮女們回答:“聽明白了。”安排就緒,孫武便擊鼓發令,然而儘管孫武三令五申,宮女們口中應答,內心卻感到新奇、好玩,她們不聽號令,捧腹大笑,隊形大亂。孫武便召集軍吏,根據兵法,斬兩位隊長。吳王見孫武要殺掉自己的愛姬,馬上派人傳命說:“寡人已經知道將軍能用兵了。沒有這兩個美人侍候,寡人吃飯也沒有味道。請將軍赦免她們。”孫武毫不留情地說:“臣既然受命為將,將在軍中,君命有所不受。”孫武執意殺掉了兩位隊長,任命兩隊的排頭充當隊長,繼續練兵。當孫武再次擊鼓發令時,眾宮女前後左右,進退迴旋,跪爬滾起,全都合乎規矩,陣形十分齊整。孫武傳人請闔閶檢閱,闔閭因為失去愛姬,心中不快,便託辭不來,孫武便親見闔閭。他說:“令行禁止,賞罰分明,這是兵家的常法,為將治軍的通則。對士卒一定要威嚴,只有這樣,他們才會聽從號令,打仗才能克敵制勝。”聽了孫武的一番解釋,吳王闔閭怒氣消散,便拜孫武為將軍。

在孫武的嚴格訓練下,吳軍的軍事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就在公元前512年,闔閭、伍子胥和孫武,指揮吳軍攻克了楚的屬國鍾吾國(今江蘇宿遷東北)、舒國(今安徽廬江縣西),這時闔閭頭腦發熱,想要長驅直入攻克楚都郢(今湖北江陵縣紀南城)。孫武認為這樣做不妥,便進言道:“楚軍是天下的一支勁旅,非舒國和鍾吾國可比。我軍已連滅二國,人疲馬乏,軍資消耗,不如暫且收兵,蓄精養銳,再等良機。”吳王聽從了孫武的勸告,下令班師。

伍子胥也完全同意孫武的主張,並向吳王獻策說:“人馬疲勞,不宜遠征。不過,我們也可以設法使楚人疲睏。”於是伍子胥與孫武共同商定了一套擾楚、疲楚的計策,即組成三支勁旅,輪番襲擾楚國。當吳國的第一支部隊襲擊楚境的時候,楚國見來勢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擊。待楚軍出動,吳軍便往回撤。而楚軍返回駐地時,吳國的第二支部隊又攻入了楚境,如此輪番襲擊,弄得楚國連年應付吳軍,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費,國內十分空虛,屬國紛紛叛離,吳國卻從輪番時攻中搶掠不少,在與楚對峙中完全佔據上風。

孫武的軍事理論深深影響了後世,被古今中外的軍事家一致尊崇為“兵家之祖”。戰國時代的吳起、孫臏、尉繚等眾多的軍事家推崇孫武的軍事藝術首屈一指。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盛讚《孫子兵法》,他親自整理前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作成簡明的“略解”,為後人學習運用《孫子兵法》提供方便。同時,《孫子兵法》也向越南、朝鮮、日本、以色列乃至英、德、俄等國流傳。

岳飛

岳飛(1103―1141),字鵬舉,生於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陽)湯陰縣一個農民家庭。他自幼隨父親在農田勞動,體格健壯,臂力過人。他沉默寡言卻很有志氣,勞作之餘師從射箭名師周侗和槍手陳廣,練得武藝超群。他勤於讀書,尤其愛讀《左氏春秋》和孫吳兵法。在母親姚氏的教誨下,岳飛腦海里深深地刻上了忠君報國、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信念。自1122年(北宋宣和四年)到1129年(南宋建炎三年)的8年問,岳飛先後4次從軍,跟隨七任長官轉戰黃河南北,抗擊金兵。他背負着岳母刺的“盡忠報國”四字,滿懷着一腔報國熱忱,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屢立戰功。但是由於他年輕氣盛、意氣用事,加之南宋朝廷軟弱腐敗,岳飛的軍旅生涯充滿了艱難曲折。他曾因越職上書,反對朝廷避地東南而遭到革職;曾因率部擅自行動而險遭軍法處決。但智勇雙全的岳飛憑着堅定的愛國信念,憑着過人的勇氣和超人的智慧,抗阻住了金軍的鐵蹄,也抗住了厄運的襲擊,在挫折和困境中逐漸成熟起來。

1128年春(南宋建炎二年),岳飛跟隨抗金副元帥宗澤在黃河以南連續擊敗金軍。7月,宗澤病逝。岳飛悲痛之餘,暗暗立誓要完成宗澤的遺志。1129年(建炎三年),接替宗澤官職的杜充面對金軍的大舉南侵,決定丟棄汴京南逃。岳飛被追隨軍退至建康(今江蘇南京市)。這年10月,金軍在兀朮率領下,兵分兩路,自長江北岸馬家渡渡過長江。宋軍的江防戰線不堪一擊,頃刻間土崩瓦解,杜充叛降。宋高宗趙構率黃潛善、汪伯彥等人慌忙繼續南逃。岳飛則以統制官身份串部自成一軍,轉戰江南堅持抗金鬥爭。

為了勝利完成北伐任務,岳飛嚴格訓陳軍隊,大大提高了戰鬥力,將士無不以一當十。他又根據敵人兵力分佈,掃蕩了開封外圍。經過兩個月的進攻,連克十幾座城池。7月,金軍與岳家軍在郾城、潁昌進行會戰。岳飛孤軍深入,指揮若定,取得了大敗金軍的輝煌勝利。戰後,金軍不得不哀嘆:“撼山易,撼岳家軍難”。金軍統制王鎮、統領崔慶等帶領全部人馬投降岳家軍。龍虎大王突合速賬下的心腹禁衛,也接受岳飛的旗榜,率部從北方來降。形勢對岳家軍極為有利。7月下旬,岳飛揮師直撲開封,決計一舉殲滅龜縮在開封城中的金帥宗弼及其殘兵敗將。朱仙鎮一戰,金兵10萬兵馬一觸即潰,更增強了岳飛乘勝渡河收復河北的決心。他再次上書朝廷,要求復取舊疆,報亡國之恥。他鼓勵部下說:“宜掏黃龍府(今吉林農安,金人老巢),與諸君痛飲耳。”河東、河北的百姓翹首相迎。燕京(今北京)以南,金朝號令不行。金帥兀朮不敢再戰,只求能安全撤回北方。

正當岳飛準備收復開封時,高宗卻在一天之內用金字牌發出12道詔書,催促岳飛班師,理由是“孤軍不可久留”。事實上,趙構怕的是岳家軍全勝,岳飛功勛太大,有益主之威,再加上倘若岳飛迎回二帝,趙構的帝位亦難保。而以奸相秦檜為首的投降派為金人效勞,以主和起家,岳飛得勝,他們性命難保。於是君臣兩相勾結,一面勒令岳飛班師回朝,一面與金人議和。聖命難違,滿腔熱血的岳飛不禁仰天長嘆:“十年之功,廢於一旦。”被迫下令撤軍。撤軍前為防止金人偷襲,故意放出風聲言稱次日渡河。金兵連夜棄開封而逃,去北100多里。百姓們聞知岳家軍將撤,都痛哭失聲。岳家軍走後,金兵重新奪佔了鄭州、潁昌、陳州、蔡州等地。

1141年4月,趙構和秦檜及其死黨經過宮廷密議,任命岳飛為樞密副使,實際上解除了他的兵權。8月,趙構又罷免了岳飛的樞密副使之職,改任萬壽觀使的閑職。但是,趙構、秦檜對岳飛的迫害並未就此止步。他們炮製出岳飛策動兵變、擁兵自重、企圖謀反的罪狀,將岳飛逮捕下獄。在獄中,奸臣的走狗用盡酷刑,岳飛英勇不屈,拒絕承認所謂謀反罪狀。1142年(紹興十一年)的臘月29日,大理寺執法官再次威逼岳飛在供狀上畫押。岳飛知道已到了生命的最後時刻,但他仍然堅信自己抗金愛國無罪。他鎮定自若地捉筆在供狀上寫下8個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遂慷慨赴死。

岳飛戎馬一生,最終卻帶着光復疆土的宏願和無力回天的遺憾含冤而去。但他那堅決反抗民族壓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堅貞不屈的民族氣節,為中華民族樹立了優秀的典範,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石達開

廣西貴縣人。早年加入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與洪秀全、馮雲山等共同謀划準備起義。1851年金田起義后,石達開被封為左軍主將,不久又被封為翼王。在太平軍從廣西向南京進軍的途中,擔任開路先鋒,一路打了不少仗,屢建戰功。1853年春天,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改稱天京,石達開留在天京處理軍政要務。1854年,太平天國派出的西征軍在湖南湘潭被曾國藩組織的湘軍打敗,西征軍節節後撤,不久武漢失守,九江告急。在危機關頭,石達開奉命率軍馳援湖口,並指揮九江等地守軍頑強抗擊湘軍,設計大敗湘軍水師,一舉扭轉不利戰局。1856年春,石達開奉命率軍回援天京,協同燕王秦日綱等部,攻破清軍的江南大營,打破了清軍對天京的圍困。同年秋天,太平天國爆發內訌,楊秀清逼洪秀全封自己為萬歲,北王韋昌輝殺楊秀清,洪秀全又率軍民誅殺韋昌輝,太平天國實力受到極大損害,在這種情況下洪秀全將石達開詔回天京輔政,但洪秀全經天京之變后,對任何人都起了疑心。1857年夏天,石達開因受到洪秀全的猜疑,一怒之下率領10餘萬太平軍,離開安徽、江西,經浙江、福建,進入湖南,打算在四川立足,但與湘軍作戰失利,被迫撤入廣西。之後,他又重振隊伍,在四川南部、貴州北部轉戰,但屢戰受挫。1863年夏天,石達開被阻於大渡河畔的安順場,並遭到清軍包圍,陷於絕境。石達開希望能以自己的犧牲保全部屬,就投入清營,但不久他的部屬就在大渡河畔慘遭屠殺,不久,石達開也在成都遇害。

“沙漠之狐”――隆美爾

隆美爾,這個德國裝甲兵的戰將,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是一位聲名顯赫的風雲人物。戰後,聯邦德國用他的名字給戰艦街道和兵營命名,美國還拍攝了吹捧他的影片《沙漠之狐》。一位美國歷史學家認為,構成隆美爾傳奇色彩的因素,首先是他矮小的身材、狐狸般的狡詐和詭秘的微笑,而主要是他在北非沙漠中指揮裝甲部隊時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常使對手措手不及。

隆美爾參加過第一次世界大戰,任連長。戰後,曾在軍事院校任教,著有《步兵進攻》(1937)一書。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任希特拉大本營衛隊長。1940年任第十裝甲師師長。在入侵法國的戰爭中,他的師雖然不在主要突擊方向上,但卻始終沖在德軍裝甲兵的前列,完成閃電式的突破、割裂、合圍、追擊等任務,高速突貫法國全境,最後攻佔法國西海岸的瑟堡要塞,在一個半月的作戰中,該師以較小的代價(傷亡2600餘人,損失坦克多輛),俘獲敵軍多人,繳獲多輛坦克和裝甲車及大量物資裝備。隆美爾裝甲師取得顯著戰績,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於英法聯軍作戰思想落後,無充分的戰鬥準備和士氣低落等因素造成的。

1941年2月,為援救意大利在北非之危,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裝甲軍到達利比亞,並統一指揮意大利軍作戰,他成功地在戰役、戰鬥中,採用兵不厭詐的手法,藉助坦克的高度機動性,實現奇襲,從而在沙漠地區的惡劣環境和缺少制空權的條件下,常常以少擊眾,出奇制勝,他廣泛使用機動戰術攻佔著名的划蘭尼加地區,攻克托卜魯克要塞,多次擊退英軍反攻。1942年5月隆美爾在比哈凱姆坦克會戰中擊敗強大的對手,把英軍逐回埃及境內。隆美爾因戰績卓著而連升兩級,成為德軍中最年輕的元帥。1942年7月,隆美爾及其疲憊的德、意軍團成了強弩之末,11月在阿萊曼坦克會戰中,被蒙哥馬利指揮的英軍第二集團軍擊敗,從隆美爾方面來看,除了後勤技術保障遇到嚴重困難傷亡與疾病造成大量減員,缺乏制空權,隆美爾將戰線拉得過長也是一大因素。

1943年12月一1944年7月,隆美爾任駐法國西線陸軍“B”集團軍群司令,在指揮諾曼第抗登陸戰役前,他主張將裝甲師靠前配置,以利於殲敵於海灘的意見沒有被採納。1944年7月20日,隆美爾因希特拉被刺事件受牽連而被迫自殺。英國軍事理論家BH利德爾哈特將隆美爾作戰文書編輯成冊,名為《隆美爾文件》,其中有關“沙漠戰爭規律”等論述,引起了許多軍事學術研究者的濃厚興趣。

某些資產階級歷史學家企圖將隆美爾塑造成超脫政治的軍事天才人物,這是徒勞的,其實隆美爾早在1938年就以十分讚許的口吻引述過希特拉的話:“今天的軍人必須有政治遠見,因為他必須隨時準備為我的新政治而戰鬥。”此後,隆美爾就一直是德國法西斯發動侵略戰爭的急先鋒。

巴頓(1885―1945)

美國陸軍上將。生於加利福尼亞州的一個軍人世家。他從小愛出風頭,立志要成為將軍。1909年西點軍校畢業后,被分到騎兵部隊服役。

1916年作為潘興的副官到墨西哥,參加鎮壓當地的農民起義。

1917年,隨美國遠征軍赴法,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同年11月,負責組建美軍第一個裝甲旅,並於1918年9月指揮該旅參加聖米耶勒戰役和馬斯阿貢納戰役。

1919年回國后,返回騎兵部隊任職,從事坦克研究工作。

1932年畢業於陸軍參謀學院。1935年任夏威夷軍區情報處長。

1940年春夏,德國以坦克為主力兵種橫掃西歐后,美國開始重視裝甲兵建設。從軍已31年的巴頓上校時來運轉。他於7月被起用為裝甲旅旅長,12月升任為新成立的第二裝甲師師長,並晉陞為少將。

1942年再升任第一裝甲軍軍長。同年11月,作為北非遠征軍西部特遣部隊司令,率部參加北非登陸戰役,佔領法屬摩洛哥。后負責組建美國第七集團軍。

1943年3―4月,他參加整裝被隆美爾擊敗的第二軍,並接替弗雷登道爾任該軍軍長;4月晉陞為中將。同年7―8月,指揮美軍第七集團軍參加西西里島登陸戰役,搶在蒙哥馬利之前拿下了該島首府墨西拿。

1944年1月,到英國就任美國第三集團軍司令。6月,盟軍在諾曼第登陸后,率第三集團軍跟進,8月進入布列塔尼半島和法國中部,隨即協同盟軍在法萊斯戰役中重創德軍,並向洛林方向追擊。在當年12月開始的阿登戰役中,他奉命率部馳援被圍困在巴斯托捏的美軍,打退了德軍。

1945年3―5月,巴頓率部突破德國“齊格菲防線”,強渡萊茵河,突入德國腹地,進至捷克斯洛伐克和奧地利邊境。德國投降后,調任第十五集團軍司令兼巴伐利亞軍事行政長官。他作戰勇猛頑強,重視坦克作用,強調快速進攻,有“熱血鐵膽”、“血膽老將”之稱。

1945年12月30日死於車禍。

海因茲古德里安

海因茲古德里安於1888年6月17日生於但澤南部魏克塞爾河附近的Culm(當時屬德國,現屬波蘭)。從1901―1907年,他就讀于軍事學校和柏林陸軍軍官學校。畢業后,他作為一名準尉加入了他父親指揮部隊,1908年,他到梅斯的軍事學院學習,晉陞為少尉,后又回到了原部隊。1911年,古德里安和Mar―ga,。teGoerne相愛,但他父親認為他還太年輕而不成該過早結婚,因此派他到第三無線電營執行任務。1913年,他終於和Margarete結婚,他們生有兩個兒子,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都跟隨裝甲部隊作戰,老大後來成為了一名將軍。

古德里安在軍隊裏表現突出,被派往柏林軍事學院接受參謀人員的培訓,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914年11月,他被晉陞為中尉,僅一年後又晉陞為上尉。戰爭期間,他親歷了西線許多戰場,包括Marlne的災難和凡爾登的屠殺。儘管他沒有指揮過一支戰鬥部隊,但仍獲得了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1918年年初,他在色當的考核中表現出了他運用與眾不同的方式解決戰術問題的能力,給他的老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得到了優秀成績作為總司令部的參謀(他是當時最年輕的參謀)。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古德里安留在了軍隊中,由於凡爾塞協議,德國陸軍需要裁員至10萬人,德軍中只有最優秀的人員得以留下。

在這一時期,古德里安開始撰寫關於摩托化部隊的文章,並受命指揮摩托化部隊。當時,部隊僅裝備了汽車和摩托車。1927年,被晉陞為少校。他一直在竭盡全力地收集有關機械化作戰的各種可用資料,由於他能說一口流利的法語和英語,因此翻譯了富勒少將和哈特的大量著作。他還給汽車裝備上木製炮塔,並在演習中成功運用了這些車輛模擬坦克參加戰鬥。1929年,古德里安到瑞士旅行,在這兒他參觀了一個裝備了STRVm/21和m/21~29坦克(瑞士造的德國LKII坦克)的坦克營。他又訪問了在蘇聯Kazan的秘密坦克測試設備(當時德國被禁止發展坦克),在這兒他遇到了許多後來成為他的死敵的蘇聯軍官。當時,古德里安受命檢察和指揮所有裝甲部隊,同時,他又是柏林的機械化戰術教員。1931年2月,他被授予中校軍銜,兩年後晉陞為上校。他堅持撰寫裝甲部隊作戰的文章,並協助解決第一輛坦克生產中的技術問題。希特拉上台後,他參觀了一次作戰演習,看到古德里安的那些小型裝甲部隊在戰場上異常活躍,令希特拉激動不已。希特拉暗中撕毀了凡爾塞協議,開始擴充軍備,並正式組建了3個裝甲師。當時,古德里安同希特拉的關係很好,被任命為第二裝甲師師長,很快被晉陞為少將。僅一年半后,又被授予中將軍銜,並被任命為十六集團軍司令官。在吞併奧地利和侵佔蘇台德地區的行動中充當了急先鋒。

在入侵波蘭的戰鬥中,古德里安指揮第十九集團軍,再次獲得了一級鐵十字勳章,又獲得了騎士十字勳章。在入侵法國時,古德里安把閃擊戰真正變成了事實,他不斷違反上級命令,帶領他的部隊和坦克儘可能的向前推進,大大超過預期的目標,破壞了法軍的通信,把法國參謀部的人員變為了戰俘,這些人曾認為德軍會停在西部的Meuse河附近,沒有得到命令前是不會行動的。法軍的慘敗並不完全是因為德軍坦克裝備的優勢。實際上,在當時參戰的德軍坦克中,只有四號坦克裝備了75毫米炮可以和法軍的CHARB重型坦克匹敵,而一號、二號和三號性能都劣於法軍坦克。但德軍坦克裝備了無線電通信設備,速度快,易於維護。更重要的是,德軍坦克組建了獨立的部隊,作為一個整體動,而不像法軍把坦克配備給步兵部隊。還有一點就是德軍的坦克部隊是在摩托化作戰理論的創立者古德里安的親自指揮下行動的。當古德里安的裝甲集群推進到英吉利海峽時,他已經深深的插入了法國,切斷了馬其若防線。從那時起,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的每一輛坦克、汽車或摩托車上都塗上了“G”的標誌。在入侵蘇聯前,古德里安被晉陞為上將(離元帥只差一步了),擔任第二坦克集群的司令官,后又擔任第二坦克集團軍司令官。在入侵蘇聯的第一階段,他獲得了包括騎士勳章在內的多次嘉獎。但由於他與上司馮克魯格元帥長期不和,後者總是試圖停止他的推進;再加上他多次違抗希特拉的命令從危險之中撤回部隊,使古德里安最終被解除了職務。

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戰役后,古德里安被重新招回,再次負責使裝甲部隊現代化。他很快同部長們建立起了良好的關係,提高了坦克的月產量,並親自領導了坦克的改進,他頻繁來往於工廠和靶場之間。1944年7月,發生暗殺希特拉的事件后,古德里安被任命為總參謀長,但這只是一個傀儡的職務,因為希特拉習慣於親自發號司令。在同希特拉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后,1945年3月,他再次被解職。

1945年5月,古德里安向美軍投降,成為戰犯。他被送往紐倫堡,但沒有對他進行審判。蘇聯想起訴他的戰爭罪行,但西方盟軍沒有接受。1946年,古德里安被囚禁於Allendorf和Neustadt(荷蘭)。幾年後獲釋,他出版了他的回憶錄和一些其他著作及文章。1954年5月14日,古德里安死於德國(當時西德的Schwangau-beiFussen)。

海因茲古德里安非常熱愛他的祖國――德國,但遺憾的是他沒有以同樣的熱情去熱愛德國人民。

艾森豪威爾美國第34任總統,陸軍五星上將。生於德克薩斯州丹尼森城一個貧苦家庭。1915年美國陸軍軍官學校(西點軍校)畢業后,到步兵團隊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留在國內任科爾特坦克訓練中心主任。1922年赴巴拿馬運河區執勤。1925年進指揮與參謀學校學習。1927年人陸軍軍事學院深造。1928年隨“戰爭紀念委員會”赴法工作一年,回國后在陸軍參謀部工作。1933年任陸軍參謀長麥克阿瑟的副官。1935年,隨麥克阿瑟去菲律賓任助理軍事顧問,幫助組建菲律賓軍隊。1939年歐戰爆發后回國,歷任營長、師參謀長、軍參謀長、集團軍參謀長。因工作成績優異,得到陸軍參謀長馬歇爾的賞識。1941年9月晉陞準將。太平洋戰爭爆發后,艾森豪威爾被調任陸軍參謀部作戰計劃處副處長、處長,負責向太平洋戰場增調防禦力量,1942年3月改任作戰計劃處處長。他支持“先歐后亞”戰略,主張儘快在西歐開闢第二戰場,抄近路攻入德國。1942年6月,被羅斯福選任為歐洲戰區美軍司令。從當年11月起,先後擔任北非和地中海盟軍總司令,指揮盟軍相繼在北非、西西里島和意大利本土登陸,很快結束了北非戰事,並迫使意大利投降和對德宣戰。1943年12月,艾森豪威爾受命擔任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1944年6月,指揮盟軍實施了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諾曼第登陸戰役,隨後又將德軍驅逐出法、比、荷境,並直搗德國腹地。同年12月,晉陞為陸軍五星上將。他具有卓越的組織領導才能,善於把多國的龐大武裝力量合為一體,協調行動、共同戰鬥。德國投降后,艾森豪威爾出任美國駐德國佔領軍總司令。1945年11月任美國陸軍參謀長。1948年2月退役,一度擔任哥倫比亞大學校長。1950―1952年重新服現役,出任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武裝力量最高司令。1953―1961年,連任兩屆美國總統。他在任內繼續推行杜魯門的“冷戰”政策,擴大核武器生產,加速發展戰略空軍,推行“大規模報復戰略”。1969年3月28日在華盛頓去世,終年79歲。著有回憶錄《遠征歐陸)×(授權變革》和《爭取和平》等書。

葉挺

人們常常把南昌起義的部隊稱作葉賀部隊。賀是賀龍,葉就是葉挺(1896―1946)。葉挺字希夷,1896年9月10日生於廣東惠陽周田村。

1912年赴廣州考入陸軍小學,1915年升入湖北陸軍第二預備學校,1917年升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1918年畢業。學習期間閱讀大量進步書刊。曾給《新青年》雜誌寫信,探求救國救民的真理,被雜誌全文發表。

1919年年初投身孫中山領導的革命,到福建漳州入粵軍,任副官,加人中國國民黨。1921年奉調至孫中山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警衛團任第二營營長。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他率部在前院英勇抗擊,激戰竟日,打退叛軍5次進攻,掩護孫夫人宋慶齡脫險。

1924年赴蘇聯入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和紅軍學校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2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9月回國,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參謀處處長,不久調到以共產黨員為骨幹的第四軍獨立團任團長。

1926年5月,他率部參加北伐,擔任先遣隊,討伐軍閥吳佩孚的部隊,發揚猛打猛衝猛追的精神,長驅直入,連戰連捷。8月間,友鄰部隊正面進攻汀泅橋受阻。他率部沿崎嶇山路迂迴敵側后突然發起攻擊,大敗守軍,乘勝追擊,奪取咸寧。隨後又猛打猛衝,連克桃林鋪、印斗山等陣地,佔領賀勝橋。9月率部圍困武昌。10月10日,率部爬城牆入城,會同友軍奪占蛇山,迫使敵軍投降,由於屢立戰功,被譽為“北伐名將”。12月升第二十五師副師長,1927年3月升第十一軍第二十四師師長。5月,夏斗寅發動武裝叛亂,妄圖乘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後,顛覆武漢政府。他臨危受命,擔任平叛前敵總指揮,率部平息叛亂。6月,任第十一軍副軍長,仍兼任二十四師師長。8月1日與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領導南昌起義,任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一軍軍長。南下途中參與指揮會昌等戰鬥。潮汕失敗后避居香港。12月10日到廣州,11日與張大雷等領導廣州起義,任工農紅軍總司令。當晚建議趁敵大舉反撲前撤出廣州,未被採納。次日黃昏,在敵人已攻入市區的危急時刻,與聶榮臻果斷下令撤退,保存了部分革命力量。廣州起義失敗后,因受到黨內“左”傾領導的責難和共產國際一些人的冷落而消沉,離開黨流亡歐洲,後到澳門隱居。抗日戰爭爆發后出任新四軍軍長,指揮部隊挺進華中敵後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5月與鄧子恢等帶一個特務連,穿越日軍封鎖線,北渡長江,在皖中主持成立江北指揮部,指揮部隊挺進皖東敵後,建立抗日根據地。

1940年10月,日軍1萬餘人,在空軍配合下進犯皖南,其中一路5000人直撲新四軍軍部所在地雲嶺。葉挺率軍直屬隊頑強抗擊,斃傷日軍數百人,將敵擊退,並乘勝攻入涇縣。1941年1月,國民黨發動皖南事變,用重兵將新四軍皖南部隊包圍。他指揮部隊浴血奮戰八晝夜。14日奉派與國民黨軍交涉時,被扣押,先後在上饒、重慶、恩施等地被監禁五年零兩個月。在獄中堅貞不屈,曾作《囚歌》以明志。

抗日戰爭勝利后,經中共中央營救,1946年3月4日獲釋,5日即致電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要求加人中國共產黨。7日,中共中央複電,接受他入黨。電報說:“你為中國民族解放與人民解放事業進行了20餘年的奮鬥,經歷了種種嚴重的考驗,全中國都已熟知你對民族與人民的無限忠誠。”4月8日,與王若飛、秦邦憲、鄧發等由重慶乘美軍飛機赴延安。途中因氣候惡劣,飛機在山西興縣黑茶山失事而遇難,遺體葬於延安“四八”烈士陵園。

世界四大名將一孫立人

孫立人將軍(1900―1990),字仲倫,安徽廬江人,是中國抗日名將,第二次世界大戰與蒙哥馬利、麥克阿瑟及艾森豪威爾並列世界四大名將。

1923年孫立人畢業於清華學校(1928年改名國立清華大學),同年赴美留學,就讀於印第安納州普渡大學土木工程系,1924年畢業,獲理學士學位。后又考入維吉尼亞軍校,攻讀軍事,1927年畢業,應邀遊歷歐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國軍事。1928年回國,在國民黨中央黨務學校任中尉隊長。1930年人陸海空軍總司令部侍衛總隊任上校副總隊長。1932年調財政部稅警總團任第二支隊上校司令兼第四團團長。

稅警總團由財政部長宋子文一手創建,武器從美國購買,排以上軍官大部分由留美學生但任。在宋子文的支援下,孫立人努力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千方百計訓練部隊。他把中國傳統教育和美國軍校的教育方式結合起來,制定出適合自己部隊需要的訓練制度和方法,形成了一套與國軍其他部隊不同的訓練操典,被大家稱為“孫氏操典”。所屬部隊按照“孫氏操典”進行嚴格訓練,官兵無論是文化水平、還是學科、術科水平,乃至專門的緝私技師都比較高。

1937年10月,孫立人率部參加淞滬抗戰。在一次的阻擊戰中身先士卒,負傷十三處。次年傷愈后又率部參加了保衛武漢的戰鬥,兩次立下戰功,從此便在軍界嶄露頭角。國民政府遷都重慶后,財政部重組稅警總團,孫立人晉級少將總團長,率部遷移到貴州都勻練兵。經過兩年嚴格的訓練,這支非正規部隊成為國民黨最精銳部隊之一。

1941年12月,稅警總團改編為新三十八師,隸屬於第六十六軍,孫立人任少將師長。

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五軍、第六軍和第六十六軍。4月,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一師及裝甲第七旅被日軍包圍於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於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一百一十三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一個大隊,解除了。7000英軍之圍,並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00餘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一千的兵力,擊退數倍於己的敵人,救出近十倍於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後,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雲麾勳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勳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勳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後,新三十八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後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雲南。孫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師為第五軍殿後。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軍佔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雲南,並要新三十八師繼續殿後。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繞過密支拿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奪回密支拿,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衝鋒槍率領士兵衝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競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準備戰鬥。剛巧,被新三十八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一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后,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三十八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牆。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着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襪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國佬聽后,明白了個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着領英國人參觀營房,並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后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三十八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十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後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和新二十二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一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三十八師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師。1943年。10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三十八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佔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佔於邦。當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假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後都這樣辦。”命令被迅速執行。日軍第十八師團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這些俘虜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當然在劫難逃。

孫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師、新一軍,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東征西討,疊克強敵屢建戰功,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讚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讚譽孫立人為鼉東方的隆美爾”。

1945年7月,孫立人率新一軍返抵廣西南寧,準備反攻廣州。同月,應歐洲盟軍最高司令艾森豪威爾之邀,孫立人赴歐考察歐洲戰場。8月15日,侵華日軍投降。9月7日,孫立人率軍進入廣州,接受日軍第二十三軍投降。嗣後,新一軍進行了休整和擴充,成為國軍五大主力之一,號稱“天下第一軍”。10月,美國請中國派出一支由5萬人組成的軍隊,協助盟國佔領日本,並特別希望派遣孫立人的新一軍去。然而,此時蔣介石正準備把新一軍派往東北打內戰,不願分軍佔領日本。。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軍事常識大百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軍事常識大百科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名將傳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