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節 劍拔弩張

第二百九十七節 劍拔弩張

一九一二年,對於帝國國內來說,除了浙江南部在七月份爆發大規模水災以外,基本上又是一個風調雨順的年度。巨額面積的新國土使得帝國各行各業都充滿了生機和活力,遼闊的北亞地區和澳洲大陸都還處於沒有開發的拓荒時期,無數的資源以及帝國政府優厚的政策,使得無數的商機刺激着帝國國內民生事業和經濟發展都日新月異。由於戰火根本不會波及到帝國本土,因此帝國國民安居樂業的生活基本沒有受到影響,數以百萬計的移民爭先恐後地前往新的國土和新的藩屬國,展開淘金之旅。戰爭的巨大消耗使得帝國國內工商業一片繁榮,無數的訂單雪片般飛到各個工廠企業,而帝國軍用刺刀在國外掠奪的巨額財富更加是反哺了帝國本土經濟,使得國內的付出獲得了翻倍的回報。

對於帝國的人民來說,新的一年仍然是充滿了希望的年景;但對於帝國的決策者們和軍人來說,新的一年則充滿了嚴峻的考驗。

美國方面正在積極備戰,同時美國政府也加大了對北美大陸進行控制的力度。在一月份和二月份內,新墨西哥州和亞利桑那州這兩片原先遊離於半獨立狀態的土地接連被美國政府強行併入美國聯邦,美國本土48個州至此完全統一。美國政府這兩個強硬舉措的意義也是很明顯的,就是要在戰爭之前將原先部分地區還比較鬆散的美國徹底統治為一個完整的國度,聯邦政府以此能以最大限度和最高效率地調動美國本土全部的資源和人力財力來進行戰爭。

而在歐洲大陸,戰火仍在繼續。德奧英法意五大國的百萬大軍在西線和南線廝殺得傷亡慘重,五國無不筋疲力盡、焦頭爛額。奧匈帝國和意大利在南歐拼殺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而德軍和英法聯軍在西歐也打得如火如荼、難分勝負。對於這個結果,德國統帥部比較失望。按照德皇威廉二世的打算,德軍如今已經完成對俄羅斯的征服,眼下集中舉國之力進攻法國,應該能在短期內攻取巴黎,迫使法國投降,然後再逐個擊破地打敗英國。但事實發展沒有讓他如願,法軍和英國遠征軍並肩作戰,與德軍打了個平手。德軍的兩大突破點:馬恩河會戰、凡爾登會戰,都陷入了血腥的持久戰以及拉鋸戰中。這兩場典型的陣地戰、消耗戰、塹壕戰,讓德英法三國都消耗巨大、損失慘重。英軍的坦克、法軍的飛機、德軍的重機槍和毒氣炮彈,都使得戰場上屍橫遍野。三國苦戰四個多月,總計死傷60餘萬官兵,兩個戰場都成為了絞肉機和屠場地獄,但戰局仍然僵持不下。

陸軍的表現讓德皇威廉二世非常不滿,裹足不前的戰事更讓他十分焦躁。在這種情況下,威廉二世試圖另闢蹊徑,把突破這場三國僵局的希望寄托在了開戰以來一直沒有作為的德國海軍的身上。德軍最高統帥部也決定改變戰略的主攻方向,把“先法后英”改為“先英后法”。

德國想要打敗法國,陸軍自然是主力;德國想要打敗英國,海軍自然是主力。在德國統帥部的設想中,德國大洋艦隊如果能殲滅英國皇家海軍,那麼德國海軍就能全面地包圍和封鎖英國本土。英國畢竟是個島國,本土消耗和戰爭所需的資源財富基本都來自遼闊的殖民地,如果斷絕了這些海上輸血管,英國必然很快就會油盡燈枯。英國垮了后,法國必然勢單力孤,被德國打敗也是早晚的事情。

對這個計劃躊躇滿志的威廉二世迅速接見了德國大洋艦隊司令萊茵哈德·舍爾中將和副司令弗蘭茨·馮·希佩爾少將,正式向他們下達了“殲滅掉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的命令。實際上,舍爾中將和希佩爾少將早就想要對英國海軍進行報複式反擊。這場世界大戰爆發后,英國立刻憑藉其佔優勢的海軍力量,封死了歐洲北海和英吉利海峽,將德國海軍艦隊堵在本土港口無法進入公海,這讓德國海軍上下都憋了一肚子惡氣。儘管報仇心切,但舍爾中將和希佩爾少將還是保持着軍人的冷靜和理智。此時的德國海軍在實力上仍然十分遜於英國海軍。德國海軍此時擁有20艘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而英國本土艦隊則擁有35艘主力艦。實力上的懸殊,讓德國海軍試圖殲滅英國本土艦隊的計劃從一開始就蒙上了一層陰影。

另一方面,讓德國海軍躍躍欲試的一部分動力則來源於盟友中國。中華帝國海軍印度洋艦隊在南海海戰中成功地殲滅了英法遠東聯合艦隊,這個勝利自然刺激了不甘心碌碌無為的德國海軍進行孤注一擲。皇帝的命令、戰略上的必然、軍人的榮譽,這三個因素促使德國海軍全力以赴地挺向了大西洋。

2月10日凌晨,德國海軍的130餘艘軍艦駛離本土軍港,悄悄開往丹麥日德蘭半島附近的歐洲北海海域;與此同時,英國本土艦隊的170多艘軍艦也聞風而動,攔截向德國艦隊。數小時后,雙方狹路相逢。隨之,規模超過中英法三國南海大海戰的日德蘭大海戰正式爆發。

整個海戰斷斷續續持續到2月11日中午。英方共損失了3艘主力艦、5艘裝甲巡洋艦、12艘驅逐艦,總計14萬噸,傷亡8000餘人;德方共損失了1艘戰列艦、3艘戰列巡洋艦、5艘輕型巡洋艦、5艘驅逐艦,總計7.5萬噸,傷亡4500餘人。從結果上看,德國海軍無疑是戰術上的勝利者;但即使這樣,英國本土艦隊仍然保持着優勢力量,險勝的德國海軍無心繼續冒險,見好就收返回本土軍港,這使得德國海域被英國海軍所封鎖的狀況仍然保持不變;英國海軍取得了戰略上的勝利。

面對這個亦勝亦敗的結局,德皇威廉二世和德國統帥部都無可奈何。儘管德國海軍在日德蘭海戰中表現優異且取得了不小的戰果,但距離殲滅英國本土艦隊這個目標仍然遙遙無期,德國統帥部“先英后法”的戰略決策自然也不得不以失敗而告終。歐洲西線戰場,只能再恢復回泥濘而血腥的陣地戰和塹壕戰的陸戰方式。

儘管海軍的努力以失敗而告終,但德皇和德國統帥部並沒有放棄繼續以海戰的方式打擊英國的計劃。而途徑也很簡單,既然水面艦隊無法擊敗英國海軍並封鎖英國本土,那剩下的,自然就是無限制的潛艇戰了。用大量的潛艇擊沉英國的商船,掐斷英國的海上運輸線,同樣能起到摧毀英國國力的目的。沒有其他辦法可行,同時對這個辦法十分青睞的德皇威廉二世於2月底宣佈“德國海軍將對英法意三國的任何船隻進行無限制潛艇戰”。

由於“無限制潛艇戰”這種手段比較敏感,而且很容易引起比較複雜的外交問題,因此德皇威廉二世在二月下旬和聖武皇帝進行了無線電對話。兩位皇帝進行了簡單而關鍵的商討。

德皇威廉:尊敬的陛下,德國海軍已經竭盡全力,雖然我們擁有最先進的戰艦和最優秀的戰士,但實力上的巨大差距還是讓我們無法達到預定的目標。德國的海軍無法殲滅英國本土艦隊,更加無法封鎖英國本土,因此,我決定採取“無限制潛艇戰”,命令德國的潛艇可以事先不發出任何警告地任意攻擊英國、法國、意大利的所有船隻,以及從其他地方開往這三國本土海域的所有船隻,包括軍艦和民用商船。不知陛下您有何意見?

聖武皇帝:英法意三國既然已經是我們的敵人,那我們自然有採取任何措施打擊這三國的權力。我想,威廉陛下您顧忌的其實是美國的反應吧?

德皇威廉:陛下所言甚是。美國雖然還沒有參戰,但實質上已經和英法兩國勾結在一起,這是公開的秘密。自從威爾遜上台後,美國正在積極擴軍備戰,大批的礦物資源和武器軍火正被美國源源不斷地運往英國和法國。我們的戰爭方針是“逐個擊破”,但美國已經主動插手這場戰爭並站在了我們的對立面。是否攻擊美國船隻?這確實讓我難以取捨。攻擊,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立刻參戰,給我們增加巨大的壓力;不攻擊,則達不到徹底封鎖英國的目的。

聖武皇帝:確實。德國和奧匈帝國正在歐洲戰場上承受巨大的壓力,如果美國悍然參戰,我擔心此時的僵持局面會被打破,德奧兩國會陷入很大不利。

德皇威廉:陛下您如何認為?我需要您的寶貴意見。

聖武皇帝:這個問題比較重大,我需要和我的將軍們進行商量。但是,我覺得美國已經處心積慮準備參加戰爭了,貴國的“無限制潛艇戰”很有可能恰恰給美國提供一個參戰借口。

德皇威廉:您言之有理。但我們已經對美國公然支援英法、干涉戰爭的行為忍無可忍了。美國表面上打着中立的旗號,實際上卻大規模援助聯盟國,這根本就是對我們赤裸裸的挑釁。

聖武皇帝:陛下,請冷靜。究竟要不要攻擊美國船隻,我建議要從長計議。

......

儘管帝國方面並不贊成德國對美國也進行“無限制潛艇戰”,但德美兩國關係還是隨着德國宣佈進行這項計劃而急劇惡化。美國此時在名義上仍然保持着中立,但和英法兩國的貿易數額卻在今年開始迅猛增加,同時和德國的國際貿易卻大幅度降低,德美兩國經濟來往幾乎陷入枯竭。一方面,美國大規模地向英法兩國出售糧食、鋼鐵、橡膠、軍火、煤炭等物資,一方面,美國卻用各種借口停止對德貿易輸出,即使進行貿易往來,也被英國軍方加以阻止,使得德國無法從美國購買戰略物資。對於美英兩國幾乎是明火執仗地進行勾結,德國軍政高層自然被大大激怒了,兩國外交關係陷入冰點。威爾遜總統嚴厲指責德國政府的潛艇戰是“草菅人命”,同時以強硬的措施宣佈“任何危害美國國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的行為,都是破壞美國中立和國際戰爭法的罪惡行徑,也是美國政府所絕對不能容忍的,美國政府有權對任何危害本國國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行為進行任何形式的反擊”。

德國方面立刻針鋒相對地反唇相譏“再冠冕堂皇的詞藻,也掩蓋不了美國政府在這場戰爭中公然違背國際戰爭法的虛偽嘴臉。美國政府在暗地裏的卑鄙行為也是全世界都有目共睹。如果繼續披着中立國的外皮而插手和干涉這場戰爭,最終只會讓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德皇威廉二世冷冰冰地公開聲稱:“如果威爾遜想要參加戰爭,那就讓他來好了。”

威爾遜總統毫不示弱,宣佈暫時中斷美國和德國的外交關係,聲稱“如果德國潛艇攻擊任何懸挂着星條旗的船隻,那麼美國除了向德國宣戰以外別無選擇”。

兩國關係如履薄冰。

實際上,德美兩國關係惡化后,許多美國海洋航運公司都憂心忡忡,擔心本公司船隻遭到德國潛艇攻擊從而承受巨大損失,因此都不約而同地停止了出航貿易活動,同時向美國政府申請能夠武裝自己的商船和運輸貨輪。剛開始,威爾遜總統沒有來得及向國會通過武裝美國商船的法案,因此絕大部分的美國民用船隻並沒有出航,這使得1912年前三四個月內沒有爆發惡性的德國潛艇攻擊美國船隻的事件。讓兩國關係以及美國和整個同盟國陣營的關係,都像鋼絲一樣緊繃著。

但德國的“無限制潛艇戰”迅速取得了巨大的戰果。僅僅二月份,便有20萬噸英國商船被這些神出鬼沒的德國潛艇送進了海底,而在三月份,這個數字則猛地增長到了40萬噸。數以百計的德國潛艇,猶如海底狼群般潛伏遊盪在英國本土周圍的海域裏,組成了一條絞殺英國生命力的巨大絞索。

而帝國這方面,消化勝利果實、擴軍備戰、建設中德奧土四國運輸通道,這三件重要大事都按部就班地順利進行着,自然而然,準備下一步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成了帝國軍當務之急。美國雖然和帝國關係緊張、擦槍走火,但畢竟還沒有開戰,英法兩國仍然是帝國此時的大敵。繼續戰爭,奪取更多的利益、獲得更廣闊的民族生存空間,是勢在必行之事。同時,德奧土三盟國也迫切希望帝國早日投入對英作戰,一來可以間接援助正在歐洲苦苦支撐的德奧兩國,繼續摧毀英國的殖民體系和國力根基,二來可以聯合奧斯曼帝國,瓜分英國在西南亞和非洲的殖民地。在初步戰爭中嘗到甜頭的奧斯曼帝國已經迫不及待想要對英國全面復仇,但無奈本國國力衰微,肯定要拉上一個強有力的盟友一起行事,德奧兩國此時分身乏術,因此奧斯曼帝國自然非常迫切地希望和帝國聯合作戰,對英國進行更強大的打擊。

帝國對英國的下一步進攻,是印度,還是西南亞波斯灣或中東地區,這個問題在帝國軍高層和總參謀部內都引起了不小的爭執。認為進攻印度的將領們認為:帝國正在向印度洋地區進行擴張,印度是一個巨大的障礙,必須要將其清除,同時,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攻陷了印度,必然會對英國造成前所未有的巨大打擊,從而間接地馳援德奧盟友,加速英國的崩潰,一旦印度被帝國軍奪取,英國必然舉國震動,帝國軍接下來奪取西南亞和中東地區,都會事半功倍。

反對進攻印度的將領們認為:印度是個大國,總面積達400萬平方公里,總人口兩億餘,並且民族眾多、宗教林立,因此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都十分錯綜複雜,另外,英國統治印度已經上百年,根基深厚;印度是英國最重要的原料供應地,因此深得英國的重視。目前在印度的英軍已經超過40萬,僕從於英軍的印度軍超過50萬。進攻如此一個地域遼闊、人口眾多、軍力強大的國家,必然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除此之外,即使佔領了印度,如何控制和管理這麼一個大國,以及處理好那些盤根錯節的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也是非常棘手的事情,帝國到時候不得不耗費大量的兵力和精力去管治印度,相當於白白給自己增添了一個大包袱。

反對進攻印度的將領們還主張單獨地進攻錫蘭島(斯里蘭卡),從而進一步地奪取印度洋的制海權,從海上封鎖印度,將印度和英國隔絕開,同時攻佔蘇伊士運河,讓印度的資源和原料都無法運輸到英國本土,這樣,帝國軍即使不花費大力氣佔領印度,卻也能起到相同的戰略效果。

支持進攻印度的將領們據理力爭。他們認為:帝國的疆域已經囊括東亞、北亞、東南亞,現在繼續向西南亞擴張,卻保留印度這顆大毒瘤在帝國的勢力範圍圈內,簡直等於留下禍患。另外,帝國的目的並不是佔領和殖民印度,而是趕走英國人,摧毀英國人在印度建立的殖民體系。至於印度的最後處理方案,則可以將其宗教矛盾和民族矛盾進行順水推舟或火上澆油,從而把印度分裂成數個國家,使其陷入永遠的內戰和混亂,這樣,無論是英國人還是印度人,都無法威脅帝國遼闊的勢力範圍圈。

兩派將領們各執一詞、激烈爭辯。

其中,支持進攻印度的還有一方比較特殊的勢力,那就是日本雇傭軍。日本雇傭軍這次主動請纓、毛遂自薦,目的當然是為了討好帝國,同時建功立業,一方面為窮得叮噹響的日本國在戰爭中多撈點油水,一方面也是大獻殷勤,表達忠心。日本雇傭軍高層的宇都宮太郎、柴五郎等人拍着胸脯保證,已經從澳洲撤到中南地區的6個旅團日軍願意充當帝國的馬前卒,率先進攻印度,為帝國向南亞的擴張建立頭功。

中南戰區司令龍興漢元帥也向皇帝表示,緬甸雖然已經被帝國軍攻取,但來自英軍的威脅並沒有完全解除。印度東部和緬甸西部交界的英帕爾地區是一片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的平原,印緬英軍自從潰敗到印度后,就開始苦心經營英帕爾,將其建設成了一個巨大的軍事和後勤補給基地,當地遍佈兵營、醫院、軍械庫、彈藥庫等軍事建築,甚至還修建了數條鐵路交通線和幾個機場,伺機反撲緬甸。不拔除這顆毒牙,帝國軍在中南半島便如骨在喉。

經過反覆研究,總參謀部最終制定了進攻印度東部的作戰計劃。該計劃預計動用一個集團軍的部隊,對盤踞在英帕爾地區的英軍展開進攻,佔領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摧毀英國在印度的穩定統治,同時配合其他方式顛覆印度的社會現狀以及政治格局,達到驅逐英國勢力、剷除英國在南亞的殖民統治,同時讓印度陷入分裂和混亂的最終目的。

4月14日深夜,大西洋北部某海域。

星月光輝讓黑沉沉的海面上波光粼粼,隱約可見一艘體積異常巨大的艨艟船舶正在以穩定的速度行駛着。這艘巨輪並沒有實行嚴格的燈火管制,璀璨的燈光配合著巨輪龐大的身軀,使整艘輪船猶如一座海面上的移動宮殿。輪船最上端,一面巨大的紅十字旗在寒風中飄揚着。

艦艏船艙的建築樓頂,年過六旬、鬚髮皆白的船長愛德華·約翰·史密斯神情沉重地凝視着浩瀚無邊、漆黑一片的大海。身為一個老水手,史密斯船長對大海充滿了感情,對現在自己指揮着的這艘萬噸巨輪更加充滿了父愛般的情感。再看着經過大規模改造的船體和內艙,儘管為了更加實用而被改造得面目全非,但很多痕迹仍然顯示這艘輪船原本是一艘非常富麗堂皇的夢幻之船,無論是船艙的整體設計還是內部的裝潢修飾,都可以用奢侈和豪華來形容。整艘船的奢華精緻都堪稱空前,船上不但有高度跨三層甲板的頭等餐廳,甚至還配有室內游泳池、健身房、土爾其浴室、圖書館、電梯、壁球室等娛樂設施,頭等艙內掛着壁畫和吊燈,的地板是昂貴的柚木製造的,鋪着柔軟的波斯地毯,甚至連洗漱池是大理石雕琢的。但現在,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都已經被拆光了,實用主義取代了一切。能夠讓這艘船運載更多的人和更多的貨物,是全面改造的前提,而這一切,都是戰爭導致的。

這艘名為“鐵達尼號”的巨輪排水量高達5.5萬噸,戰爭之前,它是白星公司建造的三艘超級豪華客輪的第二艘。但隨着戰爭的爆發,鐵達尼號迅速被英國政府收購,同時改造成了一艘遠洋貨輪,成為維持英國生命力的成千上萬艘民用商船里的一艘。當然,龐大的身軀和巨大的排水量,使得鐵達尼號無論在哪裏都鶴立雞群。

此次航行還是鐵達尼號的處女航,它從英國南安普頓出發,前往美國紐約。現在整艘船上,共乘坐了800多名船員以及4000多名乘客。這些乘客近半是英國人,前往美國避難,剩下的人基本都是原先居住在英國或歐洲其他地區的美國人,乘船回國以躲避戰火。實際上,鐵達尼號原先只能乘坐2200多名乘客,但基於實用需求,改造它的工人們拆掉了很多奢華的設施,增添了很多的船艙和座位,使得輪船的運載人數大大增加了。

正站在甲板頂層眺望着大海並浮想聯翩的史密斯船長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當鐵達尼號離開英國海域的時候,一艘德國潛艇已經悄悄地尾隨上了它。船尾的波濤浪花間,一架潛望鏡正密切而緊張地注視着這艘巨大的輪船。潛艇內,艦長和副艦長正在展開討論。

“好大的船!是美國船嗎?”艦長驚嘆道。

“不是,沒有看到美國的國旗。”副艦長盡忠職守地報告道。

“是英國船嗎?”艦長追問道。

“不清楚,也沒有看到英國的國旗,但是掛着紅十字旗。”副艦長不確定地道。

“那它是從英國海域裏開出的嗎?”艦長再問。

“是的。我們尾隨它從英國海域出來的,半路上還險些被一艘英國佬的驅逐艦給咬上。”

“沒有什麼好顧忌的了,一號二號魚雷發射管,準備扇形發射。”艦長下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帝國的復興:坂上之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科幻靈異 帝國的復興:坂上之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七節 劍拔弩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