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庖廚

第26章 庖廚

別處不知道,反正庖廚這裏,楊旭算是明白了,自己絕對不討喜,所有人拜伏在地,一幅幅戰戰兢兢,誠惶誠恐的神色。

這是面對瘟神吧?

“請起,君等自便,無須在意我。”楊旭揮揮手。

“若”

太官令一直在小心觀察楊旭,聽到他的話,鬆了口氣,下令讓庖廚們自行其是。

自從一下貶去數百人後,庖廚人手就有些捉襟見肘,負責大王,大王的姬妾宮人,加上數萬郎衛,內侍宮娥飲食,讓庖廚每天負擔極重。

太官令希望公子靈誕只是忽然起了興緻來這裏逛逛,很快就會離去。畢竟煙熏火燎的庖廚,實在不是貴人該待的地方。

楊旭讓內侍宮娥都待在外面,自己信步走了進去。

啾娥並未聽從,還是跟在了太官丞後面,至於為什麼跟在太官丞後面,因為太官丞跟在太官令後面,而太官令跟在楊旭後面。

楊旭向後瞥了一眼,好傢夥,忽然有一種胖三視察地方的既視感。

但又總覺得缺了點什麼,對了,沒有小本本,這些人太沒有自覺了,聆聽大老闆訓話,不應該拿支筆隨時記在小本本上嗎?

最後將訓話匯總,出版刊行,美其名曰《公子語錄》。

咳咳

楊旭一眼看去,庖廚很大。

話說夏朝末年,伊尹就已經懂得五味調和,將烹制食物形成理論,並與治國之術結合,已經上升到哲學層面了。商朝中期時,更是已經有了專門的廚房,且火灶與主室分開,對比一下後世某些地方火灶仍在室內,沒有專門的廚房,就可知華夏民族在飲食上面啟蒙之早,造詣之深,大吃貨民族實至名歸。

就眼前的庖廚來說,裏面人員不下百人,這樣的配置,四個才是一班庖廚。而整個秦宮有十班庖廚,也就是說負責秦宮飲食的有數千人。

這不是瞎說。

華夏這個禮儀之邦,飲食之禮是重要的一項內容。

且中國最早的禮儀是在飲食活動中產生的。

《札記·禮運》日:“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蟠黍裨豚,污尊而杯飲,蕢俘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

從《周禮》所記載的東周王室人員名冊上可以證明。

在洛邑王宮負責周天子居住區域內的約4000人中,有2200多人,或者說有約60%以上是管理飲食的。

包括:162個膳夫,70個庖人,128個內饔,62個亨人,335個甸師,62個獸人,344個漁人,28個臘人,110個酒正,340個酒人,170個漿人,94個凌人,31個籩人,61個醢人,62個酰人和62個鹽人性。

前面提到先秦飲食分飯,膳,饈,飲,這只是總類,分類就多了。

其中膳,指的是牲肉,烹調牲肉的人即是膳夫,膳夫之長叫膳宰。

庖人,《周禮·天官·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獸、六禽,辨其名物。”“庖人得此六畜、六獸、六禽共與膳夫,內外饔。”

簡單說來就是庖丁,負責宰殺分割,並提供給膳夫烹飪。有個成語叫庖丁解牛。

亨人,《周禮·天官·內饔》:“內饔掌王及後世子膳羞之割亨煎和之事……凡宗廟之祭祀,掌割亨之事。”

甸師,提供王室食用與祭祀所需農產品。

獸人,捕獲提供野味;漁人,捕取龜鱉;酒正,掌握釀酒技術;酒人,釀酒的工人;漿人,掌供應水、漿、醴等六種飲料的人。

凌人,掌管藏冰之事。

籩人,用竹子編禮器的人;醢人,制醬;酰人是制醋的人;鹽人,掌供應鹽的事務。

以上是東周王室負責庖廚的人,那麼秦宮呢,以秦遠超東周的國土,人口,宮人數量來看,庖廚數量只會更多。

所以,秦宮有十廚一點不奇怪。

楊旭從一廚,二廚,三廚,一直到十廚,全部看了一遍。最後略一思考,進了三廚。

太官令有點沮喪,誰能想到公子靈誕竟有這麼大的興趣,粗略看完一遍不說,竟大有仔細觀看的趨勢。

太官令猜對了,楊旭果然在仔細觀察。

炊器、食器、酒器等一個也不放過。

炊器主要是用於煮肉類、調味和蒸煮黍稷、稻粱等。器具主要有鼎、鬲、覷,其中鼎多為圓形,三足兩耳,也有四足方形者。下可以燒火煮肉,上面兩耳可以扛抬。

食器是指盛飯和進食的用具,主要有簋、簋、盈、豆、籩、俎。其中簋是用來盛煮熟的黍、稷、稻、粱等飯食的,其作為禮器一般與鼎配套使用。

酒器是用來飲酒、盛酒、溫酒的器具。主要有爵、角、觶、尊。聾、孽、彝、壺、勺、觚、盂、觥、卣等。

食材就更多了,六畜:馬、牛、羊、雞、犬、豕;六獸:麋、鹿、熊、麕(獐子)、野豕、兔;六禽:雁﹑鶉(鵪鶉)﹑鷃(水雞)﹑雉(野雞)﹑鳩﹑鴿。

主食不外有黍、稷、粱、麥、菰、秫、稻、麻、豆、稀…...

讓楊旭意外的是,寒冬臘月之際,菜蔬種類竟也有不少,除常見的葵類,竟還有韭,蔥,菘,不過聯想到咸陽附近豐富的地熱溫泉,也就不奇怪了。

望着這堆滿各種食材的廚房,楊旭只能感嘆奢靡。

在王公貴族們講究“牛宜棕,羊宜黍,豕宜稷,犬宜粱,雁宜麥,魚宜菰,乃君子之食”膳食調和之時,庶民之所食,大抵豆飯藿羹;一歲不收,民不厭糟糠。

肉食那是貴族階層才能享受的食物,所謂食肉之祿,冰皆與焉,位為大夫,乃得食肉。大夫在朝廷供職,公家供其膳食,日雙雞,即每餐一雞。而普通的人民大眾,不光吃不起,還被嚴格規定,庶人無故不得食珍川。

因此平民只能“六月食郁及哺,七月享葵及菽,七月食瓜,八月斷壺。九月叔苴。採茶薪樗,食我農夫’。

《孟子·梁惠王上》云:“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憐,庶民辛勤操勞一生,七十歲才能吃上肉。

食肉為貴族,食藿為平民,“肉食”與“藿食”,是不同階級的身份符號。

楊旭瞥了眼太官令,發現他有些急躁。也是,身為太官令,管理着數千人,需要忙碌的事情何其繁多,哪能得一刻清閑。

楊旭乾脆不走了,盯着一顆菘,翻來覆去的看,似乎能看出花來。

不過也確實好看,巴掌大的大白菜你見過沒有。

太官令愈發急躁了,不停的東張西望,額頭竟有汗水流下來。

他最後看了楊旭一眼,發現他確實只是在觀看東西,並沒有其他的舉動。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

他向楊旭告罪行禮,得到楊旭允許后,腳步匆匆而去。

太官令一走,楊旭立馬把隨時等候吩咐的太官丞趕走,並找了個由頭打發走了啾娥,等再無人跟着他后,楊旭轉身就朝火灶的地方走去。

真當他對廚房有這麼大的興趣?這麼喜歡待在這煙火繚繞之地?還有,他剛才也不是無端感嘆庶民生活艱難,更不是無病呻吟,而只是因為他看到了一個人的手。

一雙庶民的手。

他能不能破解眼下被動局面,全在那雙手的主人身上。

楊旭來到了火灶,站在了那人面前。

關於一廚,二廚,十廚,不是作者瞎寫,據始皇陵考古發現,考古人員曾挖掘出一些殘陶瓷器刻文有“麗山飤官左”“麗山飤官右”“六廚”“八廚”等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我為始皇送地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我為始皇送地圖
上一章下一章

第26章 庖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