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約克城”
悲情“約克城”
就在斯普魯恩斯全力追殺“三隈”號和“最上”號的同時,弗萊徹正竭盡全力試圖挽救重傷的“約克城”號。4日下午,接到弗萊徹彙報的尼米茲發出了一系列緊急命令。在帕爾赫米斯環礁待命的遠洋拖船“鶯雀”號立即受命前往西北220公里處實施拖曳。但這艘由掃雷艇改裝的舊船航速只有可憐的10節,最早5日中午才能抵達。尼米茲指示6月3日離開珍珠港前往增援斯普魯恩斯的驅逐艦“格溫”號改變方向,前往加強“約克城”號的警戒。為接走護航艦隻上眾多倖存的水兵,尼米茲下令剛服役的快速潛艇供應艦“富爾頓”號當晚從珍珠港起航,在2艘老式驅逐艦護航下前往接應,遠洋拖船“西米諾爾”號也將隨後出發。為拯救戰功卓著的“約克城”號,尼米茲把箱子底都翻出來了。
當晚,弗萊徹批准了巴克馬斯特的救援計劃。相關人員迅速在“阿斯托利亞”號上集中,然後轉移到“哈曼”號上。同時“哈曼”號、“鮑爾奇”號、“貝納姆”號將各自搭載的倖存者轉至“波特蘭”號,巴克馬斯特將帶這3艘輕裝驅逐艦前往救援“約克城”號。“安德森”號將搭載倖存者轉至“波特蘭”號后,將護衛弗萊徹的“阿斯托利亞”號前往加入“薩拉托加”號特混編隊。杜博斯上校將率“波特蘭”號、“莫里斯”號、“拉塞爾”號前往東南迎接“富爾頓”號,將倖存者全部轉移到該艦上去。新第十七特混艦隊將以“薩拉托加”號為核心重新組建。
各艦交換人員之際,巴克馬斯特在“哈曼”號上遴選出一支由24名軍官、145名士兵組成的臨時搶險隊,他們大部分屬於損管、輪機和機修人員。文書軍士弗蘭克·布成為一名特殊的幸運者。他懇求弗萊徹和巴克馬斯特讓他返回航母,取回已寫了多半截的《珊瑚海行動報告》,最終獲准。5日13時17分,弗萊徹接到尼米茲發來的電報,“盡一切努力挽救‘約克城’號,如要採取破壞它的任何決定,都必須由我親自做出”。
在他們西北320公里處,失去動力的“約克城”號在“休斯”號的陪伴度過了一個驚悸不安的夜晚。黎明時分,“休斯”號的SC雷達準確探測到西北37公裡外出現了1架飛機。那正是“築摩”號的4號機,它的這次定位徹底斷送了“約克城”號。
太陽從東方徐徐升起,“約克城”號上突然傳來了一陣詭異的機槍聲。“休斯”號艦長拉姆齊少校立即派人登艦檢查,打槍的是腹部嚴重受傷的諾曼·皮切特二等兵。他忍着劇痛從三層甲板下爬上來,沉着鎮定地做了一件肯定能引人注意的事──用機槍朝驅逐艦方向射擊。被救上驅逐艦的皮切特掙扎着告訴大家,艙里還有一個活人。於是營救人員重新登艦,找到了顱骨粉碎性骨折、昏迷不醒的二等兵喬治·韋斯。皮切特最後傷重身亡,韋斯幸運活了下來。兩天後,大家為皮切特舉行了海葬。
午後,“鶯雀”號姍姍來到。14時36分,它開始拖曳嚴重傾斜的“約克城”號緩緩東行。晚些時候,“格溫”號趕到,軍銜最高的該艦艦長亨利·霍爾庫姆中校接過了現場指揮權。緊接着威廉·波福特少校的“莫納漢”號也趕來了,他們因嚴重缺油被斯普魯恩斯派去搭救一個“卡塔琳娜”機組,之後輾轉趕到這裏。霍爾庫姆再次派出人員登艦,但他們隨後的努力並未取得明顯效果,拯救“約克城”號必須等巴克馬斯特的專業救援隊伍趕來。
6日凌晨2時20分,巴克馬斯特帶3艘驅逐艦終於趕到。救援隊員於3時30分奮勇登艦。巴克馬斯特親自檢查了所有能進入的艙室。天亮之後,“哈曼”號靠上航母右舷提供水泵動力和水源,幫助撲滅航母前部燜燒的一處小火。所有應急器具都通過“哈曼”號運了上去。其餘5艘驅逐艦環繞在航母周圍2000米左右實施警戒。一個分隊為傾斜一側的水箱排水並在相反一側注水,另一分隊則把同側5門20毫米炮座及1門127毫米炮拆掉,使航母側傾減少了2度。雜貨艙內燒了很久的火終被撲滅,艦尾第三層甲板下的積水也抽掉了90厘米。醫護人員對陣亡者進行了身份鑒定,35具屍體中有10具已無法辨認,巴克馬斯特主持了一個簡單儀式,為陣亡者進行了海葬。
後來,文書軍士弗蘭克向弗萊徹講到自己回到船上時見到的“詭異的寂靜和傾斜打滑的甲板”,抱怨被巴克馬斯特拉去搶險,未能進入上鎖的辦公室取回靜靜躺在那裏的《珊瑚海行動報告》。這對今天的我們無疑是一個不小的損失。
6日13時08分,“鶯雀”號開始拖曳“約克城”號以3節速度緩慢航行。巴克馬斯特樂觀地估計,必要部位的積水排干後輪機就能恢復工作,航母就能依靠自身動力返回珍珠港。事態照此發展下去,巴克馬斯特很可能成為損傷控制的模範。殊不知就在此時,致命的殺機正向這艘英勇的航母步步逼近。
在此之前,田邊的“伊-168”號已完成了偵察中途島的任務,又按命令冒死炮擊了中途島。5日清晨,擺脫美軍追擊的田邊再次收到了第三潛艇戰隊司令官河野千萬城轉發自“大和”號的緊急電令:“我部航母攻擊機重創敵1艘‘企業級’航母,目前該艦在中途島東北240公里處漂流,命你部火速追擊並擊沉之。”田邊在海圖上認真核對后發現,“伊-168”號至少要1天才能趕到指定海域。但情報顯示,那艘美軍航母短時間也跑不到哪裏去。於是他下令潛艇轉向東北,追殺尚不知道名字的“約克城”號。
接到攻擊命令之前,田邊已通過無線電通信得知戰局對己方不利,第一機動部隊很可能遭受了重大挫折。除他本人,這些信息只有副艇長富田、航海長渡邊、炮長鹽田等幾人知道。為保持士氣,田邊並未將壞消息告知大家,畢竟仗還沒有打完。
當他把攻擊受傷航母的命令告訴大家時,很多人興奮得歡呼起來,但也有人為即將來臨的戰鬥緊張得發抖。身材瘦削的田邊舉止優雅,具備一個潛艇軍官的所有素質——沉着、自信、敏銳的洞察力和足夠的耐心。他知道航母身邊不會缺少潛艇的剋星驅逐艦,受傷航母身邊肯定更多,說不定還會有空中巡邏。稍有不慎,不但任務無法完成,說不定連潛艇和這一艇人也全要搭進去。
夜色降臨。田邊看到很多人因激動而無法入眠,都在為即將到來的戰鬥進行積極準備。潛艇浮出水面以23節最高航速奔向指定海域。一路無話。“看到黑點了!敵艦在望!”位於艇首的瞭望哨佐方喊道,此時是7日凌晨4時10分。出現在艇首右前方20000米處的正是“約克城”號模糊的輪廓。
田邊登上艦橋,用望遠鏡仔細觀察遠方那個“黑點”。他下令航速降至12節,快速航行產生的波浪很容易被空中巡邏機發現。6時左右,視野中出現了2艘驅逐艦。田邊下令緊急下潛,艇內響起了嘈雜的腳步聲,水兵各自奔赴戰鬥崗位。海水很快淹沒了艦橋,潛航中的“伊-168號”像鱷魚一般緩緩接近獵物。15分鐘后,田邊慢慢上浮到潛望鏡深度,以3節航速小心向目標接近。從潛望鏡里,他發現美軍護航驅逐艦竟有7艘之多——實際上田邊把“鶯雀”號也看成了驅逐艦。放在以往,遇見1艘這樣的“天敵”,田邊也會乖乖溜走,但今天他毫無退路,只有冒死發出致命一擊,為自己沉沒的航母報仇雪恨。
海上風平浪靜,潛望鏡很容易被對方發現。田邊收起潛望鏡,靠聽聲音在水下潛航,開始每隔10分鐘升一次潛望鏡,後來1小時才升一次,每次只停留5秒鐘。5小時后,“伊-168”號已漸漸接近了“約克城”號。
在美軍驅逐艦眼皮底下,伸出水面的潛望鏡隨時可能招來攻擊,準備對付深水炸彈的命令早已傳達下去。憑藉敏銳的觀察力,田邊在極短時間內判斷出那艘航母在以極慢的航速移動。他知道身處險境的自己必須一劍封喉,不可能有第二次出手機會。最理想的發射陣位是能看見目標橫在視野中的角度。在航海圖前計算、思索一陣后,田邊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穿越驅逐艦群底部,從左舷橫穿航母底部從右舷上浮。
“伊-168”號下潛到45米處。沒有參照物確定方位,只能依靠航海長渡邊的航海圖及美驅逐艦的聲吶潛航。驅逐艦不斷從上方開過,田邊和所有艇員都戰戰兢兢、提心弔膽。就這樣又過去了2個小時。
12時30分,田邊下達了命令:“艇首魚雷發射管準備!4條魚雷分2次發射,每次2條。”潛艇再次回到18米潛望鏡深度。12時37分,升起潛望鏡的田邊大吃一驚,“約克城”號龐大的身軀像大山一樣矗立在眼前,他們已深入驅逐艦警戒圈,距航母僅500米。“簡直就是鼻子到嘴巴的距離,”田邊後來回憶說,“甚至連航母上美軍水兵的鼻子都能看清楚。”田邊慌忙收起潛望鏡,速度比剛才升起時快多了。如此近距離發射魚雷,深度測定和安全起爆裝置很可能在抵達目標前尚未解除,導致魚雷從船底穿過或命中目標而不爆炸。
田邊大膽地將航速增至4節,在航母底部外側劃了一個大圓圈,就像老鼠在貓鼻子前面繞圈一樣。“這樣潛航簡直與自殺無異,”田邊後來說,“但唯有冒最大的險才會有最大的成功。”半小時后,田邊預計潛艇應該到了理想的發射陣位,於是決定上浮探出潛望鏡,目標一經確認,立即發射魚雷,此時是13時05分。確認各部門特別是魚雷艙準備就緒,田邊一腳踏下了潛望鏡升降板,發現自己正好位於距航母1500米的最佳位置。此時航母整個側面恰好位於瞄準器中央,視野中出現了1艘驅逐艦的身影,田邊認為這並不構成障礙。絕佳的攻擊機會就在眼前!
“伊-168”號有533毫米魚雷發射管6具,前4后2。田邊知道只能發射艇首的4條魚雷,自己根本沒時間掉轉航向進入尾部發射陣位。田邊深深吸了口氣,之後大聲下達了命令:“準備發射!”幾秒鐘后,他大喊一聲:“放!”
2條魚雷從艇首飛速射出。2秒鐘后,潛艇朝同一方向又射出2條魚雷。通常情況下,田邊會選擇不同角度將4條魚雷發射得分散一點,可以保證至少2條魚雷命中目標。但今天他認為肯定能命中,索性將2次發射對準了同一點,以期一擊致命。田邊細數着魚雷發射后的時間,40秒后,前方接連爆出了3聲驚天動地的巨響!
13時35分,“約克城”號上的美軍官兵突然發現,平靜的海面上出現了4道翻滾着的白色航跡,正朝航母右舷快速逼近。1挺機槍立即鳴槍示警,“哈曼”號拚命朝雷跡開炮試圖將其引爆,但顯然為時已晚。“約克城”號自身沒有動力,“哈曼”號靠在航母上無法移動,美國人只能眼睜睜看着魚雷由遠及近,那情景實在太恐怖了!
第一條魚雷準確命中“哈曼”號艦體中段二號鍋爐房,將1900噸的驅逐艦活活炸成兩截,不到3分鐘就完全消失在海面上。一些水兵被爆炸激起的氣浪拋入海中,更多的人被當場炸死。艦長阿諾德·特魯中校前胸撞在桌子上,肋骨折斷一根,空張大嘴說不出話。副艦長立即下達棄艦命令。下沉過程中,驅逐艦上原用於攻擊潛艇的深水炸彈接連發生3次殉爆,全艦13名軍官中的9人、228名士兵中的72人喪生。特魯4小時后被“巴爾奇”號救起,氣息奄奄的中校腋下還夾着2個已陣亡的水兵。
另2條魚雷從驅逐艦艦底鑽過,分別擊中航母右舷84號和95號構架,第四條魚雷從艦尾掠過。2條命中的魚雷徹底終結了“約克城”號。表面上看它似乎沒發生多大變化,因右舷中雷,側傾反而減輕了。但因三號輔助升降機被連根拔起,各種固定裝置全部轟然砸在機庫甲板上。救援人員被拋撒得到處都是,有人直接被掀入海里。巴克馬斯特下令關閉全部防水閥門,但洶湧而入的海水使所有人無法靠近,局面已徹底失去控制。
聽到前方傳來的巨響,之前緊張得令人窒息的潛艇內到處充斥着聲嘶力竭的“萬歲”叫聲,日軍水兵互相擁抱以示慶賀。田邊激動得一句話說不出來。當一名水兵將一杯飲料遞到艇長手裏時,他才意識到從發現航母那一刻起,自己連口水都沒喝過。
田邊仍保持着足夠的冷靜,知道最大的危險即將來臨,現在遠不是拍手慶賀的時候。潛近獵物比從它身邊逃脫要容易得多,從一群驅逐艦眼皮底下成功逃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此刻,“伊-168”號從獵手瞬間變成了被捕獵的對象。以潛艇的航速想跑贏驅逐艦絕無可能。猶豫片刻,田邊索性操縱潛艇朝“約克城”號駛去——最危險處往往也是最安全處。田邊認為美軍通常不會在航母周圍投放炸彈,以免波及漂在附近的自己人。
果不其然,魚雷射出去不到5分鐘,田邊已聽到了深水炸彈爆炸的聲音。起初美軍的攻擊似乎漫無目的,1小時內,田邊的日子還不算難過。但情況很快發生變化,1艘驅逐艦從潛艇上方自右至左駛過,投下了2顆深水炸彈。美軍的攻擊越來越近,田邊使出渾身解數也無法規避頭頂接力賽般投下的炸彈。福田報告說“總計已避開了60顆”。接二連三的爆炸導致頭頂油漆開始剝落,照明系統故障導致艇內漆黑一團。不少水兵被震倒在地,彷彿能掉的東西全掉了下來。水兵紛紛彎下腰,雙手抓住一切可抓的東西,雙腿用力蹬住地面。潛艇逐漸失去平衡,艇尾下沉,艇首翹起,內部通道變成了上下斜坡,人和重物摔落的砰砰聲不絕於耳。被震壞的蓄電池硫酸滲漏,與艙內摻有漂白粉的污水混合,產生了大量有害氯氣。呼吸變得越來越困難,沒有防毒面具的水兵只能用濕毛巾捂在嘴和鼻子上。連艙底蟄伏的老鼠也被刺鼻氣味逼得在腳下竄來竄去。田邊指派一部分水兵趕到尾艙,試圖以個人重量調節平衡,毫無效果。他只好下令每人背一袋大米到艇尾平衡重量。主機械師和電器師戴上面具拚命搶修蓄電池,不斷有被毒氣熏倒者被抬出來。田邊不停給大家打氣:“再過2小時太陽就落了,大家務必要堅持住!”
富田彙報壓力只剩40公斤。潛艇已經失去控制,在下沉一段時間后開始上浮,速度變得越來越快。一旦浮出水面,等待它的將是數艘驅逐艦的攻擊。富田看着不斷變化的深度表告訴田邊:“長官!我們馬上就要浮出水面了。”田邊咬牙做出了一個痛苦的決定,浮出海面和美國人拼個你死我活:“炮手和機槍手準備,迅速上浮射擊!”
艙蓋剛剛露出水面,田邊就縱身一躍跳上了甲板,跟在身後的輪機長手中還拎着一把手槍——好像憑它就能射沉敵人驅逐艦一樣。幾乎所有人都衝上了甲板。田邊驚訝地發現,附近海面已空空如也。他大惑不解地朝遠處望去,發現萬米之外有3艘驅逐艦,那艘航母已經不見了——其實他沒看清,“約克城”號沒這麼快就沉。3艘美軍驅逐艦立即沖了過來,其中1艘突然掉頭回去了。瀕臨絕境的田邊下令立即向司令部發報:“我們擊沉了1艘敵軍航母,現將同敵艦決一死戰!”
“伊-168”號上僅有1門100毫米炮,與2艘美軍驅逐艦上多達20門127毫米炮對決必死無疑。快速逼近的美艦已開始交叉炮擊,炮彈落點離潛艇越來越近。投降當然是不會的,田邊真想衝上去和美艦撞個同歸於盡。他看看錶,離日落還有半小時,此時富田說“壓力已上升到80公斤”。田邊迅疾下令“緊急下潛到60米深度”。他不知道此次下潛是否還能再浮上來,潛艇很可能沉入海底被擠成一個癟罐頭。危急關頭,幸運女神居然向日本人露出了微笑:“這裏是蓄電池室,電動機修理完畢,啟動成功!”所有人長出了一口氣,“伊-168”號再次進入了深水潛航。
可能因夜幕隱藏了敵蹤,也可能懼怕魚雷反擊,2艘美軍驅逐艦竟沒有追上來。確認安全之後,18時50分,“伊-168”號再次浮出水面。田邊下令“打開艙蓋換新鮮空氣”。在傍晚的微風中,日軍水兵開始貪婪地大口大口呼吸着略帶鹹味的新鮮空氣。
田邊擔心剩餘燃料是否夠順利返回吳港。出發前軍需官告訴他,潛艇可以在佔領中途島後到那裏加油——日本人就是這樣自信。田邊知道現在去那裏等於找死,他關閉了一台發動機,用僅剩的800公斤燃油順利於6月19日駛入吳港。1艘潛艇取得的戰績竟比參戰其他所有艦艇加起來還多,“伊-168”號受到了大批水兵的熱烈歡迎。
田邊一時成為眾多媒體大肆宣傳的“英雄人物”,拋開作為敵對國的概念,他的表現也完全配得上這一稱號。第六艦隊特地組織了報告會,眾多艇長被召集起來聽取田邊的經驗介紹,如遭遇深水炸彈攻擊受損時如何緊急處置,拆除電池時在下邊敷設橡膠片等。
風光無限的田邊在8月4日出任新竣工的“伊-176”號艇長。1943年3月19日,該艇在巴布亞東海岸的拉耶卸載貨物時遭美軍轟炸機攻擊,田邊身負重傷,傷愈后調任潛艇學校教官兼海軍潛艇研究部成員,1944年5月晉陞中佐。戰爭結束前被調入軍令部並在戰後轉入預備役,一直到1990年4月29日才以85歲高齡去世。順便提一句,戰後,田邊與美國人約瑟夫·哈林頓合寫《我擊沉了“約克城”號》一文,刊登在1963年5月《美國海軍學院學報》上。日軍只知道田邊擊沉了1艘美軍航母,“哈曼”號被捎帶擊沉的事實他們直到二戰結束才從美國人那裏聽到。
雖然接連遭受3次致命的打擊,堅強的“約克城”號依然遲遲不肯入水,它令人難以置信地在海上又漂了整整一夜。洶湧灌入的海水使側傾減少了5度,航母仍然在徐徐下沉。巴克馬斯特仍不放棄拯救愛艦的希望,“若能得到幫助,將把它帶回家去”。他的話顯然感情多於理智,因所有損管努力都已無濟於事。7日拂曉,搶險人員無奈離艦。眼看“約克城”號已無可挽救,愛德華·索爾上校帶眾驅逐艦圍攏在它周圍,舉行了莊嚴的告別儀式。“約克城”號因戰爭而生,又因戰爭而逝,儘管悲壯,但這正是它最好的歸宿。
當7日的第一縷晨光映照在海面上時,“約克城”號的甲板邊緣幾乎已觸及水面。1781年10月19日,被圍困在約克城的英軍向美國大陸軍總司令喬治·華盛頓投降,結束了北美大陸的爭鬥。為紀念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美國特意將1934年新開建的1艘航母命名為“約克城”號。它的下水儀式由第一夫人埃莉諾·羅斯福女士親自主持。現在,這艘不屈的戰艦終於到了彌留之際。目睹航母徐徐下沉,“莫納漢”號艦長波福特少校百感交集:“我們驅逐艦列隊就位,注視它緩緩沉入大海。目送這艘巨艦安息真是個莊嚴肅穆、催人淚下的場面。它沉沒時各艦下半旗,全體人員脫帽肅立,向這艘以獨立戰爭結束地命名的巨艦告別。說實在的,以這種方式向這位英勇的女士告別是再合適不過的了。”接着他又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也真他媽的滑稽可笑。我們真不該在這樣的儀式上浪費時間和精力,而應去追擊那該死的日本人!”不知是誰先開始,驅逐艦上的水兵們一起唱起了催人淚下的軍歌:
大浪,大浪!我不能再為你高聲歌唱。
請你輕輕地,輕輕地,伸出你的臂膀。
請你深深地,深深地,把你的朋友埋葬。
我在軍艦上倒下,手中緊握來複槍。
我吐出最後一口氣,流盡最後一滴血漿。
我曾是無畏的士兵,我曾有甜蜜的夢想。
人雖有情,子彈無情,在炮火中獻身,我別無奢望。
上帝保佑我,讓我的靈魂升入天堂。
大浪幫助我,把我的身軀深埋海洋!
4時44分,航母龐大的身軀向左翻轉。5時01分,“約克城”號船尾朝下沉入北緯30度35分、西經177度20分的5075米的冰冷海底,艦上141名官兵在戰鬥中陣亡。
雖然中途島海戰美國人取得完勝,但“約克城”號如此窩囊地損失依然不可饒恕。在多達5艘驅逐艦的眼皮底下,還是讓敵人區區1艘潛艇鑽了空子。更令人氣憤的是,作惡后的敵人竟能避開攻擊全身而退,留下一眾驅逐艦在海上凄涼地唱着古老的歌謠,簡直“是可忍,孰不可忍”!
尼米茲對拯救“約克城”號始終滿懷希望。既然它已頂住了敵軍兩輪打擊,現在戰役接近尾聲,各路日軍均在向西撤退,將受傷航母安全拖回珍珠港應該不算很難的事情。但7日早飯前,尼米茲的希望徹底破滅。巴克馬斯特來電稱:“由於昨天遭遇敵軍潛艇魚雷攻擊,‘約克城’號於凌晨5時沉沒。”尼米茲的好心情瞬間蹤影皆無,連飯都吃不下去了。他怒氣沖沖地告訴身邊的參謀:“我們有五六艘驅逐艦在驅趕敵人的潛艇,日軍1艘潛艇還能突進來,用魚雷擊中‘約克城’號,說明我們的反潛戰術大有問題!”
對“約克城”號最終戰沉,戰史專家莫里森少將把它“被放棄繼而損失”稱作“金光燦燦一頁史書上的一個黑點”。此事嚴重損傷了弗萊徹和巴克馬斯特的聲譽,兩人的前途也因此蒙上了一層陰影。巴克馬斯特的事業立即陷入低谷。與當初謝爾曼損失“列剋星敦”號不同,“約克城”號不幸戰沉成為他職業履歷上無法抹去的污點。雖然仍被預定晉陞少將,但他很快淡出了戰爭一線。6月18日,巴克馬斯特就回國接管了諾福克海軍航空站,2年後才到了西加羅林群島,一直未能打上大仗。弗萊徹運氣稍好一點,但也背上了珊瑚海、中途島兩戰損失2艘航母的惡名。他隨後的賦閑,後文詳敘。
但“約克城”號是死有所值的。6月8日,斯普魯恩斯在寫給弗萊徹的信中說,“‘約克城’號不得不承受敵人的兩次空襲,實在運氣欠佳”,“我堅信若沒有您率領‘約克城’號的奮戰和犧牲,我們如今已一敗塗地,而中途島也已落入日寇之手”。他的話明顯有點誇張,可能含對弗萊徹下放指揮權的感謝,但並非完全沒有道理。
巴克馬斯特在作戰報告中感慨寫道:“在所有這些戰鬥中,以及在為這些戰鬥進行海上訓練的許多星期里,‘約克城’號的戰鬥精神是無與倫比的。即使它在戰鬥中光榮犧牲,它的戰鬥精神依然與世永存。我們這些有幸能在這艘英勇航母上服役的人,不僅衷心希望它能永存於我們的記憶之中,而且希望能把它的艦員集中在一起,讓他們操縱、管理一艘新的,最好還是以‘約克城’命名的航空母艦,用它去同敵人繼續戰鬥!”
1998年5月,繼發現“泰坦尼克”號、“俾斯麥”號之後,美國著名海洋探險家羅伯特·巴拉德帶領探險隊,在當年美國老兵比爾·薩吉、哈里·費里爾和日軍參戰人員大崗春三、森村次郎陪同下,與美國海軍艦艇一道發現了在海底沉睡半世紀之久的“約克城”號——艦上高射炮依然不屈地指向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