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惠能

禪修是一個發明本心的過程,六祖在《壇經》中時時提醒眾人頓悟的妙蒂,《波羅蜜多心經》說:“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萬事萬物都是虛空,只要把握了這層意思,照見本心的佛性,人人都可成佛;照見本心的佛性,現象界的妄念自然遠離修行者。

六祖的這些洞見一方面源自與生俱來的天分,另一方面也是因緣際會的結果。六祖本是窮苦人家的孩子,沒讀過書,靠放牛、打短工為生。一次聽人讀《金剛經》,忽有所悟,他聽說弘忍大師是當時的大德,便不遠千里,歷盡千辛萬苦,從廣東來到湖北,拜見弘忍。

弘忍禪師每天都會見到很多仰慕者和求經者,當他第一眼看到惠能時,並沒有在意,還拿惠能的長相和出生地開了玩笑:“你生在教化不興的廣東外藩,長得又和大猩猩一樣,也來學法?”

惠能毫不含糊,說:“佛性無南北,我長得丑,但不妨礙我學佛。”

弘忍禪師聽后,大喜。世間良師固然難求,天賦稟異的徒弟也很難得。對於良師而言,有人繼承衣缽比自己生了兒子更安慰。

弘忍禪師非常喜歡惠能,但當時寺中情況複雜,他深知如果表現出對新來弟子的優崇,必將給心愛的徒弟帶來嫉妒、誹謗甚至殺身之禍。佛門號稱清靜之地,可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權力之爭,弘忍禪師的大弟子神秀羽翼已豐,弘忍禪師為惠能安危考慮,便打發他做舂米的粗使活。

到了選接班人的日子,弘忍讓寺中弟子做偈語,以此考察弟子們的修行程度。這裏有一個細節一定要注意,寺中的和尚都說神秀已經是內定的人選,其他人不必認真做了。可見當時神秀的勢力有多囂張。後來他不惜派殺手追殺六祖,棄佛門戒律於不顧,也難怪北派日漸衰落。其根不正,苗又怎麼能長茂盛呢?

神秀作了偈子:“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莫使惹塵埃。”弘忍看見此偈,只說依此修行也有大益用,仍沒有參悟佛的真諦。神秀滿心歡喜等着師傅誇獎,不想碰了一鼻子灰,只得閉門造偈。弘忍鼓勵其他門人做偈,可是大家都懾於神秀的勢力,無人認真應對。

神秀本來以為會通過這場不公平的競選比賽輕鬆地得到師父的衣缽,誰知惠能從斜刺里殺出。惠能聽了神秀的偈子,反應和弘忍一樣,他懇請別人代筆,作偈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弘忍看到大喜,為了保護惠能,他若無其事地表示這個也不怎麼樣。另一方面,他三更半夜叫來惠能,傳他《金剛經》,還將象徵正統的袈裟傳給惠能。

《西遊記》中有一個情節,孫悟空學藝也是在三更天,他的授業恩師敲他頭三次,聰明的猴子馬上明白師父的意圖。很明顯,這個情節借自六祖學佛的典故。弘忍託付衣缽之後,又是在三更天,親自送惠能下山過河。

在船上,弘忍親自把槳,經此一別,師徒恐怕再無見面之期。惠能堅持要搖櫓,弘忍說:“我來渡你。”惠能答曰:“我已經得到您的衣缽,您已經渡過我了,現在應該是我來渡您。”弘忍欣然,過河后,師徒坦然相別。

其後,神秀的爪牙果然來奪袈裟。惠能遵從弘忍的安排,隱姓埋名,甚至脫下僧衣,留起頭髮,遠離湖北,回到廣東,多次遇險,僥倖逃脫,才將禪宗一脈傳承。

後來,惠能燒掉象徵權力的袈裟,從修道而言,他比弘忍更為通脫,悟道更深。本來無一物,萬相皆是空,有沒有袈裟又有什麼關係?這樣一來,也避免了弟子為奪法器而互相陷害,乃至殺戮。

“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公。”世人赤條條來到這個世界,最後空落落死去,一頭一尾映照出生命的本真。認識到這一點,我們才能平靜的接受自身的有限性,好運歹運在因緣際會時光臨,不必太過在意,當它們離你而去時不帶走一片雲彩,如果你念念不舍、緊抓不放,便墮入妄念,失去珍惜當下的心境,迷失本心,掉入塵埃中。

學佛的最高境界在見佛滅佛,萬物皆空,把佛當作寶珠,心心念念去求,你要那個寶珠做什麼?所以六祖才說:

何期自性本自清靜。

何期自性本不生滅。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

佛性就在每個人的身上,只是你的眼睛盯在哪個方向?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