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菜莫叫根生,識得現前三昧。

栽菜莫叫根生,識得現前三昧。

栽菜莫叫根生,識得現前三昧。

化貪婪為恬淡;

化嗔怒為寬容;

化愚痴為醒覺;

化傲慢為謙卑;

化疑心為信心。

——禪宗

從小我們被教育說先有物質世界,然後才有精神世界,物質為先,乃為唯物主義,此理至關重要。長大之後,讀書漸多,便開始起了疑心。明代心學泰斗王陽明,人號之為“主觀唯心主義”,認為花開花謝,是因為人的心裏有花開花謝的觀念,如果沒有人的認識,花自去開,果自去結,正是有了人的認識,才能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聯繫起來。西方人康德說得更為乾脆:人為自然立法。

禪門公案《指月錄》中有一則故事,講了關於葯山惟儼的一段公案:

“園頭栽菜次,師曰:栽即不障,汝栽莫教根生。

曰:即不教根生,大眾吃甚麼?師曰:汝還有口么?”

葯山禪師苦口婆心要點悟種菜的僧人,怎奈這個小和尚不識師傅的一片苦心,才有了上面一段類似雞同鴨講的對話。葯山見小和尚種菜,便說:“種菜很好,只是不要讓根長出來。”小和尚覺得師傅的話有悖常識,說:“師傅,如果菜沒有根,長不成,大家都要餓肚子了。”這話給葯山禪師兜頭一盆涼水,禪師沒好氣地喝道:“你還有嘴啊。”

葯山禪師本想藉著種菜的由頭對弟子進行一番教導,根並不是具體的菜根,而是被世俗常規想法牽累而造成的妄念,說得明白一點,葯山禪師的意思其實是你切莫陷入執著的念頭,留在某處,落地生根。常人喜歡斤斤計較,處處留心。《金剛經》說“應無所住”,人的念頭很容易被花花世界所吸引,漂亮的衣服、流行的時尚,一旦念頭停在這些地方,便是停滯,停滯就是妄想,妄想弄處,什麼都留心,什麼都想得到,對什麼都執著,這便是生了根。

有一部美國電影叫做《時尚女魔頭》,根據一本暢銷小說改編,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知道自己如何被時尚所改變、所塑造,而塑造這一切的幕後操縱者,看上去擁有控制別人的權力,實際上,她本人的生活與內心世界,也完全被妄念所操縱,為了她的事業,她不惜犧牲家庭、個人時間、忠心耿耿的部下。結尾處,女主角應聘到另一個公司,負責招聘的人說:“你一定作對了什麼。”不錯,女主角在關鍵時刻選擇放下,斬去業根,這是她的智慧之處。雖然她可能會陷入其他的業障,起碼她知道及時抽身、莫教根生的道理。而那位時尚女魔頭,妄念之根深種,誤己誤人,悲哉。

葯山禪師最後的棒喝需要從另一個角度理解,“汝還有口么”絕不是常識世界的範疇,在禪宗看來,萬物皆空,口之存在如根一樣,是人們意識作用的結果。小和尚執迷於口,執迷於自己種菜的意義,忘記修禪的根本,被葯山禪師沒好氣地搶白一番,也算是現世報了。

被意識迷惑的修禪者大有人在。一次,資嚴長老問惠明:“如何是現前三昧?”惠明反問:“還聞么?”答曰:“某甲不患聾。”惠明嘆道:“果然患聾。”“三昧”用白話說即是禪定,是指風雲而不改顏色的定力。說起來,定力這樣素質實在難求,有多少人因為缺少定力功敗垂成。《天龍八部》中天龍寺之所以能夠化解鳩摩智挑釁的危機,全靠枯榮禪師高深的定力。

鳩摩智來時,氣勢恢宏,吐蕃國師,多大的身份,多硬的後台,鳩摩智本身武功高強,還帶了少林寺的武林秘籍,軟硬兼施,非要搶得六脈神劍劍譜不可。天龍寺的老和尚聽說可以得到少林寺的武功秘籍,便動了心,枯榮禪師問道:“外敵來時,用看家本領還是外來的武功?”答曰:“看家本領。”枯榮禪師又問:“你的看家本領完全掌握了嗎?”答曰:“尚未。”這一問一答好像是世俗的道理,也包含了深刻的禪理:生命的意義從外證明還是由內證悟?

資嚴長老希望獲得禪定功夫的法門,但他對外部世界依然熱衷,當惠明問他還能聽到佛法時,他滿不高興,說:“我聽力很好。”惠明很溫和,不像葯山禪師那樣棒喝,卻也點明資嚴長老的問題所在,他在禪修方面無知無識。

眾生總是迷在現象之上,現象如何產生,常由靈敏的感官而來。故《般若多羅蜜多心經》說“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身想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意思是人的感官反應皆是虛幻,所以我們看到的、聞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想到的都是虛空。如此就不會被意識所迷亂,不被妄念迷惑,才不會陷入永無止境的慾望中去。脫離了慾望的苦海,便能達到禪定的境界。

六祖說:“若見諸靜心不亂者,是真定。”如何識得現前三昧,首先要做的功夫便是栽菜莫教根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清心禪:心是蓮花開
上一章下一章

栽菜莫叫根生,識得現前三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