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大事者應從大處着眼,不拘小節

成大事者應從大處着眼,不拘小節

成大事者應從大處着眼,不拘小節有一句名言是“成大事者不拘小節”,意即成大事者必須抓住主要矛盾,認準大方向,着力於解決主要問題,而對於與大局無關的細枝末節的問題可以忽略。在生活中,許多人足夠心細和成熟,任何一件小事都深思熟慮,卻事業無成;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事業領域內的事情,摸透做精,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反而很馬虎。

梁國有一位君王,很想把國家治理好,做一個有作為的皇帝。於是他每日勤於政事,事無巨細,事必躬親,比如他制定了嚴格的法律,規定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甚至對人們在大路上走路的姿勢都做了嚴格規定。

雖然他非常認真負責地管理國家,然而效果並不盡如人意,老百姓怨聲載道,社會秩序混亂不堪。梁王非常苦惱,卻又無計可施。他聽說楊朱滿腹經綸,就向楊朱請教。

楊朱對梁王說:“你看見過放羊的情景嗎?有一堆羊群,如果讓一個小孩拿着鞭子守護着,要羊向東,羊群就向東,要羊向西,羊群就向西。可是,假如讓堯帝來把每隻羊都牽上,還讓舜帝拿着長長的鞭子跟在後面,羊反而就不好放了。而且我還聽說過這麼一句話:能吞下大船的魚不在支流中浮遊,鴻鵠只在高空中飛,不會落在低矮的屋檐上。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它們志向高遠。黃鐘大呂這樣的樂器不和繁雜的樂音合奏,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因為那是高亢的樂律。所以,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今天君王你身居高位,想成就大業,可是事無巨細,什麼小事都管,結果往往適得其反,做出越俎代庖的事來,使本來應該管的事反而沒有管,你說這樣怎麼能把國家治理好呢?”

梁王聽了翻然醒悟。

有一句俗語說得好,在其職謀其政。作為君王,治理國家應該從大處着手,如果不論事情大小都事必躬親,往往不會取得好的效果。把自己應做的做好了,就非常不容易了。所以,一個擁有大局意識的人做任何事都要從大處着眼。

每個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不管他多麼努力,不管他多麼勤奮,也不可能把一生中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好。事事都要做好,反而事事都做不好。一生中只要做好幾件重要的事,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

春秋時的越王勾踐,在失敗后以為吳王當奴隸為“小節”,卧薪嘗膽,十年積蓄,一朝滅吳,一雪前恥;韓信不拘胯下之辱,最終成了西漢的開國功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整日蓬頭垢面,卻提出了對後世影響深遠的相對論;曾國藩以方圓謀人生,堅持着這樣的信條:定準方向,不把心思花在小事上,而是抓住主要矛盾,從大局去考慮問題,因而他的《曾氏家書》中的許多信條被後人奉為經典……像這樣不拘小節的人還有很多,他們目光高遠,從大處着眼,不拘小節,最終開創了人生的大格局。

軍事家諸葛亮曾說過,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對於一個有智謀的人來說,當別人注意小事的時候,他會從大處着眼,比別人看得遠;當事情越忙越亂時,他會靜下心來,不動聲色地把事情理順;當別人束手無策的時候,他會顧全大局,思維超前,遊刃有餘地解決事情。我們欲成大事,必須洞察方向、把握大局、心懷宏圖大略。正所謂“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只有心無旁騖,才能專心致志。若拘泥於小節,沉迷於雕蟲小技,將精力和時間過多地投放在非原則的瑣事之上,“眉毛鬍子一把抓”,就會顧此失彼,必然對成大事產生阻礙。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舍與得的人生經營課大全集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舍與得的人生經營課大全集
上一章下一章

成大事者應從大處着眼,不拘小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