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寬慰身患重病即將離世的人
有個時候,佛陀住在迦毗羅衛城的尼拘律園之中,那時眾多的比丘僧眾在製作法衣(比丘解釋:受持具足戒的男出家人;具足戒解釋:受持如來制定的所有戒律,比丘受持二百五十戒),他們製作法衣的材料都來自於破衣服、舊衣服、別人丟棄掉的衣服。這些別人不要的衣服,經過裁剪、縫製、漂洗、染色后就成為了法衣。
三個月後,製作法衣的工作就完成了,於是佛陀就準備外出遊走說法了。釋迦族人摩訶男聽說佛陀要外出遊走說法的事情后,就來到佛陀的住所,他頂禮佛陀后,就在一旁坐下,摩訶男對佛陀說:“世尊,我聽說,法衣製作完畢后,您就準備外出遊走說法了。我現在還有一個問題,想要請問您,恭請您為我說法。”
佛陀說:“摩訶男,如來確實準備在法衣製作完畢后,就外出遊走說法去了。你有什麼問題就直接告訴如來。”
摩訶男說:“世尊,優婆塞面對身患重病的人該如何去教導他們呢(優婆塞簡單解釋:已經皈依佛法僧三寶,但是沒有出家,尊敬、供養佛法僧三寶的在家修行男居士)?”
佛陀說:“摩訶男,優婆塞面對身患重病的人,除了盡自己的力量想辦法為他們尋找良醫、良藥治療他們的疾病外,還要用四種法去安慰他們。是哪四種安慰法呢?即是:鼓勵他們生起四種堅固的信心。
摩訶男,你可以對這些身患重病的人說:「對世尊生起堅固的信心,對世尊所說的法生起堅固的信心,對比丘僧眾生起堅固的信心,對世尊所制定的戒律生起堅固的信心,就能成為世間的尊者,成為了世間的尊者就能獲得無量的福德、功德,具備了無量的福德、功德,如果你還與人世間有緣,那麼你的病痛就會緩解,你的病情就會逐漸好轉,你的身體就會康復。如果你與人世間的緣分已盡,那麼你死後就能憑藉這些無量的福德、功德投生到善道、天界(天界解釋,見第八十三章),甚至於憑藉這些無量的福德、功德滅盡一切的煩惱和痛苦,從生死輪迴中徹底的解脫出來,到達沒有煩惱,沒有痛苦,沒有執着,沒有挂念,沒有念想的涅槃彼岸(生死輪迴解釋,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你應該這樣去觀想:「世尊是已經證悟阿羅漢果位的聖者(阿羅漢果位解釋,見第一百四十九章);
世尊是已經證悟無上正等正覺的聖者(無上正等正覺解釋:已經完全證悟明白世間一切的真相、真諦,並由此開啟了圓滿的智慧,從世間徹底的解脫出來);
世尊的智慧與身口意行已經修行達到圓滿的境地(身口意行解釋:身體行為,口說言語,內心念想);
世尊已經到達解脫的彼岸,不會再沉淪於生死輪迴的苦海之中;
世尊知道、明白世間一切的事理;
世尊是善於教導、指引眾生的老師,是善於講解正法、善法、解脫法的老師,是善於引導眾生熄滅、平息、滅盡煩惱和痛苦的老師(眾生解釋,見第七十七章);
世尊是天界與人界眾生的老師(天界、人界解釋,見第一百五十五章);
世尊是開啟了完全、圓滿、解脫智慧的聖者,世尊用已經開啟的智慧去教導、指引眾生,讓他們也開啟完全、圓滿、解脫的智慧;
世尊是給眾生帶來吉祥、平安、幸福、清凈、解脫的聖者,世尊是受到眾生尊敬、尊重的覺者(覺者解釋:已經完全開啟解脫智慧的聖者)。」
「這個法是世尊親口所說的,這個法是淺顯易懂,很快就能直接明白的道理,應該讓更多的眾生明白這些法理與道理。
明白了世尊所說的法,就能指引、引導眾生離開帶來不祥、危險、不幸、污染、束縛的惡法、邪法、束縛法,就能指引、引導眾生親近帶來吉祥、平安、幸福、清凈、解脫的善法、正法、解脫法。
有智慧的眾生應該知道和明白世尊所說的法,應該實踐的去修行世尊所說的法。」
「世尊的出家弟子們聚集的僧團,是按着世尊所說的法去修行的團體,世尊的出家弟子是按着世尊所說的善法、正法、解脫法修行的實踐者。
世尊的出家弟子們按照正道行事,他們樸實、正直、清凈;世尊的出家弟子是踐行八正道的修行者(八正道解釋,見第一百一十三章)。
世尊的出家弟子們是按着世尊所說的法理去修行的實踐者;
世尊的出家弟子們是按着世尊所說的法去循序漸進修行的行者,他們是四雙八士(四雙八士解釋:證悟八種果位的聖弟子,二種為一雙,八種又被稱為四雙),也即是:世尊的出家弟子們,他們證悟的果位處於:向入流果、入流果、向一來果、一來果、向不還果、不還果、向阿羅漢果位、阿羅漢果位,這八種果位之中(向入流果、向一來果、向不還果、向阿羅漢果位解釋,見第一百五十章;入流果、一來果、不還果、阿羅漢果位解釋,見第一百四十九章)。因此恭敬的供養、讚歎世尊的出家弟子們,就能種植下無量的福田。」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夠讓持戒者,不被惡法、邪法、束縛法污染,不被惡行、惡言、惡念毀壞,不被各種煩惱和痛苦困擾、折磨、糾纏;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夠讓持戒者清凈無染,自在解脫;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會受到智者們的稱讚,受到大眾的尊敬;
受持世尊所制定的戒律,能夠解除眼睛與物質事物,耳朵與聲音,鼻子與氣味,舌頭與味道,身體與觸覺、環境變化感覺(冷熱、舒適等等),內心與見解、思想、念想的束縛捆綁,放下一切的執着和挂念,引導內心進入平靜、寧靜的狀態之中。」」
摩訶男,對身患重病的人教導完四種安慰法后,就要問這些人:「你對父母還有牽挂、挂念嗎?」
如果他們這樣回答:「我怎麼不牽挂,不挂念我的父母呢?是他們給了我生命,是他們含辛茹苦的養育我長大!我是擔心,萬一我的病情惡化導致我死去了,我的父母該怎麼辦呢?我都還沒有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我的死會給他們帶來鑽心的痛苦呀。一想到這裏,我的內心就非常不安。」他們這樣回答后,摩訶男,你就這樣的對他們說:「你不要想那麼多,也不要這樣的憂慮,如果你真的與人世間的緣分盡了,你真的將要死去了,那麼你牽挂、挂念父母,你也會死去,你不牽挂,不挂念父母你也會死去,既然如此,死亡的結果都一樣,為什麼不放下牽挂、挂念的煩惱呢?況且你現在憂慮、煩惱的樣子更會讓你的父母產生痛苦,如果你能夠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死亡,你父母的痛苦也將被減輕。不要給你自己太多的憂慮和痛苦,在這段時間內盡量想辦法安頓好父母,盡自己的力量去寬慰父母,不要讓父母過度的傷心,讓他們看見快樂、平靜、安寧的你,安排好自己的後事,死亡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世間每個人都會死去,連聖者都會死去,何況是你呢。請你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不要為父母而憂慮,給你的父母最後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放下對父母的牽挂、挂念,有緣的時候,再回報他們的養育之恩。」
摩訶男,你應該繼續問這些身患重病的人:「你對妻子、孩子還有牽挂、挂念嗎?」
如果他們這樣回答:「我怎麼不牽挂,不挂念我的妻子、孩子呢?我深愛着我的妻子,她也深愛着我,如果我不幸死去了,將會給她帶來巨大的痛苦,家庭生活的重擔就將由她一個人承擔了,我的孩子也將失去父親,沒有父親的照顧他們該怎麼辦呢?我還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一想到這些,我就內心不安呀。」他們這樣回答后,摩訶男,你就這樣對他們說:「你不要想那麼多,也不要這樣的憂慮,如果你真的與人世間的緣分盡了,你真的將要死去了,那麼你牽挂、挂念妻子、孩子,你也會死去,你不牽挂,不挂念妻子、孩子你也會死去,既然如此,死亡的結果都一樣,為什麼不放下牽挂、挂念的煩惱呢?況且你現在憂慮、煩惱的樣子更會讓你的妻子、孩子產生痛苦,如果你能夠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死亡,你妻子、孩子的痛苦也將被減輕。不要給你自己太多的憂慮和痛苦,在這段時間內盡量想辦法安頓好妻子、孩子,盡自己的力量去寬慰妻子、孩子,不要讓妻子、孩子過度的傷心,讓他們看見快樂、平靜、安寧的你,安排好自己的後事,死亡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世間每個人都會死去,連聖者都會死去,何況是你呢。請你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不要為妻子、孩子而憂慮,給你的妻子、孩子最後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放下對妻子、孩子的牽挂、挂念,有緣的時候,你會再次與他們相遇的。」
摩訶男,你應該繼續問這些身患重病的人:「你對五欲還有牽挂、挂念嗎?
什麼是五欲呢?就是由眼睛與物質事物生起的貪慾、渴愛;
由耳朵與聲音生起的貪慾、渴愛;
由鼻子與氣味生起的貪慾、渴愛;
由舌頭與味道生起的貪慾、渴愛;
由身體與觸覺,或環境變化感覺(冷熱、舒適等等)生起的貪慾、渴愛。
這就是五欲。」
如果他們這樣回答:「我怎麼不牽挂,不挂念五欲呢?我這一生都在追求五欲呀,五欲能夠給我帶來快樂呀!看見漂亮寬大的房子,我就想擁有呀,如果我擁有了漂亮寬大的房子,我的家人就能住進去享福了。
美妙的音樂我也喜歡聽呀,那些天籟之音能夠讓我的內心產生快樂的感受。
各種高級的檀香我也喜歡聞呀,那些香氣讓我感覺彷彿置身於仙境之中。
美味佳肴我也喜歡吃呀,那種清爽可口、回味無窮的感覺,讓我內心愉悅。
當我的手摸着那些昂貴的裘皮大衣,那種毛絨綿軟、柔軟的感覺,那種溫暖的感覺,讓我感覺非常的舒服。當我在寬大的浴池裏面洗澡的時候,身體泡在溫暖的熱水之中,那種舒服的感覺也讓我非常的開心。」他們這樣回答后,摩訶男,你就這樣對他們說:「你剛才說的這些人界中的五欲快樂,其實都算不上什麼,天界中享受到的五欲,更加的讓人快樂、舒服、愉悅(天界、人界解釋,見第一百五十五章)。我來做個類比,你就清楚了,比如波斯匿王富有一國,他住在金碧輝煌的王宮之中,穿着華貴的衣服,有漂亮的王妃相伴,有無數的侍從服侍他,他能吃到幾乎所有的美味佳肴、山珍海味。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樂,對於一般的民眾來說,那是他們一生的最高追求,但是如果用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樂與天界中享受到的五欲快樂相比,那就差的太遠了,天界中的眾生看見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樂,就如同看見一隻螞蟻吃到了地上的一粒米所產生的快樂。對於螞蟻來說找到一粒米,吃到一粒米是非常快樂的事情,但是對於福報遠遠大於螞蟻的人來說,人對於螞蟻吃到米粒的那種快樂,簡直是不屑一顧、不值一提的。天界眾生享受到的五欲快樂與波斯匿王享受到的五欲快樂的差距就如同世間人與螞蟻的差距,並且天界還分成了不同的階位,階位越高享受到的五欲快樂就幾十倍、幾百倍、幾千倍、幾萬倍、無數倍的增長。是人世間的眾生無法想像的。
你現在牽挂、挂念這些微小的人界五欲快樂幹什麼呢?你為什麼要像螞蟻一樣,為一粒米而牽腸掛肚呢?放下你對人界五欲快樂的牽挂、挂念吧,對世尊,對世尊所說的法,對比丘僧眾,對世尊所制定的戒律,生起堅固的信心吧,這樣你就能在死後投生到天界之中,你到天界中慢慢的去享受比人界高出幾萬倍、幾十萬倍、無數倍的五欲快樂吧!放下你對人界五欲快樂的牽挂、挂念吧。」
如果他們這樣回應:「好的!好的!我不要做人界的螞蟻。我聽你的,我不牽挂,不挂念人界中的五欲快樂。我要對世尊,對世尊所說的法,對比丘僧眾,對世尊所制定的戒律,都生起堅固的信心,我要投生到天界中去享受最高級別的五欲快樂。」那麼,摩訶男,你就這樣對他們說:「當你投生到各種階位的天界之中,你就會明白,就算是投生到了最高階位的天界之中,享受到了最高級別的五欲快樂,這種快樂也是隨時在變化,無法永遠存在,無法永恆保持不變,無法永遠擁有的,這種快樂也是無常的。因為天界中的眾生最終也會死去,他們也無法永遠不死,當他們死去的時候,那種五欲帶來的快樂也就停止、消失了。所以天界中的快樂也不堅固,所謂不堅固就是無法永遠存在,無法永遠享受五欲帶來的快樂。
天界中的眾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們中有智慧的眾生,就會繼續的修行,他們會經常去觀想自己死亡時的感覺,他們會這樣觀想:「當我將要死亡的時候,隨着我身體的衰敗、崩解,隨着我生命的耗盡,我在世間快樂、痛苦、不苦不樂的感受,我在世間一切的感受全部都將熄滅、滅盡、消失,我將進入清涼寂靜的境界之中。」他們由此能夠讓內心進入平靜、寧靜、寂靜的狀態之中。他們能夠由觀想死亡時的感覺而讓內心保持平靜、寧靜、寂靜的狀態。如果你也能夠放下對天界五欲快樂的牽挂、挂念,你也能夠經常觀想死亡時的感覺,讓自己的內心保持平靜、寧靜、寂靜的狀態,那就非常好了。」
如果他們這樣回應:「哦,我們明白了,就算是投生在天界之中,最終也會死去。看來,在天界中所享受到的五欲快樂也不是長久的,在天界中享受到的五欲快樂也無法永遠持續的存在,連天界中的眾生都要繼續的修行,讓內心保持平靜、寧靜、寂靜的狀態,那我也去觀想死亡時的感覺吧,我也去用這種觀想來讓內心進入平靜、寧靜、寂靜的境界之中吧。」那麼,摩訶男你就這樣對他們說:「如果你能夠經常去觀想死亡時的感覺,讓內心進入平靜、寧靜、寂靜的境界,那你就是獲得了心解脫的優婆塞(心解脫解釋,見第一百五十一章),你就與那些已經滅盡煩惱和痛苦,從世間徹底解脫出來,證悟阿羅漢果位的比丘沒有差別,你與這些證悟阿羅漢果位的聖者都被稱為:解脫者!你當然也證悟了阿羅漢果位。你與他們都從生死輪迴的煎熬中永遠的解脫了出來(生死輪迴解釋,見第一百一十二章)。”
佛陀說法后,摩訶男再次的頂禮佛陀,隨喜讚歎佛陀說法的無量功德,並按着佛陀所說的法去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