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舉頭三尺有神明:警世果報篇 (1)
世人常說,舉頭三尺有神明;佛家常說,種什麼因,結什麼果。善惡有報,因果輪迴,雖涉及迷信唯心,但懷一顆善心,做些善事,自是幸福之根,快樂之源。多行不義,終日戚戚惶惶,小人、惡人貌似風光,其實活得並不開心。
孝婦的誓言
出處:《搜神記》
閱讀環境:書桌旁
恐怖係數:★★
漢朝時,東海郡(今山東郯城)有個孝婦,侍奉婆母非常恭謹孝敬。她的婆母說:“這媳婦侍奉我很是勤勞辛苦。我年紀大了,何苦為了多活幾年,連累年輕人呢?”於是,婆母就自己上弔死了。婆母的女兒告到官府說:“是媳婦害死了我母親!”官府就逮捕了孝婦,辦案的官吏毒刑拷打,孝婦不能忍受這樣的痛苦,便承認了不實之罪。當時於公(指於定國,後為宰相,以斷案審謹而聞名)為看管監獄的衙吏,說:“這個婦女贍養婆母十多年了,因為孝而聞名四方,肯定不是她殺的。”太守不聽。於公與他爭辯但他不聽道理,於是於公拿着論罪文書,向官府哭訴,並辭職離去。
自孝婦死後,郡中枯旱了三年,始終不下雨。後任太守到此,於公說:“孝婦不應當處死,前任太守強行殺死了她,災禍的原因應當就在這裏。”於是,新任太守就親自前去祭奠孝婦的墳墓,並為她立碑。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當年五穀豐登。
長輩老人傳說:“孝婦叫周青。她被殺的時候,車上裝了十丈竹竿,懸挂着五面長幅下垂的旗幟。她當眾發誓:‘我要是有罪,自願被殺,血就順流而下;我要是被冤枉死的,血就逆流。’行完刑后,周青的血變成青黃色,沿着旗杆往上流,然後又順着幡旗流了下來。”
經典溯源
漢時,東海孝婦,養姑甚謹。姑曰:“婦養我勤苦。我已老,何惜余年,久累年少?”遂自縊死。其女告官曰:“婦殺我母。”官收系之,拷掠毒治。孝婦不堪苦楚,自誣服之。時於公為獄吏,曰:“此婦養姑十餘年,以孝聞徹,必不殺也。”太守不聽。於公爭不得理,抱其獄詞,哭於府而去。
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太守至,於公曰:“孝婦不當死,前太守枉殺之,咎當在此。”太守即時身祭孝婦冢,因表其墓。天立雨,歲大熟。
長老傳云:“孝婦名周青。青將死,車載十丈竹竿,以懸五幡。立誓於眾曰:‘青若有罪,願殺,血當順下;青若枉死,血當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黃,緣幡竹而上標,又緣幡而下雲。”
鬼話歪批
關漢卿筆下的竇娥,就是以孝婦周青為模特兒塑造的。日月昭昭,何人可欺?
當整個社會去碾壓一個人時,個人是無法與之抗爭的,更何況是一個弱女子?所謂“血上流”、“降大雨”、“六月飛雪”、“三年大旱”,不過是一種巧合,或許只不過是善良人們的一種祈願和寄託而已。
夜半喊冤的女鬼
出處:《搜神記》
閱讀環境:燈下
恐怖係數:★★★★
漢朝九江郡人何敞曾任交州刺史,有一次他出外視察,來到蒼梧郡高要縣,晚上就住宿在鵠奔亭。
還沒有到半夜,便有一個女子從樓下走出來,對他喊冤說:“我姓蘇,名娥,字始珠,本來居住在廣信縣,是修里人氏。我很早就失去了父母,又沒有兄弟,嫁給了本縣的施家。我福淺命薄,丈夫也死了,留下各色各樣的絲帛一百二十匹和一名叫致富的婢女。我孤苦窮困,身體又虛弱,不能自謀生計,所以想去鄰縣賣掉這些絲帛。於是向本縣的一個男子王伯那裏租了一輛牛車,價值約一萬二千文錢,載了我和絲帛,叫致富牽了韁繩駕車。就在前年四月十日,我們來到這鵠奔亭外面。
“當時天色已晚,路上都沒有了行人,我不敢再往前走,便到這裏留宿。致富的肚子突然痛起來,我便到亭長的住處去討一點茶水和火種。
“那亭長龔壽拿着刀和戟,來到車旁,問我:‘夫人從什麼地方來?車上裝的是什麼?你丈夫在哪裏?為什麼獨自行走?’我回答:‘這些不必勞累你來過問了。’龔壽就趁機抓住我的手臂想要污辱我,我不順從,他就用刀直刺我的肋下,我當時就死了,他又殺了致富,在這個樓下挖了個坑,把我和致富一起埋了,我在下,致富在上,並取走了財物,殺了牛、燒了車,把車軸和牛骨扔到了這個亭東面的空井裏。我死得好慘,無處投訴,所以才來告訴您。”何敞說:“現在要挖掘你的屍骸,憑什麼作為驗證呢?”女子說:“我全身穿的都是白色衣服,腳上是青絲鞋,還沒有腐爛呢。”
何敞命人挖掘出來一看,果真如同她說的那樣。何敞於是趕馬回到官府,派遣差役逮捕龔壽,拷問之下,龔壽認了罪。他又到廣信縣查問,也和蘇娥說的話相合。龔壽的父母兄弟,全被逮捕入獄。何敞給朝廷上表說:“按照通常的法律,殺人不至於全家被處死。但龔壽做了罪大惡極的事,家裏人卻隱瞞了好幾年,王法自然不能讓他們免受懲罰。而且,讓鬼神來申訴的事,千年也碰不上一次。所以我請求把他們都殺了,用來顯揚鬼魂的神靈,用來幫助陰間對惡人的懲罰。”朝廷批複同意他的意見。
經典溯源
漢九江何敞,為交州刺史,行部到蒼梧郡高要縣,暮宿鵠奔亭。夜猶未半,有一女從樓下出,呼曰:“妾姓蘇,名娥,字始珠,本居廣信縣,修里人。早失父母,又無兄弟,嫁與同縣施氏。薄命夫死,有雜繒帛百二十匹,及婢一人,名致富。妾孤窮羸弱,不能自振,欲之旁縣賣繒。從同縣男子王伯,賃牛車一乘,值錢萬二千,載妾並繒,令致富執轡乃以前年四月十日,到此亭外。
“於時日已向暮,行人斷絕,不敢復進,因即留止。致富暴得腹痛,妾之亭長舍,乞漿取火。亭長龔壽,操戈持戟,來至車旁,問妾曰:‘夫人從何而來?車上所載何物?丈夫安在?何故獨行?’妾應曰:‘何勞問之。’壽因持妾臂曰:‘少年愛有色,冀可樂也。’妾懼怖不從。壽即持刀刺脅下,一創立死。又刺致富,亦死。壽掘樓下,合埋,妾在下,婢在上,取財物去。殺牛燒車,車釭及牛骨貯亭東空井中。妾既冤死,痛感皇天,無所告訴,故來自歸於明使君。”敞曰:“今欲發出汝屍,以何為驗?”女曰:“妾上下着白衣,青絲履,猶未朽也。願訪鄉里,以骸骨歸死夫。”
掘之果然。敞乃馳還,遣吏捕捉,拷問具服。下廣信縣驗問,與娥語合。壽父母兄弟,悉捕系獄。敞表壽:“常律殺人,不至族誅。然壽為惡首,隱密數年,王法自所不免。令鬼神訴者,千載無一。請皆斬之,以明鬼神,以助陰誅。”上報聽之。
鬼話歪批
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古人作品中,男鬼訴冤,一般不現身,或化為一陣旋風。女子是社會弱者,冤情比男性更深更多,申訴更難,因此女鬼鳴冤正曲折地反映了社會現實。
蟻王報恩
出處:《搜神記》
閱讀環境:公車上
恐怖係數:★
東吳時,富陽縣的董昭之有一次乘船過錢塘江,看見江心有一隻螞蟻,爬在一根短蘆葦上,兩頭來回奔跑,非常驚慌。董昭之說:“它是害怕被淹死啊。”他想把它撈上船來,船上的人罵道:“這是會蜇人的毒物,不能搭救它,我要踩死他。”董昭之很可憐這隻螞蟻,就用繩子把蘆葦系在船邊上。船靠了岸,螞蟻得以從江中脫險。當天晚上,董昭之夢見一個穿黑衣的人,率領着一百多隨從來感謝說:“我是蟻王,不小心掉進江里,感謝您的救命之恩。將來假如您碰上急事、難事,可以告訴我。”
過了十多年,董家附近發生了搶劫案,董昭之被橫加罪名判為強盜頭子,關押在餘姚縣的牢裏。在牢中,董昭之忽然想起當年蟻王託夢之事,正當他再三琢磨時,一起被關押的人問他,董昭之如實相告。那個人說:“你只要捉兩三隻螞蟻,放在手掌上對他說話即可。”董昭之依照他說的辦了。晚上果然夢見穿黑衣的人說:“要趕快逃到餘杭山中。天下已經混亂,赦令不久就要下來。”隨後,董昭之便醒了。這時,螞蟻已經把枷鎖咬斷了,他趁機逃出牢獄,渡過江,逃進餘杭山。不久遇上大赦,董昭之最終被免罪。
經典溯源
吳富陽縣董昭之,嘗乘船過錢塘江,中央,見有一蟻,着一短蘆,走一頭,回復向一頭,甚惶遽。昭之曰:“此畏死也。”欲取着船。船中人罵:“此是毒螫物,不可長,我當蹋殺之。”昭意甚憐此蟻,因以繩系蘆,着船,船至岸,蟻得出。其夜夢一人,烏衣,從百許人來,謝云:“仆是蟻中之王,不慎墮江,慚君濟活。若有急難,當見告語。”歷十餘年,時所在劫盜,昭之被橫錄為劫主,系獄餘杭。昭之忽思蟻王夢,緩急當告,今何處告之。結念之際,同被禁者問之。昭之具以實告。其人曰:“但取兩三蟻。着掌中,語之。”昭之如其言。夜,果夢烏衣人云:“可急投餘杭山中,天下既亂,赦令不久也。”於是便覺。蟻嚙械已盡。因得出獄,過江,投餘杭山。旋遇赦,得免。
鬼話歪批
佛家常說:掃地怕傷螻蟻命,為愛飛蛾罩紗燈。善心義舉不分大小。
螞蟻雖小,也知恩圖報,比起當今被救助卻溜之大吉者,要高大許多。無感恩心,人比犬馬還卑下。
鬼殺惡婢
出處:《雜鬼神志怪》
閱讀環境:鬱悶時
恐怖係數:★★★
永嘉年間,黃門將張禹曾外出路經一個大沼澤地。當時天色陰暗,將要下雨,他無處可避,忽然看見前面一戶人家的大門敞開着,便走進了前廳。一個婢女走出來詢問他,張禹回答說:“我趕路遇到了雨,想求借一宿。”婢女進屋報告,不一會兒就出來請張禹進去。張禹進去后,見一個三十歲左右的女子坐在帳帷幕中,旁邊有二十多個婢女,衣着都很鮮艷華麗。女子問張禹想要點什麼,張禹說:“我自己帶有乾糧,只需要一些開水。”女子命人把鍋拿來,張禹便生火燒水,雖然聽見水的沸騰聲了,用手一摸,水仍舊是涼的。
女子說:“我是已經死了的人。墳墓里沒有什麼東西供你使用,我很是慚愧。”接着她就哭泣着告訴張禹說:“我本是任城縣孫家的女兒。父親是中山郡太守。我嫁給頓丘的李家,生了一男一女,男孩十一歲,女孩七歲。我死後,我丈夫很寵愛我從前的婢女承貴。如今我的孩子經常被承貴打得死去活來,我悲痛得穿心徹骨,很想殺了承貴。可是我一個死去的人氣力虛弱,須要有所憑藉。我想拜託你幫助我,我一定重重報答你的恩情。”張禹說:“我雖然同情你的遭遇,但人命關天,我不敢遵命。”女子說:“我怎麼能讓你親自用刀殺她?只是想請你轉告我丈夫我跟你說的話,他會懷念我們過去的情意,承貴則一定會設祭除災。那時你就說你能有法讓承貴消災免難,那時承貴必定會親自參加祭事,我即可找機會殺了她。”張禹答應了。
第二天天亮后,張禹離開孫氏女的墳墓,就找到李氏,敘說詳情。李氏非常震驚,就告訴了承貴。承貴很懼怕,就向張禹求救。這時,只見姓孫的女子帶着二十多個婢女從外面湧進屋來,一齊用刀刺殺承貴,承貴倒地而死。
過了不久,張禹又經過這片沼澤地,孫氏女便派婢女送來五十匹雜色綢緞報答他。
經典溯源
永嘉中,黃門將張禹曾行經大澤中。天陰晦,忽見一宅門大開。禹遂前至廳事,有一婢出問之,禹曰:“行次遇雨,欲寄宿耳。”婢入報之。尋出呼禹前。見一女子,年三十許,坐帳中。有侍婢二十餘人,衣服皆燦麗。問禹所欲。禹曰:“自有飯,唯須飲耳。”女敕取鐺與之。因然火作湯,雖聞沸聲,探之尚冷。女曰:“我亡人也。冢墓之間,無以相共,慚愧而已。”因歔欷告禹曰:“我是任城縣孫家女。父為中山太守。出適頓丘李氏。有一男一女,男年十一,女年七歲。亡后,幸我舊使婢承貴者。今我兒每被捶楚,不避頭面,常痛極心髓。欲殺此婢,然亡人氣弱,須有所憑。托君助濟此事,當厚報君。”禹曰:“雖念夫人言,緣殺人事大,不敢承命!”婦人曰:“何緣令君手刃!唯欲因君為我語李氏家,說我告君事狀。李氏念昔,承貴必禳除。君當語之,自言能為厭斷之法。李氏聞此,必令承貴蒞事,我因伺便殺之。”禹許諾。及明而出,遂語李氏,具以其言告之。李氏驚愕,以語承貴,大懼,遂求救於禹。既而禹見孫氏自外來,侍婢二十餘人,悉持刀刺承貴;應手仆地而死。未幾,禹復經過澤中,此人遣婢送五十匹雜彩以報禹。
鬼話歪批
不怕鬼上門,就怕鬼惦記。虐人子女自是大發了雄威,可背後時時總有人詛咒、痛恨。害人者終害己,千古不變。
弘氏復仇
出處:《太平廣記》(出《還冤記》)
閱讀環境:床上
恐怖係數:★★★
梁武帝想在文皇帝的陵墓上修建寺廟,因為缺少良木,他就命令掌管此方面的人加緊尋找。先前有個曲阿人姓弘,家中非常富有,就和親族攜帶了大量財貨去湘州做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