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喝井水
小山村有一潭非常好的井水。
都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對故鄉的情感往往與一口口老井相牽連。
我從小就認為家鄉的水是最好喝的。
當我離鄉背井40年,走過干山萬水,終於實證了我的觀點的正確。
村子裏原先有二口水井一一上井頭和下井頭。
上井頭又叫泮家井頭,位於村子西南平坦的山坡的腳跟。
井頭的左下方就是泮家族人居住的地方,從村外往裏看,就明顯地看出房子建在西邊的山坡上,長長的一條。
下井頭又叫大井頭,位於張家大院子與住在東邊山坡下的騰家人居住地的中間。
水井的西手一條從山腳流向水庫的小水溝,在雨天會有從山上彙集下來的水流急急的流過,彷彿一條中軸線把村子分成兩半。
上井頭的水是用來吃的,下井頭的水是用來洗滌的。
因為下井頭的水時常渾濁,後來就填掉不用了。
以後村子用水全靠上井頭,慢慢的大家也就習慣把上井頭簡稱“井頭”。
那井水真叫好喝。
井水是終年不斷的,就是在夏天,那怕幾個月不下雨,水井總是滿滿的。
井頭的裏面的石壁上會長出一些青苔,青苔中間有一種果凍一樣的小顆粒,我和小夥伴們經常爬在井口挖上來吃。
沒什麼味道,就是放入口裏即化,涼涼的,很鮮。
冬天時井水是熱的,會往上冒氣。
而夏天井水特別的涼,勞累了一天的鄉人在那裏衝上一桶水,能消除一天的疲勞。
我們常把烈日下摘來的西瓜和黃金瓜在剛擔來的井水裏浸一會,吃起來清涼可口。
從我家房子去井頭要爬一段近50米的陡坡,我很小就會幫母親擔水。
剛開始兩個扃膀擔不動大的份量,就用小鉛桶拎。
靠着手和腿的合力,一步一步把水拎回家。
由於每一次與腿部碰觸都會晃出一點水,倒在水缸里的水也就半桶不到。
但我會一遍一遍再去拎,直到水缸滿到口子。
經常把自己的小腿肚的外側撞得紅紅的。
看到父母哥姐勞作回來,用自己拎滿的水燒飯洗臉,特別開心。
等到妹妹有點長高了,我就和妹妹一起扛水。
總是把水桶拉到自己很近的位置,盡量讓妹妹少擔點力氣。
慢慢的我就會一個人擔水,累了就在井口放下擔子多休息一會。
順便喝一口桶里的水,馬上又有了力氣。
有時會在井口碰到嬸子婆婆們脫了上衣在井口擦身乘涼,就半閉着眼晴打滿水匆忙離開。
到了高中那會,偶爾在傍晚碰到對門同齡的阿毛,穿着很小的背心,在井口洗衣服,居然不怎麼感到難為情。
反而故意在邊上站一會,裝作休息的樣子,還順便聊幾句閑話。
透過小背心,能看到她胸口豐滿的隆起部位,覺得挺好看。
忍不住會多看幾眼。
心跳明顯的快多了,有種心慌的感覺。
村裏的人喜歡拎一桶井水坐在大樟樹下乘涼聊天,熱情的招呼過路的行人息一會腳,遞上一大瓢井水。
於是四里八鄉都知道村裏的水好喝。
現在家家都通了自來水,但都不用來吃。
每家都有一根水管連着井水。
吃的還是井裏的水。
夏天回老家喝啤酒,也喜歡用井水降溫。
用井水降溫的啤酒要比冰箱冰鎮的啤酒爽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