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魯菜的傳統

第85章 魯菜的傳統

飲食禮序,管仲在其著作《管子·弟子職》中說,至於食時,先生將食,弟子饌饋。

攝衽盥漱,跪坐而饋。置醬錯食,陳膳毋悖。凡置彼食,鳥獸魚鱉,必先菜羹。

羹胾中別,胾在醬前,其設要方。飯是為卒,左酒右醬,告具而退,捧手而立。

三飯二斗,左執虛豆,右執挾匕,周還而貳,唯嗛之視,同嗛以齒,周則有始。

柄尺不跪,是謂貳紀,先生已食,弟子乃徹,趨走進漱,拚前斂祭,先生有命,弟子乃食。

系統很貼心地幫忙翻譯了一下,使得諸葛永順能看懂。

到了用餐的時候,先生準備進餐,弟子就要將飯菜送上。挽起衣袖洗漱,並跪坐在一邊侍候先生。

擺放陳列各種飯食醬料時,不可違反禮儀規定,一般來說所上的菜品,鳥獸魚鱉等動物肉食之前,必須先上蔬菜羹湯。

湯羹與肉食相間排列,肉餚擺在醬的前面,席面擺設要成正方形。

飯是在最後上,左面一側放置飲用的酒;右面一側放置清口用的漿。

飯菜上完便可退下,拱手站在一旁,一般情況下是三碗飯兩杯酒,學生左手執空碗,右手拿筷勺,把先生需要的酒飯輪流添上,要隨時注意觀察老師的碗和杯是否空了,要及時添加。

多位先生同時空碗時,則以年齡為序添加酒飯,如此周而復始,如果用長勺就無需跪着送上,這是添酒添飯的規矩。

以食喻禮,吃飯成為孔子維護禮法的工作現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下》曾言,孔子御坐於魯哀公,哀公賜之桃與黍,哀公請用。

孔子先飯黍而後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

哀公曰:‘黍者,非飯之也,以雪桃也。’

仲尼對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穀之長也,祭先王為上盛。果瞱有六,而桃為下,祭先王不得入廟。

丘聞之也,君子以賤雪貴,不聞以貴雪賤,今以五穀之長雪果瞱之下,是從上雪下也。

丘以為妨義,故不敢以先於宗廟之盛也。

故事大意是說魯哀公賞賜孔子吃桃子,事先把黍子發給他,讓他用來擦桃子皮上的細毛,可是孔子卻先把黍子吃下去了,然後再吃桃子。

旁邊的侍從看了都發笑,魯哀公不得不告訴他,說黍不是用來吃的,而是用來擦桃子的。

孔子回答說:我知道。可是黍是五穀之尊,祭祀的時候用它來做粢盛,桃子是六種瓜果中的下品,祭祀的時候根本輪不上。

用五穀之尊來擦瓜果中的下品,上下錯位,有損於義,我怎麼能這樣做呢?

口味清淡,中和五味,管仲在其著作《管子·水地》中說:淡也者,五味之中也。

因為水味極淡,才能融合眾味,從而起到調和得宜的效果,所以淡味是大味,是至味。

這裏的淡味不是指菜肴烹調的沒有味道,而是恰當的、調和適中的味,才符合養生之道。

而厚味、濃味本身已經沒有辦法融合其他的味,達不到品味藝術的境界。

至今,魯菜宴席用來下酒的菜肴、濟南的湯類菜肴、膠東的海鮮菜肴,大都則要求以鮮味為主,所以在菜肴烹調中使用少量的鹽起到提鮮效果即可。

五味調和,《左傳昭公二十年》記載了公元前五二二年,晏子向齊景公陳述先王之道:和如羹焉,水、火、酰、醢、鹽、梅,以烹魚肉,燀執以薪,宰夫和之以味。

濟其不及,以泄其過,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

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幹,民無爭心。

故《詩》曰:亦有和羹,既戒既平。嘏無言。時靡有爭。先王之濟五味,和五聲也,以平其心,成其政也……

晏子以烹調之道比喻君臣政治,主張允許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不同意見,在彼此充分發表各自意見的基礎上達成和,才是國家政治的應有的狀態和理想境界。

這段著名的論述也反映了春秋時期魯菜的烹調技藝,水、火、醋、醬、鹽、梅子來烹調魚和肉的湯,非常重視不同味道的融合與和諧,五味調和之和被賦予了政治哲學的深度。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出自《論語·鄉黨》細緻地記載了孔子的飲食觀念,涉及到飲食衛生、養生、禮儀等方面。

大意是說五穀所做的飯不嫌先將穀米擇得精一些,牛、羊、魚等腥味而製作的膾不嫌切得細而薄一點。

對飲食原則,孔子提出著名的八不食,即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色惡,不食。臭惡,不食。失飪,不食。不時,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醬,不食……沽酒市脯,不食。

飯菜經久變質,魚肉腐敗變壞,酒水飲料變色,食物已發出腐臭的氣味了,都不能吃。

而一日三餐,按時而食,一年四季,適時令而食,是順應果蔬生長規律的飲食習慣。

倘食不以時,則身必有災了,孔子還曾告誡後人說:肉雖多,不使勝食氣,“唯酒無量,不及亂。

簡而言之:遇到吃飯時席面上肉菜再多,亦萬萬不可只食葷膩,讓進食的肉菜超過主食的量。

飲酒雖不必限量,但要自我量力適度,不能飲醉,以至神智昏亂,這些良好的飲食習慣無疑是有助於養生的。

同嗜,口之於味,有同嗜焉,易牙先得我口之所喜者也。

如使口之於味也,其性與人殊,若犬馬之與我不同類也,則天下何耆皆從易牙之於味也?

至於味,天下期於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意思是說人們口味偏愛還是有普遍性的,有大家一致喜歡的味道,廚師對於這種普遍性偏好的把握,可以讓五湖四海的都滿意,達到眾口難調調眾口,一人巧作千人食的效果。

知味,能吃不代表喜歡吃,喜歡吃不等於會吃。

能吃的人,胡吃海塞了一輩子,也未必知道自已在吃些什麼。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從穿越開始接管天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從穿越開始接管天道
上一章下一章

第85章 魯菜的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