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魯菜中的典故
在魯菜中,有許多菜肴與歷史文化名人聯繫在一起。
例如詩禮銀杏,孔子教其子孔鯉學詩習禮時說,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
事後傳為美談,其後裔自稱詩禮世家,至五十三代衍聖公孔治,建造詩禮堂,以表敬意。
堂前有銀杏樹兩株,蒼勁挺拔,果實碩大豐滿,每至仲熟。孔府宴中的銀杏,即取此樹之果,故名詩禮銀杏。
燒秦皇魚骨是孔府早期的一道名菜,據傳,在秦始皇下令焚書坑儒時,孔子的第九代孫孔鰣,將《尚書》、《禮記》、《論語》等經典書籍偷偷藏於孔府故宅夾牆內。
到了西漢景帝三年,皇帝劉啟將其子劉餘封為魯王。
魯王在治宮中,發現了孔鰣偷藏的這批經典書籍,重新加以保存。
為了紀念孔鰣藏書,金代,在孔廟的孔子住宅,修建了金絲堂,後來又重建魯壁。
孔府後裔對秦始皇焚書坑儒,非常痛恨,此菜是用鱖魚中段加水發鰉魚骨燒制而成,孔府以鰉魚骨之諧音,命名此菜,以解秦皇焚書坑儒之恨。
糝,古沂州風味小吃,迄今已有兩千四百餘年的歷史,《禮記·內則》載:糝,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與稻米二,肉一,合一為餌,煎之。
蟹胥,東漢鄭玄注《周禮·天官·庖人》,薦羞之物謂四時所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
古代青州,指泰山以東至渤海的區域,蟹胥即螃蟹醬。
鹽、豆豉,初唐三傑之一的虞世南的不朽類書《北堂書鈔》引古艷歌有,白鹽海東來,美豉出魯門之句。
讚美齊鹽魯豉的品質上佳,山東的豆豉主要是臨沂的八寶豆豉,用大黑豆、茄子、鮮姜、杏仁、花椒、紫茄葉、香油和白酒八種原料發酵而成,醇厚清香、去膩爽口。
蘭陵美酒,李白在天寶初年長安之行以後,移家東魯,膾炙人口的《客中行》一詩作於東魯的蘭陵,盛讚蘭陵的美酒。
蘭陵美酒鬱金香,玉碗盛來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碧筒飲,唐代的段成式《西陽雜俎》載:歷城北一里,有蓮子湖,三伏之際,賓僚避暑於此,取大蓮葉盛酒,以簪刺葉,令與莖柄通,吸之,名為碧筒飲。
這種借用荷葉的香味卷包或盛裝為食材增香的傳統一直延續至今,例如荷葉粉蒸肉、泉城大包就是代表。
扒鮑魚,宋代詩人蘇軾任登州知府時在《鰒魚行》詩中寫道,膳夫善治薦華堂,坐令雕俎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芼魚皮真倚牆。
讚美了鮑魚鮮美,使宴席增光,吃了鮑魚,一切珍饈都算不得什麼了。
膠東麵食,明代程敏政曾作《傅家麵食行》曰,傅家麵食天下功,製法來自東山東,美如甘酥色瑩雪,一匙入口心神融。
蔥味包子,明朝一代詩宗李攀龍晚年居濟南大明湖南岸之百花洲,其愛妾蔡姬創蔥味包子,其特點是蔥香濃郁而餡中無蔥,欲有蔥味而不見蔥。以此餉客,傳為美談。
餄餎、餃子、薄脆、套環、油饊、酥餅,蒲松齡《日用俗字·飲食章》,霍羅壓如麻線細,扁食捏似月牙彎。
上盤薄脆連甘露,透油飛果有掏環,油饊霜熟兼五色,糖食酥餅亦多般。
山東煎餅,蒲松齡《煎餅賦》,經火烙而滂澎,乃隨手而左旋,如磨上之蟻行,黃白忽變,斯須而成。
圓如望月,大如銅鉦,薄似剡溪之紙,色似黃鶴之翎,味松酥而爽口,香四散而遠飄。
小米粥、黃花菜、蔬菜等家常早餐,蒲松齡《客邸晨炊》,大明湖上就煙霞,茆層三椽賃作家,粟米汲水炊白粥,園蔬登俎帶黃花。
拔絲系列菜,《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很愛吃甜食,他的《聊齋文集》中就有而今北地興揠果,無物不可用糖粘的語句,說明當時山東地區拔絲甜菜十分流行。
油爆雙脆,清代詩人和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有記載,將豬肚洗凈,取極厚處,去上下皮,單用中心,切骰子塊,滾油爆炒,加佐料起鍋,以極脆為佳。
此乃北人法,袁枚對這道菜的製作方法和特點有精確的闡述,近代作家梁實秋的《雅舍談吃》中對此菜均有高度讚譽。
清湯西施舌,郝懿行《記海錯》說,謂之舌者,有肉突出,宛如人舌,啖之柔脆,以是為珍,其殼圓厚,淡紫色,可飾治器,即墨海中有之。
耿餅又稱曹州鏡面柿,是山東菏澤地方傳統名點,在明朝永樂年間就曾作為貢品獻給朝廷,永樂皇帝大加讚賞,賜名為耿餅。
鱁鮧,漢武帝追逐夷民至海濱,見當地人吃一物香氣四溢,遂命此食為鱁鮧,這是一種古老的食品,就是魚腸醬。
最早北魏《齊民要術》卷八中有作鱁鮧法,《本草綱目·鱗部四》也有鱁鮧一釋,李時珍集解:沈括《筆談》雲,鱁鮧,烏賊魚腸也。
烏魚蛋湯,清朝趙子敏的《本草綱目拾遺》中有烏魚蛋產登萊,乃烏賊腹中卵也之記載。
清詩人王士祿所作的《憶菜子四首》詩中寫道:飽飯兼魚蛋,清樽點蟹胥,波人鏟鰒魚,此事會憐渠。
王士祿將烏魚蛋同蟹胥、鰒魚同列,說明烏魚蛋在當時已被列為珍品,清代詩人和美食家袁枚的《隨園食單》中對此菜有記載,此菜有魯菜第一名湯的美譽。
山東薄餅,清代文人袁枚《隨園食單》中稱讚山東薄餅:山東孔藩台家制薄餅,薄若蟬翼,大若茶盤,柔膩絕倫。
加吉魚,清代學者郝懿行在《記海錯》中記載:登萊海中有魚,厥體豐碩,鱗髻赬、尾盡赤色,啖之肥美,其頭骨及目多脂腴,有佳味。
對蝦:代表菜小鳥明蝦、羅漢大蝦、翠綠蝦球、醋烹大蝦、油燜大蝦、百花大蝦、如意大蝦、金魚大蝦、蒜蓉開邊蝦等。
郝懿行《記海錯》一書載,渤海中有蝦,長尺許,大如小兒臂,漁者網得之,兩兩而合,日干或腌漬,貨之謂對蝦。
對蝦可是一種上好的食材,諸葛永順表示他也饞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