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010《愛情》閱讀筆記
故事簡述:一個年輕人從未婚到婚後的愛情故事,和他對愛情的看法。
故事的時間順序看似是順敘,以青年的第一人稱開頭,講述寫情書的心路歷程,接着跨度到了成為未婚夫的日子,最後變成了婚後拿開瓶器的日常生活。全文在時間的處理,畫面事件的選擇上獨具匠心。反覆品讀之後,感覺這是一種極為常見的愛情,可是又不是我們印象中的愛情。沒有劇烈的衝突,卻將煩心事情和歡快事情娓娓道來,產生一種日常的趣味。
1、敘事的特殊應用和第一人稱
從翻開的第一場寫情書開始,這是一場時間排序上的順敘。最開始我個人以為這是一篇倒敘中夾雜順敘的故事。
首先,“現在還是言歸正傳……”這句話,直接將前面整整一千字的內容拉回到了現在的時空中。這句話讓我們產生一種對方和我們傾訴的內容,回去看第一段的口吻,似乎也是說得通。然後我們看到第二句產生這種時空拉鋸的話:“現在,我已經成家了。”這句話再一次強調了時間的問題:現在。
我們可以說之前的一切是完全是主角和我們讀者產生的對話,這讓他的第一人稱運用巧妙地混合其中,完成了人稱、時間的調借。在這中間重複閱讀和思考後,我忽然意識到一點:倒敘通常是把結尾放在最開始。
那麼這篇文章從這個角度看,似乎完全不算倒敘。
但是通讀全文,我們又可以了解到,主角現在的立場是一個已婚人士,我們大可以將他充作是一場緬懷的對話。所以我至今不敢確定這篇《愛情》到底是怎麼做到兩個時間完全背道而馳的,更不敢多寫下什麼分析。
再來聊聊第一人稱的事情。全文幾乎將筆墨重點放在人物的內心獨白上,運用了風景、主角的見解,以及從第三者的角度去描寫刻畫未婚妻的形象。他將整個故事的視角局限在“我”的身上,確實可以看見,短篇中並沒有出現任何上帝視角的存在。
我感觸最深的一段話“按我現在的理解,這次約會的主角並不是我,我只是個配角。真正吸引莎霞的不是他的情人,而是約會的那種浪漫和神秘。”
這句話我反覆讀了幾句,佩服得不得了。但要說厲害在哪裏,我只能認為這是一種獨特的出人意料的說法,卻很有道理。在這種主角接近內心吐槽的獨白中,我們可以很快地拉近距離。同時我們判斷:嘿,我到底喜不喜歡莎霞呢?
這一點在結尾溫和的結束,有一種生活中的小刺激。
就像是主角自己說的“說實話,我也不知道”。
2、環境
現在的短篇小說似乎很少會產生大段的風景描寫,多數人認為風景和人物沒有關係,同時風景會消耗掉讀者的耐心(特別是在網文中,我聽到很多這樣的說法)但契訶夫在短篇中所應用的風景描寫和人物心情融合在一起,借景抒情。其次,他用渺渺幾句說明了整個環境的佈局,讓我們明白一個空間是如何影響到主角“我”的心情的。
首先是第四段。
【原文:我懷着極其愉快的心情把情書封好,不緊不慢地穿好衣服,靜靜地走出了房子,像帶着個寶貝似的走向郵筒。蒼穹中,星星的光黯淡了下去,東邊的星空已經被一條銀河所取代。這銀河在陰暗的房頂上泛着白光,某些河段被雲彩擋住了。整個天空因為有了這條銀河而灑滿了淡淡的白光。城市在沉睡。運水工人已經上路了。在遠處的某-一個地方,工廠的汽笛聲正在喚醒工人們。郵筒上沾滿了露水。在它的旁邊,你一定會看見一個動作遲緩的掃院人,身着鐘形皮襖,拄着掃帚。他在那裏靜靜地站着,說睡沒睡,說醒沒醒,只能說是半睡半醒。....】
這一段是主角寫好情書,準備去投遞的路上。在前面他已經寫廢掉了五次開頭,此刻我們完全可以想像他惴惴不安。契訶夫在描寫這段風景的時候,沒有寫熱鬧的夜生活,反而是將整個景色設計得安靜、讓人寧靜。
我們從空間的角度先分析一下這段文字:蒼穹中的星星和銀河→城市和運水工人→郵筒和掃地人。
這是一個從大到小,從遠到近的過程,我們的視角就像是一個慢搖鏡頭,逐漸聚焦到了主角的目的地郵筒上。為什麼要這麼寫?首先,這是一個即將清醒的早晨(從工廠喚醒工人中可以看出),在一切都要旺盛的時機,主角懷着未來的希望去投遞情書,帶着一種希望和安寧的氛圍。其次突出了主角一夜未眠寫情書時間長久的特點。
相比這段自然環境描寫,在描寫莎霞家中的那段社會環境描寫,我覺得更值得學習如何寫景。
【原文:到處都是熨斗,到處都散發著硬脂和煤球的味道。玻璃碎片在腳下咔嚓作響。麻布、棉布和細紗像波浪般掛滿了兩個房間,莎霞從牛“浪花”中探出小腦袋,嘴裏還含着線。】
這裏運用了嗅覺(硬脂和煤球的味道)、聽覺(玻璃碎片在腳下咔嚓作響)。視覺上,描寫了各種布料垂掛在房間裏的形象。而最出彩的還是莎霞探出頭,嘴裏含着線。
含,這個字用得真好。(翻譯得妙)
小學的時候,老師經常說寫景可以運用我們的五官無感去感受。但要做到精準的把握對一個環境的描寫,以及突出人物在其中的作用。我自己反思一下,得出了一下幾點:
對於環境描寫,應該從遠近大小入手。但我們要讓讀者明白,這個環境對於接下來的發展有什麼作用,這個場景是否對主角有幫助有作用。例如這裏第一個原文,就是用這種環境反襯了主角心中的焦慮和期待。以及突出和聚焦了郵筒的重要性。
後面,契訶夫也重新提到了那個掃地人,半睡半醒似乎是一種別有目的的暗示。而第二段,則是一段社會環境的描寫。我私以為,社會描寫和環境描寫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有沒有人的存在感。人文環境例如味道、聽覺,我們感知中所遇到的人的行為,或者在這個環境中曾經有人留下的痕迹,那麼我覺得都可以歸功到社會環境中。
社會環境要注意動感的存在。這也是我為什麼覺得“含”用得好的原因,一個字,將婚禮前的緊張、慌亂突出得淋漓盡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