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公元前22年一公元前14年,共9年)

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公元前22年一公元前14年,共9年)

卷第三十一漢紀二十三

(公元前22年一公元前14年,共9年)

主要歷史事件

王鳳臨終前舉薦王音

成帝微服出行

王音借野雞事件諫言成帝

王氏五侯奢侈攀比,成帝發怒

趙飛燕姐妹入宮受寵

趙飛燕誣告許皇后、班婕妤

黃河泛濫成災,成帝下令停止填堵

趙飛燕被立為皇后,劉輔反對被逮捕

王莽博取名聲,籠絡人心

皇後趙飛燕與人私通,卻始終無子

成帝廢棄修了五年的昌陵

谷永直諫成帝過失,成帝大怒

成帝無奈遣回男寵張放

陳湯、解萬年被流放敦煌

梅福上書建議削弱外戚,成帝不聽

主要學習點

“克己復禮”就是仁

利益會讓人喪失基本邏輯能力

王莽的本事在於“什麼都不要”

領導者要懂得愛惜民力

舉薦人才,要“不市恩”

祭祀是為了崇德報恩,不是為了求福避禍

領導者成就所有人,沒有心腹之人

孝成皇帝上之下

陽朔三年(己亥,公元前22年)

1春,二月二十七日(柏楊註:原文誤為三月,根據《漢書·五行志》改),東郡降下八塊隕石。

2夏,六月,潁川鐵官(冶鍊鑄造鐵器的機構,利用刑徒勞動)刑徒申屠聖等一百八十人殺死長吏(地位較高的縣級官吏),攻破軍械庫,盜取兵器,自稱將軍,騷擾了九個郡。朝廷派遣丞相長史、御史中丞追捕,皆以軍法從事,徵用物資。申屠聖等全體伏誅。

3秋,王鳳病重,天子多次親臨慰問,拉着他的手涕泣說:“將軍病重,如果有不測之事,平阿侯王譚接替您的位置!”王鳳頓首涕泣說:“王譚雖然是臣的至親弟弟,但是行為奢侈僭越,不能做百姓表率,不如御史大夫王音,端正謹慎,臣敢以死保舉他!”等到王鳳臨終之時,再次上書感謝皇上,並且堅持推薦王音接替自己,說王譚等五侯必不可用。天子同意他的意見。

王譚倨傲,不肯事奉王鳳。而王音尊敬王鳳,像兒子一樣謙卑恭敬,所以王鳳推薦他。

八月二十四日,王鳳薨逝。

九月初二,任命王音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而王譚也擢升為特進(特進位在三公之下,為列侯中有特殊地位的人)、領城門兵(掌管長安城門兵馬)。安定太守谷永認為王譚失去了他該得的職位,勸他辭讓,不接受領城門兵的職務。由此王譚、王音結下怨恨。

【華杉講透】

王鳳的小肚雞腸,睚眥必報,可見一斑,如果弟弟們不懂事,他可以教育他們,警告他們。但是,他不說話,在臨死時對弟弟們進行終極報復,不僅推翻了皇上對王譚的任命,而且說五侯都不可用,把權力傳給了對他馴服的堂兄弟王音,執行他“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堅決意志。

王譚呢?我們又要重提那句老話:“沒有什麼是理所應當,一切都是難能可貴。”他就認為自己是理所應當的,可能還覺得哥哥早就該分權給他,恨哥哥一定要等到臨死才交權。沒想到哥哥的報復是:“我死也不交給你!”

一切都是難能可貴,需要不斷地努力獲取,這就叫: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4冬季,十一月初六,擢升光祿勛於永為御史大夫。於永,是於定國之子。

陽朔四年(庚子,公元前21年)

1春,二月,赦天下。

2夏,四月,雨雪。

3秋,九月十六日,東平思王劉宇薨逝(劉宇是漢宣帝的兒子)。

4任命少府王駿為京兆尹。王駿是王吉的兒子。當年,京兆尹有趙廣漢、張敞、王尊、王章,再到王駿,都以才能聞名,所以京師百姓稱讚說:“前有趙、張,後有三王。”

5閏九月初七,御史大夫於永卒。

6烏孫國小昆彌烏就屠去世,他的兒子拊離即位,拊離又被弟弟日貳殺死。漢朝遣使者立拊離的兒子安日為小昆彌。日貳逃亡到康居。安日派貴族姑莫匿等三人假裝背叛,也逃亡到康居,刺殺了日貳。於是西域諸國上書,希望派遣前任西域都護段會宗再回來治理。皇上聽從。西域諸國聽說后,都欣然親附。

7谷永上奏說:“聖明的君王選拔人才,不僅看名譽,更要看實效,御史大夫之職,責任重大,少府薛宣,處理政事十分練達,希望陛下留神考察!”皇上同意他的話。

鴻嘉元年(辛丑,公元前20年)

1春,正月初九,任命薛宣為御史大夫。

2二月二十八日,皇上行幸初陵(正在修建的皇帝陵墓),赦免了在那裏做工的囚犯,將陵墓所在新豐的戲鄉改名為昌陵縣,用來供奉初陵。

3皇上開始喜歡微行(出入市井,不設警戒,就像微賤之人出行,所以叫微行),跟着十幾個期門郎官或私家奴才,或乘坐小馬車,或都騎馬,出入市井郊野,遠至京師旁邊的郡縣,如甘泉、長楊、五柞,鬥雞、賽馬,皇上常常自稱富平侯家人。富平侯,是張安世的四世孫張放。張放的父親張臨,尚敬武公主,生下張放。張放為侍中、中郎將,娶了許皇后的妹妹,當時寵幸無比,所以皇上假稱是他家的人。

4三月二十七日,丞相張禹因年老多病解除了職位,但仍以列侯身份參加每月初一、十五的朝會覲見,加位為“特進”,覲見時禮儀規格與丞相相同,賞賜前後數千萬。

5夏,四月二十七日,薛宣為丞相,封高陽侯。京兆尹王駿為御史大夫。

6王音因為自己是皇上的堂舅父,超越了五侯這些親舅父而執掌大權,十分小心謹慎。皇上因為王音從御史大夫入朝為將軍,跳過了丞相這一關,沒有封侯,六月十七日(柏楊註:原文為乙巳,根據《漢書·外戚恩澤侯表》修改),封王音為安陽侯。

7冬,真定出現黃龍。

8這一年,匈奴復株累若鞮單于死,弟弟且麋胥即位,為搜諧若鞮單于,派遣兒子左祝都韓王呴留斯侯入朝為質,以且莫車為左賢王。

鴻嘉二年(壬寅,公元前19年)

1春,皇上行幸雲陽、甘泉(甘泉宮在今雲陽縣)。

2三月,博士行大射禮(射箭比賽),有一群野雞飛到庭院中,順着台階,一級一級登上大堂,昂首鳴叫。後來,野雞又飛到太常府、宗正府、丞相府、御史大夫府、車騎將軍府,又集聚在未央宮承明殿屋頂上。車騎將軍王音、待詔寵(名寵,姓不詳)等上言:“天地之氣,分門別類,互相呼應,警告人君,雖然細微,卻很顯著。野雞是很敏銳的動物,能先聽到雷聲,所以《禮記·月令》用野雞來分別節氣(“季冬之月,雉雊雞乳。”雊,鳴叫。大寒第一候是“雞乳”,母雞開始孵育小雞。就是說到大寒節氣便可以孵小雞了)。《尚書》記載,殷商高宗武丁祭祀成湯的時候,野雞飛到大鼎的耳柄上鳴叫,就是勸勉他要改過自新,才能轉禍為福。如今野雞在博士行大射禮之日,歷階升堂,萬眾仰目而視,驚怪連日,又歷經三公之府,太常、宗正等掌管宗廟及皇族骨肉之官署,然後入宮,留宿不走,這是上天告曉人的良苦用心,意義非凡,就算用人事來警戒,也沒有比這更完備深切的了!”

後來,皇帝派中常侍晁閎問王音:“聽說有人抓到了野雞,羽毛被人摧折過,是不是有人故意把它們抓來,製造這種假象呢?”

王音回復說:“陛下怎麼能說出這種亡國之語!不知道誰還敢幹出這種事,誣亂聖德!陛下左右,阿諛奉承的人太多,不需要再增加我這一個。公卿以下,個個都只想保住自己的權位,不說真話(還會有人故意製造災異嗎)。如果陛下因上天的警戒而覺悟,懼怕大禍將至,而問責於臣下,繩之以法,那第一個該誅殺的就是我!我有什麼辦法解救自己呢(那也不可能是我抓來的野雞吧!誰會去製造這假象)?如今陛下即位已經十五年,還沒有繼嗣,日日駕車出去遊玩,各種不正經的行為,流布天下,海內傳聞,比京師還傳得厲害。陛下外有微行之害,內有疾病之憂,上天多次以災異警告,希望陛下改正,但陛下始終不改!上天尚且不能感動陛下,臣子們還能指望嗎?唯有不懼誅殺,極力進諫,命在朝夕而已!如果國家一天天壞下去,自己的老母也不能安養,還能侍奉皇太后嗎?高祖的天下,也不知道歸誰所有了!陛下應該和賢智之人商議,克己復禮,以求天意,則繼嗣可立,災異消失。”

【華杉講透】

“克己復禮”出自《論語》: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顏回問老師,什麼是仁。孔子說,“克己復禮”就是仁。

《左傳》記載,在評論楚靈王因不能約束自己而招禍身亡時,孔子說:“古也有志:‘克己復禮,仁也。’信善哉!”可見“克己復禮”是古成語,孔子引用的。

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約束自己。揚雄《法言》說:“勝己之私之謂克。”克己,就是要勝過自己的私心。就這兩個字,難了!

復禮,並不是恢復古禮。復,是反,反己之身的反,反求諸己的反,就是在自己身上踐行禮,遵循禮,就是知行合一。

3當初,元帝勤儉節約,修建他的陵墓渭陵時,沒有強迫遷移居民去建立城邑。成帝修建初陵,數年之後,又覺得霸陵曲亭南的地勢更好,就在那裏開始營建昌陵。將作大匠解萬年,通過陳湯上奏,建議向陵墓所在地移民建立城邑,希望以此立功,得重賞。陳湯又自告奮勇把他家先搬過去,其實是私心希望先佔上良田美宅。皇上聽從了他們的建議,果然建起昌陵邑。

這年夏天,遷徙郡國豪強、資產五百萬以上者五千家於昌陵。

【胡三省曰】

這後來成為解萬年、陳湯的罪狀。

4五月初六,三顆隕石墜落於杜郵。

5六月,立中山憲王之孫劉雲客為廣德王。

6這一年,城陽哀王劉雲薨,無子,封國撤除。

鴻嘉三年(癸卯,公元前18年)

1夏,四月,赦天下。

2大旱。

3王氏五侯爭相奢侈攀比,成都侯王商生病,向皇上借光明宮給他避暑。後來又鑿穿長安城牆,修建水渠,把灃水河(渭河支流)的水引入他家院子裏的人工湖,用以泛舟取樂,用羽毛製成船篷,四周張綢緞為帷帳,船工高唱越地民歌。皇上曾經到王商家,見到竟然穿鑿城牆來給自己家引水,非常痛恨,但是沒有發作。後來皇上微服出行,經過曲陽侯王根家,又看見園中土山、漸台,完全模仿未央宮白虎殿,於是皇上大怒,向車騎將軍王音問責。王商、王根兄弟說,要自己在臉上刺字,割去鼻子,向太后謝罪。皇上聽說后,大怒,派尚書責問司隸校尉(主管監察)、京兆尹(長安市長),說他們明知王商等奢侈僭越,卻替他們掩護,藏匿姦猾,不能依法舉報彈劾。兩人於是一起到宮門外下跪磕頭請罪。皇上又給車騎將軍王音下詔說:“外家為什麼如此自取滅亡!而王商、王根竟然要給自己行黥刑、劓刑,在太後面前自辱,傷慈母之心,以危亂國家!外家宗族,太過強橫,皇上一身孤立,積弱太久,如今我要一併懲罰他們!你去召集五侯,讓他們在家裏等着!”這一年,又讓尚書上奏當年漢文帝誅殺薄昭的事。車騎將軍王音坐在草墊上請罪(斬首時鋪草墊,以免血流滿地)。王商、王根、王立都背着斧頭和木砧來請罪(也是表示接受斬首的意思),過了好久,皇上的憤怒才平息。

皇上只是嚇嚇他們而已,並沒有誅殺他們的意思。

【華杉講透】

成帝這一怒,還不如不怒,因為他的憤怒太廉價了,甚至根本沒有要價。他這一嚇唬,那是徹底把王家班嚇大了,再也不用怕了。居然借皇上的行宮來避暑,居然能把全國最重要的軍事設施,首都防禦工事的城牆都穿個洞給他家花園引水,這已經荒唐到什麼程度了?王商、王根假稱要給自己動黥刑、劓刑以自罰,成帝竟然罵他們這是要讓太后傷心,那他們不管幹了多大的壞事,都只能好好地活着了,因為他們掉一根毛,太后都要傷心啊!

王夫之說:“亡西漢者,元后之罪通於天也。”把西漢之亡國,歸罪於王政君。西漢亡於王莽,實際上是亡於王政君;亡於王政君,實際上還是亡於漢成帝。

4秋,八月十五日,孝景帝祭廟北門失火。

5當初,許皇后和班婕妤皆有寵於上,皇上曾經在後宮遊樂,想要與班婕妤同車而坐,班婕妤推辭說:“我看古代圖冊,賢聖之君,都是名臣在側,三代最末一個亡國之君,才是愛妾在旁邊隨侍,如今陛下要我同車,不是和他們相近嗎?”皇上覺得她說得好,打消了與她同車的念頭。太后聽說后,高興地說:“古有樊姬,今有班婕妤!”(楚莊王沉迷於打獵,樊姬堅決不吃他獵獲的野味,終於迫使楚莊王放棄遊獵之樂。)班婕妤把自己的侍女李平進獻給皇上,也得到皇上寵幸,封婕妤,賜姓衛。

後來,皇上微服出行,過阿陽公主家,非常喜歡她家的歌舞女趙飛燕,召入宮中,大為寵幸。趙飛燕妹妹趙合德,也召進宮中。趙合德的姿色性情,濃艷精粹(原文是“姿性尤醲粹”,醲,是味道濃烈的酒,古同“濃”,粹,是精粹無瑕,可以想像她有多美),左右見了,都嘖嘖讚歎。有一位宣帝時期就在宮中做披香(後宮披香殿)博士的女官淖方成,在皇上身後唾罵說:“這是禍水,一定會把火(漢朝的圖騰是火)撲滅!”趙氏姐妹都為婕妤,貴傾後宮。許皇后、班婕妤都失寵。於是趙飛燕誣告許皇后、班婕妤,說她們行巫蠱,用妖術詛咒後宮嬪妃,甚至還罵皇上。

冬,十一月十六日,許皇后被廢,移居上林苑昭台宮,皇后的姐姐許謁等被誅殺,親屬遣返故鄉。又審訊班婕妤,班婕妤說:“臣聽說‘死生有命,富貴在天’。修養正道的人,尚且不能得到福報,那邪惡縱慾的又能指望什麼呢?如果鬼神有知,就不會接受這種犯上作亂的巫蠱,如果鬼神無知,巫術又有什麼用呢?所以我不會做這種事。”皇上很讚賞她的回答,赦免她,賜給黃金一百斤。趙氏姐妹驕縱妒嫉,班婕妤擔心時間長了還是要被陷害,於是請求到長信宮奉養太后。皇上批准。

【華杉講透】

亞里士多德在《修辭術》中說:“修辭術是有用的,正義和真理總比它們的對立面強些,所以,如果判決不當,當事人應當對自己的失敗負責。”這段話正可送給班婕妤。用演說來保護自己,這是班婕妤的修辭藝術才華。

6廣漢郡男子鄭躬等六十餘人攻擊官署,裹挾獄中囚犯,盜取軍械庫兵器,自稱山君。

鴻嘉四年(甲辰,公元前17年)

1秋,勃海、清河、信都黃河泛濫成災,淹沒三十一個縣、邑,毀壞官署、民宅四萬餘所。平陵人李尋上奏說:“以前黃河每次泛濫,參與商議的人都說要是找到九河故道,再疏通它們就好了。如今黃河決堤,不如先不去堵塞它,讓河水自己泛濫,我們觀察它的水勢,看它往哪兒流,慢慢地它自己會形成新的河流,沙土也露出來,然後就順應天心,順着這些痕迹治河,必有成功,而且花費財力不多!”

於是皇上下令停止堵塞河堤。朝臣數次上奏說災區人民可憐,皇上就派使者去安撫賑濟。

【華杉講透】

“九河”故道,是指大禹治水所開闢的九條河流,距此時已經兩千年了,早已淹沒,無法追尋,而且這只是傳說!不是有具體證據的歷史。讓黃河水自由泛濫,去找尋那傳說中的九河,這邏輯完全不成立,李尋異想天開,而皇上居然同意,為什麼呢?一來他倆都是外行,外行出方案,外行決策,專家的話沒人聽,這是歷史上反反覆複發生的事,因為專家的話難聽。而李尋就一句話:“花費財力不多!”就打動了皇上。

人們傾向於一廂情願,就會選擇預算低的方案,一說這樣花錢不多,他就相信事情能辦到,實際上是自己騙自己,卻意識不到。

決策總是情緒大於邏輯,即便有邏輯,也需要情緒的參與,才能完成決策,而執行動員,也是動員大家的情緒。情緒怎麼來的呢,就是看到了一個他期望的理由,一個利益,他就被吸引過去了,智商立刻降到零,最基本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沒了。“花費財力不多”就是這樣一個理由。

投入不夠,往往是事情辦不成的主要原因,而情緒總是會驅使人們選擇投入最小的方案。一說“多快好省”,個個都開心,卻忘記了這又多,又快,又好,還省錢,在邏輯上是不能並存的。

2廣漢鄭躬的黨羽越來越多,先後侵犯四個縣,有一萬多人,州郡無法控制。這年冬天,以河東都尉趙護為廣漢太守,徵發廣漢及蜀郡三萬兵力討伐,並且讓叛軍相互捕斬,獲勝者赦免其罪,過了一個月,全部平定。擢升趙護為執金吾(執掌京師治安,秩中二千石,不在九卿之內,而地位相等),賜黃金一百斤。

3這一年,平阿侯王譚薨。皇上對王譚到死都沒能做上輔政大臣,感到遺憾和後悔,於是就提拔成都侯王商,位居“特進”,領城門兵,並且像將軍一樣可以設置幕府,舉薦官吏。

【華杉講透】

看來成帝對母后及舅舅家真是“真愛”,愛與控制,愛與傷害,都在這故事裏了。

魏郡人杜鄴當時擔任郎官,一向與車騎將軍王音友善,他看見王音之前和王商有矛盾,對王音說:“親戚骨肉的關係,卻沒有得到親戚骨肉的待遇,誰能沒有怨恨呢?當年秦景公有千乘之國,卻容不下他一母所生的弟弟公子鍼,《春秋》也對他頗有微詞。周公、召公則不然,忠以相輔,義以相匡,讓對方和自己一樣親近天子,享有一樣的尊榮,不因為自己的聖德而獨兼國寵,也不因為地位較高而獨攬大權,他們分享權力,以陝為界(陝以東周公負責,陝以西召公負責)。兩人同為天子重臣,所以內無怨恨之隙,外無侵侮之羞,都得到上天的保佑,都得到美好的聲名,就是這個緣故。我私底下看見成都侯王商以特進領城門兵,又有詔書下來,他可以像五府(丞相府、御史大夫府、車騎將軍府、左將軍府、右將軍府)一樣有權舉薦官吏,這是皇上明詔,一定會寵信他了。將軍應該承順聖意,對他格外重視,每件事情要商議的時候,一定帶上他。這樣發自內心的至誠,誰能不高興呢!”

王音很讚賞他的看法,於是與王商親密,二人也都敬重杜鄴。

永始元年(乙巳,公元前16年)

1春,正月二十二日,太官凌室(藏冰之室)失火。二十七日,戾后(戾太子劉據的姬妾史良娣)墓園南門失火。

2皇上想要立趙飛燕為皇后,皇太后嫌她出身微賤,不同意。太后姐姐的兒子淳于長為侍中,多次往來皇宮和東宮之間聯繫傳話,過了一年多,才得到太后旨意,同意了。

夏,四月十五日,皇上先封趙飛燕的父親趙臨為成陽侯(這樣她的出身就不微賤了)。諫大夫、河間人劉輔上書說:“當年周武王、周公,承順天地,得到魚、鳥的祥瑞(白魚跳到武王所乘的舟中,王宮失火,火苗變成一隻鳥),但是,君臣二人還是保持戒慎恐懼,相互勸勉。何況現在,皇上甚至得不到子嗣的福報,還經常被天威天怒以災異警告,就算是夙夜自責,改過易行,畏天命,念祖業,選擇德貌雙全的女子,來承繼宗廟,以順應神明之心,滿足天下人的期望,如此,想要有生下兒子的福分,恐怕還要很長一段時間!而陛下卻觸情縱慾,傾心於卑賤的女子,要讓她母儀天下。陛下這樣不畏於天,不愧於人,陛下實在是迷惑到極點了!俗話說:‘腐木不可以為柱,人婢不可以為主。’上天和人民都拒絕的人,一定是有禍而無福,這是市井百姓都知道的道理,朝廷大臣卻沒有一個人肯站出來說話。臣私下為此傷心,不敢不冒死勸諫!”

奏書遞上去,皇上派侍御史(官職在御史大夫之下,接受公卿奏事,舉劾非法,有時受命執行辦案)將劉輔逮捕,關進掖庭的秘密監獄。群臣都不知道是什麼緣故。於是左將軍辛慶忌、右將軍廉褒、光祿勛琅玡人師丹、太中大夫谷永等都上書說:“之前見劉輔以縣令身份上書言得失,召見后擢升為諫大夫,他的進言,一定是卓越尖銳、懇切恰當,能夠打動聖心的,所以才能被提拔到這個位置。而僅僅過了一個月,就被關進秘獄。臣等推測,劉輔幸為皇親國戚,又位在諫臣之列,新從地方上來,不曉得朝廷的規矩,觸犯了禁忌,也不算什麼大錯。如果是小罪,皇上隱忍一下就算了。如果是大惡,那就要公開審理,讓大家都看到。如今上天之心,還未愉悅,災異頻繁,水災旱災,相繼而來,正是應該寬大為懷,廣開諫爭之門,褒獎敢於直言極諫之臣。如果反而以慘痛急切的誅殺來對待諫爭之臣,震驚群下,那就失去了大家的忠直之心。假如劉輔之罪,不是因為直言,而是因為說得不對,那大家都應該知道他說了什麼。劉輔是皇上家族的同姓近臣,本來就是因為敢於直言才得到顯貴的,從親近親人,善待忠臣的意義上講,也不應該關在掖庭秘獄裏。公卿以下官員,看見陛下進用劉輔,而轉眼之間又加之以折傷之暴,都心懷恐懼,銳氣頓失,沒有一個人再敢盡節正言,這樣就不能昭示陛下有像舜那樣善於傾聽的聖德,也不能在天下推廣美德的風尚。臣等為此深為痛心!望陛下留神省察!”

皇上於是把劉輔轉移到共工獄(少府所屬監獄),減死罪一等,判處苦役三年。

3當初,太后兄弟八人,唯獨弟弟王曼早死,沒有封侯,太后很憐憫他。王曼的寡妻渠(姓不詳)就搬到東宮,與太后同住。兒子王莽自幼喪父,所享受的榮華富貴就沒法跟他那些堂兄弟比了。堂兄弟們都是將軍、五侯的兒子,十分奢靡,車馬聲色,相互攀比。王莽則謙遜恭儉,勤奮博學,穿的衣服,就跟一般儒生一樣,侍奉母親和寡嫂,撫養亡兄的兒子(王莽的哥哥王永也早死,留下一個兒子王光),都盡心儘力。又對外結交俊傑之士,對內侍奉伯父叔父們,都禮數周到。大將軍王鳳生病,王莽侍疾,親自嘗葯,數月不解衣帶,弄得蓬頭垢面。王鳳臨死,將王莽託付給太后和皇帝,拜為黃門郎(皇帝近侍之臣,可傳達詔令),後來又升任射聲校尉(八校尉之一,掌待詔射聲,秩二千石。所屬有丞及司馬,領兵七百人。射聲意為善射,雖在冥冥之中,聞聲即能射中。待詔意為有詔命方能發射)。

過了一陣,叔父成都侯王商上書,願意把他的封地分一部分封給王莽。長樂少府戴崇、侍中金涉、中郎陳湯等當世名士,都說王莽好!皇上於是看重王莽,太后又多次替他說話。五月初六,封王莽為新都侯,升任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王莽宿衛宮中,十分嚴謹,爵位越尊貴,節操越謙遜,車馬、衣裘,他都散財送給賓客,家中沒有餘財。又贍養名士,大量結交將、相、卿、大夫等高官。所以當權的人個個都推薦他,而清談之士也都替他遊說。王莽虛名鼎盛,超過了他的叔父們。他又敢於做出一些出人意表的怪事,而且毫無愧色。他曾經偷偷買了一個侍婢,被堂兄弟們知道了,王莽就說:“后將軍朱子元無子,我聽說這個姑娘生育能力很強!”即日把侍婢給朱子元送去。他藏匿真情以博取名聲的做派,都類乎於此。

【華杉講透】

王莽的本事,一是謙卑恭敬地對待每一個人,無論自己和對方地位高低,所以他讓人人都覺得舒服;二是無微不至地關心照顧人,他的雷達隨時都在掃描周圍的人的需求,送上及時雨;三是散財,這一點是根本,他不要錢,錢財都散給大家,則個個都得了他好處。好不容易偷偷買了一個侍婢,被人知道原來王先生也要養小妾,他馬上說是給朱子元買的,而且立即就送過去。王莽真是“不粘鍋”,他什麼都不要,只為別人,不為自己!誰能想到,他要的是誰都不敢想的東西——皇帝之位。白居易有詩為證: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一身真偽復誰知?

4六月初七,立趙飛燕為皇后,大赦天下。

趙飛燕立為皇后之後,得到的寵愛稍微衰退。她的妹妹趙合德卻得到空前的寵幸,被封為昭儀(在婕妤之上,皇后之下),住在昭陽舍,庭中全用朱紅,寢殿漆成黑色,門檻用銅包裹,塗上黃金。台階用白玉,牆壁上露出的橫木,用黃金環飾,再鑲嵌以藍田玉、明珠、翡翠。自從有後宮以來,從來沒有這麼豪華奢侈。

趙飛燕另居別館,日日與侍郎及宮中奴僕私通,希望能懷孕。趙合德對皇上說:“我的姐姐性情剛烈,如果被人誣陷,那趙家就滅族了。”然後凄惻地流下眼淚。皇帝相信她的話,之後有人來舉報皇后姦情,皇上就誅殺他。由此皇后公開宣淫,也沒人敢說,但是始終生不齣兒子。

光祿大夫劉向,認為聖王教化,是由內及外,由近及遠,應該從最親近的人開始,於是採取《詩經》《尚書》所記載的賢淑妃子、貞潔婦人讓國家興亡、家族顯貴的事迹,以及因寵愛婦人而國亂家亡的故事,按次序編輯為《列女傳》,一共八篇。又收集古籍上有關治亂盛衰的故事,編成《新序》《說苑》,一共五十篇,上奏給皇上。劉向多次上書言政治得失,陳述可以取法或警戒的歷史案例,前後數十次,以幫助皇上觀覽備忘,補救缺失。皇上雖然不能都採納,但是內心很認同劉向的話,常常感嘆不已。

5昌陵的規格,十分侈靡,很久都不能建成。劉向上書說:

“臣聽說,王者必須精通三統(夏、商、周三代之繼統,了解改朝換代的道理),明白天命所歸,並沒有一定的對象,不是只照顧一家一姓。從古到今,沒有不亡之國。孝文皇帝曾經讚歎石槨的堅固。張釋之說:‘如果其中有盜賊想要的東西,就算是固若南山,也有縫隙。’死者埋在地下沒有終了的時候,而王朝卻又興廢更替,所以說,張釋之的話,才是萬世無窮之大計。文帝醒悟,於是薄葬。

“棺槨的使用,是從黃帝開始,從黃帝到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墳墓都很小,葬具也簡單,他們的賢臣孝子,承順他們的心愿和命令,薄葬他們,這就是奉安君父的忠孝之道。孔子葬母於防,墳墓僅四尺高。延陵季子埋葬他的兒子,墓的高度,低矮得幾乎看不出(僅僅超過人的手肘)。孔子是孝子,延陵季子是慈父,舜、禹是忠臣,周公是武王的好弟弟,他們對君、親、骨肉,都是薄葬,不是他們節儉,而是為了合情合理。

“秦始皇葬於驪山之間,下面堵塞了三眼泉水,地上堆起高大的山墳,用水銀灌成江、海,用黃金雕成野鴨、飛雁,珍寶之藏,機械之變,棺槨之麗,宮館之盛,不可勝計。天下苦其役而反之,驪山的工程還未完成,而周章的百萬大軍已經抵達。項羽焚燒他的宮室,牧童拿着火把找尋丟失的羊只,又失火燒掉了他的棺槨。從古到今,葬儀沒有超過秦始皇的,而數年之間,外被項羽之災,內遭牧童之禍,豈不哀哉!所以,德越厚,葬越薄,智越高,墓越低。無德寡智,其葬越厚。墳墓越高,宮室越壯麗,被人發掘越迅速。由此觀之,孰明孰暗,孰吉孰凶,昭然可見矣!陛下剛即位的時候,躬親節儉,剛開始營建初陵,規制也不大,天下人無不稱讚您的賢明。但是,後來遷址營建昌陵,填土增高,堆土為山,拆遷百姓的墳墓,數以萬計!建起城邑房屋,限期完工,耗費百億之巨。死者恨於地下,生者愁於地上,臣對此非常憂慮。假如死者有知,咱們挖他的墳,那害處就太大了。假如死者無知,您又要那麼大墳來做什麼呢?這樣的事,與賢智之人說,他們會不高興;對百姓呢,全是愁苦和勞役;只是讓那些愚昧淫侈的人喜歡;這算什麼呢?希望陛下上覽明君聖主之行為法則,下以亡秦之禍為警戒,初陵的規模,應該聽從公卿大臣們的建議,以安撫民心。”

皇上對劉向的話十分感動。

當初,解萬年說昌陵三年可以建成,結果竟不能完工,群臣紛紛指責,皇上交付有司研究,都說:“昌陵地勢低下,填土工程的土方量非常大,填了那麼久,墓園中便房的地勢,也僅僅在地平線上而已。把別的地方的土運來做墳,不能保佑地下亡靈的平安。新土堆積,還需要沉降,也不堅固。參與工程的士兵和勞役犯,數以萬計,白天勞動,晚上還點起火把趕工,從東山運土過來,土價已經與糧食相等。工程持續了數年,天下都被拖累。之前選址的延陵,地勢較高,只需要用原地泥土,而且也接近祖先的墓園,先前又已經有十年工程基礎,應該還是回到原方案,恢復延陵,不再強迫移民,才是上策。”

秋,七月,皇上下詔說:“朕執守道德,不夠堅決,決策大事,又沒有充分聽取群臣意見,錯誤地聽信了將作大匠解萬年‘昌陵三年可成’的話,如今工程已經持續了五年,陵中的寢殿和司馬門都還不能開工,天下虛耗,百姓疲勞,而外面運來的新土,又疏鬆疲軟,終究不能建成。朕見到工程的艱難,驚駭而傷心,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現在,撤銷昌陵,重建延陵,而且不再強迫移民,使天下人心安定!”

6當初,酇侯蕭何的子孫繼承爵位的,要麼是沒有兒子,要麼是犯罪,封國因此被撤銷五次,呂后、文帝、景帝、武帝、宣帝思念蕭何的功勞,每次都讓他的庶子或旁支繼承。這一年,蕭何的七世孫、現任酇侯蕭獲,被控主使他的奴僕殺人,蕭獲被免除死刑,判處城旦(四年苦役,送去修長城)。

之前,皇上下詔讓有司訪求漢初功臣後裔,很長時間也沒有結果。杜業對皇上說:“堯舜以及夏商周三代,都分封諸侯,以成就太平盛世之美,所以,燕國、齊國的香火祭祀,也和周朝一樣,要麼是兒子繼承,要麼是兄終弟及,始終代代相傳。當時諸侯的子孫,難道沒有犯罪受刑的嗎?但是君王思念他們祖先的功勛,仍然讓他們的庶子或旁支繼承。漢初的功臣,也剖符受封,世代繼承,立下山河之誓。(劉邦封爵誓言:‘就算黃河細得像一條衣帶,泰山小得像一塊石子,你的封國永遠存在,傳給你的後代。’)可是百餘年間,能夠繼承的爵位,幾乎全部撤銷了。開國功臣的枯骨,孤獨於墳墓;他們的子孫,流浪於道路,生為低賤的奴隸,死後無力埋葬,橫屍於溝壑。這些事和古代相比,讓人悲傷!聖主憐憫他們,下詔訪求,四方歡欣鼓舞,無不歸心。而幾年過去了,卻一個也沒找到。恐怕是負責的官員,不思大義,而讓聖主的誠意,成了空話。大張旗鼓地說要找到他們來封爵,然後找不到也不問,讓天下人知道了,恐怕不是宣示教化,勸勉後人的辦法!雖然難以將功臣後代全部找到封爵,至少應該找到功勞大的,先行發佈。”

皇上採納了他的建議,七月十五日,封蕭何六世孫、南縣長蕭喜為酇侯。

7立城陽哀王弟弟劉俚為王。

8八月十九日,太皇太后王氏崩(宣帝王皇后)。

9九月,東萊縣出現黑龍。

10九月三十日,日食。

11這一年,任命南陽太守陳咸為少府,侍中淳于長為水衡都尉。

永始二年(丙午,公元前15年)

1春,正月初三,安陽敬侯王音薨。王氏兄弟,只有王音一人有修為,並且數次進諫規正皇上,有忠直的節操。

2二月二十七日,流星雨,光芒閃耀,未到地面而滅。

3二月二十八日,日食。

4三月十二日,以成都侯王商為大司馬、衛將軍(總領京城各軍)。紅陽侯王立加位“特進”,領城門兵。

5擢升京兆尹翟方進為御史大夫。

6谷永為涼州刺史,到京師奏事完畢,準備回去。皇上派尚書問谷永,有沒有什麼進言。谷永說:

“臣聽說,王天下、有國家者,禍患在於有危亡之事,而拯救危亡之言卻不能上達。如果拯救危亡之言能夠上達,那商朝就不會滅亡,周朝不會興起,曆法正朔也不會三次改變了。夏、商將亡的時候,路人皆知,當時的天子,卻晏然以為自己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沒有人能危及他的地位。(夏桀當時的話:‘天上有太陽,就像我統治萬民。太陽會亡嗎?如果哪一天太陽亡了,我才會亡。’)所以,他的惡行廣布而不自知,大命將傾而不醒悟。《易經》說:‘危者有其安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危機出現,有安定它的方法;滅亡的徵兆顯示,也有使它保全的方法。)陛下如果能放寬言論尺度,傾聽群臣的意見,讓群臣不用害怕因言獲罪,讓那些像草木一樣卑賤的臣子,也能毫無顧忌地向您陳述,那就是臣子們最大的心愿,也是社稷長久的福氣了。

“去年九月,出現黑龍,九月三十日,又發生日食。今年二月二十七日,流星下墜。二十八日,又發生日食。六個月之間,重大的天象變異,就發生了四次,而且集中在兩個月份。夏、商、周三代的末世和春秋的亂世,都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

“臣聽說,夏、商、周三代之所以滅亡,都是因為婦人與群惡沉湎於酒,秦朝之所以只歷二世,十六年而亡,是皇帝活着的時候太奢侈,喪葬的時候又太豐厚了。而這兩個毛病,陛下兼而有之,請聽臣陳述一下它的後果:

“建始、河平年間,許氏、班氏家族顯貴,權傾朝野,顯耀四方,女寵至極,可以說是已經無以復加了。而今天後起之人(指趙氏姐妹和李平),更是十倍於當年。廢棄先帝法度,聽用她們的言論,任意任命官員,或釋放王法當誅的罪犯,讓她們的親屬越來越驕橫,授以他們威權,縱橫亂政。負責治安和糾舉的官員,也不敢管他們。又利用掖庭監獄,大肆陷害忠良,所施行的刑罰,比紂王的炮烙之刑還殘酷。其滅絕人性,只不過是為趙氏、李氏快意恩仇。那罪證確鑿的,反而被赦免;清白官吏,卻被治罪。監獄中關押的,大都是無辜之人,卻在嚴刑之下,招供認罪。趙、李兩家甚至替人放債,分享利息,接受財物報謝。被他們關進監獄的人,活着進去,屍首出來的,不可勝數。所以日食一再出現,以昭示他們的罪行。

“王者一定是先棄絕了自己,然後上天才會棄絕他。如今陛下放棄萬乘之君至高無上的尊貴,卻喜好去做那市井人家私蓄田產、蓄養女婢財物的賤事。厭棄皇帝的尊號,微服出行,給自己取一個匹夫的名字。尊崇一些輕佻無義的小人為自己的私客,數次離開皇宮,不分晝夜,群小相隨,烏集雜會,醉飽於吏民之家,亂服共坐,沉湎戲狎,混雜無別,游宴無度。皇上晝夜都在外面遊盪,而典門戶,奉宿衛之臣,卻手執干戈,守着沒有皇帝的空宮,公卿百官,都不知道皇帝在哪裏。這種情況,已經好多年了。

“王者以民為基,民以財為本,錢財枯竭,就要反叛,人民反叛,君上就要滅亡。所以明君聖主,愛養基本,愛民養財,不敢奢靡窮極,驅使人民,就像祭祀一樣謹慎敬畏。如今陛下輕易就奪取人民的財富,毫不愛惜地驅使民力,聽信讒臣之言,放棄地勢高而寬敞的初陵,改作昌陵,勞役之苦好比乾溪,費用之大堪比驪山(楚靈王驅使人民在乾溪修建宮殿,百姓不堪其苦反叛,楚靈王自縊而死。驪山是秦始皇的陵墓),靡敝天下,五年不成,才放棄又回歸延陵。百姓的愁苦憤恨,上沖雲霄,饑饉頻仍,四散逃荒,餓死在道路上的,以百萬人計!官府糧倉,沒有一年的存糧,百姓家裏的存糧,十天半月都支撐不了,上下都匱乏,要賑濟也沒糧食。《詩經》說:‘殷鑒不遠,在夏后之世。’(商朝的鑒戒,不用看太遠,就看夏朝末世是怎麼滅亡的就是了。)我盼望陛下追觀夏、商、周、秦那些亡國之君,看他們是怎麼失去天下的,作為鏡鑒,來考察自己的行為,如果發現陛下不是和他們一樣,那就是我妄言,我願意伏誅以謝罪!

“漢朝興起,至今已經傳了九世(柏楊註:一世劉邦,二世劉盈、劉恆,三世劉恭、劉弘、劉啟,四世劉徹,五世劉弗陵,六世劉賀,七世劉病已,八世劉奭,九世劉驁),一百九十多年了,而以嫡子繼承父皇帝位的,只有七位,他們都能承天順道,遵守祖先法度,有的成為中興之主,有的也能治國安邦,而到了陛下,違道縱慾,輕身妄行,正當盛年,卻沒有生子之福,而有危亡之憂,各種有失君道、不合天意的行為,也太多了!為人後嗣,守人功業,到這個地步,豈不是太辜負先祖了嗎?方今社稷、宗廟禍福安危之機,全在陛下。陛下如果能昭然醒悟,專心返回正道,以前的過錯全部改正,新的德行能夠彰明,則天象災異可以消失,天命去就還可恢復,社稷宗廟還可保全,希望陛下再三留神,深思我的話。”

皇上性情寬厚,喜好文辭,但是沉溺於宴樂,這是太后和諸位舅舅日夜憂慮的事,但是至親之間,又不好明說,就推谷永出頭,用天變災異來警告他,他們再去勸皇上採納谷永的言論。谷永知道有內應,就暢所欲言,無所顧忌,每次上書言事,皇上都對他很禮敬。但這一回奏書遞上去,皇上大怒。衛將軍王商秘密通知谷永快跑!皇上派御史去逮捕谷永,臨行交代說:“如果他已經過了交道廄(離長安六十里,靠近延陵),就放過他,不要再追了。”御史沒有追到谷永,回來了。皇上的怒氣也消了,自己後悔不該派御史去抓谷永。

【華杉講透】

谷永這份奏書,差不多把皇上罵得狗血淋頭,但是他也沒事。可見成帝確實是一個寬厚的君王。但是,他那麼寬厚,為什麼卻搞得道路餓殍百萬,皇宮內的掖庭成了黑監獄呢?因為他性格軟弱,意志薄弱,既不會屠戮諫諍之臣,也管不住皇親國戚,也管不住自己的慾望,甚至也管不住壞人,所以對人對己對國家,都放任自流,全國人民就要為他的放任自流買單了。

谷永奏書中有一句“使民如承大祭”,出自《論語》: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

冉雍問孔子,什麼是仁。孔子回答說,出門就像要見重要賓客一樣,對遇到的每一個人,都保持恭敬。驅使人民呢,就像舉行祭祀一樣,謹慎敬畏,愛惜民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為國家任職做事,沒有怨言;在家裏對上下妻兒老小、宗族親戚,也沒有怨言,這就是仁。

使民如承大祭,是每一個領導者需要注意的,要號召大家艱苦奮鬥,也要懂得愛惜民力。

7皇上曾經和張放以及趙、李家族中的一些擔任侍中的人一起在宮中宴飲,都把酒杯倒滿了,一飲而盡,大聲談笑。皇上座位旁邊有一個屏風,畫的是紂王醉卧在妲己身上,做長夜之樂。侍中、光祿大夫班伯久病初愈,皇上指着那屏風問班伯:“紂王的無道,真的是這個樣子嗎?”班伯說:“《尚書》上只是說他‘聽信婦人之言’,並沒有在宮中這麼放肆。紂王倒台了,大家就把所有的壞事都堆在他身上,實際上他並沒有這麼過分。”皇上問:“既然他並不至於如此,畫這個圖是為了勸誡什麼呢?”班伯說:“這是說他沉湎於酒,所以微子就避去了。《詩經·大雅》說他‘式號式呼’,喝醉了大喊大叫,那詩人也嗟嘆而涕泣。這張畫畫的是淫亂之戒,其原因在於酒!”

皇上於是嘆息說:“好久沒有見到班生,今天又聽到你的善言!”

張放等人不悅,過一會兒起來上廁所,然後溜走了。

當時長信宮(太後宮)的一位女官,正好奉派前來,看見了這一場對話,回去向太后彙報。太后涕泣說:“皇帝最近臉色瘦黑,班侍中本來是大將軍王鳳所推舉的,應該特別寵信他,並且多找一些像他這樣的人,來輔助聖德!富平侯張放應該遣送回他的封國去!”

皇上說:“諾!”

皇上的諸位舅舅聽說了,便示意丞相、御史等找尋張放的過失。御史丞相薛宣、御史大夫翟方進彈劾說:“張放驕縱恣肆,奢侈淫逸,毫無節制,拒閉使者(侍御史修奉命到張放家搜捕盜賊,張放家奴緊閉大門,張設弓弩,不許使者進去),傷害無辜(張放知道李游君要把女兒獻進宮中,他卻想得到那個姑娘,李游君不給他,他就派家奴上門搶奪,闖入李家,殺傷三人),他的隨從奴僕都乘着他的權勢,做盡暴虐之事,請將張放遣送回他的封國!”

皇上不得已,將張放調任北地都尉。

以後幾年,一直有災變,所以張放久久也不能回京。然而皇上的璽書慰問源源不絕。張放的母親敬武公主生病,皇上下詔讓張放回來探視。過了幾個月,他母親病好了,又將張放外放為河東都尉。皇上雖然親愛張放,但是上迫於太后的壓力,下迫於大臣的反對,所以經常流着淚把他送走。

8邛成太后(成帝的祖母,宣帝的皇后,因為她的父親封邛成侯,所以稱她為邛成太后,以和成帝的母親,當朝太后王政君區分)去世的時候,喪事辦得倉促,官吏們敷衍,草草了事。皇上聽說后,歸罪於丞相、御史。冬,十月初八(原文誤為十一月己丑,十一月無己丑日,柏楊查證后修改),下詔將丞相薛宣免為庶人,御史大夫翟方進調任執金吾。丞相之位空缺了二十多天,群臣都推舉翟方進,皇上也器重他的才能,十一月初二,任命翟方進為丞相,封高陵侯,以諸吏、散騎、光祿勛孔光為御史大夫。

翟方進是以儒家經術而得到進用的,他做官,運用法令刻薄深密,喜好製造情勢,為自己立威。遇到他厭惡的人,就用嚴刑峻法整治,傷害了好多人。有人舉報說他公報私仇,行事不公平。皇上卻認為他所做的,都有法律依據,不認為他做得不對。

孔光是褒成君孔霸的幼子,領尚書、典樞機十餘年,遵守法度,依循成例,皇上每次有什麼事問他,他都依據經典和法律,以內心認為正確的來答覆皇上,從不揣摩天子的意思,苟且逢迎。如果皇上不聽他的,他也不敢強迫諫爭,所以他為官很久,始終安然。偶爾有所進言,則將草稿改了又改,認為其中有彰顯主上的過錯,博取自己忠直的美名,那是人臣之大罪。如果向皇上舉薦某人呢,唯恐被舉薦的人知道是他舉薦的。假日回家休息,與兄弟妻子閑坐聊天,從來不談朝中政事。有人問他:“長樂宮溫室殿都種些什麼樹木啊?”孔光就不做聲,把話題岔開,用其他話來回應。孔光不泄露公事,就是這個做派。

【華杉講透】

前面我們已經讀到過泄露朝廷談話被誅殺的故事。孔光的謹慎,就值得學習!不僅不泄露皇上的談話,連宮中有什麼樣的樹木這樣的八卦,也不說一個字。一般人能進到皇宮大內,都願意炫耀。那來問宮中有什麼樹的人,一是好奇,二也是為了炫耀。今天他從孔光那裏問到了,明天他就會出去吹噓他知道溫室殿有什麼樹,是孔光告訴他的。今天問有什麼樹,明天就要問有幾間屋子,什麼陳設,什麼人說了什麼話……所以孔光一言不發,從源頭上徹底隔絕。

舉薦人才,但是不讓舉薦的人知道是自己舉薦的,這也是美德,叫作“不市恩”。因為一個人被提拔,那是誰的恩德呢?是皇上的恩德。他該感謝誰呢?感謝皇上。他該報答誰呢?報答皇上。如果你要他知道是你舉薦的,那就是你把皇上的恩德賣了,要他記你的恩,感謝你,報答你,這就是罪。因為你舉薦他,也不是為了他,是為了國家,為了皇上。大家都是國家的人,皇上的人,如果誰舉薦的就是誰的人,那就形成小圈子,利益集團了。

9皇上行幸雍縣,祭祀五色帝廟。

10衛將軍王商厭惡陳湯,上奏說:“陳湯妄言昌陵還會恢復營建,並移民建邑。(當初,陳湯建議營建昌陵,並設置縣邑,然後自己先去佔了良田美宅。後來昌陵廢除,丞相、御史上書建議將已經建設的房屋拆除。皇上還未批複,有人問陳湯,陳湯說:‘不拆,皇上聽信臣的話,暫時廢除昌陵而已,以後還會恢復的。’)又說冬天出現黑龍,是皇上微服出宮遊逛帶來的天變。”廷尉上奏說:“陳湯說的不是他該說的話,大不敬。”皇上下詔:念及陳湯以前的功勛,免為庶人,流放到邊疆。

皇上因為要立趙飛燕為皇后時,淳于長出了大力,所以想要報答他,於是追顯當初他建議廢除昌陵的功勞,讓公卿們商議,要給封侯。光祿勛平當認為:“淳于長雖然有善言,但是還達不到封侯的標準。”皇上將平當貶為巨鹿太守。接着下詔說:中常侍王閎、衛尉淳于長,首先提出罷去昌陵的善策,皆賜爵關內侯(准侯爵,沒有封國)。

將作大匠解萬年以佞妄不忠,流毒百姓,與陳湯一起被流放到敦煌。

當初,少府陳咸,衛尉逢信,官職都在翟方進之上。翟方進本是後起之輩,為京兆尹,與陳咸交厚。等到御史大夫出缺,三人都是部長級官員中最有名的,都在選拔之列,而翟方進勝出。後來,丞相薛宣獲罪(因為邛成太后葬禮草率的事),事情牽連到翟方進,皇上派五位二千石官員共同調查丞相、御史。陳咸對翟方進百般刁難,窮追細查,希望找到他的把柄,翟方進懷恨在心。陳湯一向以才能得到王鳳、王音的賞識,而陳咸、逢信都和陳湯交好,陳湯多次在王鳳、王音跟前稱道二人,所以二人得以位列九卿。等到王商罷黜陳湯,翟方進乘機上奏說:“陳咸、逢信都是阿諛攀附陳湯而得到他的舉薦,苟且無恥。”於是二人都被罷官(陳咸、逢信免官都在次年稍後,因為和陳湯事情相連,所以記載在這裏)。

11這一年,琅玡太守朱博調任左馮翊。朱博治郡,常常下令各縣任用當地豪強為官吏,無論文武,都各依他們的才能任用。縣裏出現了盜賊或其他事變,朱博就寫信去責備他們,如果他們儘力辦事並且有成效,就加以厚賞。如果行事詭詐而不稱職,就加以誅罰。所以豪強們都震懾畏服,沒有什麼事辦不成的。

永始三年(丁未,公元前14年)

1春,正月三十日,日食。

2當初,皇上接受匡衡的建議,撤除了甘泉泰畤(天神祭壇),當天,大風就摧毀了甘泉竹宮,吹斷或拔起了祭壇周圍十圍以上的樹木一百多棵。皇上很詫異,問劉向。劉向說:“百姓人家,尚且不會廢棄他們的家祠,更何況國家的祭壇舊廟呢!甘泉、汾陰以及雍縣的五色帝廟,都是因為當時有神靈感應,然後才在那裏興建的,不是輕率的決定。武帝、宣帝的時候,供奉這三處神仙,禮敬完備,因此神光也特別顯著。祖宗所立的神祇舊位,不應該移動。之前因為宣帝採納了貢禹的意見,後人因循,多有變動。《易經大傳》說:‘誣神者殃及三世。’恐怕這罪過報應不只是落在貢禹等人身上!”

皇上聽了劉向的話,非常悔恨,又因為自己總是沒有生兒子,當年冬天,十一月初五,皇上向太后彙報,下詔有司恢復甘泉泰畤(祭天)、汾陰後土(祭地)如故。雍縣五色帝廟、陳寶祠、長安以及郡國有名的神廟及祭壇,全部恢復。

當時,皇上因為沒有後嗣,非常喜好鬼神、方術,民間上書談論祭祀方術而得以被任命為待詔的人很多,祭祀的費用也非常龐大。谷永上書說:“臣聽說,如果明白天地之性,就不會為神怪所迷惑;如果知曉萬物之情,就不會被妖言欺罔。那些背棄仁義正道,不遵守五經的法言,而盛稱奇怪鬼神,廣崇祭祀之方,求報無福之祠,以及號稱世上有仙人,服用不死之葯,要升天為仙,或鍊石成金的,都是奸人惑眾的旁門左道,心懷詐偽,欺君罔上。聽他們說話,洋洋洒洒,都能見到真神;真去找呢,全是捕風捉影,終究是什麼也沒有。所以,明王拒而不聽,聖人閉口不語。當初秦始皇派徐福徵發男女,入海求神採藥,結果徐福逃而不還,天下怨恨。漢朝建立以來,新垣平、齊人少翁、公孫卿、欒大等,都以巫術欺詐君主而得富貴,最終都被誅殺。希望陛下拒絕這些醜類,不要讓奸人有機會窺視朝廷!”

皇上認為他的話很有道理。

【華杉講透】

聖人絕而不語,是指《論語》:“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只講日用常行,不講怪異神跡。只講人事,不講神話。儒家並不否定神,但也不肯定神,因為誰也沒見過神。儒家不是有神論,也不是無神論,相當於是“如有神論”。祭神,如神在。頭頂三尺有神明,假如他有,假如他在,按有神監督來要求自己,但是不談論神,因為搞不清楚,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儒家完全不迷信,官方也從來不迷信,所有祭天祭地祭祖宗,都是政治活動,不是迷信活動。不合禮制的祭祀,稱為淫祀。《禮記·曲禮》謂:“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無福。”沒有什麼福報,你不要祭。之前貢禹建議把陳寶祠之類的淫祀撤除,就是這個理念。

《論語》裏還有一句,子曰:“非其鬼而祭之,諂也。”不是你的鬼,你卻去祭,這是諂媚。鬼,古代人死了都稱鬼。這裏的鬼,狹義上指自己的先祖,廣義上指自己分內的祭祀,張居正說,比如天子要祭天地,諸侯要祭山川,大夫要祭五祀,庶人要祭祖先,都是本分。

祭祀,是為了崇德報恩,不是為了求福避禍。

崇德報恩而祭,是禮,是本分;求福避禍而祭,就是諂媚。

比如你拜佛,那你必是信佛,按佛的話去做,按佛的價值觀去行,那佛便是你的鬼,你的神,你當祭當拜。你若對佛的思想並不了解,也不感興趣,拜下去那尊佛,什麼來歷,什麼故事,什麼象徵,都不知道,只覺得拜他一拜,他或許會保佑你,那就是諂媚。你都沒在他的價值觀道路上,他怎麼夠得着保佑你呢?

今天我們若要祭孔,也要問問孔子是不是我們的鬼,是不是我們的神。若他並不是你的鬼神,你去祭他,那也是一種諂媚。可能是諂媚遊客搞旅遊,也可能是其他,孔子聽到那些驢唇不對馬嘴的祭文,他老人家恐怕也很不自在。

祭祀是最大的莊嚴和誠意。今天民間有的葬禮,弄來一些不知真假的道士,設計的種種禮儀,都是討吉利,為子孫祈福,要逝去的親人保佑子孫。似乎那人死了,成了鬼神,他就有了魔力。葬禮上種種節目,哪裏是崇德報恩,緬懷親人?倒像是演小品,種種奇怪的動作,牽強地象徵祖宗保佑,求福避禍。把自己分內當祭的,也弄成了諂媚。

成帝因為生不齣兒子,全國到處拜神,這就是求福避禍的淫祀。

3十一月,尉氏縣男子樊並等十三人謀反,殺陳留太守,裹挾官吏人民,自稱將軍。手下黨徒李譚、稱忠、鍾祖、訾順等人一起殺了樊並。事情彙報上來,四人都封侯。

4十二月,山陽鐵官刑徒蘇令等二百二十八人攻殺長吏,盜取軍械庫兵器,自稱將軍,縱橫十九個郡國,殺死東郡太守及汝南都尉。汝南太守嚴捕斬蘇令。擢升嚴為大司農(掌租稅、錢穀、鹽鐵和國家的財政收支,為九卿之一)。

5前任南昌縣尉、九江人梅福上書說:

“當年高祖接納善言,經常都怕來不及,聽從勸諫,就像轉個圈那麼容易。聽取人的進言,只問意見對不對,不問說話的人有沒有才幹;獎賞人的功勞,只問他有沒有立功,不問他過去的經歷品行。陳平起於亡命之徒,而成為高祖的謀士;韓信起於行伍之間,而拜為上將。所以,天下之士,雲集而歸漢,爭相進獻他們的奇思妙想,智者竭其策,愚者盡其慮,勇者極其氣節,怯夫也勉勵自己效死。合天下之智,並天下之威,所以舉起秦朝,就像舉起一根羽毛,攻取楚國,就像拾起丟在路上的東西。這是高祖無敵於天下的原因。

“孝武皇帝好忠諫,悅至言,封爵不一定只給孝廉茂才,賞賜也不一定要有明顯的軍功(只要諫爭合意,就能得到封賞),所以,天下布衣無不勵志竭精以赴闕庭,毛遂自薦的不可勝數,漢家得賢,在武帝時期為盛。假如孝武皇帝真的能聽他們的建議,則昇平可至。可惜孝武皇帝要快心於征服胡、越,以至於弄得積屍暴骨,所以淮南王劉安乘機謀叛。劉安之所以計慮不成而陰謀泄露,那是因為眾賢集聚於朝廷,他的臣僚,就勢單力薄,不敢跟從他謀反。

“而如今呢,一介小民,都敢窺視國家的間隙,乘機而起,蜀郡發生的事就是這樣。至於山陽亡徒蘇令,蹂躪名都、大郡,求黨羽,索徒從,毫無逃匿之意,這就是輕視大臣,無所畏忌,國家沒有威信,匹夫也敢跟皇上抗衡了!

“士者,國之重器,得士則重,失士則輕。《詩經》說:‘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文王的朝廷,人才濟濟一堂,所以國家得以安寧。)廟堂上的國家大事,不是在野的草民所能討論的,(我在從南昌回壽春的路上)擔心自己死在野草之中,屍體和士兵們一起埋葬,所以數次上書求見,都沒有得到批准。我聽說齊桓公的時候,有人要呈獻九九乘法表,這樣的小事,齊桓公也馬上接見,就是希望能鼓勵進言,得到更有價值的建議。如今我要說的,比九九乘法表更加重要,而陛下已經拒絕了我三次,這是天下之士不能來的原因。當年秦武王喜愛武勇大力士,任鄙就到宮門自薦。秦繆公要稱霸天下,由余就從西戎來投奔。如今皇上要徵求天下之士,那麼,草民有上書求見者,就應該讓尚書去聽取他的話,其言可以採用的,就給他一點俸祿,賞賜他一點綢緞布匹,如此,則天下之士都會疏解怨憤,一吐忠言,好的建議能夠被皇上聽取,則天下事務條理分明,朝廷內外燦然可觀了。

“以四海之廣,士民之多,能言善道的人,一定為數不少!但是,能出口成章,切中時政,又不違背祖宗之法和聖人教訓的俊傑之才就不多了。所以,那些能得到爵祿束帛的,都是天下的磨刀石,高祖用他們來砥礪世人,磨鍊英才。

“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到了秦朝則不然,張着‘誹謗之網’,一言不合,就是誹謗朝廷之罪,這就把漢朝奪取政權道路上的障礙,全部清除了;又好比手持太阿寶劍,但是卻自己拿着劍刃,把劍柄遞給西楚霸王項羽。如果他能拿着劍柄,就算天下反叛,也不敢觸碰他的劍鋒,這正是漢武帝之所以開疆闢土,還能廟號為‘世宗’的緣故。

“如今陛下既不能採納天下之言,還對直言者加以誅戮。那貓頭鷹被殺了,鸞鳳就會遠走高飛;愚蠢魯莽的人被殺了,智慧的人就會退避。之前很多無知小民,上書皇帝,觸犯的都不是什麼很緊急的法令,但是被下廷尉監獄而被治死者甚眾。自從陽朔年間以來,天下人都不敢說話,朝中大臣,更是噤若寒蟬,群臣都順着皇上的意思說,沒有一個能匡正皇上的。何以見得呢?比如咱們在百姓上書中,取一條皇上覺得說得不錯的,交給廷尉,廷尉一定會說:‘這不是小民該說的話,大不敬!’從這一件事,就可見其餘了。以前的京兆尹王章,資質忠直,敢於在皇上跟前當面諫爭,孝元皇帝擢升他,以砥礪那些無用的官員,矯正扭曲的朝廷;而到了陛下您這裏呢,王章不僅自己被誅戮,妻子兒女也被流放到蠻荒之地。就算王章有罪,罪也只在他一身。他並不是犯了反叛的重罪,要牽連到他的妻子。摧殘正直之士的氣節,封堵諫爭之臣的口舌。群臣都知道這是錯的,但是沒有人敢出言相爭。天下人都以言為戒,這正是國家之大患!

“希望陛下能遵循高祖的軌跡,杜絕亡秦的道路,廢除不急的刑罰,下一道諫言無須避諱的詔書,博覽兼聽,讓疏遠低賤的人,也能上達天聽,讓那些深藏不露的人,也覺得自己無須隱瞞;遠方的人,也能言路暢通;這就是《尚書》形容的‘辟四門,明四目’,四面的大門都打開,八方的消息都看盡。過去的已經過去了,但是未來的還可補救。如今外戚侵犯君命,奪去主威,外戚之權,一天比一天隆盛,陛下如果還看不出來,可以看看天象的顯現!建始年間以來,日食、地震、總體來說,三倍於春秋之時,而水災更加頻繁,已經沒法和當年相比,陰盛陽衰,金鐵都自己飛到天上去(柏楊註:《漢書·五行志》載,前二十七年,沛郡鐵官鑄鐵時,鐵化成流星飛去,這是高官當權的象徵),這是什麼情景啊!漢朝興起以來,社稷三次面臨危機,呂氏、霍氏、上官氏,全是母後娘家。對於皇親最好的照顧,就是保全他們的家族,應該給他們配置賢良之師,教之以忠孝之道。而如今呢,尊寵其位,授以權柄,讓他們驕傲忤逆,以至於夷滅,這是反而失去了親親之道啊!以霍光之賢,尚且不能保全他的子孫,所以權臣一到換代的時候,家族就有危亡之憂。《尚書》說:‘毋若火,始庸庸。’要想不遭大火,就要在它還是小火苗的時候把它撲滅。等到權臣的勢力已經凌駕於君王之上,權柄超過了皇上,那時候就來不及了!”

皇上沒有採納他的話。

【華杉講透】

天下為公,天子無私,所有人都一樣,沒有自家人,也沒有心腹之人。自家人會禍起蕭牆,心腹會成為心腹之患。為什麼呢?就像一個企業,你如果信不過“外人”,權柄都交給自家親戚,結果最肆無忌憚貪污的就是自家親戚,你以為反正肉爛在鍋里,而最後會發現是鍋爛了,或者是他把鍋端走了,把你給一鍋端了。

如果有一些人是你的心腹呢,那就是區別對待了另一些人,在防備另一些人,這就不是一個正大光明的組織。

作為一個領導者,我心光明,讓所有人能夠得到發揮,能夠成就自己,帶領大家去創造美好的未來,這才是大家的事業,偉大的事業。

成帝無法理解這些,他只是軟弱加懶惰,一心享樂,國家的麻煩事交給舅舅們去處理就好了。雖然也讀書,曉得些道理,但始終自己不能振作,沒有行動的意志力。最後,國家就被舅舅家篡奪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三十一 漢紀二十三(公元前22年一公元前14年,共9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