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公元前13年一公元前8年,共6年)

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公元前13年一公元前8年,共6年)

卷第三十二漢紀二十四

(公元前13年一公元前8年,共6年)

主要歷史事件

梁王劉立荒淫凶暴,谷永為其辯護

谷永建議減免賦稅

劉向因天變上書諫言

張禹怕被報復,討好王氏集團

段會宗平定烏孫內亂

成帝觀賞胡人與猛獸搏鬥

劉康之子劉欣被立為太子

成帝向單于要地未果

許皇后賄賂淳于長,被王莽告發

淳于長死在獄中,黨羽被清洗

王莽任大司馬輔政

主要學習點

領導者要有能力分辨下屬的話

一切的關鍵在於志向

治國的九大綱領

想“立功”的人往往給組織帶來損失

給自己建立“不粘鍋”形象

孝成皇帝中

永始四年(戊申,公元前13年)

1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祭祀天神,大赦天下。三月,行幸河東,祭祀後土。

2夏,大旱。

3四月十一日,長樂宮臨華殿、未央宮東司馬門都發生火災。六月二十三日,霸陵墓園大門火災。

4七月三十日,日食。

5冬,十一月二十一日,衛將軍王商因病免職。

6梁王劉立驕恣無度,以至於一天之中,犯法十一次!封國丞相禹(姓不詳)上奏說:“劉立對太后家族有怨恨,口出惡言。”有司派人調查,查出他與姑母劉園子通姦,上奏:“劉立有禽獸之行,請誅。”太中大夫谷永上書說:“臣聽說,依照禮制,天子當在大門內建一道屏風,就是不要讓外面的人看到內宅。所以帝王之意,不窺探別人閨門內的私隱,也不去探聽別人卧室里的談話。《春秋》之義,也要為親人保護他們的私隱。如今梁王年少,又有狂病,之前被舉報說他對外家有惡言,調查之後又沒有事實證據,結果又揭發出他的閨門私隱,這不是朝廷本來要去調查的事。梁王的供詞,又並不承認,如果根據彈劾,強迫治罪,罪名又是私房難明之事,只採用片面之詞,就加以判決,無益於治道,卻讓宗室名聲污穢,以亂倫之惡,宣揚於天下,這也不是為公族隱晦私隱,增加朝廷榮華,昭明聖德風化的正道。臣愚以為,梁王年幼,姑媽又是他的長輩,年齡相差那麼大。而以梁國之富,什麼樣的妖麗美女找不來呢?那身為姑媽的,也有羞恥之心,怎麼會發生這種事呢?朝廷派去調查的官員,是調查他有沒有對外家口出惡言,他怎麼突然承認亂倫?從這三方面推斷,都不合人之常情。我懷疑是審訊時嚴詞逼供,他驚恐失言,而審問官抓住一句話不放,刻意去追查他們的私隱。當初在此事萌芽之時,皇上加恩,不要治罪,那是上策。現在既然已經進入法律程序,梁王不服,可以下詔由廷尉選擇有德而通情達理的官吏來主審,證明事情沒有憑據,是前面的失誤,再把結論交給有司,以廣布公族親附之德,為宗室洗刷羞恥之辱,這才是治理親族的正道。”

天子於是將訟案擱置不治。

【柏楊曰】

劉立靠着谷永強有力的辯護逃過這一關,但是,他的荒淫凶暴則是事實。他的姑媽劉園子,嫁給他的舅父任寶。而任寶的侄女任昭,嫁給劉立為王后。劉立常到任寶家歡宴,有一日突然對任寶說:“我愛上了翁主(劉園子)。”任寶大驚說:“她是你的姑媽,又是你的舅母,這亂倫可是重罪!”劉立說:“法律怎管得了我!”於是發生姦情。

7這一年,司隸校尉、蜀郡人何武為京兆尹。何武為吏,奉公守職,進善退惡,他在職的時候,往往並沒有赫赫的聲名;但是他離職之後,給人民留下了長久的念想。

元延元年(己酉,公元前12年)

1春,正月初一,日食。

2正月二十四日,王商重新出任大司馬、衛將軍(之前因病免職)。

3三月,皇上行幸雍縣,祭祀五色帝廟。

4夏,四月初一,天上無雲,卻突然打雷(劉向說:雷依託於雲,就像臣依託於君,這才是陰陽相合。人君不體恤天下,萬民有怨恨反叛之心,所以無雲而雷)。有流星從太陽下向東南方向飄落,四面閃耀,好像下雨,從下午四點左右,一直到天黑才停止。

5赦天下。

6秋,七月,孛星出現在東井星旁。

皇上因為災變,詢問群臣的意見。北地太守谷永說:

“王者躬行道德,承順天地,則五種徵候(雨、風、太陽、寒、熱),依時發生,百姓都能活到高齡,各種祥瑞,同時出現。相反,如果失道暴行,違逆天意,暴殄天物,則五種徵候,都有顯著的異常,怪異禍亂之事接連發生,飢荒跟着降臨。如果還不醒悟改過,則惡行普遍,災變叢生,上天不再警告,而另行授天命於有德的新主了。這是天地運行的常道,歷代君王遭遇的都是這樣的情形。

“功德有厚薄,天資有高低,世代有先後,天道有盛衰。陛下承繼八世之功業,正是在陽數‘九’的末季,如今又是三七二百一十年的劫數,正是《易經》上‘無妄’卦的卦運,遭遇‘百六’的災難。這三七、陽九、百六,三種災難疊加,建始元年以來,二十年間,群災大變,交錯蜂起,比《春秋》所記載的還多。內則深宮後庭,將有驕臣悍妾、醉酒狂悖卒起之敗,而北宮園囿街巷之中,臣妾之家幽深之處,也將出現徵舒、崔杼之亂(陳靈公與夏姬私通,經常到她家和她幽會。夏姬之子夏徵舒對此不滿,在馬廄將陳靈公射殺。齊莊公與崔杼的妻子私通,經常到崔家,被崔杼埋伏甲士刺殺)。至於宮廷之外,國土之上,則有樊並、蘇令、陳勝、項梁奮臂作亂之禍。現在,國家正處在安危的分界線上,宗廟有重大的憂患,這正是臣之所以破膽寒心,多年來屢屢發出預言的原因。

“下有其萌芽,然後災變見於上,不可不謹慎!禍起於細微,奸生於疏忽,希望陛下正君臣之義,不要再和群小狎玩宴飲,君臣、父子、夫婦三綱嚴整,修後宮之政,疏遠那些驕縱妒忌的女子,尊崇溫婉柔順的品行。準備好朝覲法駕之後才出宮,陳兵清道而後行,不要再微服出行,飲食於臣妾之家。這三件事改正了,內亂之路就堵塞了。而民間的舉兵反叛呢,萌芽在於人民饑饉,而官吏不加體恤。百姓生活困難,但是賦稅沉重。下面怨聲載道,而在上位者懵然不知。《易傳》說:‘飢而不損,茲謂泰,厥咎亡。’(不去消滅饑饉,還聲稱天下太平,就一定會滅亡。)近年以來,郡國遭遇水災,莊稼歉收,正當減稅之時,有司卻奏請加稅,違背經義,打擊民心,這是招取怨恨,趨向禍敗之道。臣希望陛下不要批准加稅的申請,而削減奢侈享樂的開支,廣泛地施加恩德,賑濟睏乏的民眾,勸勉農桑,以安撫百姓人心,則各地的民變,才可平息。”

中壘校尉(北軍八校尉之一,秩二千石,戍衛京師,兼任征伐)劉向上書說:“臣聽說帝舜勸誡伯禹說:‘不要像丹朱(堯的兒子)一樣驕傲。’周公勸誡周成王說:‘不要像紂王那樣荒淫。’可見聖帝明王,都常常以敗亂來警戒自己,並不諱言興廢之事。所以臣斗膽陳述我的愚見,希望陛下留神考察!

“《春秋》二百四十二年,日食一共發生了三十六次,而如今一連三年都發生日食,從建始元年到現在,二十年間,發生八次日食,平均下來,每隔兩年六個月就發生一次,古今罕見。天象異變,有大小疏密,占卜也有緩有急,觀察當初漢朝如何替代了秦朝,惠帝、昭帝為什麼沒有後嗣(柏楊註:惠帝劉盈並非沒有後嗣,他的所有親生兒子都被政變集團所殺),昌邑王為什麼被罷黜,孝宣皇帝如何從平民中崛起,在漢朝史書上都有相應的天變記載。上天的捨棄和俯就,不是昭然若揭嗎?臣幸得為漢家皇室最疏遠的一員,誠知陛下有寬厚英明之德,希望能消除災異,再興殷商高宗、周成王那樣的聲名(高宗、成王在位時,也有天變災異,但二位能反省檢討,改過向善,而後有福報),以尊崇劉氏的功業,因此屢次冒死進言!天文難以知曉,臣雖然繪製了圖畫,但是還需要當面向您解說,然後才能明白。希望陛下空閑的時候,能召我來向您講解!”

皇上召見了劉向,但始終沒有接納他的建議。

7紅陽侯王立舉薦陳咸為方正,對策之後,拜為光祿大夫、給事中。丞相翟方進上奏說:“陳咸之前就位列九卿,因為貪污姦邪被免,不應該再被舉薦為方正,成為內朝大臣。”並彈劾:“紅陽侯故作不實的舉薦。”皇上下詔,將陳咸免職。但是並不彈劾王立。

8十二月初二,王商為大將軍。十二月十八日,王商薨逝。王商的弟弟王立按次序應該接掌大將軍之位,但是之前王立派他的門客,南郡太守李尚開墾了幾百頃荒田,其中有的是原來已經由當地百姓開墾的,王立全部佔為己有,然後上書說這些田是他新開墾出來的,高價賣給官府,套取比市價貴一億萬錢的補償金。丞相司直(丞相屬官,官秩比二千石,輔佐丞相糾舉不法)孫寶揭發此事,皇上於是廢棄王立不用,用他的弟弟、光祿勛、曲陽侯王根。十二月二十七日,任命王根為大司馬、驃騎將軍。

9特進、安昌侯張禹請求把平陵(漢昭帝墓園)附近肥牛亭一帶的土地賞賜給他,曲陽侯王根力爭不可!因為這塊地靠近漢昭帝寢廟,游衣冠時,必須經過這裏,應該換別的地賜給張禹。皇上不聽,還是把肥牛亭的土地賜給張禹。王根由此嫉妒張禹受寵,多次說他壞話。皇上呢,卻愈加敬重厚待張禹,每次張禹生病,皇上都親自問候他的飲食起居,又到他家裏去,一直到他的病床前探視。張禹則頓首謝恩。張禹有個小兒子還沒有做官,張禹就數次拿眼色去看那小兒子。皇上於是就在張禹病床前拜那小兒子為黃門郎、給事中。張禹雖然病卧家中,但因為他是特進、天子老師,國家每有大政,皇上都一定會問他意見。

當時吏民都上書言災異之應,說是王氏專政所致,皇上也同意這種看法,但是還沒有明確確認,於是駕車到張禹府邸,辟退左右,親自問張禹天變的原因,並將吏民所言王氏之事問張禹。張禹見自己年老,而子孫幼弱,又和曲陽侯王根有矛盾,害怕被他們怨恨報復,就對皇上說:“《春秋》所記載的日食、地震,或者是因為諸侯之間相互攻殺,或者是因為夷狄侵略中原。災變之意,深遠難見,所以聖人孔子,也很少談論天命,也不語怪力亂神。天命與天道,就是子貢也搞不清楚,沒機會聽老師講,何況今天那些見識膚淺的鄙儒。陛下只須自己勤修政事,以善行回應上天的警誡,與臣下同享福祥,這才是經義所在。不要聽那些才疏學淺的新學小生,亂講天道,誤惑他人。皇上不要信他們的話,自己按經術正道去做!”

皇上一貫信任敬愛張禹,由此不再懷疑王氏。

後來曲陽侯王根以及諸王氏子弟聽說了張禹的話,都非常喜悅,於是都跟張禹親近。

【華杉講透】

張禹一番話,欺騙了自己的學生——始終信任敬愛他、對他持弟子禮的皇帝。他給王根交上這一張投名狀,出賣了皇帝,張家安全了。劉家就更危險了。

作為領導者,總是需要下屬的意見的,而下屬的意見,有兩種立場:一種是始終站在老闆的立場,以老闆的利弊為標準的;一種是始終站在自己的立場,以自己的權力利祿安全和最大化為標準的。領導者必須有能力分辨出這兩種人。張禹雖然是皇帝最敬重的老師,但是從他索要肥牛亭的土地以及暗示皇上給他的小兒子封官來看,他是一個以利益為導向的貪婪之徒,這樣的人德高望重,正是國之巨賊啊!

前任槐里縣令朱雲,上書求見,當著滿朝公卿,朱雲說:“如今的朝廷大臣,上不能匡正君主,下無以有益於人民,都是尸位素餐,正是孔子說的:‘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無所不至。’臣願得賜尚方斬馬劍,斬下一個佞臣的頭,以警告其他人!”皇上問:“你要斬誰的頭?”朱雲說:“安昌侯張禹!”皇上大怒:“小臣居下訕上,當庭侮辱皇帝師傅,罪死不赦!”御史將朱雲拖下去,朱雲手拽着欄杆,把欄杆都拽斷了,大喊大叫:“臣得以到九泉之下,從游於龍逄、比干,心愿已足!只是不知道當今聖朝,殘殺忠臣,結局如何!”御史將朱雲拖出。左將軍辛慶忌脫下官帽,解下印綬,在殿下叩頭說:“朱雲這個人,一向以狂直聞名。假如他說得對,不可誅殺;假如他說得不對,也應該包容,臣敢以死相爭,請求赦免朱雲!”慶忌叩頭流血,皇上的情緒也慢慢平復了,於是赦免了朱雲。之後要更換拉壞的欄杆。皇上說:“不要換,就把原來的修理一下即可,我要留着表彰敢於直言的諫臣!”

【華杉講透】

朱雲所引用的孔子的話:“鄙夫不可與事君,苟患失之,無所不至。”出自《論語》: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鄭玄註解說,無所不至,就是邪媚無所不為,沒有他干不出來的。

孔子說:“那種鄙夫,你難道能跟他一起事奉君王嗎?當他沒有得到的時候,生怕得不着。挖空心思得到了,又怕失去。一旦怕失去,那就什麼都幹得出來了。”

劉寶楠講解說,沒得到的時候,想方設法要得到,竭盡攀緣干進之術。得到了之後呢,就想固其祿位,而不敢正言直諫,以取媚人主,招權納賄,以深病民。

荀子說:“小人者,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所以患得患失,一定會得抑鬱症。

宋儒靳裁之說:“士之品大概有三:志於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於功名者,富貴不足以累其心;志於富貴而已者,則亦無所不至矣。”

志向,一切的關鍵在於志向!有志於道德,比如王陽明,年輕時就立志做聖人,所以當他第一次科舉落第的時候,他說:“我不以不得第為恥,我以不得第而動心為恥。”沒考上,他不動心,為什麼不動心?因為只是功名受點挫折,沒影響他的志向啊,下回再來就是,所以沒什麼好動心傷心的。

有志於功名的人呢,他就想干成某件事,實現某種抱負,一時掙不掙錢,他不動心,這樣的人,專註於自己的事業,不會隨波逐流,天天跟人“談項目”,找什麼地方回報高。你跟他講什麼“機會”,他都不愛聽,因為“機會”跟他沒關係,他有自己的事要干,全部時間投進去都不夠,哪管其他什麼“機會”!

最後是所謂有志於富貴的人,什麼來錢就幹什麼,這就是鄙夫了。

張禹之志,志在富貴,老而靡貪,更要保子孫的富貴,他就成了超級鄙夫,無所不至,沒有什麼他干不出來的,沒有什麼人是他不能出賣的,朱雲引用《論語》這段話,就把他的人格釘死了。

10匈奴搜諧若鞮單于將要進京朝見,還未入塞,病死。弟弟且莫車即位,為車牙若鞮單于,以囊知牙斯為左賢王。

11北地都尉張放到任數月,又被徵召回宮做侍中。太后給皇上送去一封信說:“之前讓你辦的事你沒有辦(指讓他重用班伯),如今又把富平侯張放召回來,我能不說話嗎?”皇上道歉說:“現在就辦!”於是又將張放外放為天水屬國都尉,任命少府許商、光祿勛師丹為光祿大夫,班伯為水衡都尉,兼任侍中,俸祿都為中二千石,每次到東宮朝見太后,都帶着他們。國家大政,都由他們向公卿們傳達皇上的旨意。皇上漸漸對游宴之事也厭倦了,又開始研讀經書,太后很高興。

12這一年,左將軍辛慶忌卒。辛慶忌為國家爪牙之虎臣,又趕上和平年代,匈奴、西域都親附漢朝,敬畏他的威信。

元延二年(庚戌,公元前11年)

1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郊祀天神。三月,行幸河東,祭祀後土。祭祀完畢,行游龍門,登歷觀,又登華山,然後返回京師。

2夏,四月,立廣陵孝王劉霸之子劉守為王。

3當初,烏孫小昆彌安日被降民所殺,各翎侯(烏孫官職)大亂。皇上下詔,徵召前任金城太守段會宗為左曹、中郎將、光祿大夫,派他去烏孫恢復秩序,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將為小昆彌,平定局勢,然後返還。

當時大昆彌雌栗靡勇健,末振將擔心被他吞併,於是派手下貴族烏日領詐降,刺殺了雌栗靡。漢朝想要討伐末振將,卻無力派兵,於是再派遣中郎將段會宗出使,立公主劉解憂的孫子伊秩靡為大昆彌。過了很久,大昆彌伊秩靡和他手下翖侯難棲殺了末振將。安日的兒子安犁靡代為小昆彌。漢朝廷覺得自己不能誅殺末振將,卻被大昆彌誅殺,面上無光,於是派遣中郎將段會宗徵發戊己校尉的屯墾兵團和西域諸國兵馬,要誅殺末振將的太子番丘。段會宗擔心大軍進入烏孫,驚動番丘,如果他逃亡,就抓不到了。於是將大軍留在墊婁,親自挑選精幹的弓箭手三十人,直奔昆彌所在,召番丘,責之以末振將之罪,當場用劍斬殺。番丘手下驚恐,飛馬逃去。小昆彌安犁靡勒兵數千騎將段會宗包圍,段會宗向他陳述了奉天子之命來誅殺番丘之意,說:“如今你如果包圍殺了我,不過取了漢朝牛身上的一根毛而已。但是,宛王、郅支單于的人頭懸挂在槀街的事,想必烏孫人也知道吧!”昆彌和部下都屈服了,說:“末振將背叛漢朝,誅殺他的兒子是可以的,但是為什麼不事先告訴我,讓我們可以為他餞行呢?”段會宗說:“預先通知昆彌,怕你把番丘放跑了,那就犯了大罪。而如果你為他餞行,然後又由你把他交給我處決,那也傷害你們之間的骨肉親情。所以不告訴你。”昆彌和部下聽后號啕大哭,隨後撤兵而去。段會宗回到京師,彙報了前後情況。天子賜段會宗爵位關內侯、賜黃金一百斤。段會宗又上奏,因為難棲能殺末振將,拜難棲為堅守都尉。又問責大祿、大監,因為雌栗靡被殺,奪去金印、紫綬,換給他們系黑色綬帶的銅印。末振將的弟弟卑爰疐當初本來就參與了謀殺大昆彌,如今他將眾八萬,向北依附康居,想要向康居借兵,兼并大小兩昆彌。漢朝又再派遣段會宗與都護孫建並立防備。

自從烏孫分裂為兩個昆彌,漢朝憂勞不已,沒有一年是消停的。當時康居又派遣王子來入朝侍奉,呈上貢品。都護郭舜上書說:“當初匈奴強盛時,並不是因為有烏孫、康居兩國的支持;後來匈奴向漢朝稱臣,也不是因為失去了烏孫、康居。漢朝雖然接受他們送來兒子做人質,但他們三國之間,交通往來如故,也相互窺視,一有機會,就發動攻擊。合作則不能相互親信,分離又誰也征服不了誰。從漢朝來說呢,和烏孫結親,沒有任何收益,反而為我們生事。不過,既然我們已經與烏孫結親,而且匈奴也已經向我們稱臣,從道義上,我們不能棄絕他們。而康居國驕傲狡黠,至今不肯向漢使下拜。都護官吏到康居國,座位被安排在烏孫等國使者之下。吃飯的時候,康居王及貴人們先吃完了,才給都護官吏吃,這是故意輕視漢朝,以向他國誇耀。由此看來,他怎麼會派兒子入朝為質呢(元帝時,烏孫遣子入侍,陳湯就上書說那王子是假的)?他是想要和我們做生意,說一些好話來欺騙我們罷了。匈奴作為百蠻之中的大國,如今事奉漢朝,禮儀完備,而聽說康居王見了漢使居然不下拜,單于也後悔自己把自己搞卑微了。所以,應該遣返康居送來的王子,和他們斷絕通使,以示漢家不通無禮之國!”

漢朝廷認為,康居是第一次來使,很看重這“柔遠人”的聲名,所以照常接待,並不斷絕。

【華杉講透】

這裏的“柔遠人”,是中國曆朝歷代的價值觀,出自《中庸》:

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曰:修身也,尊賢也,親親也,敬大臣也,體群臣也,子庶民也,來百工也,柔遠人也,懷諸侯也。修身則道立,尊賢則不惑,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則不眩,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子庶民則百姓勸,來百工則財用足,柔遠人則四方歸之,懷諸侯則天下畏之。

這是治國的“九經”,就是九大綱領。

一、首先是修身,天下之本在於自身,所以修身也是九經之本。修身則道立,自己做天下人的表率,立下一個示範的標準。

二、尊賢則不惑,靠良師益友的熏陶教導。

三、親親則諸父昆弟不怨,親愛父母兄弟,家裏就沒有怨氣。

四、敬大臣則不眩,禮敬大臣,奸臣太監之類就不敢講大臣壞話,君王就不會迷惑。

五、體群臣則士之報禮重,體恤小臣,則大家感激振奮,都能竭心儘力。

六、子庶民則百姓勸,愛民如子,愛惜民力,則百姓更加自己勉勵自己,為國效力。

七、來百工則財用足,各方面的工商和技術人才都紛至沓來,則農工商相資為用,財用充足。

八、柔遠人則四方歸之,要懷柔遠方來的客人,加以款待,則四面八方的蠻夷,都心向我國。柔遠人是中華傳統,待客總是很大方,給予超國民待遇。今天我們時常看到報道說老外手機丟了,警察也能幫他找到,這就是“柔遠人”的文化。

九、懷諸侯則天下畏之,懷福四方諸侯,德之所施者博,威之所制者廣,則天下畏服。

這九條綱領,就是天子的考核指標,也就是KPI。所以,郭舜說的雖然有道理,但是,朝廷還是很看重康居國第一次來使,不管他是真情還是假意,他畢竟是派了王子來入朝為質,符合“柔遠人”和“懷諸侯”的標準,我們沒依據,也沒必要說人家的王子是假的,把他拒之門外。所以,照常接待。

元延三年(辛亥,公元前10年)

1春,正月初十,蜀郡岷山山崩,阻塞長江水流達三天之久,下游江水枯竭。劉向對此大為厭噁心驚,說:“當年岐山山崩,涇水、渭水、洛水三條江都斷流,而後周幽王被犬戎所殺。岐山是周朝興起的地方。而漢家本起於蜀、漢,如今本朝興起之處,山崩川竭,孛星又掃過攝提、大角兩星,從參星一直到辰星,國家要亡了!”

2二月二十日,封淳于長為定陵侯。

3三月,皇上行幸雍縣,祭祀五色帝。

4皇上為了向胡人炫耀中原有很多禽獸,這年秋天,命令右扶風徵發百姓入南山,西自褒谷、斜谷,東到弘農,南到漢中,張設捕獸大網,捕捉熊羆禽獸,用檻車裝載,運到長楊宮射熊館,再用網圍成一個圍欄,把禽獸放進去,命胡人勇士赤手空拳跟猛獸搏鬥,擒獲就歸他所有。皇上親臨觀賞。

元延四年(壬子,公元前9年)

1春,正月,皇上行幸甘泉,祭祀天神。

2中山王劉興(劉驁幼弟)、定陶王劉欣(劉驁大弟劉康之子)都來京師入朝。劉興只帶了太傅來,劉欣則把太傅、國相、中尉都帶來了。皇上覺得奇怪,問劉欣。劉欣回答說:“依據法令,諸侯王入朝,可以帶上國中二千石以上官員,傅、相、中尉都是二千石,所以都帶來了。”皇上讓劉欣朗誦《詩經》,劉欣不僅能背誦,而且能解析。

另一天,皇上問劉興:“你只帶了太傅來,是根據什麼法令呢?”劉興答不上來。讓他背誦《尚書》,劉興又背不下去。等到御前賜宴,皇上吃完了,他還在吃,最後一個吃飽。吃完起身走下台階,襪帶鬆了也不知道。

皇上由此覺得劉興無能,而認為劉欣很有賢德,數次稱讚他有才。當時諸侯王中,唯有這兩位和皇上血緣關係最親。劉欣的祖母傅太后也跟着入朝,私下賄賂趙皇后、趙昭儀和驃騎將軍王根。那三人見皇上沒有兒子,也都在給自己找後路,為長久之計,也跟着稱讚劉欣,勸皇上以劉欣為後嗣。皇上自己也覺得劉欣一表人才,為他加元服,親自主持加冠成人禮,然後送他回去。這一年,劉欣十七歲。

3三月,皇上行幸河東,祭祀後土。

4關東墜下兩顆隕石(《漢書·五行志》記載墜落地點為都關)。

5王根舉薦谷永,徵召谷永入朝,任命為大司農。谷永前後上書四十餘次,內容大致相同,專攻皇上及後宮之事而已。谷永與王氏一黨,皇上也知道,所以不怎麼親信他。谷永就職大司農一年多,生了病,病假三個月期滿后,皇上不再批准延長假期,谷永當下被免職,又過了數月,便死了。

綏和元年(癸丑,公元前8年)

1春,正月,大赦天下。

2皇上召丞相翟方進、御史大夫孔光、右將軍廉褒、后將軍朱博入禁中,商議“中山王、定陶王誰宜為嗣”。翟方進、王根、廉褒、朱博都認為:“定陶王劉欣,是皇上弟弟的兒子,《禮》上面說:‘兄弟的兒子,就如同自己的兒子,以他為繼承人,就是自己的兒子了。’定陶王應該立為後嗣。”孔光唯獨認為:“根據《禮》,立後嗣要看血緣關係親疏,以《尚書·盤庚》所記載殷朝的先例,都是兄終弟及,中山王劉興,是先帝之子,皇上的親弟弟,應該立為後嗣。”皇上認為:“中山王不成才,而且根據禮制,兄弟不得相繼入祀祖廟。”不聽孔光的意見。

二月初九,皇上下詔立定陶王劉欣為皇太子,封中山王劉興的舅舅、諫大夫馮參為宜鄉侯,又給中山國增加三萬戶封地,以安撫劉興。派執金吾任宏代理大鴻臚(掌管諸侯及藩屬國事務),持節前往定陶徵召劉欣。劉欣推辭說:“臣才質不足以假充太子之宮,臣願意就住在定陶國賓館,每日能早晚請安,侍奉皇上起居。等到皇上有了後嗣,我再回到定陶,鎮守藩國。”奏書遞上去,皇上批複說:“知道了(沒有批准他的申請)。”

二月十四日,孔光因為在立嗣問題上意見不合皇上心意,調任廷尉。何武為御史大夫。

3當初,皇上下詔訪求殷商王室後代,已經分散為十幾個姓氏(宋、孔、華、戴、桓、向、樂等),要想在其中分辨出誰是嫡系,已不可能。匡衡、梅福都認為應該封孔子的世係為商湯之後,皇上聽從,封孔吉為殷紹嘉侯。三月,與繼承周朝的周承休侯一起進爵為公爵,封地各有一百里。

4皇上行幸雍縣,祭祀五色帝廟。

5當初,何武做廷尉的時候,曾諫言:“世道衰微,風俗弊壞,政事繁多,而丞相之才,又趕不上古人,而獨攬三公事務,所以政事廢壞,不能治理,應該再恢復三公體制。”皇上聽從。夏,四月,賜給曲陽侯王根大司馬印綬,設置官屬,撤銷驃騎將軍職務;以御史大夫何武為大司空,封氾鄉侯;兩人都增加俸祿,和丞相一樣。如此三公齊備了。

6秋,八月初九,中山孝王劉興薨。

7匈奴車牙單于死,弟弟囊知牙斯即位,為烏珠留若鞮單于。烏珠留若鞮單于任命弟弟樂為左賢王,輿為右賢王。漢朝派遣中郎將夏侯藩、副校尉韓容出使匈奴。

有人對王根說:“匈奴有一塊土地,像楔子一樣揳入漢地,與張掖郡接壤,出產奇異的木材,可以用於製作箭桿,又有大鵬,羽毛可以做箭翎。如果能得到這塊土地,能讓邊塞富饒,國家有廣地之實,將軍顯功垂於無窮!”

王根就跟皇上彙報了這塊土地的利益,皇上心動了,也想向單于求地,又怕單于不肯給,那就是詔命不行,有損天威,在蠻夷各國丟了面子。王根於是將皇上的意思告訴夏侯藩,讓按自己的意思,以個人建議向單于提出。

夏侯藩到了匈奴,說完正事,順便談及:“我見匈奴有一塊土地揳入漢地,直逼張掖郡,漢朝三個都尉的部隊駐守在塞上,士卒數百人,寒苦,侯望久勞,單于不如上書,把這塊地獻給天子,從楔形土地根部拉直邊界。這樣漢朝邊防軍可以減少兩個都尉、數百人,單于您得以報答天子厚恩,而天子給您的回報,必定更大!”

單于問:“這是天子詔命,派您傳達給我的嗎?”

夏侯藩說:“當然是天子詔命,不過我也是替單于着想。”

單于說:“這塊地是溫偶駼王所居住的地方,我不了解它的形狀和出產,等我調查一下。”

夏侯藩、韓容回國后不久,再次出使匈奴,到了就要地。單于說:“父兄傳了五世,漢朝都沒有要求這塊地,偏偏到了我做單于,就要我獻地,這是為什麼呢?我已經問過溫偶駼王,匈奴西邊的諸侯,製作帳篷和大車,都靠這座山的木材。況且這是先父傳下來的土地,不敢在我手裏失去。”

夏侯藩回國后,調任太原太守。單于遣使上書,報告夏侯藩要求割地的經過,皇上詔書回報單于說:“夏侯藩擅稱詔命,要求單于割地,依法當死。但是,從這件事發生到現在,已經有過兩次大赦,夏侯藩已經調任濟南太守,不讓他再與匈奴接觸了。”

【華杉講透】

貪心會降低人的智商,並誤判別人的智商,劉驁君臣,這樣去哄騙單于割地,怎麼可能呢?但是王根貪功,劉驁貪心,夏侯藩也想立功受獎,就君臣上下稀里糊塗地去單于王庭進行拙劣的表演。之後劉驁推說夏侯藩擅稱詔命,那既然是死罪,大赦只能免刑,也不能還當官吧!單于又怎麼能信呢?堂堂一國天子,干這種偷雞摸狗的事,可見劉驁的輕佻,而他的威信已經受損了。

這種情況很典型,就是下屬想立功,鼓搗老闆去占對方便宜。老闆本來沒想佔便宜的,但是人的貪心經不起鼓動,就放手讓他們試一試,結果反而把合作關係搞破裂了。比如雙方談判,已經談妥結束。但甲方一個人想立功,他說他能讓乙方再降價。老闆本來不需要,但是一來能多佔一點便宜也不錯,二來不想打擊“忠臣”的積極性,就默許他去試一試。那人志在必得,而對方則覺得莫名其妙,義憤填膺,於是雙方就鬧翻了。

想“立功”的人,往往給組織帶來最大損失。

8冬,十月十四日,王根因病免職。

9皇上認為,太子劉欣既然繼承了“大宗”,就不能再照顧原生家庭。十一月,立楚孝王劉囂的孫子劉景為定陶王(承嗣劉欣的生父劉康)。太子準備上書叩謝。太子少傅閻崇認為:“繼承大宗之後,太子就是皇上的後嗣,不得再照顧生父生母,不應該謝。”太子太傅趙玄卻認為:“應該謝。”太子聽了太傅的。結果皇上下詔,責問他謝什麼。尚書彈劾趙玄,貶為少府,以光祿勛師丹為太傅。

當初,太子幼年時,祖母傅太后親自撫養,等到繼承大宗做了太子,皇上下詔,讓傅太后和太子生母丁姬自己住在定陶國賓館,不得與太子相見。過了些日子,皇太后王政君想要讓傅太后、丁姬每十天能去一次太子家。皇帝說:“太子繼承正統,應當奉養皇太后,不應該再照顧自己原來的親人。”皇太后說:“太子小時候是傅太后抱養的,如今傅太後去太子家,不過是以乳母的身份罷了,沒有什麼妨礙!”於是皇上下令,傅太后可以去太子家,但是丁姬因為沒有親自撫養太子,所以不能去。

10衛尉、侍中淳于長得到皇上的恩寵,備受信任和重用,貴傾公卿,對外結交諸侯王、州牧、郡守,接受的賄賂饋贈和皇上給他的賞賜累計巨萬,又淫於聲色。許皇后的姐姐許孊為龍雒思侯夫人,寡居,淳于長與許孊私通,乾脆娶進家為小妻(將皇后姐姐、列侯夫人娶進家做小老婆,淳于長相當無所顧忌了)。許皇后當時因為被廢,居於長定宮,就通過許孊,賄賂淳于長,希望能恢復為婕妤。淳于長接受許皇后的金錢、乘輿及各種衣服器具,前後價值上千萬,欺騙許皇后說,他會跟皇上說,立她為左皇后。許孊每次進長定宮,淳于長就讓許孊帶書信給許皇后,戲侮許后,輕佻污穢,無所不言,如此交通書信,收受許皇后賄賂,持續好幾年。

當時曲陽侯王根輔政,久病,多次申請退休。淳于長以外戚身份居九卿之位(淳于長是太后姐姐的兒子),按次序應該他接替王根。侍中、騎都尉、光祿大夫王莽心裏很忌恨淳于長受寵,又掌握了他的私隱。王莽侍奉王根養病,說:“淳于長見大將軍生病,非常歡喜,自以為自己將接任,已經開始對人封官許願了。”然後王莽詳細彙報了淳于長的各種罪過。王根怒道:“既然如此,為什麼不早點彙報?”王莽說:“不知道將軍的意思,所以不敢說。”王根說:“趕緊向太后彙報!”王莽求見太后,詳細彙報了淳于長驕奢淫逸,想要接替王根,以及與長定貴人(許皇后)的姐姐私通,還收受其賄賂等。太后也怒,說:“此兒竟至於如此!你去告訴皇帝!”王莽向皇上彙報,皇上因為淳于長畢竟是太后姐姐的兒子,僅僅將他免職,沒有治罪,遣返他回到自己封國。

當初,紅陽侯王立沒有得到輔政的權位,懷疑是淳于長詆毀他的緣故,對淳于長恨之入骨,皇上也知道這情況。等到淳于長被貶回國,王立的嫡長子王融,請求淳于長把他的車馬送給他(淳于長回封國,這些東西也用不上了),淳于長順水推舟,又通過王融送了好多珍寶給王立。王立於是上親啟密奏,為淳于長求情說:“陛下既然詔書上已經說明是因為皇太后的緣故沒有治他的罪,就不應該再遣返他。”皇上於是起了疑心(知道他倆是死敵,怎麼突然好起來,必有蹊蹺),下令有司調查。官吏先逮捕王融,王立逼王融自殺以滅口。皇上於是更加懷疑有大奸,於是逮捕淳于長,關進洛陽詔獄,嚴厲審訊。淳于長於是全部招供,包括戲侮許皇后,謀立左皇后,等等,罪至大逆,死在獄中。淳于長妻子兒女應該連坐的,全部流放到合浦,母親王若(太后王政君的姐姐)遣返故鄉。皇上再派廷尉孔光持節賜許皇后毒藥,下令她自殺。

丞相翟方進又彈劾說:“紅陽侯王立,狡猾不道,請下獄。”皇上說:“紅陽侯是朕的舅舅,不忍心法辦他,遣返他回自己封國吧。”於是翟方進再彈劾王立的黨羽后將軍朱博、巨鹿太守孫閎等,都免官,與前光祿大夫陳咸等,一律遣返故鄉。陳咸自知再沒有翻身機會,憂鬱而死。

宰相翟方進智能有餘,通曉法律制度,熟悉行政工作,又能以儒雅修飾,被稱為“通明宰相”,天子很器重他。他又善於揣摩把握皇上的意思,奏事無不符合皇上的心意。當淳于長得勢時,翟方進和他交好,經常向皇上稱譽推薦淳于長。等到淳于長因為大逆罪被誅殺,皇上認為翟方進是大臣,特意保護他,替他隱諱。但是翟方進自己心裏羞慚,上書請求退休。皇上回答說:“定陵侯已經伏誅,您雖然和他有交通往來,但是古書上也說了:‘朝過夕改,君子與之(早上的過錯,只要晚上改了,君子都讚揚)。’您還有什麼疑慮呢!自己專心休養,不要耽誤了吃藥,好好保重!”翟方進於是起來重新主持工作,又一條一條上奏淳于長所交厚的京兆尹孫寶、右扶風蕭育,以及刺史及二千石以上官員共二十餘人,全部免職。函谷都尉、建平侯杜業,一向與翟方進不和,翟方進彈劾說:“杜業接受紅陽侯王立的書信和請託,不敬。”於是杜業也被免職,遣返他回自己的封國。

【胡三省曰】

函谷都尉負責在函谷關檢查出入。杜業是杜延年的孫子,一向不事權貴,和翟方進、淳于長都不和。淳于長被免職遣返回封國的時候,王立寫了一封信給杜業,請他不要因為以前的矛盾為難淳于長。淳于長出關之後,罪行敗露,被抓到洛陽監獄,丞相史搜得王立的書信,上奏說杜業接受王立的請託,犯了“不敬”之罪。

【華杉講透】

翟方進當然是個壞人,杜業本來和淳于長是有矛盾的,反而被他打成淳于長一黨,被清洗。杜業呢,他“一向不事權貴”,但是又做得不夠徹底。徹底的應該怎麼做呢?就是完全透明公開,你寫信向我請託,我就把你的信公開,或者親啟密奏給皇上送去。我這裏只有公事,沒有私事。但是,這樣能行嗎?不會把王立得罪了嗎?或許還會被陷害得更慘嗎?突然這麼幹當然不行,但是,如果你一開始就建立的是“不粘鍋”形象,人人都知道,就不會有王立請託的信。

如果做不到這一步,那就按遊戲規則來,那就是防不勝防,你也只能認賭服輸了。

皇上因為是王莽首先揭發了淳于長這個大奸臣,稱讚他的忠直,王根於是推薦王莽接替自己。十一月丙寅日(柏楊註:十一月無此日),任命王莽為大司馬。王莽時年只有三十八歲。王莽拔出同列,繼四位叔父之後輔政,想要讓自己的名譽超過前人,於是更加克己不倦,聘請諸位賢良做自己的部屬助理,皇上給的賞賜和他自己封地的收入,全部都分給這些士人,而自己更加儉約。母親生病,公卿列侯派遣夫人們來探望,王莽的妻子出來迎接,衣服的長度都不到地面,外套僅僅遮住膝蓋,看到的人都以為是家裏的奴婢,一問才知道就是夫人。王莽博取美譽,就是這副做派。

【華杉講透】

成帝的神經太大條,當初蕭何稍微多了一點美譽,就引起劉邦猜忌,以至於蕭何要特意安排家人做一點強佔民田的不法之事,讓劉邦能收到對他的舉報信,才得以過關。如今王莽作為臣子,皇上給他的賞賜,他全部分給大家,封地的收入,自己也一分錢不留,也分給大家,那他到底要什麼呢?

再往前,王翦帶着秦國六十萬大軍伐楚,為了避免秦王嬴政的猜忌,成天派使者回去找秦王要田要地,以顯示自己沒有志向。

再往前,田氏替代姜氏,奪取齊國政權,就是全國上下都得他的好處。

歷史的經驗教訓太多太多,成帝號稱愛讀書,卻沒有讀到關鍵。王莽已經登峰造極,發展到和皇上“爭奪民心”,他還懵然不覺。

11丞相翟方進、大司空何武上奏說:“春秋之義,用貴治賤,不以卑臨尊。如今,刺史的地位在大夫之下,卻負責督導二千石官員,輕重不匹配,臣等請撤銷刺史官職,該設州牧以應古制!”十二月,撤銷刺史官職,改設州牧。

【華杉講透】

翟方進、何武所奏,邏輯不對。刺史和州牧,完全是兩個性質,跟貴賤尊卑沒關係,或者說,當初漢武帝特意就是要用級別低、有衝勁的年輕官員,去監察級別高的地方官。刺史是中央派出的監察官,“刺”,檢核問事之意。刺史巡行郡縣,分全國為十三部(州),各部置刺史一人,后通稱刺史。而州牧,是地方軍事行政的全權長官。所以不存在“改刺史為州牧”,而是撤銷了中央的監察,地方權力極大地擴張。到後來,州牧又發展為世襲,所以大家在《三國演義》裏看到,一個州牧,差不多比漢初的諸侯王勢力還大了。

何武之前上奏,也是以恢復古制的名義,設立三公。丞相是秦制,三公是周制。重新設立三公,是分丞相的權,這個制度一直到東漢末年,曹操才重新集權於丞相。把丞相的權一分為三,皇上當然是樂意的。撤銷刺史,設立州牧,皇上為什麼同意,就不知道了。

12犍為郡在水邊發現十六枚古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石製成,可懸挂),大家議論紛紛說這是祥瑞。劉向藉此上書說:“應該重新建立辟雍(天子之學,相當於中央大學)、庠序(地方上的學校)等各級學校,陳設禮樂,隆興中正平和的雅頌之聲,提倡揖讓之禮容,以風化天下。如果把這些事情做了,天下還不能大治的,還從未有過。有人說:‘現在的禮教不完備,沒有用。’禮以培養教化人為本,如果有什麼不完備,也不過是培養教化不完備而已。如果說禮教不完備,那刑罰就完備嗎?而刑罰的過錯,卻足以致人死傷,如今的刑法,也不是皋陶時期的刑法,有司制定法律,也是該減就減,該增就增,都是為了適應這個時代。而一說到禮樂,就說不敢動,那是敢殺人,不敢培養教化人嗎?只是因為祭器和樂器的不齊備,就放棄不做,這是捨棄小的不齊備,而去就那大的不齊備,這不是太令人困惑了嗎?教化為重,刑法為輕,舍教化而就刑法,就是舍重取輕了。治理國家,首先依靠的是教化,刑法只是協助,不是帶來太平的根本。就連京師長安都有悖逆不順的子孫,以至於陷於死刑,還不能根絕,這都是因為沒有仁、義、禮、智、信的五常教化。漢朝上接千年衰微的周朝和殘暴的秦朝留下的弊端,人民長期浸淫於惡劣的風俗,貪婪奸險,不懂義理,不給他們教化,而唯獨靠刑罰,終究不能改變民風。”

皇帝將劉向的言論發給公卿們商議,丞相、大司空奏請建立辟雍,還在長安確定選址,測量土地,立下標誌,但是,還沒有動工就不了了之了。

當時,又有人說:“當初孔子一介布衣,門徒還有三千人。如今天子太學的生員太少!”於是將生員擴招到三千人,但是過了一年多,又恢復到以前的一千人。

劉向自以為皇上信任他,所以經常上書直接批評宗室,又譏刺王氏及在位大臣,他的話大多很痛切,發於至誠。皇上想用劉向為九卿,但是不被王氏及丞相、御史等當權派接受,所以始終沒有得到提拔,在大夫一級停留前後三十餘年而卒。

劉向死後十三年,王莽篡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華杉講透《資治通鑒》(戰國到三國·共7冊)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三十二 漢紀二十四(公元前13年一公元前8年,共6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