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第二章 第四節 溺愛原因和避免
第二章辨析何為愛
第三節溺愛原因及如何避免溺愛
父母溺愛孩子的原因:
1.父母年少時物質比較匱乏,因此就把心理需求折射在孩子身上,給孩子過度的物質滿足。
2.父母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或者之前傷害過孩子,出於愧疚和虧欠心理,經常滿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而孩子會敏銳地覺察父母的弱點而加以利用。
祖輩溺愛的原因(摘自網絡)
有的祖父母受自身童年艱苦經歷的影響,將自己的一切希望繫於孫子輩身上,視他們為掌上明珠,產生了"絕不能讓孩子遭一點罪、受一點委屈"的心理,盡量滿足孩子提出的一切要求。
時代原因
父輩年少時物質生活條件非常匱乏,而且每個家庭一般都有多個兄弟姐妹,因此物質關愛和精神關愛都少。他們的很多渴望都沒有得到滿足,而這些沒有被滿足的渴望藏在我們內心中,就成了他們“內在的小孩”的重要內容。身為父母后,物質條件相對豐盛,於是“內在的小孩”的未被滿足過的願望被充分喚起。
同時,因為現在主要是獨生子女,於是六個人的“內在的小孩”被投射到一個孩子身上了,這就很容易導致溺愛。父輩們經常感嘆:“我那個年代,什麼都沒得到過,我一定不能讓我的孩子再重複我那種生活。”這句話里的孩子,不僅是真實的孩子,也是深埋在我們心中的那個“內在的小孩”。於是一股腦地、近乎失去理智地去溺愛孩子,這其實是在通過孩子去實現過去未曾實現的願望。
文化背景
父輩接受的教育提倡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但是人天性首先是自愛的,被教導不能有私慾是違反人性的。在這種教導下,他們壓抑了自愛,但被壓抑的愛必須表達出來,而孩子無疑是最適合的表達對象。因此,他們在愛孩子的時候,容易比那些尊重自愛文化中的人失去分寸。
隔代撫養容易導致溺愛
(一)責任感的缺位
做父母的就算想寵愛孩子,也懂得應有所收斂,否則會慣壞他,而且得為孩子的教育負責。但是,如果做了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那麼在寵愛孫輩時就少了這一層顧慮,從這個角度講,祖父輩的溺愛孫子孫女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
(二)對死亡的恐懼
在隔代撫養中,做祖父輩的特別怕孫子輩的出什麼安全問題,他們特別在意安全,這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孩子畢竟不是自己的,一旦照顧中出現安全問題,他們會覺得對不住兒女。第二、做老人的,開始越來越多地面對死亡問題,很多老人無法面對自己心中的死亡恐懼,於是將這種恐懼投射到孫輩身上,也特別擔心他們出問題。雖然做父母的也會有這種擔心,但老人們的擔心經常會顯得缺乏理性,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死亡恐懼。實際上,如果做父母的經歷過太多的生死離別,他們也很容易特別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三)爭寵
在以前的家庭中,因為孩子多,一般是孩子要競爭長輩的愛。但現在,這種情況顛倒了過來,最新一代的孩子生活在“4+2+1”的家庭中,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和爸爸媽媽6個人的愛都投入到一個孩子身上。並且,為了讓孩子更在乎自己的愛,這6個人不免會出現競爭的格局,大家都爭着向孩子表達愛,甚至唯恐被其他人壓過。父母要負責任,所以會控制自己的爭寵心理,但老人們就容易失去控制。
(四)“內在的小孩”的投射
人老了,自己也會變成小孩。這主要是,他們發現,自己說了算的地方越來越少,結果他們容易變得和孩子一樣固執和任性,總需要兒女們的安撫和說服。但同時,他們一樣會覺得自愛有罪,無法坦然地面對自己“內在的小孩”的需要,於是將它投射到真正的小孩———孫輩身上,從而進行無限度的溺愛,一切以孩子的快樂為標準,從不指責孩子的過錯,這其實也是他們內心中渴望的原則。
(五)補償心理
在教育兒女的時候,老人們曾經苛刻過,因此埋下了一些內疚心。於是當有了孫輩后,對其特別溺愛,其實內心深處是想藉此補償一下兒女,畢竟孫輩是兒女的生命的延續。
(六)傳宗接代的衝動
讓自己的基因得以延續是人類最重要的本能需要。一開始,兒女們負擔著這個責任,所以老人們會溺愛兒女。但當兒女們生兒育女后,他們傳宗接代的任務就完成了,現在該孫輩們承擔這個責任了,所以老人們會對孫輩特別地疼愛有加。
摘自網絡(http://www.yaolan.com/edu/201307030904941.shtml)
如何避免溺愛:
1.給孩子設立一定的規則和界限,有利於安全感的建立。因為沒有界限沒有約束會讓孩子無所適從,不斷嘗試邊界在哪裏,惶恐不安。
2.不要讓孩子成為家庭的核心,一切都以孩子為中心會讓孩子變得唯我獨尊、目空一切。要漸漸讓孩子知道他只是家庭中一員,在享有家庭權利的同時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3.讓孩子當自己生活的主角,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孩子笨拙地學習本領時,管住手和嘴,不插手不嘮叨。孩子力所能及的事讓孩子自己做,有難度的事情教給孩子做,遇到困難鼓勵和引導孩子,給孩子機會為家庭做貢獻。
4.不需要刻意給孩子苦頭吃,甚至搞所謂的“挫折教育”,在生活中讓他承擔自己行為造成的自然後果即可。
5.教孩子自我保護,讓孩子自然成長,學會適當放手。孩子需要自由和空間,測試並提高自己應對危險情況的能力,父母在難度高的情況下給予保護和指導。培養孩子不依賴家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6.生活中充滿了不適和痛苦,孩子要學會面對痛苦挫折、傷害和不適,父母要幫助孩子為真實生活做好準備。父母無法保護孩子一輩子,因此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孩子面對生活起起伏伏的勇氣和力量。承認並相信孩子有能力應付,不能一味保護,而應該篩選出孩子可以面對和應付的情況,讓孩子自己去經歷去成長,在孩子實在無法解決時再給予幫助,通過觀察和引導,將生活以及其中的困難、挑戰和問題解決后的滿足感和成就感都還給孩子。
7.孩子成年後就要給他獨立的機會,雖然不用像西方國家一樣絕對,但是也要像對待成年人一樣對待他,在心態上就要做出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