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亞寫過一部戲叫《威尼斯商人》,這使很多沒來過威尼斯的觀眾也稍稍領略了當年這座城市的商市風貌,又對這裏的商人產生了某種定見。
我在這裏見到了很多的威尼斯商人,總的感覺是本分、老實、文雅,毫無奸詐之氣。由此進一步證實了我以前的一個判斷:只有發達的商市才能培養良好的商業人格,投機取巧、狡黠奸詐,不是因為太懂商業而是因為不懂商業。
到一家玻璃製品店逛逛,店主人邀請我破例到隔壁參觀燒制過程,理由只是他喜歡中國文化。見他燒得嫻熟便隨口叫他師傅,他連忙說不,整個威尼斯沒有幾個師傅,他還是徒弟。爐火照得他滿臉通紅,估計年齡已60開外。
最難忘的,是一個賣面具的威尼斯商人。
意大利的假面喜劇本是我研究的對像,也知道中心在威尼斯,因此那天在海邊看到一個面具攤販,便興奮莫名,狠狠地欣賞一陣后便挑挑揀揀選出幾副,問明了價錢準備付款。
攤販已經年老,臉部輪廓分明,別有一份莊重。剛才我欣賞面具的時候他沒有任何反應,甚至也沒有向我點頭,只是自顧自地把一隻只面具拿下來,看來看去再掛上。當我從他剛剛掛上的面具中取下兩隻,他突然驚異地看了我一眼,沒有說話。等我把全部選中的幾隻拿到他眼前,他終於笑着朝我點了點頭,意思是:“內行!”
正在這時,一個會說意大利語的朋友過來了,他問清我準備購買這幾隻面具,便轉身與老人攀談起來。老人一聽他流利的意大利語很高興,但聽了幾句,眼睛從我朋友的臉上移開,擱下原先準備包裝的面具,去擺弄其他貨品了。
我連忙問朋友怎麼回事,朋友說,正在討價還價,他不讓步。我說,那就按照原來的價錢吧,並不貴。朋友在猶豫,我就自己用英語與老人說。
但是,我一再說“照原價吧”,老人只是輕輕說了一聲“不”,便不再回頭。
朋友說,這真是犟脾氣。
但我知道真實的原因。老人是面具製作藝術家,剛才看我的挑選,以為遇到了知音,一討價還價,他因突然失望而傷心。是內行就應該看出價值,就應該由心靈溝通而產生尊重。
這便是依然流淌着羅馬血液的意大利人。自己知道在做小買賣,做大做小無所謂,是貧是富也不經心,只想守住那一點自尊。職業的自尊,藝術的自尊,人格的自尊。
去一家店,推門進去坐着一個老人,你看了幾件貨品后小心問了一句:“能不能便宜一點?”他的回答是抬手一指,說:“門在那裏。”
這樣的生意當然做不大,這樣的態度也實在太離譜,當然也不是所有的意大利商家都是如此,但無論如何,這裏留下了一種典型。
冷冷清清、門可羅雀,這正是他們支付的代價,有人說,也是他們人格的悲劇。
身在威尼斯這樣的城市,全世界遊客來來往往,要設法賺點大錢並不困難,但是他們不想。店是祖輩傳下的,半關着門,不希望有太多的顧客進來,因為這是早就定下的規模,不會窮,也不會富,正合適,窮了富了都是負擔。因此,他們不是在博取錢財,而是在固守一種生態。
傳統的威尼斯玻璃水晶作坊。威尼斯人引為驕傲的本地精華產品中,玻璃工藝品是必不可少的一種。
歐洲生活的平和、厚重、恬淡,部分地與此有關。
如果說是悲劇,那麼我對這種悲劇有點尊敬。
我們看夠了那種光燦熠熠的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