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聰明人會韜光養晦
俗話說:“槍打出頭鳥”、“出頭的椽子先爛”,就是說一個人不能過於鋒芒畢露。人總是謙虛一點比較好,就算是真有本事,也不能一副傲氣凌人的樣子,那樣會令人非常反感,群起而攻之。
我們必須要能顧全大局,分清形勢,切實地把握對自己有利的契機。
能把握原則,不可無原則地退讓,那樣只會被別人視為懦弱。泰德羅斯福在白宮的時候承認,如果他的判斷75%對的,行事便可以達到最高的期望。
如果像這樣一位傑出的人物的上限是這個百分比,你和我又該當如何?
如果你能夠確定自己的判斷有55%是對的,便可以到華爾街去日進斗金。如果你不能確定自己的判斷是否有55%是對的,又怎能指責別人常常犯錯呢?
你可以利用眼神、音調或是手勢來指責別人的錯誤,這和言辭表達一樣有力――但是假如你指出對方的錯誤時,對方會因此同意你的觀點嗎?絕不會的!因為你已經傷害了他們的智力、榮譽和自尊,這隻會造成反擊,而不是改變觀點。也許你會用柏拉圖或康德的邏輯理論反駁,但還是沒有用,因為你早已傷了他們的感情了。
千萬不要開始就宣稱:“我要證明什麼給你看。”這等於是說:“我比你聰明,我要讓你改變看法。”這實在是個挑戰。無疑會引起反感,爆發一場衝突。在這種狀態下,想改變對方觀點根本不可能。所以,為什麼要弄巧成拙?為什麼要麻煩自己呢?
如果你想證明什麼,別讓任何人知道。要不落痕迹,很有技巧地去做。就像詩人波普所說的:你在教人的時候,要讓人覺得你像若無其事一樣。事情要不知不覺地提出來,好像被人遺忘一樣。300多年以前,科學家伽利略說過:“你不能教人什麼,你只能幫助他們去發現。”
契斯特菲爾爵士也告訴兒子:要比別人聰明,但不要讓他們知道。
蘇格拉底一再告訴門徒:我惟一知道的,就是不知道什麼。
智者的生存之道告訴我們:
鋒芒畢露,只會使我們眾叛親離。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做人原則,有些人可能喜歡平淡從容,有些人可能喜歡鋒芒畢露。我們會發現踏踏實實的人很容易與人共處,而鋒芒畢露的人則沒有什麼太好的人緣。人緣可不是小問題,它的好壞直接影響着你社交的成敗。
有多少人由於年輕氣盛,愛出風頭,而處處碰壁,為了適應社會,不得不磨平稜角,令銳氣殆盡,最終還是一事無成。有句話不是說“好刀出在刃上”嗎?一個人的鋒芒也應該在關鍵時候、必要的時候展露給眾人,那時人們自然會承認你確實是一把鋒利的寶刀。而不是時不時地拿出來揮舞一番,直殺得別人片甲不留方才甘心。刀刃需要長期的磨礪,只圖一時之快,不懂保養,會令其鈍化。
大文豪肖伯納贏得很多人的尊敬仰慕。據說他從小就很聰明,且言語幽默,但是年輕時的他特別喜歡展露鋒芒,說話也尖酸刻薄,誰要是給他說一句話,便會有體無完膚之感。後來,一位老朋友私下對他說:“你現在常常出語幽人之默,非常風趣可喜,但是大家都覺得,如果你不在場,他們會更快樂,因為他們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開口了。你的才幹確實比他們略勝一籌,但這麼一來,朋友將逐漸離開你,這對你又有什麼益處呢?”老朋友的這番話,使肖伯納如夢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斂鋒芒,徹底改過,社會將不再接納他,又何止是失去朋友呢?所以他立下宗旨,從此以後,再也不講尖酸的話了,要把天才發揮在文學上,這一轉變造就了他後來在文壇上的地位。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平時鋒芒畢露會使我們眾叛親離,走進死胡同,而適當地收斂鋒芒,將才華用到有用的大事上,積蓄力量。必然會做出一番事業來。
與“鋒芒畢露”相對,我們提倡“沉默是金”的處世哲學。一些年輕人到了新單位后,就不分場合地大發議論,無節制地說三道四,大有“初生犢不怕虎”的精神,但是這種鋒芒畢露很可能會使比較主觀的領導和同事覺得你傲慢、偏激而產生對你的不良印象。再說信口開河的淺薄和浮躁也是在損害你的形象。你不如保持適當的沉默,這是謙虛友好的表示,也是一種自信和力量的體現,將你的鋒芒在工作中顯露,以出色的工作成績和謙遜的作風贏得聲譽。
你要是比別人聰明,不一定必須張揚着讓他人知道,時間會證明一切的,“是金子總是要發光的。”收斂鋒芒,韜光養晦,使你在與人共事時留下較大的迴旋餘地,是一種必要的自我保護,也是讓旁人敬佩的一種內在氣質。
保持一點神秘感,會更顯得你高深莫測。
具有神秘莫測魅力的人,你愈和他交往愈覺得他的高深莫測。這樣的人,永遠有出人意料的驚人之舉。具有這樣魅力的人,一定具有廣博的知識與敏捷的反應,能夠隨時應付各種狀況,絕不會出現江郎才盡的窘態。前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就是一位具有這j種魅力的政治家。他不但經常能夠提出別人意想不到的構想,並且行動中也能夠發揮自己的創意,因此吸引了許多支持者。雖然他最後還是因為醜聞而下台,但若不是受到金錢與權力的誘惑而導致這樣的下場,他那高深莫測的心思,的確使他成為很受大眾歡迎的政治家。
表面上看起來很能幹,並且讓人一眼就看出能幹的人其實稱不上能幹。真正的高手是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平平凡凡,而實際接觸才發現他深不可測的人。愈是讓人看不透的人,就愈是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愈是這樣就愈讓人想要進一步接觸。人與人的交往就是建立在實際的接觸上,如果你是個交往一兩次,就讓人厭煩的人,那麼你便不是個有魅力的人。
每次見面都給人不同的感覺,這樣的人總是讓人很想知道接下來他又有什麼新的靈感,這種魅力就是具有未知的神秘感。這種未知的神秘感,必須由人性的修鍊及不間斷的研究來培養。
平常看起來總是有些“脫線”,但一遇到現實的問題就馬上展現出實力。這也就是說,平常保留一半的實力,有需要的時候總有驚人之舉。一向都表現出精明能幹的樣子,到了緊要關頭卻手足無措,這是不懂得如何運用智慧的人。別人愈是不了解你有多少本事,就愈想了解你的實力。培養足夠的實力卻不作不必要的表現.這就是吸引他人的技巧。
鋒芒是額上傷人傷己的角。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見人一旦不知我,心裏老大不高興,這是人之常情,尤其年青人,總是希望在最短時間內使得人家知道你是個不平凡的人。使全世界都知道,當然不可能;那麼使全國人都知道,還是不可能;那麼使一個地方人都知道,仍是不可能;那麼至少要使一個團體的人都知道,要使人知道,當然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要引起大家的注意,只有從言語行動方面用力,於是言語鋒芒,行動鋒芒是刺激大家的最有效方法。但是你細細看看你的同事,是處世已有歷史,已有經驗的同事,他們卻與你完全相反;“和光同塵”,毫無圭角,言語如此,行動亦然,個個深藏不露,好像他們都是庸才,誰知他們的才,頗有出於你上者;好像他們都是訥言,誰知他們頗有善辯者;好像都是無大志,誰知頗有雄才大略,不願久居人下者,但是他們卻不肯在言語上露鋒芒,在行動上露鋒芒。這是什麼道理?因為有所顧忌,言語鋒芒,便要得罪旁人,得罪旁人,旁人便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行動鋒芒,便要惹旁人的妒嫉,旁人妒嫉,他們也成為你的阻力,成為你的破壞者。你的四周,都是你的阻力,你的破壞者,在這種形勢之下,把你的立足點都被推翻,哪裏還會實現你的求知於人之目的!青年人往往多樹敵,與同事不能水**融,就是因為言語鋒芒,行動鋒芒的緣故,言語所以鋒芒,行動所以鋒芒,是急於求知於人的緣故。處世已有歷史,已經驗的同事,所以“以靦合歡,”是受過這種教訓的緣故。
聰明人要懂得自我保護。
嫉賢妒能,幾乎是人的本性,所以有才華的人會遭受更多的不幸和磨難。
《莊子》中有一句話叫“直木先伐,甘井先竭”。一般所用的木材,多選擇挺直的樹木來砍伐;水井也是湧出甘甜井水者先乾涸。由此觀之,人才的選用也是如此。有一些才華橫溢.鋒芒太露的人.雖然容易受到重用提拔,可是也容易遭人暗算。
隋代薛道衡,13歲時,能講《左氏春秋傳》。隋高祖時,作內史侍郎。煬帝時任潘州刺史。大業五年,被召還京,上《高祖頌》。煬帝看了不高興,說:“這只是文詞漂亮”。拜司隸大夫。煬帝自認文才高而傲視天下之士,不想讓他們超過自己。御史大夫乘機說道衡自負才氣,不聽馴示,有無君之心。於是煬帝便下令把道衡絞死了。天下人都認為道衡死的冤枉。他不正是太鋒芒畢露遭人嫉恨而命喪黃泉的嗎?
那麼,遇到這種情況怎麼辦呢?《莊子》中提出“意怠”哲學。“意怠”是一種很會鼓動翅膀的鳥,別的方面毫無出眾之處。別的鳥飛,它也跟着飛;傍晚歸巢,它也跟着歸巢。隊伍前進時它從不爭先.後退時也從不落後。吃東西時不搶食、不脫隊,因此很少受到威脅。表面看來,這種生存方式顯得有些保守,但是仔細想想,這樣做也許是最可取的。凡事預先留條退路,不過分炫耀自己的才能,這種人才不會犯大錯。這是現代高度競爭社會裏,看似平庸,但是卻能按自己的方式生存的一種方式。
南朝劉宋王僧虔,東晉王導的孫子。宋文帝時官為太子中庶子,武帝時為尚書令。年紀很輕的時候,僧虔就以善寫隸書聞名。宋丈帝看到他寫在白扇子上面的字,讚歎道:“不僅是字超過了王獻之。風度氣質也超過了他。”當時,宋孝武帝想一人以書名聞天下,僧虔便不敢露出自己的真跡。大明年間,常常把字寫得很差,因此而平安無事。
所以有才華的人必須把保護自己也算作才華之列。一個不會自我保護的人即使有才華,卻使才華過早的埋沒,而不能為社會作更多的事。在洛陽有一位男子因與人結怨而處境困難。許多人出面當和事佬,但對方一句話也聽不進去,最後只好請郭解出面,為他們排解糾紛,郭解晚上悄悄地造訪對方,熱心地進行勸服,對方逐漸讓步了。如果是普通人,一定會為對方的轉變而沾沾自喜,但郭解卻不同。他對那位接受勸解的人說:“我聽說你對前幾次的調解都不肯接受,這次很榮幸能接受我的調解。不過,身為外地人的我,卻壓倒本地有名望的人,成功地排解了你們的糾紛,這實在是違背常理。因此。我希望你這次就當作我的調解失敗,等到我回去,再有當地的有威望的人來、調解時才接受,怎麼樣?”這種做法實在是異於常人,細想起來真是一種使自己免遭眾人嫉恨的明智之舉。既保護了自己,又留下了為人稱道的美名。誰能說郭解不是大智之人呢?比較起來,那些極力顯示自己才能的人,不過是小聰明罷了。
《老子洪德》章說:“大巧若拙,大辯若訥”。意思是最聰明的人,真正有本事的人,雖然有才華學識,但平時像個獃子,不自作聰明;雖然能言善辯,但好像不會講話一樣。無論是初涉世事.還是位居高官,無論是做大事,還是一般人際關係,鋒芒不可畢露。有了才華固然很好,但在合適的時機運用才華而不被或少被人忌,避免功高蓋主,才算是更大的才華,這種才華對國對家對人對己才有真正的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