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來歷不明的祖師
次日,眾猴歡會,美猴王於群猴喜宴之間,忽墮下淚來,悲啼不已。
眾猴慌忙朝拜,通臂猿猴高聲道:“大王有何煩惱耶?”
猴王悲聲道:“我雖在歡喜之時,卻有一點遠慮,故此煩惱。”
通臂猿猴笑道:“大王好不知足,我等每日歡會,逍遙快活,沒人管伏,有何遠慮?”
猴王道:“今日雖沒人管伏,他人年老血衰,自有閻王老子管着。”
通臂猿猴知該倫到自己上場了,遂拍手稱讚:“大王若是憂慮此點,真是道心開明也。大王可知,閻王老子也有管不着的人?”
猴王心有神會,急問道:“是何人?”
通臂猿猴道:“如今五蟲之內,惟有三等名色,佛與仙與神聖三者,躲過輪迴,不生不滅,與天地山川齊壽。”
猴王道:“此三者居於何處?”
通臂猿猴道:“他只在閻浮世界之中,古洞仙山之內。”
猴王道:“如此說來,我明日就辭汝等下山,雲遊海角,務必訪得仙人,學個長生不老之術也。”說完他偷視眾猴,見眾眾皆混噩,並不以為異,遂滿心歡喜,不再擔憂。
次日,美猴王與眾猴歡會一天,教:“小的們,替我折些枯松,編作筏子,取個竹竿作篙,收拾些果品之類,我將尋道去也。”
通臂猿猴率眾猴日夜勤奮,不用幾天便安排妥當。
美猴王恐事緩則變,不敢耽擱,果獨自登筏,盡開撐開,飄洋出海。
說來也奇怪,自他出海后,天上忽連日颳起了東南風,一直將他送到南贍部洲地界。
卻說那南海落伽山,紫竹林內,觀音端坐蓮台之上閉目潛息,惠岸行者進來稟告,“師尊,那石猴登了我南贍部洲地界。”
觀音若有所思,道:“他自東勝神洲出,天上連吹東南風,自當登我南贍部洲。”
惠岸不解道:“來此為何?”
這不是小事,那石猴身後有多雙眼睛盯着,一舉一動都瞞不過上天,觀音不想與此事有關係,便道:“我亦不知,休管他,留待火德星君那邊處理吧。”
觀音雖名義上是南贍部洲的統治者,然真正在此地享有實權的卻是火德星君。
二人關係十分微妙,然觀音菩薩非常人可比,自有方法應對,向來低調,倒也相安無事。
惠岸聞言,便知師傅心意,這事,還是留火德星君他們頭疼去吧,這邊實在不方便插手,遂道:“弟子明白。”
卻說美猴王初涉人界,朝餐夜宿,發奮好學。穿州過府,一心尋訪仙山聖地,見世人都是為名為利之徒,更無一個為身命者,無奈何,只得串長城,游小縣,如此不覺已過八九年。亦無緣得遇。
忽行至西洋大海,他聽說海外有神仙,便獨自撐筏,飄過西海,直至西牛賀洲地界。
南贍部洲與西牛賀洲之間,陸路可至,較遠,水路亦可至,甚凶。
那石猴體味怪異,眾怪不敢近,他方可無虞至西牛賀洲,若是個別人,恐早屍沉大海。
他自至西牛賀洲,那菩提祖師弟子無數,雖沒大本事,多懂道中三百六十傍門,早已發覺,遂告祖師。菩提祖師便吩咐弟子如此如此,至山前候他。
猴王棄舟登岸,攀山涉水,忽見一對白鷹嬉戲林前,他甚覺趣異,便順路追去。一路登上山頂,不見那對白鷹,忽聽一陣歌唱之聲自樹林深處傳出。
猴王暗想深山必有高人,急忙趨步,穿入林中,聽得真切,“……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
美猴王滿心歡喜,“原來真有神仙藏在這裏。”急忙跳入裏面仔細觀看,卻是一個樵子在那裏舉斧砍柴,自在唱歌,甚是逍遙。
猴王近前作揖道:“老神仙,弟子起手。”
那樵子看似全不在意,實則全神貫注,聽到猴王的話后,慌得丟了斧,轉身答禮道:“罪過,我拙漢衣食不全,怎敢當‘神仙’二字?”
猴王自南贍部洲遊盪八九年後,也略懂人的習性,便擠兌他道:“你不是神仙,如何說出神仙的話來?”
樵夫也有心探一下對方的底細,便搭話道:“我何時時候說了神仙的話?”
猴王道:“我才至林邊,聽你唱道‘相逢處,非仙即道,靜坐講黃庭。’這不是神仙說的話嗎?”
樵夫見他一隻猴子,竟懂得‘黃庭’此道德真言,心中暗喜,笑道:“實不瞞你,這裏確實有一神仙,那詞也是他教我的,閑來無事唱幾句,聊可散心,不期被你聽到了。”
猴王見他言不由衷,便道:“你既知曉神仙,何不從他修行,習得個不老之方?卻不比打柴好?”
樵夫道:“我一生命苦,自幼蒙父母養育至八九歲,方知人事,不幸父喪,母親居孀,再無兄弟姐妹,沒奈何,只得早晚侍奉,所以不能修行。”
猴王聽他言語,雖不清楚內情,卻覺有幾分虛假,不便與他爭辯,便順勢抬舉,道:“據你說來,乃是一個行孝的君子,日後必有好處。但望你指與我那神仙住處,我好去拜訪他。”
這樵夫實乃菩提弟子,見此行目的達到,心中亦覺歡喜,便道:“不遠,不遠。此山叫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個神仙,稱名須菩提祖師。那祖師出去的徒弟,也不計其數,現今還有三四十人從他修行。你順那條小路兒,向南行七八里遠近,就到了。”
猴王這些年被人捉弄得多,也長了些心眼,怕又上當受騙,便用手扯住他道:“老兄,你便與我同去,若得了好處,決不忘你指路之恩。”
菩提祖師曾吩咐過,須讓猴子自己前去拜訪,任何人不得牽涉。樵夫為了避嫌,決不敢親自帶他過去,又見猴子扯住自己不放手,十分着急,道:“你這猴子,甚不變通,我已經與你說了,你還不知道?我若與你去了,卻不誤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送?你自去,自去。”
猴王之前為了好說話,稱他是個行孝的君子,如今被樵夫搬出此點,也不好再說什麼,只得相辭獨行。出深林,找上路徑,過一山坡,約有七八里遠,果然望見一座洞府。
他急步走上前去,又見那洞門緊閉,靜悄悄杳無人跡。忽回頭,見崖頭立一石牌,約有三丈余高,八尺余闊,上有一行十個大字,乃是“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此石牌之巨大恢宏,實乃猴王平生罕見。
猴王方信那樵夫所言不虛,十分歡喜道:“此間人不比那南贍部洲,果是樸實,真有此山此洞。”
他於南贍部洲流跡多時,吃過苦頭,亦漸通世間之事。知道越有本事的人,脾性越大,規矩越多,他看此碑巨大,又不知虛實,便不敢亂敲門,且去跳上松枝梢頭,摘松子吃了玩耍。
洞裏本已有一仙童靜候多時,見他久不敲門,心急如焚,呀的一聲打開洞門,高聲叫道:“什麼人在此搔擾?”
畢竟只是一個孩童,着急起來早已把祖師的吩咐拋到九宵雲外。
猴王撲的跳下樹來,上前躬身道:“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之弟子,更不敢在此搔擾。”
這童子年紀最小,在門裏輩份亦是最低,平時都是他貢奉別人。此刻見這猴子舉止有禮,怨氣全消,轉怒為笑道:“你是個訪道的么?”
猴王道:“是,是。”
童子道:“我家師父,正才下榻,登壇講道。還未說出原由,就教我出來開門,說‘有個修行的來了,可去接待接待。’想必就是你了?”
猴王笑道:“是我,是我。”
童子道:“你跟我進來。”
猴王整衣端肅,隨童子逕入洞裏,果是洞天福地,一層層深閣瓊樓,一進進珠宮貝闕,說不盡那靜室幽居。三十個小仙侍立於瑤台之下,菩提祖師端坐在台上。
美猴王一見祖師神仙丰姿,心中百感交集,浪跡多年,終於尋得神仙洞府,真是苦盡甘來。他只顧倒身下拜,磕頭不計其數,口中只道:“師父,師父!我弟子志心朝禮,志心朝禮。”
祖師早知他的來歷,卻不便當面說破,遂假意道:“你是哪方人氏?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未遲。”
這卻是最基本的規矩,不然一個來歷不明的人,誰會收他做徒弟。
猴王也老實,道:“弟子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
祖師因知其洞府內必有佛門窺探之士,便故意喝道:“把這隻野猴子趕出去,他本是個撒詐搗虛之徒,哪裏是想修道果之人。”
可憐猴王不知人心難測,不懂得上面這位是怎麼回事,說得好好的,突然就生氣了。慌忙磕頭不住道:“弟子是老實之言,老實之言,決無虛詐。”
祖師沉吟了會,道:“你既老實,怎麼說從東勝神洲來?那處到我這裏,隔兩重大海,一座南贍部洲,如何輕易到此?”
猴王叩頭道:“弟子飄洋過海,登界遊方,歷經十數個年頭,方才訪到此處。”
這句話十分關鍵,登界遊方,歷經十數個年頭。如果他沒提這兩點,菩提祖師卻也不敢就收他為徒。
菩提見他機靈,倒也心喜,特意提道:“既是逐漸行來,也罷,你姓什麼?”
猴王性子謙和,陪笑道:“我無性,人若罵我,我也不惱,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個禮就罷了,一生無性。”他此言真可謂肺腑之言。簡單幾語,便說明了南贍部洲遊歷之艱辛,不知吃了多少虧,上了多少當,才造就他不嗔不惱,不與人爭鬥的個性。
祖師笑道:“不是這個性,你父母原來姓什麼?”
猴王道:“我也無父母。”
祖師打趣道:“沒有父母,想是樹上生的?”
猴王也不知聽了多少次這種帶羞辱的語言,也不以為意,道:“我雖不是樹生,卻是石里長的,我只記得花果山上有一塊仙石,其年石破,我便生也。”
以往的人聽了他的話,皆嗤之以鼻,唯祖師聞言,心中暗喜,果然無錯。隧道:“這等說,你卻是天地生成的,你起來走走我看。”
猴王縱身跳起,拐呀拐的走了兩遍,甚是醜陋。祖師笑道:“你身軀雖是鄙陋,卻像個食松果的猢猻,我與你就身上取個姓氏,意思教你姓‘猢’,猢字去了獸旁,乃是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陰也,老陰不能化充,教你姓‘猻’倒好。猻字去了獸旁,乃是個孫,正合嬰兒之本論。便教你姓‘孫’罷。”
猴王聽了,滿心歡喜,朝上叩頭道:“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賜個名字於我,也好稱道。”
祖師道:“我門中有十二個字,分派起名到你乃第十輩之小徒矣。”
猴王道:“那十二個字?”
祖師道:“乃廣、大、智、慧、真、如、性、海、穎、悟、圓、覺十二字。排到你,正當‘悟’字。與你起個法名叫做‘孫悟空’好么?”
這十二個字乃佛門十二派別,菩提祖師給他按佛門派別起名,實大有深意。悟空不解其意,只是笑道:“好,好,好,自今就叫做孫悟空也。”
正是:鴻蒙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